專利名稱:空調器室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調器室外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能夠進行轉動的控制盒的空調器室外機。
背景技術:
為了營造安逸而舒適的生活環境,空調器的需求量正在不斷增加,其為一種能夠根據用戶的要求而將需要空氣調節之空間內的空氣維持在最舒適狀態的裝置,通常設置在車輛、辦公室或居室等室內空間或墻壁上,由此對室內空間進行制冷或制熱,并且由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蒸發器而構成的循環系統組成。空調器大體上可分為由內部安裝有冷凝器和壓縮機且主要設置在室外的室外機和內部安裝有蒸發器且主要設置在室內的室內機構成的分體式空調器及室外機與室內機設置成一體的一體式空調器。而且,除了制冷/制熱功能之外,最近的空調器還不斷增加具有能夠吸入室內之污染的空氣而進行過濾,然后將凈化后的空氣排放到室內的空氣凈化功能;和能夠將濕度大的空氣進行除濕,然后再排放到室內的除濕功能等諸多附加功能。下面結合附圖以分體式空調器室外機為例進行詳細說明。圖1為已有技術的空調器室外機外部結構立體圖。圖2為已有技術的空調器室外機內部部分結構立體圖。如圖1、圖2所示,這種已有技術的空調器室外機的外部結構由頂面和底面上形成有開口的立方體形外殼10;形成頂面外部結構的同時能夠遮蓋住外殼10之頂面開口的頂面板12;以及形成底面外部結構的同時能夠遮蓋住外殼10之底面開口的底盤14構成。其中,外殼10可以一體構成,也可以由多個面板相互連接而構成,而且其左側面和背面上形成有圖中未示出的能夠流入外部空氣的吸入格柵。底盤14的表面上設有放置在外殼10內部的多個部件,而其底面下部的左右側上則設有一對用于支撐外殼10整體結構的固定腳14’。另外,外殼10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圓形排氣口16,排氣口16上安裝有排氣格柵16’,通過排氣口16可將外殼10內部的空氣排放到外殼10的外部。底盤14的表面中部從前向后設有能夠將外殼10的內部空間劃分成左側和右側的隔板20。隔板20大體上具有矩形形狀,并且后部經過多次彎折而形成。隔板20的左側空間內設有室外熱交換器30。室外熱交換器30是沿著外殼10的左側面及背面內側彎折而形成,其下端安裝在底盤14的表面上。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吸入格柵吸入到外殼10內部的空氣在流經室外熱交換器30的同時將與其內部流動的冷媒進行熱交換。隔板20的左側空間內還安裝有能夠通過旋轉而使外殼10內部的空氣進行強制流動的風扇40。風扇40可使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吸入格柵流入的外部空氣流經室外熱交換器30后再通過排氣口16排放到外殼10的外部。風扇40的后側安裝有圖中未示出的能夠為風扇40提供旋轉動力的風扇電機,其與風扇電機通過沿上下方向形成的支撐臺而支撐。支撐臺的上端固定在外殼10的背面上端部,而其下端則固定在底盤14的表面。隔板20的右側空間形成機械室50。機械室50內安裝有包括能夠將作為工作流體的冷媒壓縮成高溫高壓氣態的壓縮機在內的多個部件。其中,圖中未示出的壓縮機固定在底盤14的表面,其上連接有多個冷媒管,由此可使冷媒進行流動,并且冷媒管的一端通過設置在底盤14右側端部的排管支撐板18進行支撐。而且,冷媒管的端部還分別連接在向外殼10的外側凸出且與圖中未示出的室內機相連的多排管上。另外,壓縮機的上方設有控制部60。控制部60能夠控制設置在外殼10內部的多個部件的工作,其內部安裝有多個電子部件。
圖3為已有技術的空調器室外機中控制部結構立體圖。如圖3所示,所述的控制部60上設有頂面形成有開口的正方體形控制盒61。控制盒61的內部安裝有印刷電路板62,印刷電路板62的表面設有包括電源變壓器63在內的多個電子部件。控制盒61的底面上設有輔助控制盒64。輔助控制盒64為右側形成有開口的正方體形狀,其內部安裝有電容器65等電子部件,并且其底面右側端部向下彎折而形成有排線連接板66,排線連接板66上設有用于連接各種電線的排線連接部67。但是,具有上述結構的已有技術空調器室外機存在下列問題由于控制部60內部設置的多個電子部件只適用于外部電源為單相的情況,當空調器的容量變大或者其所使用的電力增大而需要使用三相電源時,其內部空間就無法容納下對空調器室外機進行控制的全部電子部件。即,當外部電源為三相時,相對外部電源為單相的情況而言需要設置較多的電子部件,但是由于控制部60的尺寸有限,因此控制部60內不能全部安裝所必需的電子部件。另外,輔助控制盒64是固定設置在控制部60上,因此檢修安裝于輔助控制盒64內部的電子部件時會帶來諸多不便,由此會使檢修操作的效率明顯降低。此外,這種控制部60不能夠靈活使用輔助控制盒64的左側空間,因此空間利用率下降。特別是當外部電源為三相時,控制部60的體積將會變大,隨之空調器室外機的整體尺寸也將隨之增大,為此需要根據單相和三相外部電源的情況而分別單獨制造每種空調器室外機,這樣不僅會提高制造費用,而且還會降低生產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制盒能夠進行轉動,因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以及空間利用率的空調器室外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包括形成外部結構的同時具有內部空間的外殼;設置在外殼的內部一側,并且內部流動的冷媒能夠與吸入的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的室外熱交換器;用于左右劃分外殼內部空間的隔板;設置在隔板的一側,能夠使外殼內部的空氣強制流動的風扇;設置在隔板的另一側,并且內部能夠安裝電器部件的機械室;設置在機械室的內部,并且能夠控制安裝在外殼內部的電器部件的控制部;所述的控制部上設有能夠進行轉動的控制盒。
所述的控制部包括前端形成有開口,并且內部安裝有其上設有電器部件的主電路板的控制盒;和位于控制盒的后側,且內部具有電器部件安裝空間的電器室。
所述的控制盒的后部設有能夠支撐控制盒的同時與電器室以可轉動的方式相連的支撐面板。
所述的隔板上還設有能夠與支撐面板相連的固定托架。
所述的支撐面板的背面還設有用于遮擋電器部件的后面蓋。
所述的后面蓋上設有能夠使支撐面板與后面蓋通過螺釘相連接的連接托架。
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是將其內部的控制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置,因此便于檢修位于控制盒后方電器室內部的電器部件,而且能夠靈活地利用電器室的空間,從而可以提高室外機的空間利用率。另外,由于室外機的空間利用率較高,因此當使用三相外部電源時也能夠在控制部的內部安裝所需的電子部件,而且無需加大室外機的整體體積,進而無需根據外部電源的種類而單獨制造室外機,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制造費用。
圖1為已有技術的空調器室外機外部結構立體圖。
圖2為已有技術的空調器室外機內部部分結構立體圖。
圖3為已有技術的空調器室外機中控制部結構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外部結構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6為從背面觀察時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中控制部結構立體圖。
圖7為從右側面觀察時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中控制部中控制盒開啟狀態結構立體圖。
附圖中主要部件標號100.外殼110.前端左側面板112.排氣口 114.排氣格柵116.孔板120.前端右側面板122.控制部孔124.控制部孔蓋126.切開部 130.背面板132.吸入口 140.頂面板150.底盤160.室外熱交換器170.風扇172.風扇電機174.電機固定架 176.電機支撐臺200.隔板300.機械室310.壓縮機 312.定速壓縮機314.變頻壓縮機 320.排管支撐板322.排管連接部 324.維修閥400.控制部 410.控制盒420.支撐面板422.頂面支撐部424.背面支撐部 430.后面蓋432.連接托架434.螺釘孔440.電器室 442.電器室底面部444.電器室背面部446.電器室右側面部452.接線端子排 454.中央控制器456.電抗器 460.鉸鏈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進行詳細說明。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外部結構立體圖。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結構分解立體圖。如圖4、圖5所示,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上設有構成其外部結構的同時內部具有一定空間的外殼100。外殼100由形成前端左側外部結構的前端左側面板110;形成前端右側及右側面外部結構的前端右側面板120;形成背面及左側面外部結構的背面板130;形成頂面外部結構的頂面板140以及形成底面外部結構的底盤150構成。其中,前端左側面板110上沿上下方向成對形成有作為排出外殼100內部空氣出口的排氣口112,排氣口112上安裝有排氣格柵114,由此可引導空氣的排出以及防止異物通過排氣口112進入外殼100的內部。沿排氣口112的邊緣向后凸出形成有孔板116,孔板116用于引導從外殼100的內部向外部排出的空氣的流動,由此可使空氣順利地通過排氣口112排放到外部。前端右側面板120在形成外殼100的前面右側外部結構的同時向后彎折而形成外殼100的右側面外部結構,即從上方觀察時其呈“”形狀。前端右側面板120的右側面上端貫通形成有能夠使下面將要說明的控制部400的內部與外部相連通的控制部孔122,控制部孔122上安裝有能夠進行拆卸的控制部孔蓋124,由此可以遮蓋住控制部孔122。前端右側面板120的右側面下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裝下面將要說明的排管支撐板320的切開部126。從室外機的右側觀察時切開部126呈“”形狀,切開部126上安裝有與其形狀相對應的排管支撐板320,由此可使外殼100的右側面從整體上構成矩形形狀。從上方觀察時背面板130呈“”形狀,其上形成有多個吸入口132,因而外部空氣可通過吸入口132流入外殼100的內部,并且其上安裝有圖中未示出的吸入格柵。前端左側面板110、前端右側面板120以及背面板130的上端安裝有矩形頂面板140,由此可在遮蓋住外殼100頂面的同時形成其頂面外部結構。而且,前端左側面板110、前端右側面板120以及背面板130的下端安裝有矩形底盤150。底盤150的表面能夠支撐多個部件,并且其中部從前向后設有能夠將外殼100的內部空間分成左側空間及右側空間的隔板200。隔板200的后部是向右側方向多次彎折而形成。隔板200的左側空間后部,即背面板130的內側安裝有室外熱交換器160。室外熱交換器160是由具有一定直徑的圓管多次彎曲而構成,并且內部流有作為工作流體的冷媒。通過吸入口132流入外殼100內部的外部空氣流經室外熱交換器160的同時將與其內部流動的冷媒進行熱交換,并且從上方進行觀察時,室外熱交換器160具有與背面板130相對應的“”形狀。隔板200的左側空間內,即排氣口112的后方設有能夠通過旋轉而使外殼100的內部空氣強制進行流動的風扇170。風扇170能夠使通過吸入口132流入的外部空氣流經室外熱交換器160時與在室外熱交換器160內部流動的冷媒進行熱交換后再通過排氣口112排放到外部。風扇170的后方設有能夠為風扇170提供旋轉動力的風扇電機172。風扇電機172是與風扇170通過輸出軸相連接,由此風扇170就能夠接收到由風扇電機172傳遞的旋轉動力。風扇電機172的后端設有用于安裝風扇電機172的電機固定架174。另外,風扇170、風扇電機172以及電機固定架174應具有與排氣口112相對應的數量,即這些部件是在隔板200的左側空間上部和下部成對設置,并且電機固定架174的后側設有電機支撐臺176。電機支撐臺176上能夠設置電機固定架174,電機固定架174上能夠安裝風扇電機172,而風扇電機172則與風扇170通過輸出軸相連接。電機支撐臺176的下端固定在底盤150的表面,而其上端則固定在頂面板140的底面及背面板130的上端部。隔板200的右側空間形成機械室300。機械室300的內部安裝有能夠將作為工作流體的冷媒壓縮成高溫高壓氣態的壓縮機310。壓縮機310是在底盤150的表面成對設置,由以定速運轉的定速壓縮機312和作為可變速熱泵的變頻壓縮機314構成。底盤150的右側端部設有排管支撐板320,排管支撐板320上設有維修閥324,維修閥324上連接有排管連接部322,而排管連接部322則與圖中未示出的內部流有冷媒的多個冷媒管相連接。機械室300的上部,即壓縮機310的上方設有控制部400。控制部400能夠控制安裝于外殼100內部的多個部件的工作,其內部安裝有多個電子部件。
圖6為從背面觀察時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中控制部結構立體圖。圖7為從右側面觀察時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中控制部中控制盒開啟狀態結構立體圖。如圖6、圖7所示,所述的控制部400主要由控制盒410和電器室440構成。其中,控制盒410為前端面(圖7中的左側面)形成有開口的箱體形狀,內部可放置其上設有圖中未示出的多個電子部件的主電路板。電器室440位于控制盒410的后側(圖7中的右側),其內部具有能夠安裝多個電子部件的空間。控制盒410的頂面及背面上設有用于支撐控制盒410的支撐面板420。支撐面板420由用于支撐控制盒410頂面的頂面支撐部422和用于支撐控制盒410背面的背面支撐部424構成。從右側面觀察時頂面支撐部422和背面支撐部424呈“”形狀。頂面支撐部422的底面與控制盒410的頂部相接觸而支撐控制盒410的頂面,背面支撐部424與控制盒410的背面相接觸而支撐控制盒410的背面。背面支撐部424的背面安裝有位于電器室440內部的后面蓋430。后面蓋430的前端面呈長方體形狀,其內部空間安裝有多個電子部件,并且其背面下端部向控制盒410的方向以階梯狀形成,由此能夠靈活地使用電器室440的空間。后面蓋430的前端部向左、右方向凸出形成有能夠使后面蓋430連接在背面支撐部424上的連接托架432。連接托架432是在后面蓋430的前端面上部及下部分別成對形成,并且中心部位貫通形成有螺釘孔434。另外,電器室440是由形成其底面的電器室底面部442、形成背面的電器室背面部444以及形成右側面的電器室右側面部446相互連接后形成的空間構成。即,電器室440的右側面由電器室右側面部446構成,背面由電器室背面部444構成,前端面由支撐面板420的背面支撐部424構成,而左側面則由隔板200構成。也就是說,電器室440的頂面上形成有開口,且通過上述各側面形成內部空間,該空間內安裝有多個電子部件。電器室右側面部446能夠遮擋住電器室440的右側面下半部,其外表面上安裝有向外凸出且能夠連接多根電線的接線端子排452。接線端子排452上具有多個端子,因而能夠方便地連接電線的端部。電器室背面部444的內表面上向內凸出安裝有用于控制室外機中電子部件的中央控制器454。構成電器室440左側面的隔板200內表面上安裝有電抗器456,安裝有電抗器456的隔板200前端部向右凸出形成有能夠與支撐面板420上的背面支撐部424左端部相連接的固定托架490。固定托架432上形成有能夠與背面支撐部424相連接的連接孔492,從而能夠將背面支撐部424固定到隔板200上。構成電器室440底面的電器室底面部442寬度要比電器室右側面部446的寬度長,從其上方觀察時呈“”形狀,從而遮擋住電器室440的底面。電器室背面部444的高度要比控制盒410的高度低,因此控制盒410的底面和支撐面板420上的背面支撐部424的下端部要比電器室底面部442的底部所處的位置低。電器室底面部442的后端部能夠遮擋住由控制盒410的背面、電器室背面部444與隔板200的內表面之間所構成的空間的底面。電器室底面部442的前端部與支撐面板420上背面支撐部424的底面通過鉸鏈460相連接,這樣背面支撐部424就能夠向前轉動。當背面支撐部424向前轉動后,電器室440的前端面將處于開口狀態;而當背面支撐部424向后轉動后,電器室440的前端面開口將被關閉。而且,背面支撐部424的高度要比電器室440的高度更高,由此背面支撐部424的下端部和控制盒410的底面能夠處于比電器室底面部442更低的位置上,因此當控制盒410和背面支撐部424向前轉動后,背面支撐部424的背面能夠與電器室底面部442的底面相接觸,從而可以阻止控制盒410進一步轉動。
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空調器室外機作用進行說明。當接通外部電源后,圖中未示出的室內機將與室外機一起開始運行,室外機內部的風扇電機172將產生旋轉。風扇電機172產生的旋轉動力將傳遞給與其通過輸出軸相連接的風扇170,使之也一同進行旋轉,從而在外殼100的內部產生吸力。在該吸力作用下,外部空氣將通過吸入口132流入外殼100的內部,并在流經室外熱交換器160時與其內部流動的冷媒進行熱交換。與此同時,接通外部電源后,壓縮機310將開始壓縮冷媒,并將壓縮后的冷媒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冷媒管輸送到室外熱交換器160及圖中未示出的室內機。流經室外熱交換器160的同時進行過熱交換的外部空氣將在風扇170的作用下而引向孔板116,然后通過排氣口112排放到外殼100的外部。如上所述,設置在控制部400內部的控制盒410是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電器室440的前端開口處,當控制盒410向前轉動后,電器室440的前端面將開啟。而且,控制部400上安裝有接線端子排452、中央控制器454以及電抗器456等諸多電子部件。
本發明并不局限在上述實施例的范圍內,本發明技術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對其做出多種改進。例如,上述實施例中控制盒410的轉動部件是采用鉸鏈,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轉動部件。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器室外機,包括形成外部結構的同時具有內部空間的外殼(100);設置在外殼(100)的內部一側,并且內部流動的冷媒能夠與吸入的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的室外熱交換器(160);用于左右劃分外殼(100)內部空間的隔板(200);設置在隔板(200)的一側,能夠使外殼(100)內部的空氣強制流動的風扇(170);設置在隔板(200)的另一側,并且內部能夠安裝電器部件的機械室(300);設置在機械室(300)的內部,并且能夠控制安裝在外殼(100)內部的電器部件的控制部(4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部(400)上設有能夠進行轉動的控制盒(4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部(400)包括前端形成有開口,并且內部安裝有其上設有電器部件的主電路板的控制盒(410);和位于控制盒(410)的后側,且內部具有電器部件安裝空間的電器室(44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盒(410)的后部設有能夠支撐控制盒(410)的同時與電器室(440)以可轉動的方式相連的支撐面板(42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00)上還設有能夠與支撐面板(420)相連的固定托架(490)。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面板(420)的背面還設有用于遮擋電器部件的后面蓋(43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面蓋(430)上設有能夠使支撐面板(420)與后面蓋(430)通過螺釘相連接的連接托架(432)。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空調器室外機。其包括外殼、室外熱交換器、隔板、風扇、機械室和控制部;所述的控制部上設有能夠進行轉動的控制盒。本發明提供的空調器室外機是將其內部的控制盒以可轉動的方式設置,因此便于檢修位于控制盒后方電器室內部的電器部件,而且能夠靈活地利用電器室的空間,從而可以提高室外機的空間利用率。另外,由于室外機的空間利用率較高,因此當使用三相外部電源時也能夠在控制部的內部安裝所需的電子部件,而且無需加大室外機的整體體積,進而無需根據外部電源的種類而單獨制造室外機,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而且可以降低制造費用。
文檔編號F24F5/00GK101086377SQ20061001408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6日
發明者金在洪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