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頂吹沉沒熔煉的物料入爐新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色金屬冶金工藝技術,具體涉及頂吹沉沒熔煉工藝中物料入爐的新方法。
背景技術:
頂吹沉沒熔煉技術也被稱為頂吹沉沒噴槍熔煉技術(top submerged lancetechnology)。它是由澳大利亞澳斯麥特公司在賽羅熔煉技術(SirosmeltTechnology)基礎上開發成功的有色金屬強化熔煉技術。其基本過程是將一根經過特殊設計的噴槍,由爐頂插入固定垂直放置的圓筒型爐膛內的熔體之中,空氣和燃料從噴槍末端直接噴入熔體中,在爐內形成劇烈翻騰的熔池,爐料由爐頂加料口直接投入爐內熔池。
頂吹沉沒熔煉技術的特點是熔池強化熔煉,主要分熔煉、還原兩個階段。按照以上工藝,原設計的頂吹沉沒熔煉爐煉金屬的燃燒方式為燃料和燃燒風通過燃料管和噴槍風管直接噴入熔池(100~300mm);還原劑與礦料混合配入,從爐子頂部加入熔池;爐內未能完全燃燒的可燃物質由噴槍套筒鼓入二次燃燒風燃燒。
由于從爐頂進料口到熔池的距離一般在10米左右,加之進入爐內的物料和爐內反應和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呈逆向流動,具有很大的上升推力,而原設計入爐物料又采用的是散料。因此,一方面使得冶煉的煙塵率大幅度升高,降低了金屬的回收率;另一方面使得混合在物料中的還原煤在散落的過程中大量燃燒,增加了還原煤的消耗。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頂吹沉沒熔煉的物料入爐新工藝,它可解決上述傳統頂吹沉沒熔煉工藝中存在的不足,降低煙塵率,提高金屬的回收率,減少還原煤的消耗,確保還原熔煉速度。
解決本發明的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方案是在物料進入爐口前,將礦料與還原煤混合均勻,壓合成團,再從爐頂的入口投入熔池。
爐頂的入口處設置了篩分、壓團和運輸裝置,對礦料和還原煤進行篩分,直徑大于3cm的物料直接入爐進入熔池,而篩下的細顆粒物料無需不加入任何粘結劑,利用其自身粘性,經過壓團裝置擠壓成粒度為5cm~10cm的團塊后,再被運輸裝置進入熔池中。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成團的較大粒徑物料進入爐內,不易被上升的高溫煙氣沖出爐口,因此可降低煙塵率,減少金屬的流失。與不壓團相比,煙塵率降低了3~5個百分點,冶煉直接回收率提高了4~6個百分點,還原劑減少3~6個百分點,可由此改善加工區域的環境狀況,又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2)由于直接將礦料與還原煤擠壓合成團,未加入任何粘結劑,壓成團塊的料進入熔池后受到墜落沖擊力的作用,很立即破碎散開成為細顆粒物,減小粒度,有效地加快還原速度。
圖1為本發明物料在爐口成團入爐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依次表示物料1、振動篩2、篩上物料3、篩下物料4、對滾壓團機5、成團物料6、運輸皮帶7、爐頂進料口8、入爐物料9、熔池10、噴槍11、套筒風出口12、噴槍風出口13、澳斯麥特爐14。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1,礦料與還原煤按比例混合,配料后運往入爐口的物料1被送到振動篩2進行篩分;直徑大于3cm的篩上物料3被直接篩分到團塊狀物料運輸皮帶7,從爐頂進料口8直接進入熔池10;細顆粒的篩下物料4被篩分到振動篩2下,不添加任何粘結劑,經對滾壓團機5擠壓成為粒度為5cm~10cm的成團物料6,再由團塊狀物料的運輸皮帶7從爐頂進料口8加入熔池10中,進行熔煉,這部分物料進入熔池后受墜落沖擊力的作用,立即破碎散開成細顆粒物料。
權利要求
1.一種頂吹沉沒熔煉的物料入爐新工藝,其特征在于在物料進入爐口前,將礦料與還原煤混合均勻,壓合成團,再從爐頂的入口投入熔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頂吹沉沒熔煉的物料入爐新工藝,其特征在于在爐頂的入口處設置了篩分、壓團和運輸裝置,對礦料和還原煤進行篩分,直徑大于3cm的物料直接入爐進入熔池,而篩下的物料經壓團后進入熔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頂吹沉沒熔煉的物料入爐新工藝,其特征在于篩下的物料壓團的粒度控制在5cm~10cm。
全文摘要
頂吹沉沒熔煉的物料入爐新工藝。本發明屬于有色金屬冶金工藝技術,具體涉及頂吹沉沒熔煉工藝中的物料入爐的方法。其方法是在物料進入爐口前,將礦料與還原煤混合均勻,壓合成團,再從爐頂的入口投入熔池。本發明提供的物料成團入爐方法,可有效降低煙塵率,提高冶煉直接回收率,減少還原煤燃燒消耗,成團的物料到達熔池后易立即破碎散開,減小粒度,確保還原熔煉速度。
文檔編號F27B3/00GK1916197SQ20061001091
公開日2007年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22日
發明者宋興誠, 馬子恩, 黃書澤 申請人:云南錫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