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量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風量單元,其通過傳感器檢測空調風管內的風速,將檢測的值變換成控制信號來進行運轉控制,特別是涉及即便在空調風管內的氣流紊亂時也能夠正確地控制運轉的風量單元。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風量單元中,作為檢測空調風管內的風速的風速傳感器,主要是采用螺旋槳方式或熱敏電阻方式。熱敏電阻方式的風速傳感器能夠進行高精度的風速探測,能夠正確地進行風量單元的運轉控制,但由于風速傳感器的構造細微,難以付與耐沖擊性。另一方面,由于螺旋槳方式的風速傳感器構造簡單,制造也容易,所以多被用于風量單元中(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2-34931號公報,(圖3))。
專利文獻1的第3圖中記載的可變風量裝置32裝配了螺旋槳方式的風量傳感器36,將由風量傳感器36檢測出的風速變換成氣流調節器37的控制信號,控制氣流調節器37的開度,使通過氣流調節器37的風量和居住者要求的風量一致。這樣的風量傳感器和風速傳感器只要是導管30內的氣流穩定(不紊亂)的狀態,就能夠正確地進行風速檢測,但在氣流不穩定(紊亂)的狀態下不能夠正確地檢測風速。例如,辦公樓等的一般建筑物的空調風管根據建筑物的構造而多種多樣,比風量單元靠上游一側的空調風管多由多個折曲部或分支部構成,其結果,常有空調風管內的氣流產生偏流等的紊亂,紊亂的氣流通過風量單元的內部的情況。另外,當是橫斷面形狀為圓形的空調風管時,由于易產生沿著導管內壁的旋回流,所以在接近導管的內壁的部分存在強旋回流,相反,在導管的軸心部分成為氣流幾乎不流動的狀態,有時由于氣流的旋回方向,風速傳感器會完全不旋轉。由此不能很好地進行風量單元的控制,對空調狀態產生障礙。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即便在空調風管內產生偏流或旋回流等的氣流的紊亂時也能進行穩定的風量控制的風量單元。
本發明的風量單元,具備連接在空調風管上、在內部形成流路的套管,為了開閉上述流路而設在上述套管內的開閉葉片,以及,比上述開閉葉片靠上游一側配置的風速傳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上述風速傳感器的上游一側設置氣流矯正機構,該氣流矯正機構臨時矯正上述空調風管內的氣流的紊亂,并在其下游一側產生上述套管的軸線方向的矯正氣流區域。
如果做成這樣的結構,空調風管內的氣流在通過氣流矯正機構后臨時被矯正成沿著套管的軸線方向的方向,被矯正的氣流確實能夠供給配置在該氣流矯正機構的下游的風速傳感器,所以,風速傳感器能夠正確地檢測空調風管內的風速。因此,即便在空調風管內產生偏流或旋回流等的氣流的紊亂時,也能夠進行穩定的風量控制。
在這里,最好是將上述風速傳感器設置在當將上述氣流矯正機構沿著上述套管的軸線方向在上述套管的橫斷面上投影看時在該氣流矯正機構的投影面上。如果做成這樣的結構,氣流通過氣流矯正機構,由此成為風速傳感器配置在其下游一側形成的氣流矯正區域的狀態,由于被氣流矯正機構矯正了的氣流能夠持久供給風速傳感器,所以能夠進行穩定的風速探測。
另外,上述氣流矯正機構最好是將上述套管的橫截面隔離成多個區域的形狀。如果做成這樣的結構,在每個區域都能得到穩定的矯正氣流,由此可增加配置風速傳感器時的自由度。另外,當將氣流矯正機構固定在套管的內側時,能夠固定在套管的內側的多個地方,所以不僅氣流矯正機構在構造上穩定,而且還能夠得到套管自身的加強效果。
這時,能夠在被上述氣流矯正機構隔離在多個區域的上述套管的橫截面的1個區域內配置上述風速傳感器。如果做成這樣的結構,風速傳感器不易受到在狀態不同的其他的區域流動的氣流的影響,由此能夠確保風速傳感器更穩定的動作。
另一方面,如果由薄板構成上述氣流矯正機構,則加工容易,能夠做成簡潔構造的氣流矯正機構。另外,由于能夠抑制氣流的壓力損失的增大,所以能夠無損風量單元本來的性能地矯正空調風管內的氣流。
另外,最好將上述氣流矯正機構的下游端與上述風速傳感器的上游端的間隔設定在3~40mm的范圍內。如果做成這樣的結構,由于風速傳感器成為配置在產生于氣流矯正機構的下游的氣流矯正區域內的狀態,所以被氣流矯正機構臨時矯正了的空調風管內的氣流能夠切實地供給風速傳感器,進而能夠進行穩定的風速檢測。
進而,如果將上述氣流矯正機構的套管的軸線方向的長度設定在上述套管的直徑的15~40%的范圍內,則能夠穩定地確保氣流矯正機構的下游一側產生的氣流矯正區域。另外,當將氣流矯正機構設置在套管內時,不會使套管的軸線方向的尺寸增加,能夠在該套管內確保氣流矯正區域。另外,即便是構成風量單元的套管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時,只要將套管的豎尺寸、橫尺寸換算成相當的直徑,就能夠得到同樣的效果。
另外,只要在上述氣流矯正機構中具備矯正上述空調風管內的偏流的偏流矯正體,以貼附于空調風管的內壁的一部分上的狀態流過來的偏流就會從導管內壁被該偏流矯正體引開,供給下游一側,由此空調風管內的氣流集聚在套管的軸心一側,偏流成分被消除。因此,流速增加了的矯正氣流供給風速傳感器,在氣流矯正機構的下游產生的矯正區域擴展(尤其是向套管的軸線方向伸展),由此風速傳感器能夠進行更穩定的檢測。
這時,作為上述偏流矯正體,如果設置將上述套管的橫截面的面積收縮至50~80%的收縮構件,則能夠將偏流矯正體造成的壓力損失的增大抑制在最小限度,同時能夠將貼附著空調風管的內壁流動的偏流確實引到套管的軸心一側。由此,不僅能夠形成更穩定的氣流矯正區域,而且由于在風速傳感器前面產生風速增加了的矯正氣流,所以即便是低風量時也能夠正確地進行風速傳感器的檢測動作。
根據本發明的風量單元,即便是在空調風管內產生偏流或旋回流等的氣流的紊亂時,也能夠進行穩定的風量控制。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的主視圖。
圖2是表示圖1表示的風量單元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連接在空調風管上的圖1表示的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圖4(a)是表示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右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正面示意圖,(b)是表示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左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正面示意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的主視圖。
圖6是圖5表示的風量單元的側視圖。
圖7是表示旋回流在連接在空調風管上的圖5表示的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圖8(a)是表示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右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正面示意圖,(b)是表示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左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正面示意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的主視圖。
圖10是圖9表示的風量單元的側視圖。
圖11是表示連接在空調風管上的圖9表示的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紊亂氣流(偏流)被矯正的狀態的縱剖面示意圖。
圖中10、110、210—風量單元,11、111、211—套管,12—風速傳感器,13、113—軸,14、114—開閉葉片,15—開閉裝置,16、116、212—氣流矯正體,17—螺旋槳,18—傳感器殼體,19—輪榖,20、120—安裝用具,21—配線,22、122、213—空調風管,23、123—右旋回流,24、124、217—矯正氣流,25、125—左旋回流,116a、116b、212a、212b—薄板,117—山部,214—收縮構件,215—氣流矯正機構,216—偏流,A、B、C、D、E、F、G、H、I、J、K、L、M—氣流矯正區域。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的主視圖,圖2是圖1表示的風量單元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連接在空調風管上的圖1表示的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剖面示意圖,圖4(a)是表示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右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正面示意圖,圖4(b)是表示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左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正面示意圖。
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10具備螺旋槳式的風速傳感器12,其檢測連接在空調風管22上的圓筒狀的套管11內流動的空氣流的風速;以軸13為中心旋轉,在套管11內開閉的開閉葉片14;以及,驅動開閉葉片的開閉裝置15。在套管11內的風速傳感器12的上流一側,作為主要用于矯正旋回流的氣流矯正機構,設有薄板狀的氣流矯正體16。氣流矯正體16通過套管11的軸心,且以與軸線平行的姿勢設置在套管11的橫截面上的一部分上。氣流矯正體16以將套管11的橫截面等分為2個區域的姿勢配置,其兩端通過螺栓等固定機構固定在套管11的內壁上。由于利用氣流矯正體16不再增加風量單元10的壓力損失,所以能夠無損于風量單元10本來的性能地將氣流矯正體16設置在套管11內。
風速傳感器12具備接受套管11的軸線方向的氣流并進行旋轉的螺旋槳17;在比螺旋槳17靠近風下側處,內裝有軸承(無圖示)的傳感器殼體18,該軸承旋轉自如地支撐螺旋槳17的旋轉軸(無圖示);用于檢測螺旋槳17的旋轉數而設于傳感器殼體18內的非接觸方式的檢測部(無圖示);以及,以圍繞傳感器殼體18的風上側的前端部外周的狀態設于螺旋槳17的旋轉中心部的柱帽形狀的輪榖19。在本實施方式中,螺旋槳17具備按90度間隔配置的4張葉片。螺旋槳17、輪榖19及傳感器殼體18是由樹脂制成,特別是螺旋槳17和輪榖19是一體成形的。另外,作為非接觸方式的檢測部使用了霍爾元件,軸承使用了球軸承。在傳感器殼體18的兩側分別安裝了用于將風速傳感器12固定在套管11上的安裝用具20。
當螺旋槳17接受在套管11內一方向流動的空氣流而旋轉時,配置在傳感器殼體18內的檢測部檢測與螺旋槳17的旋轉軸一起旋轉的磁鐵造成的磁場的變化,并將該檢測信號經由配線21向開閉裝置15輸送。然后,基于上述檢測信號,開閉裝置15將驅動力傳到軸13,使套管11內的開閉葉片14開閉。
另外,雖然沿著套管11的軸線方向的氣流矯正體16的尺寸越長越能夠得到確實的氣流矯正效果,但在本實施方式中,針對口徑200mm、軸線方向的尺寸為450mm的套管11,將氣流矯正體16的板厚設定為1.6mm,寬度為60mm。由此,能夠不使套管11的軸線方向的尺寸增加,在已有的風量單元上僅追加氣流矯正體16就可得到所需的充分的效果。風速傳感器12以與套管11的軸線平行的姿勢配置在套管11內的中心。另外,氣流矯正體16的下游端與風速傳感器12的上游端的間隔設定為15mm。
在圖3中雖然沒有表示出,但空調風管22的上游一側是配置在建筑物的屋頂里面的空間,從空調機械室到各居室之間經由多個折曲部和分支部。由此,在空調風管22內,由于空調風管22的折曲部等的影響,常產生偏流等的氣流紊亂。尤其是如本實施方式的空調風管22那樣,當截面形狀為圓形的導管時,其內部流動的空氣流的紊亂常成為旋回流。
如圖3所示,一邊在空調風管22內旋轉一邊流動的右旋回流23流入風量單元10的套管11內后,與設于風速傳感器12的上游的氣流矯正體16的兩面沖突,臨時向套管11的軸線方向矯正,成為矯正氣流24。然后,這些矯正氣流24在氣流矯正體16之后也向套管11的軸線方向流動,如圖4(a)所示,在氣流矯正體16的上面一側形成從橫截面看靠右側的氣流矯正區域A,在下面一側形成從橫截面看靠左側的氣流矯正區域B,各個氣流矯正區域A、B也在氣流矯正體16的下游連續形成。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風速傳感器12是設置在是套管11內的中心且是氣流矯正體16的下游端與風速傳感器12的上游端的間隔為15mm的位置,所以如圖4(a)所示,當在套管11的橫截面上投影看時,風速傳感器12的一部分各自配置在氣流矯正區域A、B內。因此,矯正氣流24流過風速傳感器12,螺旋槳17穩定旋轉,由此能夠將正確的控制信號傳輸到開閉裝置15,能夠正確地進行風量單元10的控制。另外,當通過了風速傳感器12的矯正氣流24穿過氣流矯正區域A、B后,逐漸返回旋回流,向下游流動,但成為風速傳感器12的一部分各自配置在氣流矯正區域A、B內的狀態,所以不會對風速傳感器12的動作產生任何障礙。另外,如圖4(b)所示,當在風量單元10的套管11內左旋回流25流動時,與上述的右旋回流23相反,在氣流矯正體16的上面形成從橫截面看靠左側的氣流矯正區域C,在下面形成從橫截面看靠右側的氣流矯正區域D。
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將風速傳感器12以與套管11的軸線平行的姿勢設置在套管11內的中心,所以即便在套管11內產生右旋回流23或左旋回流25中的任一個,當在套管11的橫截面上投影看時,成為風速傳感器12配置在氣流矯正區域A、B、C、D內的狀態,不會受到相對于氣流的旋回方向的影響。另外,由于采用了風車形的風速傳感器12,所以當將氣流矯正體16沿著套管11的軸線方向在套管11的橫截面上投影看時,氣流矯正體16的投影面和風度傳感器12重疊的范圍變多。由此,除了設計上的自由度提高以外,構造簡潔、容易制造,且維修也容易進行。
另外,如果將風速傳感器12的中心位于套管11的橫截面上的氣流矯正體16的截面上配置的話,與上述同樣,不會受到相對于氣流的旋回方向的影響,所以,也可以在例如氣流矯正體16的截面上接近開閉裝置15一側的位置,或者在氣流矯正區域A或氣流矯正區域B的靠套管11內壁的位置設置風速傳感器12。
下面參照圖5~圖8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的主視圖,圖6是圖5表示的風量單元的側視圖,圖7是表示連接在空調風管上的圖5表示的風量單元內部旋回流流動狀態的剖面示意圖,圖8(a)是表示在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右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正面示意圖,圖8(b)是表示在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左旋回流被矯正的狀態的正面示意圖。另外,在圖5~圖8中,由于付與與圖1~圖4相同符號的部分是與第1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的構成部分發揮相同功能、效果的部分,所以省略說明。
如圖5~圖8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110作為矯正旋回流的氣流矯正機構具備在套管111內且是在風速傳感器12的上游一側,將2張薄板16a、16b相對于套管111的軸線平行地組合構成的十字狀的氣流矯正體116。氣流矯正體116是套管111的橫截面上的一部分,配置成2張薄板116a、116b的交點與套管111的軸心一致,以套管111的軸心為基準,將套管111的橫截面以4等分的姿勢固定在套管111的內壁上。由此,能夠不增加風量單元110的壓力損失、無損于風量單元110本來的性能地將氣流矯正體16設置在風量單元110的套管111內。
套管111的口徑比第1實施方式的套管11的口徑大,具體設定為350mm,所以能夠處理比第1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10多的風量。作為氣流矯正機構,也能夠與第1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10同樣采用一字狀的氣流矯正體,但至少需要延長氣流矯正體的寬度尺寸(套管軸線方向的尺寸),由此有可能使風量單元110的軸線方向的尺寸變大,此外由于口徑變大有可能造成套管111的強度不足。于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板厚1.6mm、寬度60mm的2張薄板116a、116b組合構成氣流矯正體116,以將套管111的截面4等分的姿勢固定。因此,不需要加大套管111的軸線方向的尺寸。另外,通過做成上述的結構,還能夠得到套管111的加強效果及風速傳感器12的保護功能。
另外,當沿著套管111的軸線方向將氣流矯正體116在套管111的橫截面上投影看時,只要風速傳感器12位于氣流矯正體116的投影面上或投影面近旁,在實用上就無妨。于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由氣流矯正體116的2張薄板116a、116b形成的山部117且是在氣流矯正體116的下游端與風速傳感器12的上游端之間的間隔為15mm的位置上設置風速傳感器12。
如圖7所示,雖然一邊在風量單元110的套管111內向右旋轉一邊流動的右旋回流123在沿著套管111的內壁的部分產生強旋回流,在軸心部分成為幾乎不流動的狀態,但該右旋回流123與設于風速傳感器12的上游的氣流矯正體116的4個地方的各個薄板116a、116b表面沖突。由此,沿著套管111的內壁的強右旋回流123臨時向軸心方向及軸線方向矯正,成為矯正氣流124。沿著套管111的內壁的部分的氣流被矯正后也不完全穩定,軸心部分的氣流較穩定。
同樣,在氣流矯正體116之后形成矯正氣流124造成的氣流矯正區域E、F、G、H,這些氣流矯正區域E、F、G、H也在氣流矯正體116的下游區域連續形成。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將風速傳感器12設置在離開套管111內的中心40mm的位置且是氣流矯正體116的下游端與風速傳感器12的上游端的間隔為15mm的位置。因此,如圖8(a)所示,當沿著套管111的軸線方向將氣流矯正體116在套管111的橫截面上投影看時,成為風速傳感器12的一部分配置在氣流矯正區域F內的狀態,在風速傳感器12,矯正氣流124流動,螺旋槳17穩定旋轉。另外,通過了風速傳感器12的矯正氣流124穿過氣流矯正區域E、F、G、H,逐漸向旋回流返回,但由于是風速傳感器12的一部分配置在氣流矯正區域F內的狀態,所以,與上述同樣,對風速傳感器12不會有任何妨礙。
另外,如圖8(b)所示,當左旋回流125流到風量單元110的套管111內時,與上述的右旋回流123時相反,在氣流矯正區域E、F、G、H的相對面一側形成氣流矯正區域I、J、K、L,但由于風速傳感器12在與上述同一的地方,所以能夠得到與上述同樣的效果。這樣,即便是右旋回流123或者左旋回流125中的任一個流到套管111內時,在氣流矯正體116的山部117(參照圖5)形成氣流矯正區域,當將氣流矯正體116在套管111的橫截面上投影看時,成為風速傳感器12的一部分配置在氣流矯正區域內的狀態,所以不會受到氣流的旋回方向造成的惡劣影響。
進而,由于氣流矯正體116將套管111的橫截面隔離成多個區域,使風速傳感器12設置在山部117(參照圖5)的投影面上,所以,在各個區域都不會受到狀態不同的旋回流的影響,能夠進行穩定的風量控制,尤其是適合連接在大口徑的空調風管上的風量單元。
下面參照圖9~圖11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的主視圖,圖10是圖9表示的風量單元的側視圖,圖11是表示連接在空調風管上的圖9表示的風量單元內部流動的紊亂氣流(偏流)被矯正的狀態的縱剖示意圖。另外,在圖9~圖11中,由于付與與圖1~圖8表示的風量單元10、110的構成部分相同符號的部分是與風量單元10、110的構成部分發揮相同功能、效果的部分,所以省略說明。
如圖9~圖1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風量單元210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作為矯正空調風管213內的氣流的氣流矯正機構,在套管211的橫截面上的一部分上配置用于矯正旋回流的氣流矯正體212。氣流矯正體212是將板厚1.6mm、寬度60mm的2張薄板212a、212b組合成十字狀來構成,使薄板212a、212b的交叉部分與套管211的軸心一致,將套管211的橫截面以4等分的姿勢固定在套管211內壁上。在氣流矯正體212的上游一側,作為矯正貼附著空調風管213的內壁的一部分流動的偏流的機構,具備具有與套管211的軸心同心的開口的面包圈狀的收縮構件214,由氣流矯正體212和收縮構件214構成氣流矯正機構215。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于套管211的口徑300mm,將收縮構件214的外徑設定為300mm,內徑為250mm,以緊貼氣流矯正體212的上游一側的狀態配置在套管211內。另外,風速傳感器12位于套管211的軸心上。
在位于風量單元210的上游的折曲部(無圖示)之后等產生、并沿著空調用導管213的內壁的一部分流過來的包含旋轉成分的偏流216首先被收縮構件214從套管211的內壁一側矯正到軸心一側。然后,當包含旋轉成分的偏流216通過設于收縮構件214之后的氣流矯正體212后,在氣流矯正體212的下游產生臨時被矯正到軸心方向及軸線方向的矯正氣流217。由此,能夠在氣流矯正機構215的下游區域得到矯正氣流217產生的氣流矯正區域M,風速傳感器12的一部分位于該氣流矯正區域M內。因此,能夠對風速傳感器12供給穩定的矯正氣流217,從而能夠穩定地進行風速的檢測。另外,流路通過收縮構件214收縮,其結果,通過了收縮構件214后的矯正氣流217的風速增加,由此即便在低風量時也能夠進行穩定的風速檢測。進而,通過了風速傳感器12的矯正氣流217穿過氣流矯正區域M后雖然逐漸失去穩定性,但只要是風速傳感器12的一部分配置在氣流矯正區域M內的狀態,與上述同樣,就不會對風速傳感器12的風速檢測產生任何障礙。
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使氣流矯正體212緊貼收縮構件214的上游一側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便是在收縮構件214和氣流矯正體212之間設置一些間隙,或者在氣流矯正體212的下游一側設置收縮構件214,也能夠起到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
另外,只要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氣流矯正機構215,即便是偏流216不包含旋轉成分時,也能夠矯正氣流的偏流成分,并使被矯正的偏流216整流,以穩定的狀態供給風速傳感器12,由此使風速傳感器12的風速檢測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還可以省略氣流矯正體212,采用僅由收縮構件214構成的氣流矯正機構,如果做成這樣的結構,可以通過單體構成的氣流矯正機構在下游區域產生氣流矯正區域,從而能夠將穩定的氣流供給風速傳感器12。
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以套管111的軸心為基準,將套管111的橫截面以4等分的姿勢設置氣流矯正體116,在山部117(參照圖5)的投影面內配置風速傳感器1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便是在套管111的橫截面上平行地設置或格子狀地設置多張薄板,將橫截面分割成多個,或者將穿孔金屬或金屬絲網等的多孔體設置在套管111的橫截面上的一部分區域,也能夠得到與上述同樣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第1、2、3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采用了風車形的風速傳感器的風量單元,但并不限定于此,還能夠采用熱敏電阻方式的風速傳感器或其他的方式的風速傳感器。
并且,在第1、2、3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將氣流矯正機構組裝進風量單元的套管內的情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還能夠使用安裝構件將與風速傳感器一體化了的氣流矯正體設置在風速傳感器上游一側。另外,能夠將氣流矯正機構以從風量單元本體分離的狀態搬運到施工現場后,在現場進行組裝。例如,能夠預先將旋回流矯正體及偏流矯正體組成的氣流矯正機構配置在與風量單元的套管同徑的套管內,在現場施工時,與風量單元連接,安裝在導管上。這樣的話,在因改裝施工等空調風管的設計變更了的情況下,或在對折曲部后等特別是氣流紊亂的地方的已設的風量單元追加氣流矯正機構的情況下,能夠消除紊亂的氣流對風量單元造成的惡劣影響。
本發明的風量單元能夠作為構成空調設備的空調風管等的各種送風路徑內的風量控制機構廣泛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風量單元,具備連接在空調風管上并在內部形成流路的套管;為了開閉上述流路而設于套管內的開閉葉片;以及,配置在比上述開閉葉片靠上游一側的風速傳感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上述風速傳感器的上游一側設置氣流矯正機構,該氣流矯正機構臨時矯正上述空調風管內的氣流紊亂,并使其下游一側產生上述套管的軸線方向的矯正氣流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量單元,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風速傳感器設置在當沿著上述套管的軸線方向將上述氣流矯正機構在上述套管的橫截面上投影看時在該氣流矯正機構的投影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風量單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氣流矯正機構是將上述套管的橫截面隔離成多個區域的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量單元,其特征在于在被上述氣流矯正機構隔離成多個區域的上述套管的橫截面的1個區域內配置上述風速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1~4的任一項所述的風量單元,其特征在于由薄板構成上述氣流矯正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1~5的任一項所述的風量單元,其特征在于將上述氣流矯正機構的下游端與上述風速傳感器的上游端的間隔設定在3~40mm的范圍內。
7.根據權利要求1~6的任一項所述的風量單元,其特征在于將上述氣流矯正機構的上述套管的軸線方向的長度設定在上述套管的直徑的15~40%的范圍內。
8.根據權利要求1~7的任一項所述的風量單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氣流矯正機構上備有矯正上述空調風管內的偏流的偏流矯正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風量單元,其特征在于上述偏流矯正體由將上述套管的橫截面的面積收縮到50~80%的收縮構件組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風量單元。提供一種即便在空調風管內產生偏流或旋回流等氣流紊亂時也能夠進行穩定的風量控制的風量單元。風量單元(10)具備檢測流動在與空調風管連接的圓筒狀套管(11)內空氣流的風速的螺旋槳式風速傳感器(12);以軸(13)為中心旋轉,在套管(11)內開閉的開閉葉片(14);以及,驅動開閉葉片(14)的開閉裝置(15)。在套管(11)內的風速傳感器(12)的上游一側,作為主要用于矯正旋回流的氣流矯正機構,設有薄板狀的氣流矯正體(16)。氣流矯正體(16)將空調風管內產生的旋回流等臨時向套管(11)的軸線方向矯正,并供給下游一側的風速傳感器(12)。
文檔編號F24F11/04GK1789849SQ200510131930
公開日2006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16日
發明者上野武司, 森陽司, 大神尚基 申請人:協立空調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