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熱膜輻射對流式電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取暖器,更具體地說是一種電熱輻射對流型取暖器。
在所述機殼的底腳上裝有可以使整機方便移動的滾輪,當然不裝滾輪的方案也是可行的,但效果也會差一些。所裝的滾輪可以是四只,也可以是兩只。所述機殼的材料是耐熱塑料,也可以使用金屬材料。所述機殼是由多塊分列制造的單元塊體裝配成一體。
在所述機殼的頂面與一個側立面(窄的)過渡部位設有一個兩用的斜突部分,它既被用作控制開關屏面,又可用作牽手。在所述的斜突部分的邊緣處設有一個供手把握的透孔。在所述斜突部的頂面上設置有電源開關和電功率轉換旋鈕,最好還要設有定時器、恒溫控制器、電源指示燈。在所述的機殼內還設有一個防止火災發(fā)生的跌倒開關。所述的跌倒開關可以采用水銀開關,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是一重錘壓桿型跌倒開關。它包含有開關殼體、與殼體頂面活動連接的壓桿,在所述壓桿的自由端上固定有一重錘,在重錘的作用下所述的壓桿始終朝下壓迫所述殼體頂面的彈簧按鈕,此時,跌倒開關殼體內的動、靜觸點始終處于閉合狀態(tài),整個電路處于“通”的狀態(tài)。當電取暖器被不慎被翻倒時,所述的重錘壓桿型跌倒開關由直立狀態(tài)變?yōu)槠脚P狀態(tài),此時所述的跌倒開關殼體頂面的彈簧按鈕由于失去了重錘壓桿的壓迫,處于向上突出的自由狀態(tài),動、靜觸點處于分離狀態(tài),整個電路則處于“斷路”狀態(tài)。所述的跌倒開關被安裝在所述發(fā)熱器總成支架側邊框的外側下部或者直接被固定在機殼的底面上。
所述的發(fā)熱體總成包含有一個支架,它由兩塊側板和橫檔構成,所述的橫檔有上下兩排,電熱膜板塊就被鑲嵌固定在所述的兩塊側板和上下橫檔所限定的空間里。所述的電熱膜板塊以兩塊或三塊相互豎直平行地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它們在電路上呈相互并聯的連接。每塊電熱膜板塊的電功率在800-1200瓦,相互并聯后通過功率轉換開關來選擇是使用一塊還是二塊,甚至是三塊電熱膜板塊同時通電工作,從而達到功率選擇的目的。
所述的電熱膜板塊的構成是,中間為耐熱電絕緣底材,用化學蒸發(fā)沉積的方法將無機氧化物涂到所述的絕緣底材的兩側面上。所述的無機氧化物的成份包含有氧化錫(SnO2)、氧化銻(Sb2O3)、氧化硼(B2O3)、氧化鐵(FeO)。為了制造上述無機氧化物可以使用的原料包含有四氯化錫(Sncl4)、三氯化銻(Sbcl3)、硼酸(H3BO3)和三氯化鐵(Fecl3)。所述的電熱膜的厚度為0.05um-1.0um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取暖器電路中至少包含保險絲、溫控器、功率選擇旋轉開關、發(fā)熱元件總成,它們所構成的串聯電路是最基本的電路部分。為了使功能更加完美,在所述的基本串聯電路中還可串接定時器、溫保開關和防失火的跌倒開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熱效率高、溫升速度快、安全性好、移動方便、外觀新穎,既有小范圍近距離直接取暖的效果,還有利用空氣對流能迅速調節(jié)室內大空間范圍的溫度,使室溫迅速上升的效果。
電熱膜輻射對流式電取暖器1它包含有絕大部分周圍封面呈可透射熱量和空氣的機殼,所述的機殼大體上呈扁型的正方或長方形的立方體外形,該立方體可透射熱量的圍封面可以是六個面,也可以是五個或四個圍封面,所述的圍封面可以采用金屬篩網3來制造。機殼的底面2也是由金屬篩網材料制成圍封面。當然,也可以采用別的耐熱的導熱性良好的、但不透空氣的平板材料來制造,這樣的效果與采用金屬篩網3的方案相比會差一些。
在所述機殼的底腳上裝有可以使整機方便移動的滾輪4,滾輪4處有腳罩25,當然不裝滾輪的方案也是可行的,但效果也會差一些。所裝的滾輪可以是四只,也可以是兩只。在所述殼體的材料是耐熱塑料,也可以使用金屬材料。所述機殼是由多塊分列制造的單元塊體裝配成一體,上殼體24、右殼體27、左殼體29是單獨模制,而后組裝成一體。
在所述機殼的頂面5與一個側立面6(窄的)過渡部位設有一個兩用的斜突部分7,它既被用作控制開關屏面,又可用作牽手。在所述的斜突部分的邊緣處設有一個供手把握的透孔8。在所述斜突部的頂面上設置有操作控制面板31,其上有電開關和電功率轉換旋鈕,最好還要設有定時器33、恒溫控制器30、電源指示燈9,在所述的機殼2內還設有一個防止火災發(fā)生的跌倒開關10。所述的跌倒開關可以采用水銀開關,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是一重錘壓桿型跌倒開關。它包含有開關殼體11、與殼體頂面活動連接的壓桿12,壓桿的自由端上固定有一重錘13,在重錘13的作用下所述的壓桿始終朝下壓迫所述殼體頂面彈簧按鈕14,此時,跌倒開關殼體11內的動、靜觸點始終處于閉合狀態(tài),整個電路處于“通”的狀態(tài)。當電取暖器1被不慎翻倒時,所述的重錘壓桿型跌倒開關10由直立狀態(tài)變?yōu)槠脚P狀態(tài),此時所述的跌倒開關殼體頂面的彈簧按鈕由于失去了重錘壓桿的壓迫,處于向上突出的自由狀態(tài),所述的動、靜觸點處于分離狀態(tài),整個電路則處于“斷路”狀態(tài)。所述的跌倒開關10被安裝在所述發(fā)熱器總成25的支架側邊框的外側下部(未顯示),通過螺釘進行固定連接。在大面積的相互平行的電熱膜板塊20相互間形成的夾層空間在工作時會產生高效的對流效應,熱空氣從所述夾層上升,而冷空氣則從所述夾層的下部補充進入,不斷形成強對流,迅速改善室內大環(huán)境的升溫。
所述的發(fā)熱體總成25包含有一個支架15,它由兩塊側板16、17和橫檔18、19構成,所述的橫檔有上下兩排,電熱膜板塊20就被鑲嵌固定在所述的兩塊側板和上下橫檔所限定的空間里。所述的電熱膜板塊20以兩塊或三塊相互平行的固定在所述的支架15上,它們在電路上呈相互并聯的連接。每塊電熱膜板塊的電功率在800-1200瓦,相互并聯后通過功率轉換開關來選擇是使用一塊還是二塊,甚至是三塊,電熱膜板塊同時通電工作,從而達到功率選擇的目的。在所述支架15的側框板17上方設有一塊云母安裝板21,其上安裝有保險絲22、保溫開關23。
所述的電熱膜板塊20的構成是,中間為耐熱電絕緣底材,用化學蒸發(fā)沉積的方法將無機氧化物涂到所述的絕緣底材的兩側面上。所述的無機氧化物的成份包含有氧化錫(SnO2)、氧化銻(Sb2O3)、氧化硼(B2O3)、氧化鐵(FeO)。為了制造上述無機氧化物可以使用的原料包含有四氯化錫(Sncl4)、三氯化銻(Sbcl3)、硼酸(H3BO3)和三氯化鐵(Fecl3)。所述的電熱膜的厚度為0.05um-1.0um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取暖器電路中,保險絲22、溫控器30、功率選擇旋轉開關32、發(fā)熱元件總成25所構成的串聯電路是最基本的電路部分。為了使功能更加完美,在所述的基本串聯電路中還可串接定時器33、溫保開關和防失火的跌倒開關10。
權利要求1.一種電熱膜輻射對流式電取暖器(1),它包含有機殼、發(fā)熱元件總成(25)和控制面板(9)及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機殼是一個絕大部分圍封面呈可透射熱量的圍封面;b.所述機殼內包含有一個發(fā)熱元件總成(25),所述的發(fā)熱元件總成(25)又進一步包含有電熱板(20)和供電熱板固定用的一只支架(15);c.在所述支架(15)上被固定的每塊電熱板(20)之間有絕緣隔離塊將它們相互之間進行隔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殼(2)的透熱圍封面是一個四面透熱、透氣的篩網狀平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電熱元件(20)是無機氧化物電熱膜。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電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無機氧化的電熱膜的配方成份包含有氧化錫(SnO2)、氧化銻(Sb2O3)、氧化硼(B2O3)、氧化鐵(FeO)。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方成份在制造工藝中所用到的原料包含有四氯化錫(SnCl4)、三氯化銻(SbCl3)、硼酸(H3BO3)和三氯化鐵(FeCl3)。
6.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電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無機氧化物電熱薄膜是采用化學蒸發(fā)沉積工藝使必要的化學蒸發(fā)沉積到耐熱電絕緣底材上形成,所述電熱薄膜的厚度為0.05um-1.0um之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殼內的發(fā)熱元件總成(25)的支架(15)上平行布置2-4大面積的無機氧化膜電熱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殼(2)的頂面(5)與一個側立面(6)過渡的拐角處設有一向外突出的作為操作臺的斜突部分(7),所述的斜突部分(7)的懸臂端端頭處設有一個可供手通過的牽引透孔(8)。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取暖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機殼(2)內固定有一只防火災發(fā)生的跌倒開關(10),它進一步包含有開關殼體(11),帶重錘的壓桿(12),所述的開關殼體(11)的頂面上設有控制工作電流通斷的彈性開關突鈕(14),所述的壓桿(12)在所述重錘的重力作用下始終與所述的開關突鈕(14)保持彈性壓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電熱膜輻射對流式電取暖器,它的機殼的絕大部分圍封面是金屬篩網(3),機殼內有無機化學電熱膜塊(20)構成的發(fā)熱體總成(25),在所述的發(fā)熱體支架(15)上豎直平行布置有多塊豎直相互平行布置的電熱板(20),它們并聯連接,用功率選擇旋鈕(32)來作功率大小的調節(jié),機殼內布置有一防火災的跌倒開關(10),其優(yōu)點是在相互平行布置的大面積電熱膜塊(20)之間的夾層空間在工作時會產生強烈的對流,所以它在提供小范圍直接輻射取暖的同時,又可迅速使室內大范圍空間升溫。
文檔編號F24D19/00GK2581876SQ0226702
公開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9月6日
發(fā)明者張和君 申請人:張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