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復合型家用小型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或商用小型空調器。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家用或商用小型空調器的室外機換熱器多為風冷翅片式,換熱效率低,結構尺寸大,受尺寸和重量限制,不得不以犧牲換熱面積為代價。同時受外部環境影響很大,天氣越熱、濕度越大,制冷效果越差,制冷效果極不穩定;同時換熱器換熱不充分,壓縮機在很高的溫度及壓力下運行,使用壽命短;空調機的能效比EER低,數值約為2.6左右,耗能高。
發明內容
為提高換熱效率,減小換熱體積和重量,提高空調器效率,減小空調器耗能,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復合型家用小型空調器。
具體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高效復合型家用小型空調器,包括室外機、室內機,所述室外機包括翅片管換熱器、風機,其特征在于A、兩塊翅片管換熱器呈V形對置設于機殼內,B、兩塊翅片管換熱器的外側分別設有光管換熱器,C、V形對置兩塊翅片管換熱器上方、風機下方設有噴水器,噴水器通過水管連接著水泵,水泵設于機殼底部的存水槽內。
所述噴水器為平板狀,其下表面上均布著噴水孔,且噴水器的下表面正對著V形對置兩塊翅片管換熱器的V形開口處。
采用翅片管組加光管組成復合型換熱器作為換熱主體,換熱方式采用蒸發式和風冷式兩種換熱方式,雙效雙用。
在制冷時采用水冷卻,其制冷工況幾乎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使空調機始終處于穩定的工況下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室外機在制冷時采用水冷卻,其制冷工況幾乎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使空調機始終處于穩定的工況下,制冷效果穩定,與現有小型風冷熱泵空調相比,節能達50%。例如制冷量同為12000W,在標準工況下,現有空調的耗電量為4800W左右,而本空調器的耗電量僅為2500W。
該空調機由于采用翅片管組加光管組成復合型換熱器作為換熱主體,換熱方式采用蒸發式和風冷式兩種換熱方式,機組換熱充分,壓縮機始終保持在很適宜的溫度及壓力下運行,空調機使用壽命大大延長;機組能效比EER顯著提高,數值約為5.0左右。
本空調器還具有結構尺寸小、重量輕等優點,適合于環保、節能要求,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
由圖1可見,高效復合型家用小型空調器,包括室外機、室內機。所述室外機包括翅片管換熱器10、風機3,還包括光管換熱器8和水冷機構。
兩塊翅片管換熱器10呈V形對置安裝于機殼內,兩塊翅片管換熱器10的外側分別安裝有光管換熱器8。
水冷機構包括噴水器4、存水槽7和水泵2。V形對置兩塊翅片管換熱器8上方、風機3下方安裝著噴水器。噴水器4為平板狀,其下表面上均布著噴水孔5,且噴水器4的下表面正對著V形對置兩塊翅片管換熱器8的V形開口處。噴水器4通過水管連接著水泵2,水泵2安裝在機殼底部的存水槽7內。
當空調器制冷工作時,光管換熱器8和翅片管換熱器10作為冷凝器使用,壓縮機1把F22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進入冷凝器8、10,循環水泵2經噴水器4將水霧狀的水噴向翅片管換熱器10和光管換熱器8,部分水吸收潛熱蒸發,沒有被蒸發的水落入存水槽7,經循環水泵2后循環使用。水蒸汽被風機3抽出。外面的冷空氣經過進風格柵9不斷地補充進入空調器,F22經過冷凝后變成低溫高壓液體,經過截止閥6用銅管與室內機連接(室內機結構同一般空調器室內機),在室內蒸發換熱后,再回到壓縮機1,完成一個制冷循環。因同時利用水蒸發吸收潛熱和空氣風冷進行換熱,換熱效率高。
當空調器制熱時,光管換熱器8、翅片管換熱器10作為蒸發器使用,循環水泵停止運行,換熱器光管8部分首先對制冷介質F22進行預處理,延緩翅片管組10的結霜時間,減少空調機除霜耗能量。其工作方式同常規風冷換熱器工作方式。
權利要求1.高效復合型家用小型空調器,包括室外機、室內機,所述室外機包括翅片管換熱器、風機,其特征在于A、兩塊翅片管換熱器呈V形對置設于機殼內,B、兩塊翅片管換熱器的外側分別設有光管換熱器,C、V形對置兩塊翅片管換熱器上方、風機下方設有噴水器,噴水器通過水管連接著水泵,水泵設于機殼底部的存水槽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復合型家用小型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水器為平板狀,其下表面上均布著噴水孔,且噴水器的下表面正對著V形對置兩塊翅片管換熱器的V形開口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小型空調器,包括室外機、室內機,所述室外機包括翅片管換熱器、風機,其特征在于兩塊翅片管換熱器呈V形對置設于機殼內,其外側分別設有光管換熱器,V形對置兩塊翅片管換熱器上方、風機下方設有噴水器。由于采用水冷卻,其制冷工況幾乎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制冷效果穩定,節能達50%。該機還具有結構尺寸小、重量輕等優點,具有很廣闊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F24F3/06GK2526714SQ0221921
公開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2年3月6日
發明者沈守魁 申請人:沈守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