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加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濕裝置,可收集空氣中的水分并且對例如供應室內的空氣進行加濕處理。
在圖5及6中,當空氣按箭頭X所示流經吸濕通道X時,首先加濕轉子2吸收外部空氣的水分,吸了水分的空氣通過吸濕管道7,即吸濕通道X的管道7,然后從吸濕風機3,即吸濕通道X中的風機3,排到外部。另一方面,當空氣按箭頭Y所示流經加濕通道Y時,外部空氣首先通過旋轉的加濕轉子2的熱回收部分進行預熱,然后由電加熱器6進一步加熱。加熱過的空氣通過在加濕轉子2中含水分的加濕部分得到加濕,加濕后的空氣由加濕風機5,即加濕轉子2下方的加濕通道Y中的風機5抽吸并輸送到室內。
在上述的傳統加濕裝置中,加濕轉子2及加濕風機5沿垂直方向疊置,因而產生在垂直方向厚度較大的問題。具體講,由于大多數情況下加濕裝置安裝在空調器的室外裝置上,因此在垂直方向較大厚度會妨礙加濕裝置很好地裝配在安裝空間。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加濕裝置包括加濕轉子;吸濕風機,可使空氣沿吸濕通道經加濕轉子流動;加濕風機,可使空氣沿加濕通道經加濕轉子流動;及加熱裝置,可將加濕通道上的空氣加熱,該加濕轉子吸收吸濕通道中空氣的水分,同時對加濕通道中加過熱的空氣加濕,其中,加濕轉子、加濕風機、及吸濕風機沿平面設置成相互不疊置。
根據上述結構,加濕轉子、加濕風機、及吸濕風機沿平面設置成相互不疊置,達到厚度較小的目的。這樣消除了對加濕裝置安裝空間的約束。
在一個實施例中,加濕通道有一段大致彎成U形或J形的部分,因而引導從加濕轉子的一個端面輸送的加濕空氣到加濕風機的與該加濕轉子的端面同一側的端面。
根據上述結構,加濕通道有一段大致變成U形或J形部分,使得可以利用此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將加濕過的空氣從加濕轉子引導到加濕風機,既使加濕轉子和加濕風機不是疊置而是沿平面設置的情況。換言之,提供大致成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可實現加濕轉子和加濕風機的平面布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電氣設備盒設置在加濕轉子和加濕風機之間,或在加濕轉子和吸濕風機之間。
根據上述結構,電氣設備盒設置在加濕轉子和加濕風機之間,或在加濕轉子和吸濕風機之間。這樣能有效利用加濕轉子和加濕風機或吸濕風機之間的空間,從而使其結構緊湊。
在一個實施例中,不提供電氣設備盒,因此電氣設備接到外部裝置的電氣設備盒內的電氣設備上。
根據上述結構,加濕裝置無電氣設備盒,因此外部裝置的電氣設備盒被加濕裝置共用,這樣簡化了該加濕裝置的結構。
如
圖1及2所示,加濕裝置有一在近似平行六面體形殼體11中心的圓盤形加濕轉子12。該加濕轉子12是由諸如硅膠、沸石及做成蜂窩結構或多孔的多粒子型氧化鋁那樣的吸附劑組成。加濕轉子12由一未示出的薄電機帶動旋轉。此外在殼體11中有一由一位于加濕轉子12左側的西羅克風機構成的吸濕風機13,及一由一位于加濕轉子12右側的西羅克風機構成的加濕風機15。加濕轉子12、吸濕風機13及加濕風機15沿平面放置,不互相疊置。
如圖2所示,在加濕轉子12的上側設置有一個電加熱器16,作為加熱裝置。此外,在加濕風機15的上側設置有一電氣設備盒18。在加濕轉子12和吸濕風機13的上側設置有一吸濕管道17,它構成吸濕通道X的部分。在吸濕通道X中,被吸收水分的空氣按箭頭X所示流動,而在加濕通道Z中,加濕的空氣按箭頭Z所示流動。如圖2所示,加濕通道Z有一大致為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Z1。因此,從加濕轉子12送出的加濕的空氣被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Z1引導到加濕風機15。
在圖1及2所示的上述結構中,當空氣按箭頭X所示流經吸濕通道X時,加濕轉子12首先吸收外部空氣的水分,被吸收水分的空氣從吸濕風機13,即吸濕通道X中的風機13,通過吸濕管道17,即吸濕通道X中的管道17,排到外部。另一方面,當空氣按箭頭Z所示流經加濕通道Z時,外部空氣通過旋轉的加濕轉子12的熱回收部分首先被預熱,然后由電加熱器16進一步加熱。加熱過的空氣通過加濕轉子12中含水分的加濕部分加濕變成加濕空氣,此加濕空氣通過U形或J形彎曲部分Z1被吸入加濕風機15,即加濕通道Z中的風機15,然后從加濕風機15送到室內。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加濕轉子12、吸濕風機13及加濕風機15沿平面設置成互不疊置,這樣使加濕裝置變得較薄。因此,加濕裝置的高度較小,因而加濕裝置可安裝在空調器室外裝置的有限空間內。
同樣,加濕通道Z有一大致是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Z1。因此,既使當加濕轉子12及加濕風機15不疊置而是平置時,從加濕轉子12送出的加濕的空氣也能經過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Z1引導到加濕風機15。更具體地說,提供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Z1使加濕轉子12及加濕風機15能夠平置。
圖3示出另一實施例,它與圖1及2所示實施例的差別僅在電氣設備盒28的布置上。所以,其和圖1及2相同的組成構件用同一標號表示且其說明從略。
在這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電氣設備盒28放置在加濕轉子12和加濕風機15之間的空間內。
將電氣設備盒28放置在加濕轉子12和加濕風機15之間能有效地利用加濕轉子12和加濕風機15之間的空間,因而使得結構緊湊。
雖然上面的實施例中,電氣設備盒28設置在加濕轉子12和加濕風機15之間,但電氣設備也可設置在加濕轉子12和吸濕風機13之間。
圖4示出又一實施例,它沒有電氣設備盒,因此,未示出的電氣設備與空調器未示出的外部裝置的電氣設備盒內的電氣設備相連。
根據上述結構,加濕裝置沒有電氣設備盒,因此,加濕裝置共用外部裝置電氣設備盒,這樣簡化了加濕裝置的結構。
在以上這些實施例中,雖在采用電加熱器作為加熱裝置,但也可采用熱水加熱器或冷凝器替代。
同樣,在上述實施例中,盡管吸濕風機13和加濕風機15配置在加濕轉子12的下游,但也可放置在加濕轉子12的上游。此外,吸濕風機及加濕風機可以不是西羅克風機。
從上面的描述可清楚看到,在本發明的加濕裝置中,加濕轉子、加濕風機及吸濕風機沿平面配置成不疊置,這使加濕裝置較薄,從而得到較小安裝空間。
在一個實施例的加濕裝置中,加濕通道有一大致為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利用此U形或J形彎曲部分,既使加濕轉子與加濕風機不是疊置而是平置,也能將加濕的空氣從加濕轉子引導到加濕風機。換言之,提供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使加濕轉子及加濕風機能夠沿平面布置。
在一個實施例的加濕裝置中,電氣設備盒設置在加濕轉子與加濕風機之間,或在加濕轉子與吸濕風機之間。這樣能有效利用加濕轉子與加濕風機或吸濕風機之間的空間,從而使結構緊湊。
本加濕裝置的一個實施例沒有電氣設備盒,因此加濕裝置共用外部裝置電氣設備盒,簡化了加濕裝置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加濕裝置,包括加濕轉子(12);用于使吸濕通道(X)中的空氣通過加濕轉子(12)流動的吸濕風機(13);用于使加濕通道(Z)中的空氣通過加濕轉子(12)流動的加濕風機(15);及用于使加濕通道(Z)中的空氣加熱的加熱裝置(16),該加濕轉子(12)吸收吸濕通道(X)中空氣的水分,同時使加濕通道(Z)中加過熱的空氣加濕,其特征在于,加濕轉子(12)、加濕風機(15)、及吸濕風機(13)沿平面設置成不互相疊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加濕通道(Z)有一大致成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Z1),將從加濕轉子(12)的一個端面輸送的加濕的空氣引導到加濕風機(15)的與加濕轉子(12)的該端面同側的端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電氣設備盒(28)設置在加濕轉子(12)與加濕風機(15)之間,或在加濕轉子(12)與吸濕風機(13)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濕裝置,其特征在于,不提供電氣設備盒,因此電氣設備連到外部裝置的電氣設備盒內的電氣設備中。
全文摘要
提供的加濕裝置厚度小且能安裝在任何位置。加濕轉子(12)、吸濕風機(13)及加濕風機(15)沿平面設置成不互相疊置,以便使加濕裝置較薄。加濕通道Z有一彎成U形或J形的部分。因此,既使當加濕轉子(12)和加濕風機(15)不疊置而是沿平面放置時,從加濕轉子(12)輸出的濕空氣可以通過U形或J形的彎曲部分(Z1)也能引導到加濕風機(15)。電氣設備盒(28)設置在加濕轉子(12)和加濕風機(15)之間。
文檔編號F24F6/06GK1395669SQ01803998
公開日2003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00年9月22日
發明者木澤敏浩, 得居卓司, 吉永浩三 申請人:大金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