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換氣裝置及換氣裝置的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排向室外的空氣回收熱,并同時進行換氣的換氣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了實現空氣調和的節省能源,普遍使用從排向室外的空氣回收熱,并同時進行換氣的換氣裝置。該換氣裝置不僅進行室內空氣和室外空氣的交換,還進行從室外送到室內的空氣(進氣)和從室內排向室外的空氣(出氣)的熱交換,將出氣中所含有的熱回收到進氣中,然后將該進氣供給室內。
隨著這樣的換氣裝置的普及,需要簡單地組裝這種換氣裝置的新的組裝方法。而且,在這種方法下,不但組裝時要簡單,還要容易維修。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能組裝簡單,且容易維修的換氣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發明的公開本發明所涉及的換氣裝置,它備有其上形成有從室內側吸入空氣的第1吸氣口,將空氣放到室內側的第1放氣口、從室外側吸入空氣的第2吸氣口,以及將空氣放到室外側的第2放氣口的殼體;設在上述第1吸氣口或上述第2放氣口中之一方的旁邊,且將上述殼體的內部劃分為將室外空氣導向室內的進氣通路與將室內空氣導向室外的出氣通路的第1通路劃分部件;設在上述第1吸氣口或上述第2放氣口中之另一方的旁邊的出氣用送風單元;設在上述第2吸氣口或上述第1放氣口的一方的旁邊,且將上述殼體的內部劃分為上述進氣通路和上述出氣通路的第2通路劃分部件;設在上述第2吸氣口或上述第1放氣口的另一方的旁邊的進氣用送風單元;配置在上述第1通路劃分部件和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之間以及上述第2通路劃分部件和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之間,且使上述進氣通路的室外空氣與上述出氣通路的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的1個或2個以上的熱交換組件;決定上述第1通路劃分部件、上述第2通路劃分部件、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和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的位置并將它們固定好,同時將上述熱交換組件導向上述殼體內的所定位置的1根或2根以上的導軌。
也可以在上述殼體內形成沿著導軌將熱交換組件插入的開口。
也可以在上述殼體內,設置確保進氣用送風單元及出氣用送風單元的吸入空氣或排出空氣的空間的隔離部件。
上述換氣裝置也可以備有不讓從第1吸氣口吸入的室內空氣通過熱交換組件而讓它旁路的旁路通路,具有將該室內空氣的通路切換為通過上述熱交換組件的通路和上述旁路通路的擋板的通路切換部件。
本發明所涉及的換氣裝置的組裝方法為備有殼體;在上述殼體內將它劃分為進氣通路和出氣通路的通路劃分部件;將室外空氣通過上述進氣通路導向室內,同時將室內空氣通過上述出氣通路導向室外的送風單元;設在上述殼體內,且備有使室外空氣和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組件的換氣裝置的組裝方法,其中,安裝好送風單元和通路劃分部件之后,再安裝熱交換組件。
在上述組裝方法下,可在安裝熱交換組件之前進行送風單元的布線,在安裝好引導裝、卸該熱交換組件的導軌之后,再沿著該導軌插入該熱交換組件,以將上述安裝熱交換組件安裝好。
本發明所涉及的換氣裝置的組裝方法,為備有由底板、向室內排出空氣的第1放氣口和從室內吸入空氣的第1吸氣口沿著左右方向并列設置著的前側板、從室外吸入空氣的第2吸氣口和向室外排出空氣的第2放氣口沿著左右方向并列設置著的后側板、在中央部形成有開口的左側板、隨時打開/關閉該開口的覆蓋部件、右側板、頂板構成的殼體;為將空氣從上述第1放氣口排出而設在該第1放氣口旁邊的進氣用送風單元;為將空氣從上述第2放氣口排出而設在第2放氣口旁邊的出氣用送風單元;設在上述第1吸氣口的旁邊,且將從該第1吸氣口吸入的空氣導向上述排氣用送風單位,同時為將從上述第2吸氣口吸入的空氣導向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而劃分上述殼體內的第1通路劃分部件;設在上述第2吸氣口旁邊,且將從該第2吸氣口吸入的空氣導向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同時為將從上述第1吸氣口吸入的空氣導向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而劃分上述殼體內的第2通路劃分部件;設在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和上述左側板之間的第1隔離部件;設在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和上述右側板之間的第2隔離部件;分別設在殼體的底板及頂板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導軌;設在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及第1通路劃分部件的后側,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側導軌;設在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及第2通路劃分部件的前側,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后側導軌;能自由地沿上述導軌裝上、且被安裝在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和上述第2劃分部件之間以及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和上述第1通路劃分部件之間、也能自由地沿上述導軌上從上述位置上卸下,又讓從上述第1吸氣口吸入的室內空氣和第2吸氣口吸入的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組件;不讓從上述第1吸氣口吸入的室內空氣通過上述熱交換組件而旁路的旁路通路;具有使該室內空氣的通路再通過上述熱交換組件的通路和該旁路通路之間切換的擋板的通路切換部件;設在上述殼體的外部的電氣部件盒的換氣裝置的安裝方法,其步驟如下組裝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以及右側板,然后,安上通路切換部件,然后,安上第1隔離部件及第2隔離部件,之后,安上進氣用送風單元及出氣用送風單元,之后,安上第1通路劃分部件及第2通路劃分部件,之后,在底板上安裝導軌,且設置前側導軌及后側導軌,之后,通過電纜將上述兩個送風單元和電氣部件盒連接起來,然后從左側板開口沿著上述每個導軌插入熱交換組件,最后安裝頂板。
這樣做,能夠得到容易組裝及維修的換氣裝置及其組裝方法。安裝熱交換組件是在安裝好送風單元和通路劃分部件之后進行的,故維修時可先卸下熱交換組件,這樣就很容易進行送風單元的修理或者檢查。
由于設置了引導熱交換組件的導軌,故借助沿著該導軌插入或抽出裝卸熱交換組件,就能很容易地將熱交換組件裝上或卸下。該導軌具有決定送風單元及通路劃分部件的位置并將其固定好的作用,故不需要固定它們的固定件,可實現裝置結構的簡單化。而且,組裝方法也簡單了。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是用來說明換氣裝置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送風單元的正視圖。
圖3是送風單元的側面圖。
圖4是通路劃分部件的立體圖。
圖5是通路切換部件卸開后的立體圖。
圖6是熱交換組件的側面圖。
圖7是熱交換組件中的紙制板(Liner)的立體圖。
圖8是導軌的俯視圖。
圖9是導軌的剖面圖。
圖10是用來說明換氣裝置的組裝方法中的一個步驟的圖。
圖11是用來說明換氣裝置的組裝方法中的一個步驟的圖。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以下,按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換氣裝置的結構—如圖1所示,換氣裝置1,是一通過熱交換組件15讓從室內回收的空氣101與從室外吸入的新鮮的戶外空氣102進行熱交換,而回收室內空氣101的熱,并同時進行換氣的熱回收型換氣裝置。
換氣裝置1的殼體2被制成長方體,它由底板3、前側板4、后側板5、左側板6、右側板7以及頂板8構成。在前側板4的左側上,形成有將戶外空氣102放到室內側的第1放氣口9。在前側板4的右側上,形成有從室內側回收空氣的第1吸氣口10。在第1放氣口9及第1吸氣口10,分別設有用以安裝延向室內側的導氣管(未示)的導氣管轉接器11、12。在后側板5的右側部分,形成有將從室內回收的空氣放到室外側的第2放氣口13。在后側板5的左側上,形成有從室外導入的戶外空氣的第2吸氣口14。在第2放氣口13及第2吸氣口14也設有跟導氣管轉接器11、12相同的導氣管轉接器,未示。在左側板6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插入后述的熱交換組件15、15的開口16。
在第1放氣口9的旁邊,設置有進氣用送風單元17。在第2放氣口13的旁邊,設置有出氣用送風單元18。進氣用送風單元17的結構與出氣用送風單元18相同,故這里只說明進氣用送風單元17的結構,說明出氣用送風單元18的省略不提。
如圖2及圖3所示,進氣用送風單元17是所謂兩吸入型的多葉片風扇,備有風扇罩19、裝在風扇罩19的內部的風扇旋轉件20、驅動風扇旋轉件20的風扇馬達21。風扇罩19的前邊形成有空氣放氣口23。風扇罩19的左側的一部分開著口,該開口成為吸入空氣的吸入口22。相反,風扇罩19的右側全開,在該風扇罩19的右側設置有隔板24。在隔板24上形成有空氣吸入口22。該隔板24上設有風扇馬達21被固定在其上的安裝臺25。風扇旋轉件20被固定在風扇馬達21的旋轉軸(未示)。在這樣的結構下,風扇馬達21、安裝臺25、隔板24和風扇旋轉件20成為一體而被從風扇罩上卸下或者裝上。
如圖1所示,為將風扇罩19的放氣口23和殼體2的第1放氣口9相通,在殼體2內的左前方設有進氣用送風單元17。為將風扇罩19的放氣口23和殼體2的第2放氣口13相通,在殼體2內的右后方設有出氣用送風單元18。
在殼體2內左前方的那個角上,設置有用以確保在進氣用送風單元17和左側板6之間有空隙的第1隔離部件26(參照圖10或圖11)。該第1隔離部件26,用來確保用以從進氣用送風單元17的左側的吸入口22吸入空氣的空氣通路。同樣,在殼體2內的右后方的那個角上,設置有用以確保在出氣用送風單元18和右側板7之間有空隙的第2隔離部件27。該第2隔離部件27用來確保用以從出氣用送風單元18右側的吸入口22吸入空氣的空氣通路。
如圖1所示,在殼體2內右前方上設有第1通路劃分部件28,殼體2的左后方上設有第2通路劃分部件29。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及第2通路劃分部件29是用來將殼體2的內部劃分為進氣通路30和出氣通路31的部件。
如圖4所示,由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劃分出了將從第1吸氣口10吸入的室內空氣導向左下方的空氣通路32,和通過熱交換組件15的戶外空氣導向左方的空氣通路33。需提一下,空氣通路32是將室內空氣導向熱交換組件15的出氣側通路的通路,空氣通路33是將從熱交換組件15的進氣側通路導出來的戶外空氣導向進氣用送風單元17的通路。
第2通路劃分部件29的結構與第1通路劃分部件28相同。由第2通路劃分部件29劃分出了從第2吸氣口14吸入的室外空氣導向熱交換組件15內的進氣側通路的空氣通路34,和將從熱交換組件15的出氣側通路導出來的室內空氣導向出氣用送風單元18的空氣通路35。
這些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及第2通路劃分部件29,只嵌在殼體2內的所定位置上,并不使用螺釘等固定件固定。
如圖1所示,在殼體2內的右前方的那個角上,設有切換從第1吸氣口10吸入的空氣通路的通路切換部件36。如圖5所示,通路切換部件36具有其內部形成有旁路通路37的主體部38,和隨時開關旁路通路37的擋板39。主體部38由泡沫苯乙烯形成。在主體部38的后側形成有旁路通路37的流出口。
在擋板39的背面,設有以鉸鏈接合法連接在擋板39上的擋板臂40和使擋板臂40伸縮的擋板馬達41(在圖5里未示,參照圖10或圖11)。在這樣的結構下,擋板馬達41使擋板臂40伸開時擋板39便開,擋板馬達41使擋板臂40縮回時擋板39便關。
如圖1所示,在關上擋板39的狀態下,從第1吸氣口10吸入的室內空氣101通過空氣通路32(參照圖4),通過熱交換組件15后,被排到室外。另一方面,在打開擋板39的狀態下,主體部38的旁路通路37開通,空氣通路32由擋板39關閉。這樣,從第1吸氣路10吸入的室內空氣就通過旁路通路37,旁路熱交換組件15而被排到室外。
如圖1所示,在殼體2內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設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熱交換組件15、15。換句話說,熱交換組件15、15被設在進氣用送風單元17和第2通路劃分部件29之間、及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和出氣用送風單元18之間。
如圖6所示,熱交換組件15由所謂的全熱交換器構成。如圖7所示,熱交換組件15由多個分別具有延向同一個方向的肋條43及隔離物42的紙制板(Liner)44、44…迭層構成。這些紙制板44、44…由近似正方形的紙制板材形成,將每張紙制板迭層起來,相鄰的紙制板上肋條43和隔離物42的方向互相不一樣。結果,在這樣的結構下,在紙制板44、44…之間交錯著形成有進氣通路和出氣通路,在進氣通路內流的戶外空氣和在出氣通路內流的室內空氣通過紙制板44進行熱交換。
在熱交換組件15的長度方向(與紙制板44的迭層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端面板45、45。在一個端面板45上設有拉手46。在迭層起來的紙制板44、44…的四個角都分別設有延向熱交換組件15的長度方向的框47。由這些端面板45、45和4個框47將紙制板44、44…固定下來。
在殼體2的底板3的前后方向中央部,設置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導軌48,在頂板8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也設置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導軌48,未示。還有,在進氣用送風單元17及第1通路劃分部件28的后邊,和出氣用送風單元18及第2通路劃分部件29的前邊也都設有相同的導軌48、48。這些導軌48,在將熱交換組件15插在殼體2內或從殼體2上卸下時,起引導作用。如后所述,這些導軌48,具有將送風單元17、18及通路劃分部件28、29壓向前方或后方、從而給它們決定好位置且在那個位置固定下來的作用,同時也具有確保它們和熱交換組件15之間的空氣通路的作用。
如圖8及圖9所示,導軌48,由其上形成有支持熱交換組件15中的框47的凹部的軌主體部49、被設在軌主體部49的長度方向的一端的固定部50、及被設在另一端的爪部51構成。固定部50上形成有讓螺釘等固定件穿通的孔52。爪部51形成為向軌主體部49的長度方向突出的薄板狀。在軌主體部49的凹部內埋入有防漏部件53。該防漏部件53由受到來自從熱交換組件15中的框47的壓力而容易變形的材料形成,它緊貼在框47上就能防止漏氣。
如圖1所示,在殼體2的左側板6的前邊,設置有收容電氣部件的電氣部件盒54。在左側板6的前邊形成有讓接在進氣用送風單元17、出氣用送風單元18以及擋板馬達41上的電纜55(在圖1中未示,參照圖11。需提一下,在圖11中以一根線來表示電纜55,但實際上由多根電纜形成)穿通的穿通口(未示)。電纜55通過該穿通口導向電氣部件盒54的內部。
在熱交換組件15的進氣通路及出氣通路的前面,分別設有過濾網,未示。在殼體2的一部分內側壁上,貼有隔熱材料(未示)。在左側板6及右側板7上,設有吊鉤56。
換氣時,兩個送風單元17、18都起動,室內空氣101被從第1吸氣口10導向殼體2的內部。該室內空氣101通過交換組件15的出氣通路后,從第2放氣口13被放到室外。相反,新鮮的戶外空氣102被從第2吸氣口14導入,該戶外空氣102通過熱交換組件15的進氣通路后,通過第1放氣口9被供給室內。因此時,戶外空氣102和室內空氣101在熱交換組件15內進行熱交換,故戶外空氣102回收了室內空氣101的熱之后才被供向室內。也就是說,在夏季,室外暖和的戶外空氣,吸收室內空氣的冷熱成為冷氣后,才被供向室內。相反,在冬季,室外寒冷的戶外空氣,吸收室內空氣的溫熱成為暖氣后,才被供向室內。
在不讓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就將它導向室內,能夠實現節能的場合下(例如,制冷時室外溫度比室內設定溫度低的場合),通路切換部件36內的擋板39被打開,從第1吸氣口10吸入的室內空氣,通過旁路通路37而被從第2放氣口13放到室外。此時,戶外空氣和室內空氣不進行熱交換。
—換氣裝置的組裝方法—下面,對換氣裝置1的組裝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準備底板3,將隔熱防漏部件貼在該底板3的所定位置上。然后,將前側板4、后側板5、左側板6以及右側板7裝到底板3上。這樣,就得到了將底板8拿開狀態下的殼體2。
然后,將已組裝好的或在進行上述作業的同時,而組裝好的通路切換部件36,安裝在上述殼體2內右前方上。
其次,在上述殼體2內左前方及右后方上,分別設置第1隔離部件26及第2隔離部件27。
然后,將已組裝好的或在進行上述作業的同時,而組裝好的進氣用送風單元17及出氣用送風單元18,安裝在上述殼體2內的左前方及右后方上。
其次,將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嵌在進氣用送風單元17和通路切換部件36之間,將第2通路劃分部件29嵌在出氣用送風單元18和左側板6之間。
其次,按以下步驟,安裝好每個導軌48(參照圖10)。安裝在底板3上時,首先將導軌48的爪部51插到通路切換部件36和底板3之間的縫隙中,或扎在通路切換部件36的底部,將導軌48的一端固定下來。然后,在此狀態下,決定導軌48在底板3上的位置,使得導軌48的固定部50中的孔52和在底板3的螺孔(未示)互相重迭。然后,讓螺釘等固定件穿過導軌48的孔52,以該固定件將導軌48的另一端固定在底板3上。
其次,準備另一個導軌48,將其爪部51扎到主體部38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而固定下來。然后,一邊使導軌48接觸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及進氣用送風單元17,使得由該導軌48將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及進氣用送風單元17壓到前方,一邊將該導軌48中的固定部50固定在左側板6中的開口16的前側緣部。再準備另一個導軌48,將其爪部51扎到主體部38的后側部分而固定下來。然后,使其導軌48將出氣用送風單元18及第2通路劃分部件29壓到后方,從而由該導軌48中的固定部50固定在左側板6中的開口16的后側緣部。需提一下,與底板3上的導軌48相同,在固定這些導軌48、48的每個固定件50時,使用螺釘等固定件。
其次,如圖11所示,對進氣用送風單元17及出氣用送風單元18中的每個風扇馬達21進行電氣布線以及擋板馬達41的電氣布線。具體來說,將由多個電纜適當地扎起來而形成的電纜55(補充一下,省略了擋板馬達41的電纜圖示),在幾個地方用夾緊部件57等固定下來,且配設成在這以后進行插入熱交換組件15時,熱交換組件15不會掛在電纜55上那樣的狀態。然后,將電纜55導向電氣部件盒54內,將每個電纜電氣連接。
其次,決定好熱換氣組件15的位置,使得熱交換組件15的框47嵌入在每個導軌48的凹部,此后,從左側板6的開口16沿著每個導軌48插入熱交換組件15。這樣,依次設置兩個熱交換組件15、15。
其次,將已安裝好導軌48的或在進行上述作業的同時安裝好導軌48的頂板8,安裝在前側板4、后側板5、左側板6以及右側板7上。
其次,貼上隔熱防漏部件(未示),然后,從左側板6的開口16將過濾網插入到熱交換器組件15的進氣通路及出氣通路的前面側。
其次,將導氣管轉接器11、12安裝在第1放氣口9、第1吸氣口10、第2放氣口13以及第2吸氣口14上。將每個吊鉤56安裝在左側板6及右側板7上。
然后,對進氣用送風單元17等作絕緣檢查及耐壓檢查,再進行工作檢查。然后,貼上標牌,之后,清掃殼體2內。然后,用能隨意開關的覆蓋部件58蓋住左側板6的開口16(參照圖10或圖11)。之后,進行外觀檢查等最終檢查,合格了檢查之后打包。
如上所述,依照本實施例所涉及的組裝方法,能容易且能迅速地組裝換氣裝置1。
另外,安好換氣裝置1后,卸下左側板6上的開口16的上述覆蓋部件,而延著導軌48從開口16將熱交換組件15卸下,這樣就容易進行進氣用送風單元17等的維修保養等。也就是說,按照本實施例,很容易維修換氣裝置1。
工業上應用的可能性綜上所述,本發明可被用在換氣裝置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換氣裝置,其中備有其上形成有從室內側吸入空氣的第1吸氣口(10),將空氣放到室內側的第1放氣口(9)、從室外側吸入空氣的第2吸氣口(14),以及將空氣放到室外側的第2放氣口(13)的殼體(2);設在上述第1吸氣口(10)或上述第2放氣口(13)中之一方的旁邊,且將上述殼體(2)的內部劃分為將室外空氣(102)導向室內的進氣通路(30)與將室內空氣(101)導向室外的出氣通路(31)的第1通路劃分部件(28);設在上述第1吸氣口(10)或上述第2放氣口(13)中之另一方的旁邊的出氣用送風單元(18);設在上述第2吸氣口(14)或上述第1放氣口(9)的一方的旁邊,且將上述殼體(2)的內部劃分為上述進氣通路(30)和上述出氣通路(31)的第2通路劃分部件(29);設在上述第2吸氣口(14)或上述第1放氣口(9)的另一方的旁邊的進氣用送風單元(17);配置在上述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和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18)之間以及上述第2通路劃分部件(29)和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17)之間,且使上述進氣通路(30)的室外空氣(102)與上述出氣通路(31)的室內空氣(101)進行熱交換的1個或2個以上的熱交換組件(15);及決定上述第1通路劃分部件(28)、上述第2通路劃分部件(29)、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17)、和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18)的位置并將它們固定好,同時將上述熱交換組件(15)導向上述殼體(2)內的所定位置的1根或2根以上的導軌(4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殼體(2)內形成沿著導軌(48)將熱交換組件(15)插入的開口(1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殼體(2)內,設置確保進氣用送風單元(17)及出氣用送風單元(18)的吸入空氣或排出空氣用空間的隔離部件(26,2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備有不讓從第1吸氣口(10)吸入的室內空氣(101)通過熱交換組件(15)而讓它旁路的旁路通路(37),具有將該室內空氣(101)的通路切換為通過上述熱交換組件(15)的通路(32)和上述旁路通路(37)的擋板(39)的通路切換部件(36)。
5.一種換氣裝置(1)的組裝方法,該換氣裝置(1)備有殼體(2);在上述殼體(2)內將它劃分為進氣通路(30)和出氣通路(31)的通路劃分部件(28,29);將室外空氣(102)通過上述進氣通路(30)導向室內,同時將室內空氣(101)通過上述出氣通路(31)導向室外的送風單元(17,18);設在上述殼體內(2),且備有使室外空氣(102)和室內空氣(101)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組件(15),其中安裝好送風單元(17,18)和通路劃分部件(28,29)之后,再安裝熱交換組件(1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換氣裝置的組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裝熱交換組件(15)之前進行送風單元(17,18)的布線,在安裝好引導裝、卸該熱交換組件(15)的導軌(48)之后,再沿著該導軌(48)插入該熱交換組件(15),以將上述安裝熱交換組件(15)安裝好。
7.一種換氣裝置(1)的組裝方法,該換氣裝置(1)備有由底板(3)、向室內排出空氣的第1放氣口(9)和從室內吸入空氣的第1吸氣口(10)沿著左右方向并列設置著的前側板(4)、從室外吸入空氣的第2吸氣口(14)和向室外排出空氣的第2放氣口(13)沿著左右方向并列設置著的后側板(5)、在中央部形成有開口(16)的左側板(6)、隨時打開/關閉該開口(16)的覆蓋部件(58)、右側板(7)、頂板(8)構成的殼體(2);為將空氣從上述第1放氣口(9)排出而設在該第1放氣口(9)旁邊的進氣用送風單元(17);為將空氣從上述第2放氣口(13)排出而設在第2放氣口(13)旁邊的出氣用送風單元(18);設在上述第1吸氣口(10)的旁邊,且將從該第1吸氣口(10)吸入的空氣導向上述排氣用送風單位(18),同時為將從上述第2吸氣口(14)吸入的空氣導向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17)而劃分上述殼體(2)內的第1通路劃分部件(28);設在上述第2吸氣口(14)旁邊,且將從該第2吸氣口(14)吸入的空氣導向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17),同時為將從上述第1吸氣口(10)吸入的空氣導向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18)而劃分上述殼體(2)內的第2通路劃分部件(29);設在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17)和上述左側板(6)之間的第1隔離部件(26);設在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18)和上述右側板(7)之間的第2隔離部件(27);分別設在殼體(2)的底板(3)及頂板(8)的前后方向中央部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導軌(48,48);設在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17)及第1通路劃分部件(28)的后側,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前側導軌(48);設在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18)及第2通路劃分部件(29)的前側,且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后側導軌(48);能自由地沿上述導軌(48,48)裝上、且被安裝在上述進氣用送風單元(17)和上述第2劃分部件(29)之間以及上述出氣用送風單元(18)和上述第1通路劃分部件(28)之間、也能自由地沿上述導軌(48,48)上從上述位置上卸下,又讓從上述第1吸氣口(10)吸入的室內空氣(101)和第2吸氣口(14)吸入的室外空氣(102)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組件(15);不讓從上述第1吸氣口(10)吸入的室內空氣(101)通過上述熱交換組件(15)而旁路的旁路通路(37);具有使該室內空氣(101)的通路再通過上述熱交換組件(15)的通路(32)和該旁路通路(37)之間切換的擋板(39)的通路切換部件(36);及設在上述殼體(2)的外部的電氣部件盒(54),其特征在于,組裝底板(3)、前側板(4)、后側板(5)、左側板(6)以及右側板(7);然后,安上通路切換部件(36);然后,安上第1隔離部件(26)及第2隔離部件(27);之后,安上進氣用送風單元(17)及出氣用送風單元(18);之后,安上第1通路劃分部件(28)及第2通路劃分部件(29);之后,在底板(3)上安裝導軌(48),且設置前側導軌(48)及后側導軌(48);之后,通過電纜(55)將上述兩個送風單元(17,18)和電氣部件盒(54)連接起來;然后,從左側板(6)開口(16)沿著上述每個導軌(48)插入熱交換組件(15);最后,安裝頂板(8)。
全文摘要
組裝好殼體(2)的底板(3)和4個側板(4,5,6,7)后,再安上通路切換部件(36)、第1及第2隔離部件(27)。其次,安上送風單元(17,18)及通路劃分部件(28,29),安上導軌(48),之后,進行電氣布線。然后,沿著導軌(48)將熱交換組件(15,15)插進去,最后安上頂板(8)。
文檔編號F24F12/00GK1406329SQ01800372
公開日2003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30日
發明者松木義孝, 井口勝巳, 川口拓也 申請人:大金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