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紅外龍門式烘烤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烘干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對大型設備表面膩子或涂漆進行烘干的高紅外龍門式烘烤器。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一些大型設備的表面涂裝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如內燃機車、火車車廂、大型變壓器殼體、油站、機床等大型設備的表面。目前,大型設備表面的涂裝處理工藝正逐步由自然干燥向烘干干燥的方向發展。現有的大型設備烘干裝置主要有電熱式烘房或燃油燃氣烘房。這兩種烘房的相同之處是,都有一個用鋼架和保溫材料制作的爐體,電熱式烘房是在爐體內安裝電加熱裝置,利用電加熱裝置直接對其中的部件進行烘烤;燃油燃氣烘房是用燃油鍋爐或燃氣鍋爐產生熱風,再用風機和管道將熱風引入到爐體中,利用熱風循環使工件表面的漆膜干燥。這兩種烘房存在的問題是,能耗高,投資大,設備的體積龐大,因而,占地面積大,以機車電加熱烘房為例,整個設備的占地面積約為150平方米,裝機功率為500~600千瓦,整機的造價高,不利于生產成本的降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大型設備烘干裝置能耗高、投資大、占地面積大等問題,降低設備的投資和能耗,提供一種高紅外龍門式烘烤器。
本實用新型有一個骨架,在骨架的兩側及頂部裝有保溫層,其特殊之處是,所述的骨架為龍門式骨架,骨架通過輪子安裝在軌道上,在骨架的下部裝有帶動輪子行走的驅動裝置,在骨架的內壁兩側裝有高紅外加熱元件及反射板。
為了使加熱區內溫度均勻,提高涂裝質量,在骨架上還裝有風循環裝置,所述的風循環裝置有一臺風機,在風機的入口端裝有吸風口,在風機的出口端裝有送風管道,送風管道的末端有若干個出風孔,送風管道與機內空間構成一個完整的風循環通道。
本實用新型采用移動式龍門結構,大大減小了烘干設備的體積,從而大幅度降低了設備的投資,同時也減小了整機的裝機功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有利于生產成本的降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有一個骨架5,骨架5用型鋼焊接制成;在骨架5的兩側及頂部裝有保溫層3,以減少熱能損失;所述的骨架5為龍門式骨架,骨架5通過輪子10安裝在軌道1上,工作時,骨架5沿著軌道1從被烘烤工件的一端逐漸移向另一端,完成整個烘烤過程;在骨架5的下部裝有帶動輪子10行走的驅動裝置2,驅動裝置2由電動機、減速機及傳動鏈條構成,所述的驅動裝置2共有兩套,分別安裝在骨架5的兩側,以保證其運行平穩;在骨架5的內壁兩側裝有高紅外加熱元件及反射板6,其中,最上端的高紅外加熱元件及反射板6呈作仿形傾斜設置,對工件的頂部加熱,整個加熱系統基于高紅外技術的快速、以輻射加熱為主的特點,控制方式采用輻射測溫直接反饋工件表面溫度信號,多回路控溫,也可用PLC控制;在骨架5的上部還裝有拖纜7,通過拖纜7連接電源線和控制線路,以便于對烘烤溫度和驅動裝置2進行控制;為了使加熱區內溫度均勻,提高涂裝質量,在骨架5上還裝有風循環裝置,所述的風循環裝置有一臺風機8,在風機8的入口端裝有吸風口9,在風機8的出口端裝有送風管道4,送風管道4的末端有若干個出風孔11,送風管道4與機內空間構成一個完整的風循環通道,利用循環風保證溫度的均勻性,提高對形狀復雜工件的烘烤質量。
根據不同的需要,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以作相應的改變,如工件的外部和內部需要同時進行干燥,可設計成工件移動,烘烤器不動,并于烘烤器底部加裝加熱器,對工件內部進行輔助烘干,烘烤器端部設置折疊門,安裝加熱器,對工件的兩端進行烘干,并采用步進式方式對大型工件逐段進行烘干。
權利要求1.一種高紅外龍門式烘烤器,它有一個骨架,在骨架的兩側及頂部裝有保溫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為龍門式骨架,骨架通過輪子安裝在軌道上,在骨架的下部裝有帶動輪子行走的驅動裝置,在骨架的內壁兩側裝有高紅外加熱元件及反射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紅外龍門式烘烤器,其特征在于,在骨架上還裝有風循環裝置,所述的風循環裝置有一臺風機,在風機的入口端裝有吸風口,在風機的出口端裝有送風管道,送風管道的末端有若干個出風孔。
專利摘要一種對大型設備表面膩子或涂漆進行烘干的高紅外龍門式烘烤器,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大型設備烘干裝置能耗高、投資大、占地面積大等問題,降低設備的投資和能耗,提供一種高紅外龍門式烘烤器,本實用新型有一個骨架,在骨架的兩側及頂部裝有保溫層,其特殊之處是,所述的骨架為龍門式骨架,骨架通過輪子安裝在軌道上,在骨架的下部裝有帶動輪子行走的驅動裝置,在骨架的內壁兩側裝有高紅外加熱元件及反射板,本實用新型采用移動式龍門結構,大大減小了烘干設備的體積,從而大幅度降低了設備的投資,同時也減小了整機的裝機功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有利于生產成本的降低。
文檔編號F26B3/00GK2519703SQ0127206
公開日2002年11月6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7日
發明者李工一, 張良, 李志一, 孫偉, 李季 申請人:遼寧科發高紅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