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分體式空調器室外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隱藏在墻內的分體式空調器室外機。
普通的分體式空調器室外機,采用軸流風機,從側面及后面進風,從前面出風,因此,安裝時必須暴露在建筑物外部,有礙建筑物外觀和市容。為此,申請?zhí)枮?8111333.8,發(fā)明名稱為“墻內全隱藏式冷暖分體空調器室外機”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分體式空調器室外機,采用離心風機或貫流風機,以促成前進風并前出風的單面吸排氣設計概念,使得該室外機的側面、后面、頂面和底面都隱藏在建筑物外墻內,有利于建筑物外部的整齊和美觀。但是,單面吸排氣的室外機,其進風范圍較小,影響了空調器的換熱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進風范圍較大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包括外殼、換熱器、電機、貫流風葉、壓縮機和電器元件;所述貫流風葉采用臥式設計,所述貫流風葉的一側為換熱器所環(huán)繞,所述貫流風葉的另一側形成出風風道;所述外殼在與所述換熱器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所述外殼在所述出風風道端部的前方設置有出風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環(huán)繞所述貫流風葉的后上方、上方和前上方而設置,所述外殼在所述換熱器的上方和前方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所述換熱器和貫流風葉的下方形成出風風道,所述外殼在所述出風風道端部的前方設置有出風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環(huán)繞所述貫流風葉的后下方、下方和前下方而設置,所述外殼在所述換熱器的下方和前方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所述換熱器和貫流風葉的上方形成出風風道,所述外殼在所述出風風道端部的前方設置有出風口。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由于進風口位于室外機的兩個面上,出風口位于室外機的正面,因此,可以將室外機隱藏在建筑物墻壁內而設置,保證了較大的進風范圍,且有利于保持建筑物外部的整齊美觀和安全性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的實施例一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所示的室外機中換熱器和貫流風葉的相對位置示意圖;圖3為
圖1所示的室外機的整體外形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的實施例二中,換熱器和貫流風葉的相對位置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的實施例三中,換熱器和貫流風葉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實施例一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包括外殼、換熱器11、貫流風葉12、電機2、壓縮機3和電器盒4。其中,換熱器11、貫流風葉12和電機2設置在室外機的左邊,采用臥式設計。為了便于維修時更換電機2和貫流風葉12,將電機2設置在換熱器11和貫流風葉12的外側(左側)。
如圖2所示,換熱器11呈折線式,環(huán)繞貫流風葉12的后上方、上方和前上方;貫流風葉11和換熱器12的下方形成出風風道15。為了得到更好的換熱效果,應使貫流風葉12靠近換熱器11的后端部設置,使出風風道15的截面輪廓線近似為阿基米德螺線。壓縮機3采用立式壓縮機,豎直設置在室外機右側。
如圖3所示,整個室外機的外殼依其內部結構設計成相應的換熱室6和機械室7,貫流風葉11、換熱器12和電機2設置在換熱室6內,壓縮機3和電器盒4設置在機械室7內。由于立式壓縮機的高度大于換熱器的高度,因此,換熱室6的高度比機械室7低,室外機頂部呈階梯狀設計;且將連接通往室內機的連接管的連接閥門1設置在換熱室6上方的機械室7的側面上。換熱室6的頂部和前上部與換熱器2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8,換熱室6的前下部與出風風道15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出風口9。為了使進風更加順暢,換熱室6的頂部采用圓弧臥式柱體結構。所述換熱室6的頂部還可以采用網狀結構,其截面可為圓弧形、方形或多邊形等。
本實用新型在安裝時,底面、側面和背面均可以緊貼墻壁,因此可以有多種安裝方式??梢詫⒈緦嵱眯滦偷氖彝鈾C設置在建筑物預留的墻洞內,使室外機的底部、后部和左右兩端面緊貼墻壁,在換熱室6上方預留一定的進風空間。在工作狀態(tài)下,室外空氣從室外機的頂部和前上部的進風口8進入室外機內,在換熱器12中進行熱交換,經出風風道15和室外機前下方的出風口9排出室外。由于頂蓋呈階梯狀,在換熱室上方自然形成進風空間,因此,在安裝時還可以使機械室頂部緊貼墻壁,從而進一步縮小了所需的安裝空間,使用更為靈活方便。
實施例二如圖4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換熱器21呈弧線式,貫流風葉22靠近換熱器21的后端部而設置,貫流風葉22和換熱器21的下方形成出風風道25,出風風道25的截面輪廓線近似為阿基米德螺線。為了便于從室外機的后側維修電器元件,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將電器盒4設置在換熱室6中的出風風道25的后側。
實施例三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換熱器31環(huán)繞貫流風葉32的后下方、下方和前下方而設置;貫流風葉32和換熱器31的上方形成出風風道35。為了得到更好的換熱效果,應使貫流風葉32靠近換熱器31的后端部設置,使出風風道35的截面輪廓線近似為阿基米德螺線。壓縮機仍采用立式壓縮機,豎直設置在室外機右側。
整個室外機的外殼依其內部結構設計成相應的換熱室和機械室,貫流風葉32、換熱器31和電機設置在換熱室內,壓縮機和電器盒設置在機械室內。換熱室的底部和前下部與換熱器31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換熱室的前上部與出風風道35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出風口。為了使進風更加順暢,換熱室的底部采用圓弧臥式柱體結構。所述換熱室的底部還可以采用網狀結構,其截面可為圓弧形、方形或多邊形等。
本實用新型在安裝時,頂面、側面和背面均可以緊貼墻壁,因此可以有多種安裝方式。可以將本實用新型的室外機設置在建筑物預留的墻洞內,使室外機的頂部、后部和左右兩端面緊貼墻壁,并通過安裝架使室外機的底部與建筑物之間預留一定的進風空間。此種室外機亦適合掛壁式安裝方式。在工作狀態(tài)下,室外空氣從室外機的底部和前下部的進風口進入室外機內,在換熱器中進行熱交換,經出風風道和室外機前上方的出風口排出室外。
本實用新型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適用于制冷量在1800W-9000W范圍內的分體式空調器系統(tǒng)。通過在GB/T 7725-1996標準工況下(即制冷運行室內側空氣干球溫度27℃、濕球溫度19℃,室外側空氣干球溫度35℃、濕球溫度24℃;制熱運行室內側空氣干球溫度20℃、濕球溫度15℃,室外側空氣干球溫度7℃、濕球溫度6℃)測試,其能效比在3.3-3.8W/W之間,是一款節(jié)能性較好的產品。
權利要求1.一種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包括外殼、換熱器、電機、貫流風葉、壓縮機和電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貫流風葉采用臥式設計,所述貫流風葉的一側為換熱器所環(huán)繞,所述貫流風葉的另一側形成出風風道;所述外殼在與所述換熱器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所述外殼在所述出風風道端部的前方設置有出風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環(huán)繞所述貫流風葉的后上方、上方和前上方而設置,所述外殼在所述換熱器的上方和前方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所述換熱器和貫流風葉的下方形成出風風道,所述外殼在所述出風風道端部的前方設置有出風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環(huán)繞所述貫流風葉的后下方、下方和前下方而設置,所述外殼在所述換熱器的下方和前方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所述換熱器和貫流風葉的上方形成出風風道,所述外殼在所述出風風道端部的前方設置有出風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呈折線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呈弧線式。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貫流風葉靠近所述換熱器的后端部設置,所述出風風道的截面輪廓線近似為阿基米德螺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設置在所述換熱器和貫流風葉的外側。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依室外機的內部結構設計成相應的換熱室和機械室,所述貫流風葉和換熱器設置在換熱室內,所述壓縮機設置在機械室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采用立式壓縮機,豎直設置在機械室內;所述換熱室的高度比機械室低,室外機頂部呈階梯狀。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機包括有連接通往室內機連接管的連接閥門,所述連接閥門設置在所述換熱室上方的機械室的側面上。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室的頂部采用圓弧臥式柱體結構。
12.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室的頂部采用網狀結構,其截面可呈圓弧形、方形或多邊形。
13.根據權利要求1、2、3中任一項所述的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器元件設置在出風風道的后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隱藏式分體空調器室外機,包括外殼、換熱器、電機、貫流風葉、壓縮機和電器元件;所述貫流風葉采用臥式設計,所述貫流風葉的一側為換熱器所環(huán)繞,另一側形成出風風道;所述外殼在與所述換熱器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進風口,所述外殼在所述出風風道端部的前方設置有出風口。本實用新型的室外機可隱藏在建筑物墻壁內而設置,保證了較大的進風范圍,且有利于保持建筑物外部的整齊美觀和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F24F3/06GK2500944SQ0122315
公開日2002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陳建民, 張輝, 劉雁斌, 李雙皓, 黃昌鐸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