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分離式空調器的出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空調器類,尤其涉及空調器的出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以往技術的分離式空調器室內機的結構如圖1、圖2所示。在圖中,殼體(1)構成了室內機的外部體,其是扁平的長方形結構。即,厚度比上、下和左、右方向的長度要小。殼體(1)的前面設有前面板(2),前面板(2)上設有格柵(3)。格柵(3)是把空氣吸入室內機內的通道。
上述格柵(3)的后方有換熱器(5),它是換熱裝置內部的制冷劑,與需要調節空間中吸進的空氣進行熱交換的主要部件處。這個換熱器(5)是與格柵(3)相對應的四角形。
上述的換熱器(5)安裝在殼體(1)內部的開口圓臺(7)上。開口圓臺(7)設置在殼體(1)內部,并劃分殼體(1)內部的空間,而且通過中央的圓臺通孔(8)把換熱器(5)內部產生的冷氣導入下面要說明的離心式風輪(9)中。
上述的開口圓臺(7)后方設有離心式風輪(9)。離心式風輪(9)是提供室內機空氣流動能量的源動力部件。它從前方把氣體吸入離心式風輪(9)的旋轉軸中心放行,然后往離心方向吹出空氣。即,通過圓臺通孔(8)吸進的空氣,通過下面將要說明的出風口(12)往外排出。離心式風輪(9)由電動機(10)驅動。電動機(10)安裝在殼體(1)中央。
上述殼體(1)的側面設有上述出風口(12),把通過離心式風輪(9)吸進的氣體排到需要調節空氣的空間里。殼體(1)的四個側面都設有出風口(12),出風口(12)處g置有出風葉片(13)。出風葉片(13)被外部驅動源驅動開啟或關閉上述的出風口(12)。出風葉片(13)通過出風口(12)排出空氣,向著前方外側排出。(從室內機的正面看)而且,為了使通過出風口(12)排出的空氣的風量均勻,設置有導風格柵(15)。并且導風格柵(15)和出風葉片(13)制成一體。
如同上述以往技術的空調器室內機其工作如下。
驅動空調器,換熱裝置開始工作,相對溫度低的制冷劑傳到上述的換熱器(5)中。而且電動機(10)帶動離心式風輪(9)旋轉,從而通過格柵(3),把需要調節的空間中空氣吸入內部。由格柵(3)吸進的空氣經過換熱器(5)時進行熱交換,形成相對溫度低的冷氣。
在上述換熱器(5)中形成的冷氣,通過開口圓臺(7)的圓臺通孔(8)流到離心式風輪(9)中,然后往離心方向排出。從離心式風輪(9)排出的空氣通過殼體(1)上、下、左、右側面的出風口(12)排到需要調節空氣的空間中。這時上述出風口(12)的出風葉片(13)被外部電動機驅動,變成開啟狀態,調節排出冷氣的方向。因出風葉片(13)上設有多個導風格柵(15),使得排出的空氣均勻分布。
但是以往技術的空調器室內機有如下缺點。
由于導風格柵(15)和出風葉片(13)做成一體,驅動出風葉片(13)時,加在電動機(10)上的負載會很大。特別是四個側面都設有出風葉片(13),以往空調器非常耗電。
而且,因殼體(1)的四側面都設有出風口(12),特別是通過上側面的出風口(12)排出的空氣下降到室內機前方時,和其它空氣一起,通過格柵(3)再次進入空調器內部,因而降低的空調器的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離式空調器的出風裝置,以解決如上所述的以往技術帶來的不便,并提供耗電少的出風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防止從出風口出來的空氣與進風口吸進的空氣混合,而再次被吸進空調器內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空調殼體上置有出風架,出風架上設置有內外連接的出風口;出風架上設置有一體式的出風口導風格柵,并在出風架上的出風口處設置有被驅動源驅動且控制出風口開啟和關閉的出風葉片。
本發明還可在出風架上置有向一定方向傾斜安裝的導風格柵。
如同上述,由于本發明采用了以上的技術方案,其分離式空調器的出風裝置,因為出風葉片被驅動源驅動,可控制出風口的開啟和關閉,從而防止了雜質的進入。而且,因為導風格柵和出風葉片沒有做成一體,所以耗電量也變到最小。
而且,導風格柵設有微小的傾斜,所以被排出的空氣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從室內機的正面看上去,通過出風口排出的空氣以逆時針方向、或順時針方向旋轉排出,通過進風口吸進空調器內部的空氣與排出的空氣因而不會混合,所以調節空氣的速度更加迅速。
圖1是顯示以往技術的分離式空調器的結構截面示意圖。
圖2是以往技術的分離式空調器的出風裝置的正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出風裝置的分離式空調器外觀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出風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5是說明本發明的出風裝置工作情況示意圖。
附圖主要圖形符號說明20殼體 21底板22側面 23格柵安裝座25、25`第一,第二固定架 26安裝槽27掛鉤 28突臺螺孔31前面板 34裝飾板42格柵 50出風機構51出風架 51`出風口52、52`第一,第二固定片 53安裝臺54安裝槽 54`圓孔56出風葉片 59導風格柵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作如下說明圖1、圖2的說明已在“背景技術”詳述,故在此省略。
在圖3中,首先說明裝上本發明的出風裝置其分離式空調器的外部結構。殼體(20)構成室內機的外觀,其是扁平的六面體。而且在內殼體(20)的前面設有前面板(31),這樣與殼體(20)形成了封閉的內部空間。
前面板(31)的前面板體(32)其四周是近似長方形,中央設有四角形的進風口(33)。進風口(33)是把需要調節的空氣吸進殼體(20)內部的通道。
上述的前面板體(32)的兩端部各有連接上下的裝飾板(34)。裝飾板(34)比前面板體(32)的兩端稍微突出來,方便與上述的前面板體(32)分離。裝飾板(34)可以和前面板體(32)做成一體。
上述前面板體(32)的下端部設有底板(39)。底板(39)沿著前面板體(32)往下形成,為安裝下面要說明的過濾器(45)提供了空間。上述底板(39)上設有顯示空調器工作狀態的空調器顯示器(39)。
為了控制進風口(33)的開啟和關閉,在前面板體(32)兩端部其兩個裝飾板(34)之間設置了格柵(42)。格柵(42)左右各嵌入到左右裝飾板(34)內。而且多個格柵(42)是上下排列的。格柵(42)以下端兩側的短軸(圖上沒顯示)為中心旋轉,從而可以開啟和關閉進風口(33)。
而且,在前面板(31)的進風口(33)上設有過濾器(45),可以凈化吸入室內機內部的空氣。
通過進風口(33)吸進室內機內部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之后,需重新送到需要調節空氣的空間中,因此在殼體(20)的側面設置有出風機構(50)。
以下,參照圖3說明裝上本發明出風裝置的分離式空調器的外部結構。
殼體(20)構成室內機的外觀。上述的殼體(20)是扁平的六面體。而且殼體(20)的前面設有前面板(31),這樣與殼體(20)形成了封閉的內部空間。
前面板(31)的前面板體(32)是近似于長方形,中央設有四角形的進風口(33)。上述的進風口(33)是把需要調節的空氣吸進殼體(20)內部的通道。
上述的前面板體(32)的兩端部各設有連接上下的裝飾板(34)。裝飾板(34)比上述的前面板體(32)的兩端稍微突出來,因為可與前面板體(32)分離。但也可以和前面板體(32)做成一體。
上述前面板體(32)的下端部設有底板(39)。底板(39)沿著前面板體(32)往下形成,為安裝下面要說明的過濾器(45)提供了空間。底板(39)處設置有顯示空調器工作狀態的空調顯示器(39`)。
為了控制上述進風口(33)的開啟和關閉,在前面板體(32)的兩端部其兩個裝飾板(34)之間設置有格柵(42)。格柵(42)左右各嵌入到左右裝飾板(34)內。而且多個格柵(42)是上下排列的。格柵(42)以下端兩側的短軸(圖上沒顯示)為中心旋轉,從而可以開啟和關閉上述的進風口(33)。
而且,前面板(31)的進風口(33)上設有過濾器(45),可以凈化需要調節的空氣。
通過進風口(33)吸進室內機內部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之后,需重新送到需要調節空氣的空間中,因此殼體(20)的側面設置有出風機構(50)。
在圖4、圖5中,在說明上述的出風機構(50)之前,首先說明殼體(20)的內部結構。
殼體(20)是扁形的六面體。沿著殼體(20)的底面和兩側面形成有格柵安裝座(23)。上述的格柵安裝座(23)是安裝下面要說明的出風架(51)的部分。
格柵安裝座(23)的周圍設置了各種固定出風架(51)的部件。在這里以圖4的左側面其格柵安裝座(23)作為基準說明。
上述格柵安裝座(23)上形成有多個強化板(24)。強化板(24)加強上述的格柵安裝座(23)的底板強度,而且支撐了出風架(51)的下端面。
并且,從殼體(20)內部看,其格柵安裝座(23)右側的上端設有第一固定架(25)。第一固定架(25)與上述殼體(20)內側之間有縫隙,可以嵌入出風架(51)的第一固定片(52)。第一固定架(25)的對面形成了第二固定架(25`),可以嵌入上述出風架(51)的第二固定片(52`)。
不但如此,上述強化板(24)的內側,即,底板(21)的邊緣處設有很長的安裝槽(26)。出風架(51)的安裝臺(53)就安裝在此事安裝槽(26)內。電源線等也是從此安裝槽(26)內憂外患通過的。
上述的安裝槽(26)一側,即,靠近第一固定架(25)那邊設有掛鉤(27),它的對面設有突臺螺孔(28),(左側的格柵安裝座(23)由于附圖的方向,所以沒顯示出來)。這樣就可以與出風架(51)上的安裝臺(53)的安裝槽(54)及圓孔(54`)互相結合安裝。
各個側面(22)上的格柵安裝座(23)其周邊的構成和其部件一樣。換句話說,從殼體(20)的各個側面(22)正面看,格柵安裝座(23)的各個組成部件的位置都是一樣的。因此,格柵安裝座(23)上安裝有相同的出風架(51)。這樣,只需生產一種出風架(51)就可以了。
下面說明出風機構(50)的組成。
出風架(51)構成出風機構(50)的框架。出風架(51)內部設有出風口(51`),它是將室內機內部進行熱交換的空氣排到需要調節空氣其空間中的通道。
上述出風架(51)上設有固定在格柵安裝座(23)的構件。首先,對應于上述第一固定架(25)的位置,設置了第一固定片(52);對應于上述第二固定架(25`)的位置,設置了第二固定片(52`)。
而且,出風架(51)的下端沿著它的長度方向設有安裝臺(53)。此安裝臺(53)安裝在安裝槽(26)里邊。這樣,安裝臺(53)和安裝槽(26)一起形成了一個空間,電線等可以從安裝槽(26)中通過。上述安裝臺(53)的一端設有安裝槽(54),另一端是圓孔(54`),用螺絲(圖上未表示)通過圓孔(54`)擰緊到突臺螺孔(28)里。
上述出風架(51)其出風口(51`)一端設有出風葉片(56)。出風葉片(56)被驅動源驅動,從而可以有選擇性的開啟和關閉出風口(51`)。上述驅動出風葉片(56)的驅動力是通過設置在出風葉片(56)一側的電動機連接軸(57)傳遞的。
而且,出風架(51)其出風口(51`)處設有多個導風格柵(59)。導風格柵(59)之間間隔一段距離排列在上述的出風口(51`)上,所以空氣通過此出風口(51`),可以均勻的排出。并且,導風格柵(59)向出風口(51`)的一端設有微小的傾斜,所以被排出的空氣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下面說明本發明出風裝置的作用。
先說明出風機構(50)的出風架(51)是怎樣安裝在格柵安裝座(23)上的。首先,使安裝臺(53)置于上述安裝槽(26)上方。然后,用掛鉤(27)掛住安裝槽(54),而且將圓孔(54`)對準上述的突臺螺孔(28)。把安裝臺(53)放入上述安裝槽(26)上方的同時,將上述的第一固定片(52)與第二固定片(52`)各嵌入上述的第一固定架(25)、第二固定架(25`)上。這樣,上述出風架(51)的下端就固定到了上述的強化板(24)上。最后用螺絲把上述的圓孔(54`)和突臺螺孔(28)擰緊,這樣出風架(51)的安裝就算完成了。其余的格柵安裝座(23),也用相同結構的出風架(51),以相同的方式安裝上去就可以了。并且,上述出風架(51)的下端沿著它的長度方向設有安裝臺(53)。此安裝臺(53)安裝在安裝槽(26)里邊。這樣,安裝臺(53)和安裝槽(26)一起形成了一個空間,電線等可以從安裝槽(26)中通過。
上述出風架(51)處的出風口(51`)其一端設有出風葉片(56)。上述的出風葉片(56)被驅動源驅動,從而可以有選擇性的開啟和關閉上述的出風口(51`)。驅動出風葉片(56)的驅動力是通過設置在出風葉片(56)一側的電動機連接軸(57)傳遞的。
而且,出風架(51)其出風口(51`)處設有多個導風格柵(59)。上述的導風格柵(59)之間間隔一段距離排列在上述的出風口(51`)上,所以空氣通過上述的出風口(51`),可以均勻的排出。并且,上述的導風格柵(59)向出風口(51`)的一端有微小的傾斜,所以被排出的空氣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現用圖5來說明導風格柵(59)使被排出的空氣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圖上是以導風格柵(59)往格柵安裝座(23)其第二固定架(25`)的傾斜方向為例來說明的。這時,各個導風格柵(59)就像圖5上那樣放置。從室內機的正面看上去,通過出風口(51`)排出的空氣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排出。如果導風格柵(59)的傾斜方向相反,空氣就會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排出。
殼體(20)的上側面沒有設置出風機構(50),而且,排出的空氣具有如同上述的方向性,所以,通過進風口(33)吸進空調器內部的空氣與排出的空氣不會混合。因此,上述的被排出來的空氣會更充分的傳到需要調節空氣的空間中,這樣整個空間的溫度更加迅速達到平衡。
權利要求
1,一種分離式空調器的出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上置有出風架,出風架上設置有內外連接的出風口;出風架上設置有一體式的出風口導風格柵,并在出風架上的出風口處設置有被驅動源驅動且控制出風口開啟和關閉的出風葉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分離式空調器的出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出風架上置有向一定方向傾斜安裝的導風格柵。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分離式空調器的出風裝置,它是由內部設有出風口的出風架構成框架,出風架控制出風口的開啟和關閉。上述出風口內設有多個向一定方向傾斜的導風格柵,從而可以使空氣穿過出風口均勻的排出。為了把上述的出風架安裝在殼體的安裝座上,出風架上設置了帶有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及掛鉤座、圓孔的安裝臺。上述安裝座內部設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其可以和上述的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結合安裝。而且,為了安置上述的安裝臺,安裝座內部還設有安裝槽。上述安裝槽的一端設有掛鉤,可以與上述的掛鉤座結合在一起;另一端有突臺螺孔,用螺絲可以穿過圓孔與突臺螺孔結合。
文檔編號F24F13/06GK1357723SQ01143408
公開日2002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26日
發明者裴宰范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