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型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熱水器,具體系指一種改進型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現有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保溫水箱內水體頂部和底部以及進、出水口之間的高差比傳統單列直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大大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冷熱水對流循環。因而箱體內上層水體溫升速度加快,加之真空管陣列由單列改為雙列,在不增加保溫水箱長度的情況下,整個系統受光面積可增加一倍,采光加熱效果更為顯著。因此,即便在日曬不足或陰天,仍可達到適宜的盥洗溫度。但是,由于這種雙列對插式真空太陽能熱水器水箱長度與真空管陣列排列長度相當,一當水箱上部水溫達到一定溫度,使處于其相應位置的部分真空管口的冷熱水溫差逐漸縮小、對流交換速度越來越慢,致使這部分真空管集熱效大大降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通過改變保溫水箱長度與真空管陣列排列長度之比例,提供一種改進型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
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如下方案加以實現一種改進型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包括真空管和保溫水箱,其特征在于保溫水箱長度超出真空管陣列總長度一定尺寸,保溫水箱上的真空管陣列布局應使得保濕水箱上部有一段空置部位不再安插真空管,該空置部分長度尺寸最好不小于兩根真空管之間的距離,不大于真空管陣列總長度的30%。
由于增加了保溫水箱的總長度,因而進一步增大了水箱內水體頂部和底部之間的高差,更利于冷、熱水對流循環,使箱體內上層水體溫升速度進一步加快。由于水箱內冷、熱水對流循環運動使得熱水迅速向箱體頂部集中,此時,處于箱頂稍下部位的真空管口附近層面水溫尚未升高,管內流出的熱水與管口附近冷水溫差仍然較大,因而冷熱水對流速度仍然較快,從而確保了處于真空管陣列上部之真空管采光集熱效率不致降低。經對比試驗,這種改進型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與未改進前相比,在日照時間、地點、水體起始溫度相同,真空管數量、保溫水箱容積和貯水量相等的情況下,溫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示意圖及摘要附圖附圖2是主視圖附圖3是左視圖附圖4是仰視圖附圖中,1是進排氣管,2是排污閥,3是出水管,4是保溫水箱,5是真空管,6是真空管座,7是反射板,8是支架,9是密封圈,10是進水管,11是托板,12是真空管插接孔,α是真空管縱向與插接孔中心所在平面之間的俯角,β是保溫水箱縱向與水平面之間迎向陽光入射方向的仰角。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用厚約0.5—1毫米,長約1.5米,寬約1.4米、經防銹工藝處理或不銹的金屬薄板,在離薄板一端留出約220毫米的位置開始往另一端方向沖制出兩排真空管插接孔(12),再在相應部位沖出用以焊接進、出水管、氣壓平衡管以及排污閥管的焊接孔;接著將該金屬薄板2保溫水箱縱向彎折焊制成橫截面形狀為橢圓形筒狀;加工金屬薄板時,應注意控制筒形彎折尺寸,最好使得兩排插接孔(12)位于保溫水箱(4)左、右側縱向中心線下方。其后,可按現有技術制成保溫水箱和支架。
本實用新型安裝施工時,先將兩反射板(7)面對陽光入射方向固定于支架(8)上,再將保溫水箱(4)安放于兩反射板之間的凹槽上,并將進水管(10)卡于托板(11)上方,以使其不致向斜下方滑移。其后,將真空管(5)開口端從保溫水箱(4)之插接孔(12)中逐一插入事先裝卡于插接孔上的密封圈(9)內,再用管座(6)將真空管(5)封閉端固定于反射板邊沿止,在保溫水箱兩側形成左、右對插的兩組真空管陣列;最后,將自來水管和用戶熱水管分別與保溫水箱(4)的進水管(10)和出水管(3)連通即可。
實施例2同實施例1,但保溫水箱彎折成型時還可卷折成圓形、扇形、梯形、長方形、方形、三角形或近似橢圓的機械強度較高、又便于加工制作的其他形狀。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型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包括真空管和保溫水箱,其特征在于真空管(5)對插于保溫水箱(4)左、右兩側的插接孔(12)中;保溫水箱(4)的長度超過其上左、右對插的兩組真空管陣列一定尺寸,使得保溫水箱(4)上部有一段空置位置不再安插真空管,該空置部分尺寸最好不小于兩根真空管之間的距離,不大于真空管陣列總長度的3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型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其特征在于插接孔(12)最好位于保溫水箱(4)左、右兩側縱向中心線下方。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型雙列對插式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包括真空管和保溫水箱,其特征在于真空管分別插于保溫水箱左、右兩側,保溫水箱上部有一段空置位置不再安插真空管,可克服現有技術中處于水箱上部真空管口之冷、熱水溫差小、熱循環效果差的缺點,使保溫水箱內水體溫升速度進一步加快,即便在日曬不足或陰天時,采用本實用新型仍可達到適宜的盥洗溫度。
文檔編號F24J2/05GK2465119SQ0025556
公開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5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5日
發明者蘇致舜 申請人:蘇致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