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源冷暖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調節技術領域。
與本實用新型相近的現有技術是我公司王如東于1998年7月15日申請名稱為“一種利用地下水循環制冷的空調系統”(專利申請號98110342.1)。該技術方案主要是通過管道及表冷器與地下水形成循環系統,利用夏季地下水與室內溫差降低溫度,但由于地下水與地上溫差所限,降溫幅度一般不低于26℃。雖較穩定,也能符合普通用戶的需求,然而對一些降溫要求較高的用戶尚不能滿足,同時也存在冬季制熱能力太小和調節不夠靈活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提供一種雙循環結構,地源和機械能結合的冷暖式空調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原“利用地下水循環制冷空調系統”的基礎上增設一小功率制冷裝置,形成雙循環制冷系統,空調下部設一與壓縮機4相鄰的箱式冷凝器5,制冷劑管道穿過冷凝器,經毛細管節流,連接空調器上部冷熱交換器9,冷熱交換器由水介質管道和制冷劑介質管道構成。近風機一側為若干層水介質管道,近風窗一側為制冷劑介質管道,整個冷熱交換器采用鋁箔片與管道串接而成。
制冷時,地下水由空調后部管道進入冷熱交換器,首先利用地下水低溫對空氣進行預冷,從冷熱交換器出口流出的地下水沿管道進入箱式冷凝器,由出水口流出;由壓縮機加壓的制冷劑管道,經過冷凝器,利用地下水的余冷將制冷劑管道加壓產生的熱帶走,制冷劑經毛細管節流,沿管道進入冷熱交換器表層管道,對水介質管道預冷的空氣再次降溫后進入室內。
制熱時,啟動換向閥,壓縮機輸出的高壓高溫介質直接進入冷熱交換器,將地下水預熱的空氣再次升溫進入室內,已放熱的制冷劑沿管道回流經毛細管節流進入冷凝器,經地下水加溫后沿管道進入壓縮機加壓。
下面對照附
圖1,以室內2P柜式空調器為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
圖1所示“1為外殼、2為風機、3為制冷劑管道、4為壓縮機、5為冷凝器、6為出水口、7為地下水管道、8為進水口、9為冷熱交換器。空調外殼1采用常規產品,風機2功率為30W,壓縮機4功率為600w,制冷劑管道3為φ9.52mm銅管由冷凝器下部進入,繞3-5圈后由冷凝器上部伸出通過毛細管道進制冷管道,連接冷熱交換器9。冷凝器5為箱式結構,下部連接出水口6,上部通過地下水管7連接冷熱交換器9。冷熱交換器9由兩種介質管道組成,地下水介質管道為φ9.52mm銅管、三層、每層8個循環。制冷劑介質管道采用φ9.52mm銅管、一層、8個循環。兩種介質四層管道由鋁箔片并排串接而成。
權利要求1.一種地源冷暖空調,主要由外殼(1)、風機(2)、制冷劑管道(3)、壓縮機(4)、冷凝器(5)、出水口(6)、地下水管道(7)、進水口(8)、冷熱交換器(9)組成,其特征是在原利用地下水循環制冷的基礎上增設一小功率制冷、熱裝置,形成雙循環制冷、熱系統,設在空調下部的冷凝器(5)為箱式結構,由壓縮機輸出或吸入的制冷、熱介質管道從中穿過,空調上部的冷熱交換器(9)由若干層水介質管道和制冷、熱劑介質管道采用鋁箔片串接而成。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冷暖空調,其特征在于,冷凝器(5)下部與出水口(6)相連,上部與地下水管道(7)相連,為水循環系統的組成部分。
專利摘要一種地源冷暖空調,屬于空氣調節技術領域,特點是采用地下水和小功率制冷(熱)劑兩種介質雙循環系統,利用地下水循環過程中的余冷(熱)在冷凝器中對壓縮機輸出或即將吸入的制冷劑管道進行降(升)溫處理,再進入冷熱交換器,使制冷(熱)效率提高1—2倍,總功率不超過800W,可優于2300W空調制冷效果,生產成本可降低50%以上。室內溫度可降至11℃,且具有制作簡單,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等優點。
文檔編號F24F5/00GK2456086SQ0025536
公開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00年11月8日
發明者管印貴 申請人:山東德通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