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環保意識愈來越強,因而環保型的燃煤鍋爐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現有這類鍋爐雖能滿足環保要求,但普遍存在燃煤上火慢、爐膛溫度低、排煙除塵效果不理想、熱效率偏低和供氧不充分等缺陷,因而不能適應燃燒各類煤種以及在西北高原缺氧地區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燃效率高、煙塵排放量低,適用范圍廣的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設計方案這種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由爐體、爐膛、爐排、煙室及煙筒組成,爐體內還設有外爐膽、內吊膽,外爐膽與內吊膽通過上、下循環水管相通,在爐膛的下方設有預熱送風裝置,包括爐體側端適當處設進風口,通過三根送風管與一、二、三次風倉相通,一次風倉為位于爐排下的三角形環形風倉,內斜面上開設兩圈送風孔;二次風倉聯通一組不同高度的帶有風嘴的二次風支管,三次風倉聯通一組帶有風嘴且風嘴位置適量高于內吊膽的三次風支管,爐體上方煙室內中心區域固定設置阻塵擋板,煙室內同時設有一排余熱吸收水管。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
圖1的B-B剖視圖圖4為
圖1的C-C剖視圖圖5為
圖1的D-D剖視圖圖6為
圖1的E-E剖視圖如
圖1-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爐體1、爐膛2、煙室3、爐排4及煙筒5構成,其還包括外爐膽6、內吊膽7,外爐膽與內吊膽通過上、下循環水管8相通,爐膛與煙室通過煙管9相通,在爐體下方設有預熱送風裝置,由進風口10通過三根送風管將風送入一、二、三次風倉,一次風倉11為三角型環狀風倉,內斜面設有兩圈若干風孔;不同高度的二次風支管下端與二次風倉12聯通,風支管緊貼爐膛加熱,各二次風支管的端口處設風嘴1201,風嘴呈斜角,使各風嘴吹出的風在爐膛內形成旋轉。三次風支管下端與三次風倉13聯通,若干三次風支管1302上端口的風嘴1301設置高度應適量高于內吊膽位置,送出平行風。煙室內中間區域固定設置阻塵擋板7,煙室內同時設有一排吸熱水管15,其排面與水平面呈一定斜度,煙室上方與煙道通有一組余熱吸收管16。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一次風由風支管經三角型環狀一次風倉,并通過兩圈若干風孔均勻向爐排送風使煤燃燒,在爐排上未燃盡的可燃氣體和未燃盡的炭粒,被預熱的二次風通過若干個一定角度的風嘴作用下形成懸浮燃燒,再由被預熱的三次旋風作用下,使可燃氣體和炭粒得以完全燃燒,少量未燃盡物,在爐膛上的環型煙道入口處,在預熱的平行布風所形成的熱空氣膜阻止下,使未燃盡物得以滯留在爐膛內繼續燃燒。熱煙氣通過環型煙道向上,在降塵擋板作用下,熱煙氣在此產生渦流,被有一定角度的余熱吸收管交換,煙氣進入上部煙室后得以降低速度,又通過上部煙管、煙道、余熱吸收管與水進行交換,將余熱再次傳遞給水,降低了排煙溫度。所配置的預熱送風裝置,可提高爐溫,并將煤燃燒控制到最佳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保證了可燃氣體及微炭粒的高效無煙燃燒和爐內除塵,保護了環境,又降低了費用,且不需安裝除塵器,實現了消煙,除塵一體化,煙塵排放優于國家規定標準,是一種適合國情、理想的環保產品。
權利要求1.一種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由爐體、爐膛、爐排、煙室及煙筒組成,爐體內還設有外爐膽、內吊膽,外爐膽與內吊膽通過上、下循環水管相通,其特征在于在爐膛的下方設有預熱送風裝置,包括爐體側端適當處設進風口,通過三根送風管與一、二、三次風倉相通,一次風倉為位于爐排下的三角形環形風倉,內斜面上開設兩圈送風孔;二次風倉聯通一組不同高度的帶有風嘴的二次風支管,三次風倉聯通一組帶有風嘴且風嘴位置適量高于內吊膽的三次風支管,爐體上方煙室內中心區域固定設置阻塵擋板,煙室內同時設有一排余熱吸收水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其特征在于煙室上方與煙道通有一組余熱吸收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三次風支管的風嘴呈斜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爐膽內設有一排吸熱水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排吸熱水管的排面與水平面呈一定斜角。
專利摘要一種立式自行消煙除塵燃煤無煙鍋爐,由爐體、爐膛、爐排、煙室及煙筒組成,爐體內的外爐膽與內吊膽通過上、下循環水管相通,在爐膛的下方設有預熱送風裝置,爐體上方煙室內中心區域固定設置阻塵擋板,煙室內同時設有一排余熱吸收水管。其保證了可燃氣體及微炭粒的高效無煙燃燒和爐內除塵,保護了環境,實現了消煙,除塵一體化,煙塵排放優于國家規定標準,是一種適合國情,理想的環保產品。
文檔編號F24H1/22GK2438982SQ0025086
公開日2001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00年9月7日
發明者丁建華 申請人:丁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