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式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式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其包括透蓋I、軸承座I、隔套、軸承座II、大蓋、填料箱、迷宮環、內導輪、填料壓蓋、透蓋II、軸、管座I、螺栓I、螺栓II、螺栓III、防塵圈、填料口I、填料口II、軸承I、軸承II。本實用新型采用鏤空設計以解決軸承腔進水的問題,使軸承座與密封填料箱實現分離,在密封出現松動漏水時不會進入軸承腔內,并且漏水時便于觀察;同時通過兩道可加注式填料密封,在密封腔漏水時,只需加注填料即可阻止水繼續滲漏,維護方便;實現在線檢修,檢修更換軸承時可在線更換而無需放掉殼體內部的水。
【專利說明】
一種新式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式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煤粉爐電廠的刮板撈渣機上均使用內導輪(也叫浸水輪或水下導向輪),是刮板撈渣機的主要部件之一,因其所處的位置和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內導輪的運行狀況是否正常直接影響刮板撈渣機的正常運轉,甚至直接影響鍋爐的正常運行。現當今市場上的內導輪有多種形式,按結構形式分有軸承內置式、軸承外置式,按密封形式分有水封式、油封式、填料密封等等。
[0003]軸承內置結構的內導輪全部采用軸承內置式結構,即軸承裝于輪體與導輪軸之間,為軸固定、輪體轉動型式;軸承的密封采取油封+0型圈(無水封)或油封+0型圈+水封(有水封)的結構,運行一段時間后,由于密封圈磨損,灰水進入軸承腔,造成潤滑失效、軸承損壞,導致內導輪不轉,此時內導輪和鏈條由原來的滾動摩擦變為滑動摩擦,導致內導輪損壞,加劇了鏈條及刮板鉸叉的磨損,縮短了鏈條及刮板鉸叉的使用壽命。當發生上述問題時,檢修人員在日常巡檢時根本無法判斷機殼內灰水中的內導輪是否正常運轉。故這種結構給設備安全運行帶來隱患。
[0004]現有軸承外置式內導輪將軸承腔移到了殼體外部但與密封填料箱相連,在密封填料箱漏水的情況下無法觀察,且無法補救,水會直接進入軸承腔損壞軸承;而且發生軸承損壞的情況時,需要將殼體內的水全部放出才能更換,費時費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采用鏤空設計以解決軸承腔進水的問題、使軸承座與密封填料箱實現分離、在密封出現松動漏水時不會進入軸承腔內、并且漏水時便于觀察、具有兩道可加注式填料密封、維護方便、能實現在線檢修、檢修更換軸承時可在線更換而無需放掉殼體內部的水即可更換軸承和日常維護的新式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
[0006]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包括透蓋1、軸承座1、隔套、軸承座I1、大蓋、填料箱、迷宮環、內導輪、填料壓蓋、透蓋I1、軸、管座1、螺栓1、螺栓I1、螺栓II1、防塵圈、填料口 1、填料口 I1、軸承1、軸承II;所述透蓋I安裝于軸承座I前端,并通過螺栓I緊密連接;所述軸承座I安裝于軸承座II前端,并通過螺栓II緊密連接;所述軸承座II安裝于大蓋前端,并通過螺栓III緊密連接;所述軸承I設置于軸靠近透蓋I的前端,所述軸承II設置于軸承座I與軸承座II的連接處內側、軸外側,軸承II前端設置有隔套;所述大蓋后側設置有填料箱,填料箱前部設置有填料壓蓋、填料壓蓋前部設置有透蓋II,填料箱上設置有填料口 1、填料口 II,填料口 I外部包覆有管座I;填料箱靠近內導輪處設置有防塵圈,填料口 I的管路與填料箱接口處設置有迷宮環。
[0007]進一步地,所述內導輪采用分體式結構;
[0008]進一步地,填料壓蓋與軸緊密貼合、填料壓蓋尾部壓入填料箱與軸的縫隙;
[0009]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座1、軸承座II與軸的接觸處均設置有密封件;
[0010]進一步地,所述填料壓蓋與軸的接觸處設置有密封件;
[0011]進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為O型橡膠圈。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實用新型采用鏤空設計以解決軸承腔進水的問題,使軸承座與密封填料箱實現分離,在密封出現松動漏水時不會進入軸承腔內,并且漏水時便于觀察;同時通過兩道可加注式填料密封,在密封腔漏水時,只需加注填料即可阻止水繼續滲漏,維護方便;實現在線檢修,檢修更換軸承時可在線更換而無需放掉殼體內部的水即可更換軸承和日常維護。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6]實施例1:
[0017]—種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包括透蓋I 1、軸承座I 2、隔套3、軸承座II 4、大蓋5、填料箱6、迷宮環7、內導輪8、填料壓蓋9、透蓋II 10、軸11、管座I 12、螺栓I 13、螺栓II14、螺栓III 15、防塵圈16、填料口 I 17、填料口 II 18、軸承I 19、軸承II 20;所述透蓋I I安裝于軸承座I 2前端,并通過螺栓113緊密連接;所述軸承座I 2安裝于軸承座II 4前端,并通過螺栓II 14緊密連接;所述軸承座II 4安裝于大蓋5前端,并通過螺栓III 15緊密連接;所述軸承I 19設置于軸11靠近透蓋I I的前端,所述軸承II 20設置于軸承座I 2與軸承座II 4的連接處內側、軸11外側,軸承II 20前端設置有隔套3;所述大蓋5后側設置有填料箱6,填料箱6前部設置有填料壓蓋9、填料壓蓋9前部設置有透蓋II 10,填料箱6上設置有填料口 I 17、填料口 II 18,填料口 I 17外部包覆有管座I 12;填料箱6靠近內導輪8處設置有防塵圈16,填料口 I 17的管路與填料箱6接口處設置有迷宮環7;所述內導輪8采用分體式結構;填料壓蓋9與軸11緊密貼合、填料壓蓋9尾部壓入填料箱6與軸11的縫隙;所述軸承座I
1、軸承座II 4與軸11的接觸處均設置有O型橡膠圈;所述填料壓蓋與軸的接觸處設置有O型橡膠圈。
[0018]上述的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通過設置迷宮環與防塵圈進行密封使得泥漿不易進入軸承腔;通過兩道可加注密封填料設計,方便加注填料、便于日常維護;通過鏤空設計,使得大蓋、填料壓蓋形成的密封腔與軸承腔完全分離,便于觀察且能防止水流入軸承腔;并能夠實現在線檢修,使得在線更換軸承安全方便。
[0019]上述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于讓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內容】的實質所作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其特征在于,包括透蓋1、軸承座1、隔套、軸承座I1、大蓋、填料箱、迷宮環、內導輪、填料壓蓋、透蓋I1、軸、管座1、螺栓1、螺栓I1、螺栓II1、防塵圈、填料口 1、填料口 I1、軸承1、軸承II;所述透蓋I安裝于軸承座I前端,并通過螺栓I緊密連接;所述軸承座I安裝于軸承座II前端,并通過螺栓II緊密連接;所述軸承座II安裝于大蓋前端,并通過螺栓III緊密連接;所述軸承I設置于軸靠近透蓋I的前端,所述軸承II設置于軸承座I與軸承座II的連接處內側、軸外側,軸承II前端設置有隔套;所述大蓋后側設置有填料箱,填料箱前部設置有填料壓蓋、填料壓蓋前部設置有透蓋11,填料箱上設置有填料口1、填料口 II,填料口 I外部包覆有管座I;填料箱靠近內導輪處設置有防塵圈,填料口 I的管路與填料箱接口處設置有迷宮環。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導輪采用外置分體式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其特征在于,填料壓蓋與軸緊密貼合、填料壓蓋尾部壓入填料箱與軸的縫隙。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1、軸承座II與軸的接觸處均設置有密封件。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壓蓋與軸的接觸處設置有密封件。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鏤空雙填料外置式內導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為O型橡膠圈。
【文檔編號】F16J15/06GK205579602SQ201620416929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5月4日
【發明人】趙夕偉
【申請人】趙夕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