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涉及機械技術領域。采取“驅動輪行走及液壓蓄能”關鍵技術,其架盤底端與驅動輪以轉動活連接,架盤與液壓裝置固定、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液壓支撐的上端固定,架盤上的圓環形齒輪與旋轉體上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的圓齒輪咬合連接、且架盤上的圓環形軌道與旋轉體下端的軌道輪以滾動方式活連接,旋轉體上端與架體下端固定,架體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升降臂固定連接,升降臂上端與主動臂下端、主動臂上端與聯動臂下端、聯動臂上端與液壓沖擊件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轉動活連接,其液壓沖擊件的輸出端與鋼釬后端固定連接。用于電站鍋爐打焦。結構簡巧、效果穩定、易制作且成本低。
【專利說明】
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工業大型燃煤鍋爐,在燃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造成爐壁面和冷灰斗結焦,尤其是使用劣質煤、高硫份煤,結焦更為嚴重。如不除去則會危及鍋爐安全運行。雖然人們采用在燃煤中添加各種防結焦劑,但仍不可能完全避免結焦現象。焦塊與爐壁面附著力較強,通常不能靠其自身重力脫落,必須采用外力去除才能使其脫落。而結焦部位溫度在200-700°C,觀察除焦孔又相對較小,通常直徑只有200mm-350mm,大大限制了除焦作業方式的選擇,給除焦工作增加相當大的難度。以致現有鍋爐除焦,大都基本采用人工鋼釬除焦,工人用長鋼釬插入捅搗除焦,由于焦塊粘著力強,人工除焦少則1-2人,多則4-6人合力捅搗除焦,對于大型鍋爐還需爬高作業,其工作效率低,工人勞動強度較大,并且工作環境很差,存在很大的危險性。已有公知技術及現狀的諸多不足、缺陷與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目前國內尚無此產品的研發,為解決燃煤鍋爐安全除焦。基于發明人的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及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在認真調查、分析、了解、總結、研究已有公知技術及現狀基礎上,特采取“驅動輪行走及液壓蓄能”關鍵技術,研制成功了“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新產品。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除焦作業,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存在的不足、缺陷與弊端。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采取“驅動輪行走及液壓蓄能”關鍵技術,其架盤底端與驅動輪以轉動活連接,架盤與液壓裝置固定、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液壓支撐的上端固定,架盤上的圓環形齒輪與旋轉體上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的圓齒輪咬合連接、且架盤上的圓環形軌道與旋轉體下端的軌道輪以滾動方式活連接,旋轉體上端與架體下端固定,架體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升降臂固定連接,升降臂上端與主動臂下端、主動臂上端與聯動臂下端、聯動臂上端與液壓沖擊件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轉動活連接,其液壓沖擊件的輸出端與鋼釬后端固定連接。
[0004]通過本實用新型達到的目的是:①、本實用新型采取“驅動輪行走及液壓蓄能”關鍵技術,提供了“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新產品。②、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驅動輪,可使該打焦機行走自如的移動到電站鍋爐周圍的任何位置;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液壓支撐、且架盤上的液壓裝置輸出端與液壓支撐上端固定連接,當該打焦機行走到所需要的位置時,在液壓支撐的作用下可將該打焦機穩穩的固定住,其固定效果穩定可靠,從而為打焦作業作好充分的準備。③、本實用新型設置有旋轉體,可使該打焦機進行2700的全方位旋轉。④、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升降臂,可使該打焦機升降到所需要的高度。⑤、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主動臂及聯動臂,可使該打焦機進行高度與角度的調節且為打焦作好準備。⑥、本實用新型設置有液壓沖擊件及鋼釬的有機連接,能夠以液壓裝置蓄能沖擊的方式帶動鋼釬將焦塊擊碎,完成打焦工作,從而可順暢的對電站鍋爐實施打焦。⑦、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可視系統、電器控制部件及遠距離遙控器,操作人員在安全區通過控制柜上顯示器即可觀察工作面的實時狀態調整鋼釬位置并自動實施除焦作業。⑧、本實用新型既可以對電站鍋爐實施打焦,又可以對任何大型鍋爐實施打焦,其應用范圍廣。⑨、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工笨重的原始體力勞動狀態,提高勞動效率1-2倍,有效的減輕了勞動強度、保證了勞動安全。⑩、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科學合理且簡單巧妙、方便使用且效果穩定可靠、易于制作與使用且制作成本與運營成本均低,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存在的不足、缺陷與弊端,有效的提高到了本行業的技術水平。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6]—種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由架盤、旋轉體、架體、升降臂、主動臂、聯動臂、液壓沖擊件、鋼釬、減速馬達、減速器、減速齒輪、旋轉軸、驅動輪、液壓支撐構成;
[0007]所述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其架盤的底端與驅動輪以轉動活連接的方式相連接,其架盤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液壓支撐的上端固定連接,其架盤上的圓環形齒輪與旋轉體上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的圓齒輪咬合連接、且架盤上的圓環形軌道與旋轉體下端的軌道輪以滾動方式活連接,其旋轉體的上端與架體的下端固定連接,其架體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升降臂固定連接,其升降臂的上端與主動臂的下端、主動臂的上端與聯動臂的下端、聯動臂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轉動活連接,其液壓沖擊件的輸出端與鋼釬的后端固定連接。
[0008]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所述架盤為上端設置有圓盤的架體狀結構、該圓盤的上面設置有圓環形的齒輪及圓環形的軌道,所述旋轉體為支架體狀結構、該支架體的下端設置有軌道輪、該支架體與旋轉馬達固定連接且該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圓齒輪,所述架體為架體狀結構、該架體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臂為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該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與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主動臂、聯動臂均為連接臂,所述液壓沖擊件為液壓沖擊裝置,所述鋼釬為前端呈尖狀的打焦鋼釬,所述減速馬達為液壓減速馬達,所述液壓支撐為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支撐上端固定連接的結構。
[0009]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所述升降臂的上端與主動臂的下端、主動臂的上端與聯動臂的下端、聯動臂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轉動活連接,即為減速馬達的輸出軸與減速器的輸入軸固定連接、且減速器的輸出齒輪與減速齒輪咬合連接、且減速齒輪與旋轉軸固定連接,且所述升降臂的上端與主動臂的下端通過減速馬達轉動活連接為所述升降臂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與所述主動臂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主動臂的上端與聯動臂的下端通過減速馬達轉動活連接為所述主動臂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與所述聯動臂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聯動臂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通過減速馬達轉動活連接為所述聯動臂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與所述液壓沖擊件固定連接。
[0010]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所述減速馬達、減速器、減速齒輪、旋轉軸均各為三個。
[0011]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所述減速馬達、旋轉馬達均選擇替換為氣動馬達、液壓馬達、伺服電機中的一種,所述液壓裝置替換為氣動裝置。
[00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是:如說明書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極為簡單明了,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通過驅動輪可使整機行走到合適的位置;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液壓支撐、且架盤上的液壓裝置輸出端與液壓支撐上端固定連接,當該打焦機行走到所需要的位置時,在液壓支撐的作用下可將該打焦機整體穩穩的固定住,其固定效果穩定可靠,從而為打焦作業作好充分的準備。通過旋轉體對準所需要的方位,通過升降臂、主動臂、聯動臂調節好相應的高度與角度,將鋼釬對準結焦的部位,通過液壓沖擊件連接鋼釬的有機動作,以氣動沖擊裝置蓄能沖擊的方式帶動鋼釬將焦塊擊碎,完成打焦工作,從而可順暢的對電站鍋爐或各種大型鍋爐實施打焦。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可視系統、電器控制部件及遠距離遙控器,操作人員在安全區通過控制柜上顯示器即可觀察工作面的實時狀態調整鋼釬位置并自動實施除焦作業。本實用新型充分發揮了“驅動輪行走及液壓蓄能”關鍵技術的作用,達到了穩定、可靠、快速、安全打焦的目的,有效的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存在的不足、缺陷與弊端,有效的提高到了本行業的技術水平。
[0013]由于采用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本實用新型采取了“驅動輪行走及液壓蓄能”關鍵技術;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所述;由于本實用新型其架盤底端與驅動輪以轉動活連接,架盤與液壓裝置固定、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液壓支撐的上端固定,架盤上的圓環形齒輪與旋轉體上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的圓齒輪咬合連接、且架盤上的圓環形軌道與旋轉體下端的軌道輪以滾動方式活連接,旋轉體上端與架體下端固定,架體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升降臂固定連接,升降臂上端與主動臂下端、主動臂上端與聯動臂下端、聯動臂上端與液壓沖擊件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轉動活連接,其液壓沖擊件的輸出端與鋼釬后端固定連接。使得本實用新型與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相比,獲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實用新型采取了 “驅動輪行走及液壓蓄能”關鍵技術,從而提供了 “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新產品。
[0015]2、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驅動輪,可使該打焦機行走自如的移動到電站鍋爐周圍的任何位置;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液壓支撐、且架盤上的液壓裝置輸出端與液壓支撐上端固定連接,當該打焦機行走到所需要的位置時,在液壓支撐的作用下可將該打焦機整體穩穩的固定住,其固定效果穩定可靠,從而為打焦作業作好充分的準備。
[0016]3、本實用新型設置有旋轉體,可使該打焦機進行270°的全方位旋轉。
[0017]4、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升降臂,可使該打焦機升降到所需要的高度。
[0018]5、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主動臂及聯動臂,可使該打焦機進行高度與角度的調節且為打焦作好準備。
[0019]6、本實用新型設置有液壓沖擊件及鋼釬的有機連接,能夠以液壓裝置蓄能沖擊的方式帶動鋼釬將焦塊擊碎,完成打焦工作,從而可順暢的對電站鍋爐實施打焦。
[0020]7、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可視系統、電器控制部件及遠距離遙控器,操作人員在安全區通過控制柜上顯示器即可觀察工作面的實時狀態調整鋼釬位置并自動實施除焦作業。
[0021]8、本實用新型既可以對電站鍋爐實施打焦,又可以對任何大型鍋爐實施打焦,其應用范圍廣。
[0022]9、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工笨重的原始體力勞動狀態。
[0023]10、目前人力成本越來越高,雖高價聘請也難以找到合適的打焦人員,有些電廠采用打焦外包形式,費用一般達80萬元/年以上。采用爆破手段進行打除焦,需要專業爆破公司和專業人員執行,且存在很高的安全風險和損壞爐管的隱患,費用一般為30萬元/次。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0024]11、以往如果打焦進展不順利,就要被迫停爐打焦,按300MW機組計算,啟停一次所造成的電量、燃油、機組壽命損耗等達80萬元/次。且由于機組非計劃停運,影響發電廠安全運行記錄。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0025]12、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減少了一系列費用支出,達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
[0026]13、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縮短了除焦作業時間,提高勞動效率1-2倍,有效的減輕了勞動強度、保證了勞動安全,消除了打焦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隱患。
[0027]14、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縮短了打焦過程中漏冷風對鍋爐燃燒穩定運行的影響,減少了因結焦停爐處理的次數。避免了爆破除焦的安全風險,減少了損壞鍋爐爐壁管的隱患。有效的提高了鍋爐的安全穩定運行。
[0028]15、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科學合理且簡單巧妙、方便使用且效果穩定可靠、易于制作與使用且制作成本與運營成本均低。
[0029]16、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與現狀存在的不足、缺陷與弊端。
[0030]17、本實用新型的研制成功,提高到了本行業的技術水平。
【附圖說明】
[0031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0032]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中主動臂、聯動臂、減速馬達、減速器、減速齒輪、旋轉軸連接狀況的放大示意圖。
[0033]圖中的標號:1、架盤,2、旋轉體,3、架體,4、升降臂,5、主動臂,6、聯動臂,7、液壓沖擊件,8、鋼釬,9、減速馬達,10、減速器,11、減速齒輪,12、旋轉軸,13、驅動輪,14、液壓支撐。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正如說明書附圖所示:
[0035]—種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由架盤1、旋轉體2、架體3、升降臂4、主動臂5、聯動臂6、液壓沖擊件7、鋼釬8、減速馬達9、減速器10、減速齒輪11、旋轉軸12、驅動輪13、液壓支撐14構成;
[0036]所述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其架盤I的底端與驅動輪13以轉動活連接的方式相連接,其架盤I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液壓支撐14的上端固定連接,其架盤I上的圓環形齒輪與旋轉體2上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的圓齒輪咬合連接、且架盤I上的圓環形軌道與旋轉體2下端的軌道輪以滾動方式活連接,其旋轉體2的上端與架體3的下端固定連接,其架體3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升降臂4固定連接,其升降臂4的上端與主動臂5的下端、主動臂5的上端與聯動臂6的下端、聯動臂6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7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其液壓沖擊件7的輸出端與鋼釬8的后端固定連接。
[0037]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所述架盤I為上端設置有圓盤的架體狀結構、該圓盤的上面設置有圓環形的齒輪及圓環形的軌道,所述旋轉體2為支架體狀結構、該支架體的下端設置有軌道輪、該支架體與旋轉馬達固定連接且該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圓齒輪,所述架體3為架體狀結構、該架體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臂4為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該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與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主動臂5、聯動臂6均為連接臂,所述液壓沖擊件7為液壓沖擊裝置,所述鋼釬8為前端呈尖狀的打焦鋼釬,所述減速馬達9為液壓減速馬達,所述液壓支撐14為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支撐上端固定連接的結構。
[0038]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與主動臂5的下端、主動臂5的上端與聯動臂6的下端、聯動臂6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7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SP為減速馬達9的輸出軸與減速器10的輸入軸固定連接、且減速器10的輸出齒輪與減速齒輪11咬合連接、且減速齒輪11與旋轉軸12固定連接,且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與主動臂5的下端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為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12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12與所述主動臂5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主動臂5的上端與聯動臂6的下端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為所述主動臂5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12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12與所述聯動臂6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聯動臂6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7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為所述聯動臂6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12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12與所述液壓沖擊件7固定連接。
[0039]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所述減速馬達9、減速器10、減速齒輪11、旋轉軸12均各為三個。
[0040]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所述減速馬達9、旋轉馬達均選擇替換為氣動馬達、液壓馬達、伺服電機中的一種,所述液壓裝置替換為氣動裝置。
[0041]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設置有可視系統、電器控制部件及遠距離遙控器,操作人員在安全區通過控制柜上的顯示器即可觀察工作面的實時狀態調整鋼釬位置并自動實施除焦作業。
[0042]在上述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對所述減速馬達9、旋轉馬達均分別以氣動馬達、液壓馬達、伺服電機進行了實施;對所述液壓裝置替換為氣動裝置進行了實施;均獲得了預期的良好效果。
[0043]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普通技術人員均可順暢實施;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而作出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實施例,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技術方案。
【主權項】
1.一種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其特征在于:由架盤(I)、旋轉體(2)、架體(3)、升降臂(4)、主動臂(5)、聯動臂(6)、液壓沖擊件(7)、鋼釬(8)、減速馬達(9)、減速器(10)、減速齒輪(11)、旋轉軸(12)、驅動輪(13)、液壓支撐(14)構成; 所述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其架盤(I)的底端與驅動輪(13)以轉動活連接的方式相連接,其架盤(I)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液壓支撐(14)的上端固定連接,其架盤(I)上的圓環形齒輪與旋轉體(2)上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的圓齒輪咬合連接、且架盤(I)上的圓環形軌道與旋轉體(2)下端的軌道輪以滾動方式活連接,其旋轉體(2)的上端與架體(3)的下端固定連接,其架體(3)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且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升降臂(4)固定連接,其升降臂(4)的上端與主動臂(5)的下端、主動臂(5)的上端與聯動臂(6)的下端、聯動臂(6)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7)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其液壓沖擊件(7)的輸出端與鋼釬(8)的后端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盤(I)為上端設置有圓盤的架體狀結構、該圓盤的上面設置有圓環形的齒輪及圓環形的軌道,所述旋轉體(2)為支架體狀結構、該支架體的下端設置有軌道輪、該支架體與旋轉馬達固定連接且該旋轉馬達連接的變速箱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圓齒輪,所述架體(3)為架體狀結構、該架體與液壓裝置固定連接,所述升降臂(4)為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該垂直方向的升降臂與所述液壓裝置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所述主動臂(5)、聯動臂(6)均為連接臂,所述液壓沖擊件(7)為液壓沖擊裝置,所述鋼釬(8)為前端呈尖狀的打焦鋼釬,所述減速馬達(9)為液壓減速馬達,所述液壓支撐(14)為液壓裝置的輸出端與支撐上端固定連接的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與主動臂(5)的下端、主動臂(5)的上端與聯動臂(6)的下端、聯動臂(6)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7)均分別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即為減速馬達(9)的輸出軸與減速器(10)的輸入軸固定連接、且減速器(10)的輸出齒輪與減速齒輪(11)咬合連接、且減速齒輪(11)與旋轉軸(12)固定連接,且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與主動臂(5)的下端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為所述升降臂(4)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12)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12)與所述主動臂(5)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主動臂(5)的上端與聯動臂(6)的下端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為所述主動臂(5)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12)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12)與所述聯動臂(6)的下端固定連接,且所述聯動臂(6)的上端與液壓沖擊件(7)通過減速馬達(9)轉動活連接為所述聯動臂(6)的上端與所述旋轉軸(12)由軸承轉動活連接且所述旋轉軸(12 )與所述液壓沖擊件(7 )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馬達(9)、減速器(10)、減速齒輪(11)、旋轉軸(12)均各為三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式液壓蓄能打焦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馬達(9)、旋轉馬達均選擇替換為氣動馬達、液壓馬達、伺服電機中的一種,所述液壓裝置替換為氣動裝置。
【文檔編號】F23J1/06GK205481055SQ201620298652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2日
【發明人】鄧偉力
【申請人】湖南大唐節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