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循環流化床鍋爐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大多數循環流化床鍋爐采用的是滾筒冷渣機進行底渣的冷卻,而下渣管作為鍋爐與滾筒冷渣機的連接設備,其作用是保證鍋爐底渣能順利進入滾筒冷渣機而不發生堵渣或泄漏,其是整個除渣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容量的不斷增大,其排渣量也越來越大,普通下渣管普遍存在紅管、熱輻射量大、熱態運行時強度低、不耐磨損、使用壽命短、安全性差等問題,一旦下渣管出現損壞,嚴重時會致使鍋爐停爐甚至造成安全事故,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這也引起了廣大用戶、制造廠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一些廠家試圖做出改進,將水冷壁原理借用到鍋爐下渣管,使其在排渣的同時可以被冷卻水進行冷卻,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達到理想狀態。有些能夠起到冷卻作用,但壽命較低;有些壽命雖能達到要求,但是制造、安裝成本較高,且不便于維護,不便于在行業內推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包括鍋爐排渣口,與所述鍋爐排渣口相接的下渣管;所述下渣管自鍋爐排渣口起包括依次相接的下渣管A段、下渣管B段、下渣管C段,所述下渣管C段的下集箱接冷卻水的進水管,所述下渣管C段的下端連接進金屬膨脹節,所述金屬膨脹節與下渣管C段之間連接通道上設有高溫閘閥,所述下渣管A段的上集箱與回水管相連,與所述回水管相接的出水管上設有存在一定撓度的金屬軟管,所述金屬軟管連接的外側出水管路上指向出水方向設有依次設有鎧裝鉑電阻、電接點壓力表、安全閥、截止閥;所述下渣管A段上在傾斜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別設有捅渣裝置,所述下渣管A段、下渣管B段、下渣管C段內均具有相連通的冷卻水散熱系統。
[0006]所述下渣管A、B、C段均由法蘭、連接所述法蘭的筋板、與所述筋板連接的集箱、連接所述集箱的水接管以及多組鋼管;多組所述鋼管、固定于所述鋼管上的鰭片組環形組焊形成密閉空腔,所述密閉空腔內側設可塑料件,所述密閉空腔內側于所述鋼管上縱橫交錯焊接多個用以加強所述可塑料成型時強度的Y型抓釘。
[0007]所述可塑料為碳化硅可塑料。
[0008]所述冷卻水散熱系統通過串聯彎頭進行串聯。
[0009]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下渣管紅管熱輻射量大的問題,避免了高溫灼燒附近檢修人員及其他設備的安全隱患,且能將一定的熱量回收至鍋爐系統,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下渣管B段的示意圖;
[0012]圖3為圖2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實施例。
[0014]參見圖1-3所示,一種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包括鍋爐排渣口I,與所述鍋爐排渣口相接的下渣管;所述下渣管自鍋爐排渣口起包括依次相接的下渣管A段2、下渣管B段7、下渣管C段8,所述下渣管C段的下集箱接冷卻水的進水管9,用以冷卻水進水,所述下渣管C段的下端連接進金屬膨脹節11,所述金屬膨脹節與下渣管C段之間連接通道上設有高溫閘閥10,所述下渣管A段的上集箱與回水管相連,與所述回水管相接的出水管4上設有存在一定撓度的金屬軟管5,所述金屬軟管連接的外側出水管路上指向出水方向設有依次設有鎧裝鉑電阻12、電接點壓力表13、安全閥4、截止閥15;所述下渣管A段上在傾斜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別設有捅渣裝置,所述下渣管A段、下渣管B段、下渣管C段內均具有相連通的冷卻水散熱系統。
[0015]本新型中,所述的下渣管A段上集箱與回水管相連,出水管上設有金屬軟管5,金屬軟管可以存在一定撓度,用以吸收下渣管隨鍋爐膨脹所產生的熱膨脹位移,防止將冷水管管道損壞,所述的鎧裝鉑電阻12可實現回水溫度超溫報警功能,所述的電接點壓力表13可實現冷卻水壓超壓報警功能,所述的安全閥可實現冷卻水超壓泄壓功能14,所述的截止閥15用以開關冷卻水的進出,高溫閘閥10用以關斷灰渣進入冷渣機的通道,金屬膨脹節11則用以吸收鍋爐產生的熱膨脹量。
[0016]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下渣管A段上于在傾斜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設有捅渣裝置3,用以將爐膛內及下渣管內結焦的渣塊進行疏通。
[0017]參見圖2-3所示,所述下渣管A、B、C段均由法蘭71、連接所述法蘭的筋板72、與所述筋板連接的集箱73、連接所述集箱的水接管74以及多組鋼管75;多組所述鋼管、固定于所述鋼管上的鰭片組78環形組焊形成密閉空腔,所述密閉空腔內側設可塑料件77,所述密閉空腔內側于所述鋼管上縱橫交錯焊接多個用以加強所述可塑料成型時強度的Y型抓釘76以防止其脫落。
[0018]所述可塑料為碳化硅可塑料,具有較強的耐火及耐磨性能,且通過外側水冷壁的冷卻作用,使得可塑料的工作溫度降低,大大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0019]其中,所述冷卻水散熱系統通過串聯彎頭6進行串聯,作用則是將冷卻水系統進行串聯,形成完整水回路。
[0020]其中,所述下渣管A、B、C段均通過不銹鋼法蘭及不銹鋼螺栓與排渣口進行連接。
[0021]下面,說明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工作原理。
[0022]鍋爐運行時,熱態灰渣自鍋爐排渣口通過本下渣管進入滾筒冷渣機,冷卻水則由下渣管下方的冷卻水的進水口依次流經下渣管C段、下渣管B段、下渣管A段后,最終在下渣管上方的出水口流出并進入鍋爐系統。
[0023]由于下渣管外側鋼管及鰭片的環形組焊,使得其內側形成了一個密封的空腔,空腔內部縱橫交錯焊接若干抓釘,在澆注可塑料的同時用以加強可塑料的強度,防止其脫落;由于碳化硅可塑料具有較強的耐磨及耐火性能,且導熱系數低,因此灰渣在流經本下渣管的同時在外側水冷的情況下不容易結焦,外表面更無無燒紅或過熱現象,不會對周圍的檢修人員或其他設備造成危害。即使發生堵渣現象,由于在傾斜及豎直方向上均設有捅渣裝置,故不需將下渣管進行拆卸即可對內部焦塊進行破碎;金屬軟管具有一定的撓度,可以吸收下渣管隨鍋爐膨脹的位移量,防止拉裂;底部的金屬膨脹節也用來吸收鍋爐及下渣管的熱膨脹位移。
[002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1、下渣管采用水冷結構,解決了下渣管紅管熱輻射量大的問題,避免了高溫灼燒附近檢修人員及其他設備的安全隱患,且能將一定的熱量回收至鍋爐系統,節能環保。
[0026]2、水冷下渣管采用管子及鰭片組焊而成,受壓部件管徑小,管壁薄,承壓能力高,可直接采用電廠凝結水系統作為冷卻水源,無需單獨設置水系統。
[0027]3、水冷下渣管內襯碳化硅耐磨可塑料,由于其較強的耐磨性及耐火性,解決了普通下渣管易磨損失效,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0028]4、水冷下渣管采用分段組合式結構,便于制造、安裝,更便于后期維護,即使發生泄露,也僅需將泄露的部分單獨拆除進行更換,而無需整體更換,節約維護成本。
[0029]5、增設捅渣裝置,可將鍋爐爐膛內及下渣管內結焦的渣塊進行疏通,不需要對下渣管進行拆除。
[0030]6、具有完善的安全報警及泄壓措施,電接點壓力表、鎧裝鉑電阻及安全閥可實現水冷下渣管主動及被動防護,使設備得到穩定運行。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鍋爐排渣口,與所述鍋爐排渣口相接的下渣管;所述下渣管自鍋爐排渣口起包括依次相接的下渣管A段、下渣管B段、下渣管C段,所述下渣管C段的下集箱接冷卻水的進水管,所述下渣管C段的下端連接進金屬膨脹節,所述金屬膨脹節與下渣管C段之間連接通道上設有高溫閘閥,所述下渣管A段的上集箱與回水管相連,與所述回水管相接的出水管上設有存在一定撓度的金屬軟管,所述金屬軟管連接的外側出水管路上指向出水方向設有依次設有鎧裝鉑電阻、電接點壓力表、安全閥、截止閥;所述下渣管A段上在傾斜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別設有捅渣裝置,所述下渣管A段、下渣管B段、下渣管C段內均具有相連通的冷卻水散熱系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渣管A、B、C段均由法蘭、連接所述法蘭的筋板、與所述筋板連接的集箱、連接所述集箱的水接管以及多組鋼管;多組所述鋼管、固定于所述鋼管上的鰭片組環形組焊形成密閉空腔,所述密閉空腔內側設可塑料件,所述密閉空腔內側于所述鋼管上縱橫交錯焊接多個用以加強所述可塑料成型時強度的Y型抓釘。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塑料為碳化硅可塑料。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水散熱系統通過串聯彎頭進行串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組合式內襯可塑料水冷下渣管,包括鍋爐排渣口,與鍋爐排渣口相接的下渣管;下渣管包括下渣管A段、下渣管B段、下渣管C段,下渣管C段的下集箱接冷卻水的進水管,下渣管C段的下端連接進金屬膨脹節,金屬膨脹節與下渣管C段間連接通道上設高溫閘閥,下渣管A段的上集箱與回水管相連,出水管上設有存在一定撓度的金屬軟管,金屬軟管連接的外側出水管路上依次設有鎧裝鉑電阻、電接點壓力表、安全閥、截止閥;下渣管A段上在傾斜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別設有捅渣裝置,下渣管A、B、C段均具有冷卻水散熱系統。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下渣管紅管熱輻射量大的問題,避免了高溫灼燒附近檢修人員及其他設備的安全隱患,且能將一定的熱量回收至鍋爐系統,節能環保。
【IPC分類】F23C10/24
【公開號】CN205332194
【申請號】CN201520991868
【發明人】邱玉坤, 宋明, 王培志, 俞文茂
【申請人】青島松靈電力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青島漢唐電力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2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