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扁管翅片式換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扁管翅片式換熱裝置,屬換熱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兼容氟里昂、冷水等作為工質的多層次高效換熱裝置。
現有的換熱裝置應用在空調機中形成了電動壓縮式空調機、冷水機組空調機等。但是,一般空調機換熱裝置只能用串片脹管工藝形成的特定結構,其存在熱阻大、傳熱系數小、能耗及物耗大、體積大等缺點。冷水機組空調機其換熱器仍存在只能用地下冷水一種工質及換熱不夠充分,換熱效率仍不夠理想,特別沒有清污垢及銹物裝置,使得長期工作會生產換熱效率下降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現有一般空調機的串片脹管式換熱裝置存在熱阻大、傳熱系數小、能耗及物耗大、體積大以及冷水機組空調機換熱器只能用一種工質、且換熱效率仍不夠理想,特別長期工作換熱效率明顯下降等問題,研制設計一種結構獨特、傳熱系數大、換熱效率高、能耗小、物耗小、體積小、并具有兼容氟里昂、冷水等作為工質的多層次高效換熱的扁管翅片式換熱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結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扁管翅片式換熱裝置結構示意圖如說明書附圖
所示,它由出風側扁管1、進風側扁管2、前匯流槽3、后匯流槽4、翅片5、隔板6、進工質管7、出工質管8、排液管9、排氣管10、清垢口11等共同連接構成,其相互結構連接關系為出風側扁管1和進風側扁管2均為多個長方體腔體,腔體端面為長方形,扁管的前、后端口分別焊接于前、后匯流槽3、4里板的相應長方形通孔上,扁管與前、后匯流槽構成密封而又彼此相通的工質流通通道,每幾個出風側扁管和每幾個進風側扁管分別用前后匯流槽內的隔板6隔成首尾相通的幾個流程腔體,波紋狀、百葉窗式或其它形狀的翅片5焊接于扁管之間的送風通道內并與扁管外表面一起構成空氣換熱面,進工質管7與前匯流槽3的進工質端口相連接,出工質管8與前匯流槽3的出工質端口相連接,排液管9裝置于出工質管8上稍低于前匯流槽3底部的位置并與出工質管8相連通,帶閥門的排氣管10裝置于出工質管8上略高于排氣管9的位置并與出工質管8相連通,清垢口11位于各扁管對應的后匯流槽4的后殼上的通孔處并加蓋蓋子;其關鍵是具有能使工質從出風側扁管通道幾個流程與扁管之間的送風通道流經的空氣進行初次熱交換后,又經進風側扁管通道幾個流程與扁管之間的送風通道流經的空氣進行再次熱交換的多層次高效熱交換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換熱裝置相比有如下的優點和效果(1)現有一般空調機的換熱裝置都采用串片脹管工藝形成的特定結構,其熱阻大、傳熱系數小、而本實用新型的扁管與翅片采用焊接工藝制成獨特的扁管翅片式結構,其熱阻小、傳熱系數高;(2)現有一般空調機的換熱裝置都是串片脹管式換熱器,其翅片一般只能采用厚度較厚的鋁片材,其導熱系數小,而本實用新型的翅片可用厚度很薄的銅箔來焊接,其導熱系數大,若是同樣的換熱面積,本實用新型可比現有的空調機的換熱裝置省材料1/3以上;(3)現有空調機的串片脹管式換熱裝置;一般都采用圓管,其擋風面積大,故風阻大,而本實用新型采用由園管沖壓而成的長方體扁管、擋風面小,故其風阻小;(4)現有空調機的換熱裝置內的工質只一次流經整個換熱面,換熱不充分,換熱效果差。而本實用新型內的工質二次流經整個換熱面,即一次流經出風側扁管,一次流經進風側扁管,這樣使送來的空氣能從較高溫度降至較低溫度,再降至更低溫度后送出,這樣多層次的換熱,使換熱充分,換熱效率特別高;(5)現有的冷水機組空調機的換熱裝置沒有清污垢及繡物的裝置,當長期工作后,其換熱效率明顯下降,而本實用新型設有清污后及銹物的裝置,可使本換熱裝置即使經過長期工作,也不會因有污垢及銹物而影響換熱效率。
對說明書附圖進一步說明如下說明書附圖所示為扁管翅片式換熱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出風側扁管、2為進風側扁管、3為前匯流槽、4為后匯流槽、5為翅片、6為隔板、7為進工質管、8為出工質管、9為排液管、10為排氣管、11為清垢口。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其工作過程(1)出風側扁管1及進風側扁管2均為腔體端面為長方形的長方體腔體,扁管均用0.1mm-2mm厚的園銅管或其它不銹金屬園管壓制而成,每個換熱裝置具有2個以上的出風側扁管,本實施列分別為12個,扁管的前、后端焊接于前、后匯流槽里板的相應長方形通孔上,使扁管與前、后匯流槽構成密封而又彼此相通的工質流通通道,扁管與扁管之間的間隙構成送風通道,每條送風通道間隙可為5mm-14mm;(2)每2-10個扁管用前、后匯流槽的隔板6隔成首尾相通的幾個流程腔體,本實施列的出風側工質流通通道和進風側的工質流通通道分別為四個流程腔體,出風側第4個流程腔體在前匯流槽3的上部與進風側第1個流程腔體相通;(3)本實施例的翅片5是用0.03mm-1mm銅箔或其它不銹蝕金屬片制成的波紋狀或百葉窗式翅片,翅片焊接在送風通道內,與每個外表面一起構成空氣換熱面;(4)前、后匯流槽3、4及隔板6、進工質管7、出工質管8均可用不銹蝕金屬材料或工程塑料制造,然后再按上面說明書所述相互結構連接關系進行焊接或固定連接安裝,便能完成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其工作過程如下工質由進工質管7流入前匯流槽3,開始出風側通道流程,首先流經第1流程腔體、即附圖所示從下往上數的第(1)~(3)出風側扁管腔體,到達后匯流槽4,并折轉進入第2流程腔體、即第(4)~(6)出風側扁管腔體,又到達前匯流槽3,再折轉流經第3流程腔體、即第(7)~(9)出風側扁管腔體后,再到達后匯流槽4、并再次折轉流經第4流程腔體、即第(10)~(12)出風側扁管腔體,再回到前回流槽3,然后工質再此開始折轉流入進風側通道的第1流程腔體、即在前匯流槽3上部與出風側通道第(10)~(12)扁管腔體并排相通的腔體,然后在進風側通道中,工質重復上述出風側通道的流程,最后從進風側第(10)~(12)扁管腔體回到前匯流槽3,經出工質管8流出;空氣從進風面流經換熱裝置內的送風通道而被冷卻,然后,從出風面送出,工質不斷經扁管腔體將一部分冷能通過扁管腔體表面所構成的一次換熱面與送風通道流過的空氣進行直接熱交換,另一部分冷能則從扁管腔體外表面傳導給二次換熱面——翅片5,并不斷與送風通道流過的空氣進行熱交換。以此同時,工質從出風側流通通道的幾個流程與送風通道流過的空氣進行初次熱交換后,又經過進風側流通通道的幾個流程與送風通道流過的空氣進行再次熱交換,這樣,工質與空氣的熱交換是多層次的,熱交換更充分、換熱效率更高;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氟里昂、冷水或其它工質的空調機,當熱交換裝置用于冷水工質空調機時,若需長時間停機使用時,可通過排液管9將積存于換熱裝置里的水排出。在長時間停用后的開機前,應先打開排氣管10的閥、讓冷水將換熱裝置腔體內的空氣擠出。排液管9和排氣管10在工作時應是關閉的;在換熱裝置工作1~2年的較長時間后,可將清垢口11的蓋子打開,用專用刷子捅刷每條扁管腔體,使腔體內壁的污垢及銹物弄脫落,然后通水將其清除出腔體外。
權利要求1.一種扁管翅片式換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出風側片扁管(1)、進風側扁管(2)、前匯流槽(3)、后匯流槽(4)、翅片(5)、隔板(6)、進工質管(7)、出工質管(8)、排液管(9)、排氣管(10)、清垢口(11)等共同連接構成,其相互結構連關系為出風側扁管(1)和進風側扁管(2)均為多個長方體腔體、腔體端面為長方形、扁管的前、后端口分別焊接于前、后匯流槽3、4里板的相應長方形通孔上,扁管與前、后匯流槽構成密封而又彼此相通的工質流通通道,每幾個出風側扁管和每幾個進風側扁管分別用前、后匯流槽內的隔板(6)隔成首尾相通的幾個流程腔體,波紋狀、百葉窗式或其它形狀的翅片(5)焊接于扁管之間的送風通道內并與扁管外表面一起構成空氣換熱面,進工質管(7)與前匯流槽(3)的進工質端口相連接,出工質管(8)與前匯流槽(3)的出工質端口相連接,排液管(9)裝置于出工質管(8)上稍低于前匯流槽(3)底部的位置并與出工質管(8)相連通,帶閥門的排氣管(10)裝置于出工質管(8)上略高于排液管(9)的位置并與出工質管(8)相連通,清垢口11位于各扁管對應的后匯流槽(4)的后殼上的通孔處并加蓋蓋子。其關鍵是具有能使工質從出風側扁管通道幾個流程與扁管之間的送風通道流經的空氣進行初次熱交換后,又經進風側扁管通道幾個流程與扁管之間的送風通道流經的空氣進行再次熱交換的多層次高效熱交換的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扁管翅片式換熱裝置,其特征是它由扁管、匯流槽、翅片、隔板、進、出工質管、排液、排氣管、清垢口組成,其扁管為多個長方體腔體,扁管的前、后端口分別焊接于前、后匯流槽里板的相應通孔上,扁管與前、后匯流槽構成密封而又彼此相通的通道,每幾個扁管用隔板隔成首尾相通的流程腔體、各種形狀的翅片焊接于送風通道內并與扁管外表構成空氣換熱面。本裝置熱阻小、傳熱系數大、換熱效率高、是可用多種工質的多層次高效換熱裝置。
文檔編號F28D1/00GK2182973SQ9420124
公開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1994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1994年1月12日
發明者金國華 申請人:金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