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除塵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生物質鍋爐爐膛內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作為節能環保型的生物質燃料鍋爐也在替代傳統的燃油、氣、煤鍋爐而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但目前市場上的生物質燃料鍋爐整體的自動化程度偏低,鍋爐熱效率不達標,煙塵排放也很難達標,因而在鍋爐制熱領域將生物質燃料這種國家大國推廣的可再生能源變成了一個制約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生物質鍋爐爐膛內除塵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生物質鍋爐爐膛內除塵裝置,包括鍋爐爐膛、煙氣收集裝置、煙氣排氣管、除塵裝置以及灰塵收集裝置,所述鍋爐爐膛內設置有所述煙氣收集裝置,所述煙氣排氣管一端與所述鍋爐爐膛相連,所述煙氣排氣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除塵裝置的進氣口相連,在所述除塵裝置的灰塵排出口處設置有所述灰塵收集裝置;
所述鍋爐爐膛包括第一燃燒室、第二燃燒室、點火裝置以及燃燒室隔板,所述第一燃燒室與所述第二燃燒室并列設置,所述第一燃燒室與所述第二燃燒室之間設置有所述燃燒室隔板,所述點火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燃燒室的下部,所述第二燃燒室頂端設置有所述煙氣收集裝置;
所述煙氣收集裝置包括煙氣通道和文丘管,在所述煙氣通道上均勻的設置有所述文丘管,所述煙氣通道與所述煙氣排氣管相連;
所述除塵裝置包括除塵倉、噴淋管、噴淋頭、噴淋液體泵以及煙氣擋板,在所述除塵的底部與頂部交錯設置有所述煙氣擋板,在所述除塵倉的頂部設置有所述噴淋管,所述噴淋管與所述噴淋液體泵相連,所述噴淋頭設置在所述噴淋管上。
所述文丘管的數量為80-100個/平米。
所述文丘管的大小為:頂端長為2-4cm,底端長為4-8cm,高度為8-12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文丘管利用熱氣流壓力變化,灰塵比重原理,將第二燃燒室內的煙氣吸收至煙氣通道中,通過煙氣通道與煙氣排氣管將煙氣輸送至除塵裝置中,通過除塵裝置將煙氣中的灰塵除去,從而降低向外排放的煙氣中的灰塵含量;煙氣擋板的設置使得煙氣在除塵倉內循環的時間較長,從而能夠提高煙氣中灰塵的除去比例;噴淋頭中噴出的液體能夠將附著在煙氣中的灰塵顆粒通過液體的凝結作用凝結至除塵倉底部,再通過灰塵排出口排出至灰塵收集裝置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第一燃燒室,2為第二燃燒室,3為點火裝置,4為燃燒室隔板,5為煙氣通道,6為文丘管,7為煙氣排氣管,8為除塵倉,9為噴淋管,10為噴淋頭,11為噴淋液體泵,12為煙氣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其中,1為第一燃燒室,2為第二燃燒室,3為點火裝置,4為燃燒室隔板,5為煙氣通道,6為文丘管,7為煙氣排氣管,8為除塵倉,9為噴淋管,10為噴淋頭,11為噴淋液體泵,12為煙氣擋板。
一種生物質鍋爐爐膛內除塵裝置,包括鍋爐爐膛、煙氣收集裝置、煙氣排氣管、除塵裝置以及灰塵收集裝置,鍋爐爐膛內設置有煙氣收集裝置,煙氣排氣管一端與鍋爐爐膛相連,煙氣排氣管的另一端與除塵裝置的進氣口相連,在除塵裝置的灰塵排出口處設置有灰塵收集裝置;
鍋爐爐膛包括第一燃燒室、第二燃燒室、點火裝置以及燃燒室隔板,第一燃燒室與第二燃燒室并列設置,第一燃燒室與第二燃燒室之間設置有燃燒室隔板,點火裝置設置在第一燃燒室的下部,第二燃燒室頂端設置有煙氣收集裝置;
煙氣收集裝置包括煙氣通道和文丘管,在煙氣通道上均勻的設置有文丘管,煙氣通道與煙氣排氣管相連;
除塵裝置包括除塵倉、噴淋管、噴淋頭、噴淋液體泵以及煙氣擋板,在除塵的底部與頂部交錯設置有煙氣擋板,在除塵倉的頂部設置有噴淋管,噴淋管與噴淋液體泵相連,噴淋頭設置在噴淋管上。
文丘管的數量為80-100個/平米。
文丘管的大小為:頂端長為2-4cm,底端長為4-8cm,高度為8-12cm。
文丘管利用熱氣流壓力變化,灰塵比重原理,將第二燃燒室內的煙氣吸收至煙氣通道中,通過煙氣通道與煙氣排氣管將煙氣輸送至除塵裝置中,通過除塵裝置將煙氣中的灰塵除去,從而降低向外排放的煙氣中的灰塵含量;煙氣擋板的設置使得煙氣在除塵倉內循環的時間較長,從而能夠提高煙氣中灰塵的除去比例;噴淋頭中噴出的液體能夠將附著在煙氣中的灰塵顆粒通過液體的凝結作用凝結至除塵倉底部,再通過灰塵排出口排出至灰塵收集裝置中。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