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板式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汽水板式換熱器,屬于換熱器,其結構包括板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通過連接彎頭與減溫裝置相連,減溫裝置包括殼體、蒸汽進口管、熱源出口管、減溫水進口管、減溫水噴管和絲網填料,蒸汽進口管和熱源出口管分別設置在殼體的頂部和底部,絲網填料設置在殼體的下部,熱源出口管的上部,絲網填料的上部殼體內設置有減溫水噴管,減溫水噴管的下部與減溫水進口管相連,減溫水進口管設置在殼體的一側,減溫水噴管上設置有多個噴孔;熱源出口管通過連接彎頭與板式換熱器相連,板式換熱器上分別設置有被加熱水出口管、被加熱水進口管、熱源進口管和疏水出口管。本實用新型具有解決了板式換熱器不能用于高溫蒸汽的缺點。
【專利說明】汽水板式換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換熱器,尤其是一種利用蒸汽加熱水的汽水板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由于墊片式板式換熱器具有體積小、占地面積少,節能基建投資,有效換熱面積大,重量輕;傳熱效率高,板式換熱器的傳熱系數一般在3000-700()W/m.°C,是其他換熱器的3-5倍;熱損失小;組裝靈活,方便增加或減少換熱板片;拆卸、清洗、檢修方便等優點,在石油、化工、冶金、醫藥、造紙、食品、供熱等多種領域中都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用。但是板式換熱器中的密封膠墊不能耐高溫,不宜長時間在150°C的條件下工作,更不能在超過150°C的溫度下工作,不適合高溫蒸汽介質換熱,這樣使板式換熱器在較高溫度下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0003]現在人們為了使板式換熱器能用于較高溫度下的使用,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方法為采用全焊接板式換熱器:主要缺點:
[0004](I)制造工藝復雜。
[0005](2)制造成本高。
[0006](3)板片無法拆開單獨更換或清洗。
[0007](4)生產設備投入大。
[0008]另一種方法為在板式換熱器上增加列管式換熱器對蒸汽進行降溫后再進入板式換熱器:主要缺點:
[0009](I)因列管式換熱器傳熱系數不高,故面積較大,制造成本高。
[0010](2)當蒸汽壓力較高時,需先進行減壓,再進入列管式換熱器進行減溫,設備成本聞。
[0011](3)被加熱水得經過列管式換熱器,設備的阻力大。
[0012]目前,還未有好的解決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
[001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汽水板式換熱器,該汽水板式換熱器具有解決了板式換熱器不能用于高溫蒸汽的缺點。
[001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板式換熱器,所述的板式換熱器通過連接彎頭與減溫裝置相連,所述的減溫裝置包括殼體、蒸汽進口管、熱源出口管、減溫水進口管、減溫水噴管和絲網填料,所述的蒸汽進口管和熱源出口管分別設置在殼體的頂部和底部,所述的絲網填料設置在殼體的下部,熱源出口管的上部,所述的絲網填料的上部殼體內設置有減溫水噴管,所述的減溫水噴管的下部與減溫水進口管相連,所述的減溫水進口管設置在殼體的一側,所述的減溫水噴管上設置有多個噴孔;所述的熱源出口管通過連接彎頭與板式換熱器相連,所述的板式換熱器上分別設置有被加熱水出口管、被加熱水進口管、熱源進口管和疏水出口管,所述的被加熱水出口管一端與被加熱水進口管一端相連通,所述的熱源進口管一端與疏水出口管一端相連通,所述的熱源進口管的另一端與連接彎頭相連。
[0015]所述的多個噴孔沿減溫水噴管側壁均勻設置。
[0016]所述的連接彎頭分別通過連接法蘭與減溫裝置下部的熱源出口管和板式換熱器的熱源進口管相連。
[0017]本實用新型的汽水板式換熱器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通過設置減溫裝置,使板式換熱器能夠用于高溫蒸汽換熱;減溫裝置為汽水混合式換熱,換熱效率高;減溫裝置結構緊湊、設備簡單、運行可靠;適合各種常用蒸汽工況,無需用減壓閥對蒸汽進行減壓等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附圖1是汽水板式換熱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2是汽水板式換熱器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3是圖1中所示的減溫裝置的A-A放大剖視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1板式換熱器、2減溫裝置、3蒸汽進口管、4減溫水進口管、5絲網填料、6熱源出口管、7減溫水噴管、8被加熱水出口管、9被加熱水進口管、10疏水出口管、11連接彎頭、12熱源進口管、13殼體、14噴孔、15連接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參照說明書附圖1和附圖3對本實用新型的汽水板式換熱器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0023]本實用新型的汽水板式換熱器,其結構包括板式換熱器1,所述的板式換熱器I通過連接彎頭11與減溫裝置2相連,所述的減溫裝置2包括殼體13、蒸汽進口管3、熱源出口管6、減溫水進口管4、減溫水噴管7和絲網填料5,所述的蒸汽進口管3和熱源出口管6分別設置在殼體13的頂部和底部,所述的絲網填料5設置在殼體13的下部,熱源出口管6的上部,所述的絲網填料5的上部殼體13內設置有減溫水噴管7,所述的減溫水噴管7的下部與減溫水進口管4相連,所述的減溫水進口管4設置在殼體13的一側,所述的減溫水噴管7上設置有多個噴孔14 ;所述的熱源出口管6通過連接彎頭11與板式換熱器I相連,所述的板式換熱器I上分別設置有被加熱水出口管8、被加熱水進口管9、熱源進口管12和疏水出口管10,所述的被加熱水出口管8 —端與被加熱水進口管9 一端相連通,所述的熱源進口管12 —端與疏水出口管10 —端相連通,所述的熱源進口管12的另一端與連接彎頭11相連。
[0024]所述的多個噴孔14沿減溫水噴管7側壁均勻設置。
[0025]所述的連接彎頭11分別通過連接法蘭15與減溫裝置2下部的熱源出口管6和板式換熱器I的熱源進口管12相連。
[0026]板式換熱器I通過連接彎頭11與減溫裝置2組裝為一整體。蒸汽通過蒸汽進口管3進入減溫裝置2的殼體內,同時冷卻水通過減溫水進口管4進入減溫裝置2。冷卻水通過減溫水噴管7上的多個噴孔14噴出,形成水霧,與高溫蒸汽接觸,進行混合減溫,對蒸汽進行一級減溫。蒸汽逐漸向下進入絲網填料5,在絲網填料5內與冷卻水進行深度混合,進行二級減溫。通過控制冷卻水的流量使蒸汽溫度始終保持在150°C以下,然后被二級減溫后的蒸汽和減溫裝置2內的減溫冷卻水,通過熱源出口管6、連接彎頭11和熱源進口管12進入板式換熱器I,被加熱水通過被加熱水進口管9進入板式換熱器I進行熱量交換。蒸汽和減溫冷卻水換熱后成為疏水通過疏水出口管10流出,被加熱水通過被加熱水出口管8流出。完成蒸汽與被加熱水的換熱。
[0027]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汽水板式換熱器,包括板式換熱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板式換熱器通過連接彎頭與減溫裝置相連,所述的減溫裝置包括殼體、蒸汽進口管、熱源出口管、減溫水進口管、減溫水噴管和絲網填料,所述的蒸汽進口管和熱源出口管分別設置在殼體的頂部和底部,所述的絲網填料設置在殼體的下部,熱源出口管的上部,所述的絲網填料的上部殼體內設置有減溫水噴管,所述的減溫水噴管的下部與減溫水進口管相連,所述的減溫水進口管設置在殼體的一側,所述的減溫水噴管上設置有多個噴孔;所述的熱源出口管通過連接彎頭與板式換熱器相連,所述的板式換熱器上分別設置有被加熱水出口管、被加熱水進口管、熱源進口管和疏水出口管,所述的被加熱水出口管一端與被加熱水進口管一端相連通,所述的熱源進口管一端與疏水出口管一端相連通,所述的熱源進口管的另一端與連接彎頭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板式換熱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個噴孔沿減溫水噴管側壁均勻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水板式換熱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連接彎頭分別通過連接法蘭與減溫裝置下部的熱源出口管和板式換熱器的熱源進口管相連。
【文檔編號】F28C3/06GK203980969SQ201420429601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者】張愛軍, 劉志林 申請人:山東國舜壓力容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