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管式均溫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電子產品的內管式均溫板,其包含相互結合的兩板體,而兩板體之間設有多個內管,各內管內設有工作流體;使用時,使內管的位置對應于熱源,如此熱源的熱會使內管受熱處的工作流體蒸發成氣態,而未直接受熱處的工作流體仍保持液態,以此兩處的工作流體產生不同的飽和蒸汽壓力,進而使氣態工作流體(高溫處)朝向液態工作流體(低溫處)移動,并進而均勻散熱在板體的各處,并且由工作流體在內管內移動及傳熱,遠比通過材料本身的傳熱來的快,進而可提升傳熱的速度。
【專利說明】內管式均溫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產品的導熱裝置,尤指一種電腦、通訊產品的均溫板。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的電子產品中,為了避免其中的微處理器或背光模組發出的熱量集中在某一處,而導致使用者觸摸后感到不適,因此電子產品內往往會設置一均溫板,均溫板一側抵靠熱源,并可將熱源的熱傳遞到整個均溫板上。
[0003]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現有的電子產品的內部原件散發出來的熱越來越多,但現有技術的均溫板僅為一金屬薄板,并通過自身材料的導熱特性來傳遞熱量,但此種導熱方式的速度已不足以應付新型的處理器或背光模組等元件,因此現有技術的均溫板有待加以改良。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前述的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內管式均溫板,可以有效地提升導熱的速度。
[0005]為達到上述的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內管式均溫板,其中包含:
[0006]兩板體,其相互結合,各板體包含有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
[0007]多數內管,其設在兩板體之間,且各內管內設有工作流體。
[0008]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使用時,使內管的位置對應于熱源,如此一來熱源的熱會使內管受熱處的工作流體蒸發成氣態,而未直接受熱處的工作流體仍保持液態,因此兩處的工作流體產生不同的飽和蒸汽壓力,進而使氣態工作流體(高溫處)朝向液態工作流體(低溫處)移動,而氣態工作流體在沿著內管移動的過程中不斷將熱釋放出來,而散布在板體的各處,直到最后冷卻成液態并重新回到受熱處來再次接收熱源的熱;本實用新型以此均勻散熱,并且由工作流體在內管內移動及傳熱,遠比通過材料本身的傳熱來的快,進而可提升傳熱的速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視圖。
[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的部分側視剖面圖。
[0013]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視圖。
[0014]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視圖。
[0015]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視圖。
[0016]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的部分元件俯視圖。
[0017]附圖標號說明
[0018]10板體11內側面
[0019]12外側面13熱管槽
[0020]20回路式熱交換管件 21腔體
[0021]211受熱室212回流室
[0022]213分隔部214微細道
[0023]22管體30熱管
[0024]40 熱源
[0025]1A板體20A回路式熱交換管件
[0026]30A 熱管
[0027]1B板體20B回路式熱交換管件
[0028]2IB腔體21IB受熱室
[0029]30B熱管40B熱源
[0030]1C板體30C熱管
[0031]40C 熱源
[0032]1D板體30D熱管
[0033]40D 熱源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配合附圖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
[0035]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內管式均溫板的第一實施例包含有兩板體10及四內管,其中四內管包含有一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及三熱管30。
[0036]前述的兩板體10相互結合,在本實施例中,板體10約略為方形,但不以此為限,也可為其他形狀;各板體10包含有一內側面11及一外側面12,在本實施例中,各板體10的內側面11凹設有一熱管槽13,熱管槽13的邊緣鄰接板體10的周緣;兩板體10的內側面11相貼靠,因此兩板體10的熱管槽13相連接且相通。
[0037]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設在兩板體10的熱管槽13內,且包含有一腔體21及一管體22 ;腔體21具有一內部空間及一分隔部213,分隔部213將該內部空間分隔成一受熱室211及一回流室212,分隔部213為低導熱材質,且進一步而言為導熱系數低于100的材質,但不以此為限;分隔部213上貫穿有至少一微細道214,受熱室211及回流室212通過該些微細道214而相通(如圖4所示);管體22的兩端都連接腔體21,且分別與受熱室211及回流室212相通,受熱室211的截面積及回流室212的截面積相同,且都大于管體22的截面積,管體22的截面積大于各微細道214的截面積;在本實施例中管體22沿著板體10的周緣環繞設置成一矩形,但不以此為限,也可環繞成其他形狀,或是相對位于板體10的中央處;在本實施例中,各微細道214及管體22的內壁面都設有毛細結構,但不以此為限。
[0038]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前述的三熱管30設在兩板體10的熱管槽13內,三熱管30的一端都貼靠在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的腔體21的受熱室211的外壁面上,三熱管30都為直線延伸,且任兩相鄰熱管30的夾角約為45度,以此使三熱管30可均勻地遍布在整個板體10上;在本實施例中,熱管30的內壁面設有毛細結構,但不以此為限。
[0039]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的腔體21及管體22內及熱管30內都設有工作流體,工作流體可為水或冷媒,但不以此兩者為限。
[0040]請參閱圖2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其中一板體10貼靠在熱源40,或是利用熱傳導材料將熱源40的熱傳導到板體10上,而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的腔體21的受熱室211便對應在熱源40處或熱傳導材料處來接收熱量;受熱室211內的工作流體因熱而蒸發成氣態,而回流室212內的工作流體未直接受熱因此保持在液態,此外,低導熱材質的分隔部213更可有效避免受熱室211的熱傳遞到回流室212,而氣態工作流體的回流室212與液態工作流體的受熱室211便產生了不同的飽和蒸汽壓力,進而使氣態工作流體將移動至液態工作流體處,然而分隔部213的微細道214的毛細壓力作用使氣態工作流體無法通過微細道214,因此氣態工作流體便會沿著管體22環繞一圈來抵達回流室212,而當氣態工作流體在管體22內移動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將熱量散發出來,并因此將熱傳遞至板體10各處,氣態工作流體最后冷卻成為液態并回到回流室212,這時微細道214再次發揮毛細壓力作用而使回流室212內的液態工作流體移動至受熱室211中,并再次受熱蒸發及重復循環;以此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可有效將熱源40的熱量均勻傳遞到板體10各處。
[0041]此外,各熱管30的一端貼靠在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的腔體21的受熱室211的外壁面,以此同樣可接收受熱室211的熱量而使熱管30該端處的工作流體蒸發,工作流體蒸發后同樣因為飽和蒸汽壓力的不同而會移動至熱管30的另一端,并且在移動過程中傳遞熱量到板體10各處,氣態工作流體冷卻成液態后因熱管30內壁面的毛細壓力作用而回到起始端并再次受熱;以此熱管30可有效將熱源40的熱量均勻傳遞到板體10各處。
[0042]不論是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或是熱管30,其都通過工作流體的移動來傳遞熱量,進而具有快速傳熱的功效。
[0043]請參閱圖5所示,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但僅有兩熱管30A,并且兩熱管30A都為弧形,并且分別朝向板體1A的相對兩側延伸,以此仍可使熱管30A均勻地遍布在整個板體1A上,以達到均勻散熱的功效,并且本第二實施例通過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A、熱管30A及其工作流體而同樣具有高導熱速度的功效。
[0044]請參閱圖6所示,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但用于具有兩熱源40B的情形,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B的腔體21B的受熱室21IB對應在其中一熱源40B的位置,而其中一熱管30B的端部并未抵靠受熱室211B的外壁面,而改為對應在另一熱源40B的位置,以此仍可使熱管30B均勻地遍布在整個板體1B上,以達到均勻散熱的功效,并且本第三實施例通過回路式熱交換管件20B、熱管30B及其工作流體而同樣具有高導熱速度的功效。
[0045]請參閱圖7所示,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但其僅具有兩熱管30C而不具有回路式熱交換管件,兩熱管30C的一端對應在熱源40C的位置,另一端斜向地朝板體1C的相對兩側延伸,以此仍可使熱管30C均勻地遍布在整個板體1C上,以達到均勻散熱的功效,并且本第四實施例通過熱管30C及其工作流體而同樣具有高導熱速度的功效。
[0046]請參閱圖8所示,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其與第四實施例大致相同,但用于具有兩熱源40D的情形,兩熱源40D分別鄰接板體1D的相對兩側,而兩熱管30D的一端分別對應在兩熱源40D的位置,另一端斜向地朝向板體1D的中央延伸,以此仍可使熱管30D均勻地遍布在整個板體1D上,以達到均勻散熱的功效,并且本第五實施例通過熱管30D及其工作流體而同樣具有高導熱速度的功效。
[0047]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但其僅具有兩回路式熱交換管件,而不具有熱管,兩回路式熱交換管件一內一外地相互套設,且兩回路式熱交換管件的腔體的受熱室對應在同一熱源的位置,以此仍可使回路式熱交換管件均勻地遍布在整個板體,以達到均勻散熱的功效,并且本第六實施例通過回路式熱交換管件及其工作流體而同樣具有高導熱速度的功效。
[0048]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七實施例,其與第六實施例大致相同,但用于具有兩熱源的情形,而兩回路式熱交換管件的腔體位于相對兩側,并且分別對應在兩熱源的位置,以此仍可使回路式熱交換管件均勻地遍布在整個板體上,以達到均勻散熱的功效,并且本第七實施例通過回路式熱交換管件及其工作流體而同樣具有高導熱速度的功效。
[004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優選實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應當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改變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內管式均溫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兩板體,其相互結合,各板體包含有一內側面及一外側面; 多個內管,其設在兩板體之間,且各內管內設有工作流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管式均溫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內管為熱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管式均溫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熱管為弧形。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管式均溫板,其特征在于,各內管內設有毛細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內管式均溫板,其特征在于,各板體的內側面凹設有一熱管槽,兩板體的內側面相貼靠,兩板體的熱管槽相連接且相通;該多個內管設在兩熱管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管式均溫板,其特征在于,各板體的熱管槽的邊緣鄰接板體的周緣。
【文檔編號】F28D15/02GK203980977SQ201420371581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7日
【發明者】吳安智, 陳志偉 申請人: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