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固定爐排焚燒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垃圾焚燒設備領域,具體涉及焚燒秸草等生物質物料的一種固定爐排焚燒爐。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主燃燒室、送風組件以及用于將主燃燒室內熱能引出的煙道,主燃燒室與煙道間以通風管路連通;主燃燒室內設置輸送焚燒平臺;輸送焚燒平臺至少包括承載板以及攪撥部;固定爐排焚燒爐還包括推送部,推送部與主燃燒室內腔間過渡設置有回風排潮腔道,該回風排潮腔道形成連接主燃燒室內腔和推送部的物料輸送路徑;所述回風排潮腔道的位于推送部所在端設置有出風口,出風口連通外部引風機。本實用新型整體運行可靠性高、焚燒效率高且應用成本低,可在實現確保其高恒溫焚燒的同時,亦能保證對于生物質燃料的高效熱能提取利用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固定爐排焚燒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垃圾焚燒設備領域,具體涉及焚燒秸草等生物質物料的一種固定爐排焚燒爐。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科技的逐漸進步,國家對于空氣環境的質量監督也日益嚴格,以往的對于如秸草之類的生物質物料的自行焚燒已經無法為國家所認可。現有對于上述物料的處理方式,大都為通過焚燒廠收購并送入專門的活動爐排爐中進行系統焚燒的方式加以處理,其焚燒產生的各種氣體及煙霧也都通過焚燒廠本身的凈化條件加以凈化后方可排出至外界空氣中。目前秸草的上述焚燒方式,由于考慮到其自身的速燃性和較短的燃燒周期,因此都是采用滾動爐排作為燃燒基面的方式進行持續供料焚燒,也即依靠輸送帶狀的燃燒平面,物料自燃燒平面輸入端輸入,并在沿其燃燒平面運行的過程中完成燃燒發熱工作,再自其輸出端輸出,其熱量被引入相應的熱能利用組件處進行熱能利用;上述方案目前正被廣泛的應用于秸草焚燒系統中,然而,與其方案的簡易性相比,其存在的缺陷仍不可小視:首先,秸草質地蓬松,為保證其單位燃燒效率,很多焚燒廠都在秸草焚燒前另設加工程序以對其進行加工,或為進行事先破碎并壓縮為松果狀以便于焚燒,或者直接成捆后再逐段截切以送入焚燒爐中,均在無形中加劇了秸草焚燒的成本;其次,如秸草等生物質燃料,考慮到其自身龐大的占地面積、開放式的堆放場地、簡易的輸送條件等一系列因素,實際上其自身燃燒熱值是極為低下且不均衡的,也就是說,或可能由于草料和木材間的材質致密性不同,或可能的存在同一批入爐的秸草一部分燃燒殆盡而另一部分因水分過多而難以燃燒,且由于秸草吸水后彼此間在水張力作用下更為貼近,而往往導致空氣很難進入秸草內部實現快速燃燒,這些都導致了實際焚燒效率的低下性和不統一性;最后,滾動式的爐排結構設計極為不合理,不但由于自身質量過大而限制了其輸送長度,從而導致“以物料的長距離位移來保證燃盡效果”的方案無法實現,同時作為動力部的主、從動輥在牽引巨大質量的爐排時也常常發生工作形變和損壞,這些都給活動爐排爐的實際推廣應用提出了嚴峻要求。如何針對性的研發出一種結構更為簡潔而使用更為方便的固定爐排焚燒爐,以實現確保其燃燒熱能提取的同時,更能有效確保物料焚燒的高效率性,克服傳統生物質物料的熱值不均衡性,避免因燃燒效率低下而出現廢渣過多和后期處理困難的現象,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近十年來所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而實用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可有效克服傳統生物質物料的熱值不均衡性,以在確保其燃燒熱能提取的同時,更能有效確保物料焚燒的高效率性。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主燃燒室、向主燃燒室內供風的送風組件以及用于將主燃燒室內熱能引出的煙道,主燃燒室與煙道間以布置于其上方處的通風管路連通;主燃燒室內設置有用于焚燒輸送物料的輸送焚燒平臺,輸送焚燒平臺的一端構成物料輸入端,另一端構成物料焚燒后的灰燼出口端;輸送焚燒平臺至少包括用作燃燒載體的承載板以及用于撥動承載板上物料并推送物料沿指定方向行進的攪撥部;所述固定爐排焚燒爐還包括位于輸送焚燒平臺輸入端且用于擠壓和推送物料進入輸送焚燒平臺處的推送部,推送部與主燃燒室內腔間過渡設置有回風排潮腔道,該回風排潮腔道形成連接主燃燒室內腔和推送部的物料輸送路徑;所述回風排潮腔道的位于推送部所在端設置有出風口,出風口連通外部引風機。
[0006]所述攪撥部為攪撥葉輪,攪撥部包括輪軸以及平行于輪軸軸線布置的多個直管部,所述直管部以輪軸軸線軸對稱環繞均布以構成攪撥部的鼠籠狀構造,直管部的兩端部分別以端板固接,攪撥部還包括構成工作部的輪葉片,所述輪葉片為具備輪葉的環狀構造且該輪葉片套設固接于鼠籠狀構造的直管部上;其輪軸位于輸送焚燒平臺下方且其輪軸軸線平行承載板板面設置,其輪葉片的一部分通過承載板板面上的預留孔隙伸出至承載板板面以上,攪撥部的轉動路徑與承載板板面上的預留孔隙間處于避讓位置。
[0007]所述送風組件的出風口位于回風排潮腔道的物料出口端,且位于承載板板面下方處;送風組件出風路徑由下而上的指向承載板布置。
[0008]所述承載板呈輸入端高而輸出端低的傾斜板面狀布置;承載板由其輸入端向其輸出端劃分為排潮段、燃燒段、燃盡段和灰渣冷卻段,其中燃燒段、燃盡段和灰渣冷卻段上布置有貫穿板體的通風孔,承載板的排潮段構成上述回風排潮腔道的內腔運料面,燃燒段構成焚燒物料的主燃燒面,燃盡段外形呈落差逐次降低的階梯狀布置,物料由燃燒段焚燒,再經由燃盡段和灰渣冷卻段后排出主燃燒室;攪撥部位于燃燒段下方處且與其配合布置。
[0009]所述承載板布置于主燃燒室底面上方處,主燃燒室底面外形亦呈靠近承載板輸入端處高而臨近承載板輸出端處低的斜面結構;承載板的灰渣冷卻段與主燃燒室底面低端間固接布置,輸送焚燒平臺的灰燼出口端布置有用于收集灰渣的積灰單元,積灰單元呈上大下小的細長漏斗狀構造,積灰單元入口銜接承載板的灰渣冷卻段,其出口與外部灰渣輸送單元間銜接布置。
[0010]所述積灰單元在其出口處設置有用于控制其出料量的第一撥動輥。
[0011]所述主燃燒室底面的臨近與承載板的灰渣冷卻段配合端處開設有回料漏斗,所述回料漏斗的進料端口與主燃燒室底面板面間順延銜接布置,回料漏斗的出料端連通主燃燒室的輸送焚燒平臺處。
[0012]所述回料漏斗在其出口端處設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二撥動輥。
[0013]所述推送部由一對相互配合的直齒輪狀的上、下壓輥構成,上、下壓輥軸線所構成平面呈鉛垂狀布置且各軸線與承載板所在各工作面平行設置;推送部的擠壓間隙與物料壓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輸送路徑指向回風排潮腔道的物料輸入端處。
[0014]所述煙道整體呈“L”型布局,包括立式主煙道和一端與立式主煙道下端出口間銜接設置的橫向副煙道,通風管路構成主煙道進風口 ;所述煙道內布置有用于吸收及利用主燃燒室熱量的熱能利用組件,熱能利用組件至少包括相互連通的用于儲水加熱的水冷壁以及用于加熱水冷壁排出熱氣的加熱器;加熱器位于橫向副煙道進口處,水冷壁設置于橫向副煙道中部;煙道處還布置用于引出加熱后的熱干蒸汽的蒸汽出口 ;煙道外壁處布置蒸汽包,蒸汽包一端連通水冷壁,另一端與加熱器連通布置;立式主煙道及橫向副煙道)下方處均設置有用于排灰的排灰漏斗;所述排灰漏斗在其出口端處設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三撥動輥。
[0015]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如下:
[0016]I)、通過以輸送焚燒平臺作為承載主體,一方面確保了生物質燃料在主燃燒室內的具備一個可持續燃燒的燃燒平臺;而更重要的是,輸送焚燒平臺所具備的持續傳輸特性,保證了生物質燃料的焚燒時的快速補料能力,其平臺自身所帶來的持續不斷的輸料和出料性能,物料在進入平臺后快速燃盡,燃盡后的灰渣馬上隨著平臺的輸送作用而從灰燼出口端處排除,其產生的大量熱能則不斷在主燃燒室內積累,并隨煙道流通并提供給煙道內各熱能利用單元進行熱能吸收;通過回風排潮腔道的布置,有效的保證了在物料由外部進入主燃燒室時,即已經完成了風力脫水和培烘的預處理步驟,從而保證了物料在進入主燃燒室后即可快速燃燒,同時亦確保了主燃燒室內的高溫不至于因外部物料夾裹而來的濕氣而產生降低變化,最終也就確保了主燃燒室的高恒溫焚燒需求;其獨特的漏斗狀布局也更有利于風力的匯總性,考慮到主燃燒室內的負壓性能,以出風口的引風能力和腔道的漏斗狀聚風效果,從而確保在培烘物料的同時亦可起到強風的集聚和風力脫水效果。本實用新型整體運行可靠性高、焚燒效率高且應用成本低,可在實現確保其高恒溫焚燒的同時,亦能保證對于生物質燃料的高效熱能提取利用效果。
[0017]2)、攪撥部外形呈鼠籠狀的設計構造,其以直管部和端板形成鼠籠狀的框架本體,并以輪葉片作為其工作部,在輪軸發生轉動時,其一體固接的直管部、端板乃至輪葉片均相應轉動,從而完成其物料撥送和撥松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由于上述類似鼠籠轉子的攪撥部結構,其風力由送風組件送入后,不會由于采用傳統的密閉式轉動輥而產生風力阻礙現象,送風組件送入的風流,直接無障礙的沿鼠籠狀攪撥輥的各部件間隙暢通,并隨之充滿整個輸送焚燒平臺的下方處,進而確保了物料沿輸送焚燒平臺的可靠行進及其高效焚燒:在攪撥部的不斷轉動及其上輪葉片的不斷撩撥下,位于輸送焚燒平臺臺面上的物料被持續翻動并與主燃燒室內高恒溫空氣充分接觸、培烘乃至燃燒,進而完成其高效焚燒目的;此外,由于輪葉片的不斷轉動,在焚燒中的物料也同時被輪葉推送并行進,最終在焚燒完成時即落入后續的積灰單元處,其整體結構可靠而工作效率高。
[0018]3)、通過送風組件的獨特設計,不但保證了對于主燃燒室內的持續供風需求,提供了生物質燃料自身的高熱值和高燃盡性所必不可少的大量空氣,同時,由下而上的供風方式,則使物料燃燒后所產生的熱煙氣能夠隨即的在供風部件的風力作用下抬升,從而使原本上升緩慢而易于失熱的高溫熱煙氣更為快速的通過布置于主燃燒室上的通風管路進入煙道內進行熱能利用,從而間接的降低了原本高溫煙氣行進過程中的熱損耗。更為重要的是,由下而上的供風構造,風力在由送風組件進入主燃燒室后,自然的其風流沿輸送焚燒平臺的預留空隙上升,在確保對于其臺面上物料供氧的同時,又使物料燃盡后的灰燼不至于沿其孔隙下漏,而且根據供風風力的不同,還能透過前述孔隙使承載板上的物料形成“懸浮”的浮動燃燒效果,使其更利于實現高效焚燒目的,進而極大的增加了物料的燃燒效率。
[0019]4)、實際使用時,輸送焚燒平臺此處優選為承載板也即傾斜平板狀構造,且其上密布通風孔。通風孔與上述預留孔隙同理,亦可作為風流行進的孔路;同時,承載板自身形成各工作段,從而針對物料的燃燒階段的不同,更能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與傳統的滾動爐排不同,固定板狀的承載板構造,一方面由于其結構簡單而不具備過于復雜的輪軸結構,從而更方便實際使用,同時也能根據現場情況而將其長度做的更長,這往往預示著更能通過加長長度的承載板,從而保證物料的長行程燃燒,進而完成傳統結構所無法完成的“以長度換燃燒時間”的焚燒理念;另一方面,在物料沿燃燒段燃燒后,進入梯次下降的燃盡段處,由于燃盡段的人為落差布置,物料在重力及風力作用下被不斷的下墜撞擊和翻滾,從而使其內部的尚未燃盡的物質被抖散暴露出來,進而被高恒溫空氣培烘及點燃,從而最大化的保證了物料的燃燒效果。
[0020]5)、斜面布置的主燃燒室底面,保證了由輸送焚燒平臺處下漏的部分燃燒灰燼,亦可在風力作用下沿其臺面滑落至回料漏斗處,并隨之返送至主燃燒室內,從而保證主燃燒室內始終具備一定厚度的灰燼層,最終確保主燃燒室的可靠的高效燃燒目的;而實際上,主燃燒室底面與承載板板面外加部分主燃燒室側壁,其整體即形成了類似供風室的結構,而送風組件出風口又位于其內,從而使其內部更易于產生氣脹功能,大量風力在其內部匯聚積壓并由承載板上預留孔隙乃至通風孔處嘭然釋放,從而有效保證了前述“懸浮”焚燒的可行性。積灰單元的上大下小的細長漏斗狀構造,與其說是為了更有利于積灰和方便后續灰渣收集和輸送,不如說是更有效的確保了主燃燒室內高恒溫的穩定性;由于有物料燃燒就必然存在排渣口,而排渣口的與外界環境的聯系就必然導致爐溫的無謂損耗,而積灰單元的布置則完美的克服了上述缺陷,其一方面仍舊完成了灰渣收集的功能,另一方面則通過其細長的漏斗構造,使灰渣自身的排出行程增加,從而使灰渣自行的形成了堵塞排渣口的“塞子”,這也就確保了主燃燒室內的高恒溫效果,而如需排料,則直接啟動外部灰渣輸送單元,即可完成排渣功能,其極為方便實用。
[0021]6)、實際上面對與各積灰單元、回料漏斗乃至后述的排灰漏斗的結構,都應當在其出口端處布置相應的撥動輥,從而以撥動輥的布置,來達成對于相應部件的定量灰燼和燃渣的定時乃至定量排出目的;特別是對于本實用新型的這種對指定腔體內溫度的恒溫要求極為苛刻的場合,定量排渣的設計結構,可在有效避免其內溫度隨相應排渣口的大量出料而直接逸散出去的同時,又能有效保證相應排渣口處能始終具備指定的理想灰燼或燃渣厚度,以確保諸如主燃燒室乃至煙道內始終保持指定的恒定高溫;上述理想灰燼或燃渣厚度的保持,一方面確保了其內灰燼或燃渣厚度不至于過薄而導致無法保溫效果,另一方面又不至于使其厚度過厚而影響爐體實際工作,一舉多得,最終為爐體相應各腔道內的可靠及高效率工作提供有利保證。
[0022]7)、推送部的設置,則是考慮到秸草等物料處理,可無需進行先期預處理,以推送部對秸草進行壓制成型,從而實現在線的物料預處理能力,以確保其低成本焚燒處理目的;同時,由于回風腔道的風力逆反效果,以推送部作為外部施力,顯然更能保證物料的進料需求,其工作可靠穩定。
[0023]8)、煙道的實際布置以“L”型布局為準,通過立式主煙道和橫向副煙道的設計,一方面保證了整體設置結構的緊湊性,另一方面,橫向副煙道的布置,又保證了其上各水冷壁等部件受熱面的不易積灰性,煙道內后期燃盡的灰塵在由橫向副煙道進行橫向移動時自然的沿設置于其下方處的排灰漏斗產生沉降效果,最終通過排灰漏斗處撥動輥的定期定量排灰,來確保減少廢灰堵爐現象和降低后期的尾氣處理設備的工作負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圖1的I部分局部放大圖;
[0026]圖3為圖1所示結構的A-A剖面圖;
[0027]圖4為主燃燒室內承載板及各煙道相對位置俯視圖;
[0028]圖5為立式主煙道和橫向副煙道的彼此位置布置圖;
[0029]圖6為承載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7為攪撥部的端部方向結構示意圖;
[0031]圖8為攪撥部的徑向方向結構示意圖。
[0032]圖中各標號與本實用新型各部位名稱的對應關系如下:
[0033]a-回風排潮腔道b_出風口 C-預留孔隙d-通風孔
[0034]e-通風管路
[0035]10-主燃燒室1a-回料漏斗1b-第二撥動輥11_承載板
[0036]Ila-排潮段Ilb-燃燒段Ilc-燃盡段Ild-灰渣冷卻段
[0037]12-攪撥部12a-輪軸12b_直管部12c_端板12d_輪葉片
[0038]20-送風組件30-推送部41-立式主煙道
[0039]42-橫向副煙道50-蒸汽包60-排灰漏斗60a_第三撥動棍
[0040]70-積灰單元70a-第一撥動輥
【具體實施方式】
[0041]為便于理解,此處結合圖1-8具體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組件構造及其具體工作流程:
[0042]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參照圖1-8所示,至少包括具備有輸送能力的以攪撥部配合的固定板結構爐排(也即承載板11);承載板11的進料端布置推送部30,以實現對于待焚燒物料的剛性擠壓塑形功能;承載板11的出料端布置積灰單元70,從而保證對于燃燒后灰燼的收集和排除處理能力。如圖1-2及圖4和圖6所示的,整個承載板11呈現進料端高而出料端低的折角傾斜面構造,承載板11以其各工作段劃分為排潮段11a、燃燒段lib、燃盡段Ilc及灰渣冷卻段lld,其中排潮段Ila構成前述回風排潮腔道a,一方面作為引導物料由推送部30向主燃燒室10內運輸的過渡腔道,另一方面則作為物料進入主燃燒室10焚燒前的預處理工序,從而確保在露天堆放等特殊堆放環境下的熱值不均衡的物料的脫水效果,保證物料于主燃燒室10內的高效率焚燒;燃燒段I lb、燃盡段Ilc及灰渣冷卻段Ild均布置于主燃燒室10內,并完成物料的燃燒、燃盡和灰渣冷卻功能,較長長度的承載板11也保證了更長行程的物料燃燒功能。此外,如圖1及圖3-5所示,主燃燒室10旁側相應布置煙道,為避免水冷壁對于主燃燒室10內溫升的影響,此處將各熱能利用組件均布置于煙道內,當然亦可布置于主燃燒室10爐壁處。主燃燒室10在承載板11的臺面下方處設置供風口,以使其風力由下向上的實現對于主燃燒室10內的供氣的風力引流效果,從而不但保證對于物料的持續供氣和高效懸浮式焚燒效果,同時也提供了物料焚燒后所產生的熱煙氣的風力推送能力,確保熱煙氣直接而快速的沿預留的通風管路e進入煙道內,實現其熱能利用效果。整個煙道外形成“L”字狀布局,實際如圖1所示,以立式主煙道41和橫向副煙道42構成;水冷壁作為初步加熱部件,此處布置于相對溫度較低的橫向副煙道42處,而加熱器作為水冷壁的延伸和二次加熱部件,則將其設置于立式主煙道41內,最終完成其高效加熱效果。主燃燒室10底面的傾斜狀構造,與承載板11共同形成半密閉的供風室結構,從而確保了由送風組件20送出的風力的集聚效果,其集聚產生的風力沿承載板上的各孔路逸散出去,從而完成供風目的。
[0043] 本實用新型在實際工作時,一方面,以承載板11實現對于生物質等燃料的持續輸送和焚燒能力,從而確保燃料在快速燃盡的同時,能夠隨之的有相應的燃料補充進來;另一方面,以推送部30和回風排潮腔道a的配合設計,以實現部分物料的在線預處理能力的同時,確保物料的焚燒前的風力脫水培烘和水分均衡效果,進而確保其進入主燃燒室10后的燃燒能力。煙道的設計構造,則充分的利用了煙道自身內的熱能遞減特性,通過在橫向副煙道42處設置冷水加熱部件即水冷壁,待其內部水溫到達一定溫度后,其熱水和/或熱蒸汽通過管路輸送至相對溫度更高而更為靠近主燃燒室10的立式主煙道41處的加熱器內,由于加熱器臨近高溫的主燃燒室10,從而確保其輸入開水的快速加熱蒸發,最終經過加熱器加熱后由熱干蒸汽出口引出;上述熱干蒸汽提取流程中,在主燃燒室10內的物料焚燒所產生的高熱煙氣,初步進入立式主煙道41內均能有850度左右高溫,又由于立式主煙道41內部的內腔構造,使內部流通煙氣在立式主煙道41內二次達到充分盡燃;通過加熱器吸熱后,立式主煙道41末端溫度降低為600度到650度左右,此時熱能傳遞至橫向副煙道42處的水冷壁處;通過水冷壁過熱后,橫向副煙道42最終溫度僅達220度左右,此時可考慮通過尾部降溫裝置排出。
【權利要求】
1.一種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主燃燒室(10)、向主燃燒室(10)內供風的送風組件(20)以及用于將主燃燒室(10)內熱能引出的煙道,主燃燒室(10)與煙道間以布置于其上方處的通風管路連通;主燃燒室(10)內設置有用于焚燒輸送物料的輸送焚燒平臺,輸送焚燒平臺的一端構成物料輸入端,另一端構成物料焚燒后的灰燼出口端;輸送焚燒平臺至少包括用作燃燒載體的承載板(11)以及用于撥動承載板(11)上物料并推送物料沿指定方向行進的攪撥部(12);所述固定爐排焚燒爐還包括位于輸送焚燒平臺輸入端且用于擠壓和推送物料進入輸送焚燒平臺處的推送部(30),推送部(30)與主燃燒室(10)內腔間過渡設置有回風排潮腔道(a),該回風排潮腔道(a)形成連接主燃燒室(10)內腔和推送部(30)的物料輸送路徑;所述回風排潮腔道(a)的位于推送部(30)所在端設置有出風口(b),出風口(b)連通外部引風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撥部(12)為攪撥葉輪,攪撥部(12)包括輪軸(12a)以及平行于輪軸軸線布置的多個直管部(12b),所述直管部(12b)以輪軸(12a)軸線軸對稱環繞均布以構成攪撥部(12)的鼠籠狀構造,直管部(12b)的兩端部分別以端板(12c)固接,攪撥部(12)還包括構成工作部的輪葉片(12d),所述輪葉片(12d)為具備輪葉的環狀構造且該輪葉片(12d)套設固接于鼠籠狀構造的直管部(12b)上;其輪軸(12a)位于輸送焚燒平臺下方且其輪軸(12a)軸線平行承載板(11)板面設置,其輪葉片(12d)的一部分通過承載板(11)板面上的預留孔隙(c)伸出至承載板(11)板面以上,攪撥部(12)的轉動路徑與承載板(11)板面上的預留孔隙(c)間處于避讓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組件(20)的出風口位于回風排潮腔道(a)的物料出口端,且位于承載板(11)板面下方處;送風組件(20)出風路徑由下而上的指向承載板(11)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板(11)呈輸入端高而輸出端低的傾斜板面狀布置;承載板(11)由其輸入端向其輸出端劃分為排潮段(11a)、燃燒段(11b)、燃盡段(Ilc)和灰渣冷卻段(Ild),其中燃燒段(11b)、燃盡段(He)和灰渣冷卻段(Ild)上布置有貫穿板體的通風孔(d),承載板(11)的排潮段(Ila)構成上述回風排潮腔道(a)的內腔運料面,燃燒段(Ilb)構成焚燒物料的主燃燒面,燃盡段(He)外形呈落差逐次降低的階梯狀布置,物料由燃燒段(Ilb)焚燒,再經由燃盡段(He)和灰渣冷卻段(Ild)后排出主燃燒室(10);攪撥部(12)位于燃燒段(Ilb)下方處且與其配合布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板(11)布置于主燃燒室(10)底面上方處,主燃燒室(10)底面外形亦呈靠近承載板(11)輸入端處高而臨近承載板(11)輸出端處低的斜面結構;承載板(11)的灰渣冷卻段(Ild)與主燃燒室(10)底面低端間固接布置,輸送焚燒平臺的灰燼出口端布置有用于收集灰渣的積灰單元(70),積灰單元(70)呈上大下小的細長漏斗狀構造,積灰單元(70)入口銜接承載板(11)的灰渣冷卻段(Ild),其出口與外部灰渣輸送單元間銜接布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積灰單元(70)在其出口處設置有用于控制其出料量的第一撥動輥(70a)。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燒室(10)底面的臨近與承載板(11)的灰渣冷卻段(Ild)配合端處開設有回料漏斗(10a),所述回料漏斗(1a)的進料端口與主燃燒室(10)底面板面間順延銜接布置,回料漏斗(1a)的出料端連通主燃燒室(10)的輸送焚燒平臺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漏斗(1a)在其出口端處設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二撥動輥(10b)。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部(30)由一對相互配合的直齒輪狀的上、下壓輥構成,上、下壓輥軸線所構成平面呈鉛垂狀布置且各軸線與承載板(11)所在各工作面平行設置;推送部(30)的擠壓間隙與物料壓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輸送路徑指向回風排潮腔道(a)的物料輸入端處。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爐排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煙道整體呈“L”型布局,包括立式主煙道(41)和一端與立式主煙道(41)下端出口間銜接設置的橫向副煙道(42),通風管路構成主煙道進風口 ;所述煙道內布置有用于吸收及利用主燃燒室(10)熱量的熱能利用組件,熱能利用組件至少包括相互連通的用于儲水加熱的水冷壁以及用于加熱水冷壁排出熱氣的加熱器;加熱器位于橫向副煙道(42)進口處,水冷壁設置于橫向副煙道(42)中部;煙道處還布置用于引出加熱后的熱干蒸汽的蒸汽出口 ;煙道外壁處布置蒸汽包(50),蒸汽包(50) —端連通水冷壁,另一端與加熱器連通布置;立式主煙道(41)及橫向副煙道(42)下方處均設置有用于排灰的排灰漏斗¢0);所述排灰漏斗¢0)在其出口端處設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三撥動輥^Oa)。
【文檔編號】F23G5/02GK204006013SQ201420306629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0日
【發明者】李登平, 韓瑩 申請人:李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