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包括風機、燃燒筒、預熱筒、噴射器及點火器,預熱筒內設有預熱管網,預熱筒與燃燒筒通過過渡腔連通,風機分別通過一次風筒、二次風筒與燃燒筒、預熱筒的進風口連通,在燃燒筒內設有點火器、噴射器、預熱噴嘴,裝有預熱燃料的燃料箱Ⅰ出口經由進液管Ⅰ與預熱噴嘴連接,裝有產熱燃料的燃料箱Ⅱ出口經由進液管Ⅱ與預熱管網的進口相連,預熱管網的出口經由進氣管與燃燒筒內的噴射器相連。由于將噴射器與燃料預熱管網分別放置于燃燒器的燃燒筒及預熱筒中,在燃燒筒形成的高溫區及射流沖擊區中沒有任何機械部件,并且設置風量調節器,徹底解決了此類燃燒器主要部件不耐燒、易損壞的難題,適用于生產實踐。
【專利說明】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節能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將噴射器與預熱管網分開布置的、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
【背景技術】
[0002]ZL201010553567.3公開了一種水分解燃燒器,該方案是采用非電解方法分離水分子,從而能夠以極低代價獲得混合氣體燃料的裝置。該裝置將噴射器安裝于預熱管網的中心位置,燃燒器的預熱筒與加熱筒相重合。這種模式具有結構緊湊、維修方便、易于制造等優點,但因一些采用高檔合金鋼制造的重要零部件(如預熱管網、熱紅罩等)處于燃燒器高溫區內,故其壽命極低,實驗中最多幾十分鐘即被燒毀。
[0003]此外,該專利采用金屬錳作為催化劑,在催化反應后會產生泥沙狀的二氧化錳顆粒。此類顆粒常常堵塞設備中的微孔,導致系統產生超高壓及爆炸的危險。
[0004]經過反復研究論證,該方案存在應用方面的問題,無法應用于生產實踐。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將以普通水為主要成分的混合液體燃料解離為混合氣體燃料,且能保證其長期、連續使用的燃燒器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包括風機、燃燒筒、噴射器及點火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預熱筒,預熱筒的一端為進風口,另一端為熱風出口,預熱筒內設有預熱管網,預熱筒通過過渡腔與燃燒筒連通,風機分別通過一次風筒、二次風筒與燃燒筒、預熱筒的進風口連通,在預熱筒的進風口處設有風量調節器,在燃燒筒內設有點火器、噴射器、預熱噴嘴,裝有預熱燃料的燃料箱I出口經由進液管I與預熱噴嘴連接,裝有產熱燃料的燃料箱II出口經由進液管II與預熱管網的進口相連,在進液管I及進液管II上分別安裝壓縮泵及流量閥;預熱管網的出口經由進氣管與燃燒筒內的噴射器相連,噴射器上設有噴嘴。
[0007]所述的風機的的進風口及預熱筒入口處安裝風量調節器。
[0008]所述的點火器為鎳基或鎢基的金屬電極對。
[0009]在預熱筒及預熱管網的連接處設有耐高溫材料制成的保溫層。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將噴射器與燃料預熱管網分別放置于燃燒器的燃燒筒及預熱筒中,使噴射器射出的火焰首先進入加熱筒內的燃燒筒,在與一次風充分混合降溫、緩沖后,再進入燃料預熱管網所在的預熱筒。在燃燒筒中除熱能的載體空氣外,沒有任何機械構件,故從根本上解決了高溫區部件壽命短,不耐燒的難題。二是去掉了容易造成設備微孔堵塞、導致系統產生超高壓、爆炸危險的錳催化劑及其催化器、催化床等,改用更為先進的電催化及電極金屬催化,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時,提高了其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的優點,既提供了新型高熱值能源,又保證了燃燒器能在高溫下正常工作,解決了長期困擾原專利重要構件不耐燒及易產生超高壓、爆炸的難題,為其實現產業化、轉化為生產力奠定了基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如圖1所示,包括風機1、燃燒筒6、噴射器11及點火器、預熱筒20。在燃燒筒6內設有點火器7、噴射器11及預熱噴嘴8。預熱筒20的一端為進風口,另一端為火焰出口熱風出口。預熱筒20內設有由無縫鋼管組焊而成的預熱管網19。預熱筒20通過過渡腔18與燃燒筒6連通。風機I分別通過一次風筒24、二次風筒25與燃燒筒6、預熱筒20的進風口連通。在風機I的進風口安裝一次風量調節器14,而在預熱筒20進風口處設有二次風量調節器17。燃料箱I 23出口經由進液管I 9與預熱噴嘴8連接,在進液管I 9上安裝壓縮泵I 21及流量閥I 22,壓縮泵I 21由電機
I16帶動,燃料箱II 2出口經由進液管II 15與預熱管網19的進口相連,在進液管II 15上安裝壓縮泵II 4及流量閥II 3,壓縮泵II 4通過電機II 4帶動,預熱管網19的出口經由進氣管13與燃燒筒6內的噴射器11相連,噴射器11上設有噴嘴12。
[0013]其中燃料箱I 23內裝有預熱燃料,具體為純醇(可選用甲醇、乙醇或其它醇類),燃料箱II 2內裝有產熱燃料,具體為一定濃度的醇類水溶液(醇濃度為50%、40%、30%或20%等
O
[0014]點火器7選用鎳基或鎢基的金屬電極對,也可以選用其它具有金屬催化及電催化作用的金屬電極對。使用時,接通交流電源10,即可通電打火。
[0015]在預熱筒20及預熱管網19的連接處,設有莫來石棉或其它非金屬耐高溫材料制成的保溫層26。通過保溫層26防止熱量散失并消除因預熱筒20及預熱管網19剛性接觸而產生的巨大噪音。
[001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0017]1、管網預熱:開始預熱時,僅開啟壓縮泵I 21,向預熱管路輸入燃料箱I 23內的純醇燃料,同時接通點火器7電源。燃料通過進液管I 9進入預熱噴嘴8,經噴嘴8霧化后向燃燒筒6內噴出。純醇燃料被點火器7點燃后,其熱量噴入燃燒筒6,再經一次風帶動經過渡腔18進入預熱筒20對管網進行預熱;
[0018]2、開始預熱時,先啟動壓縮泵I 21,將燃料箱I 23中的純醇燃料通過控制閥I 22經進液管I 9進入固定在燃燒筒6中的預熱噴嘴8。燃料被預熱噴嘴8霧化后,被點火器7點燃,形成火焰、產生高溫;
[0019]3、火焰形成的高溫在燃燒筒6中與風機I經一次風筒24吹入的冷空氣混合,使其溫度降低;
[0020]4、降溫后的熱空氣經過渡腔18通往預熱筒20,對預熱管網19進行加熱。當預熱筒20內的溫度達到足夠高時,開啟壓縮泵II 4,將燃料箱II 2中的混合液體燃料經進液管 II15進入固定在預熱筒20中的預熱管網19,對混合液體燃料進行預熱;
[0021]5、混合液體燃料在預熱管網19中被加熱變為干蒸汽,通過進氣管13進入噴射器11,自噴射器11的噴孔12噴出時被點火器7上的鎳基(或鎢基)金屬電極產生的電火花,通過電催化及金屬催化作用所激活,解離為混合氣體燃料并被點燃。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后產生的高溫在燃燒筒6中與風機I經一次風筒24吹入的冷空氣混合,使其溫度降低;
[0022]6、降溫后的熱空氣經過渡腔18通往預熱筒20,帶動大量的熱能噴出,成為新的能源。與此同時繼續對預熱管網19中的混合燃料進行加熱……如此循環往復,實現了水的解離燃燒;
[0023]7、當燃燒筒6中的反應過于激烈,進入預熱筒20的溫度過高、可能會損壞預熱管網19時,則打開二次風量調節器17,直接向預熱筒20中加入自風機I吹出的冷空氣來降低預熱筒20中的溫度,而當預熱筒20中的溫度過低、偏離了工藝要求、導致燃燒器出口溫度過低時,則可適當地減小二次風量調節器17的開度、甚至將其關閉。通過對二次風量調節器17開啟度的調整,可在確保燃燒器出口溫度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同時保證預熱管網19不被燒損;
[0024]8、如果僅僅調整二次風量調節器17,仍然無法做到在確保燃燒器出口溫度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同時保證預熱管網19不被燒損時,則可在調整二次風量調節器17開啟度的同時,再以同樣的方式調整一次風量調節器14的開啟度來改變系統的總進風量。這樣就為預熱管網加上了雙 保險,實現了燃燒器可長期、持續燃燒而不燒毀預熱管網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包括風機(I)、燃燒筒(6)、噴射器(11)及點火器(7);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預熱筒(20),預熱筒(20)的一端為進風口,另一端為熱風出口,預熱筒(20 )內設有預熱管網(19 ),預熱筒(20 )通過過渡腔(18 )與燃燒筒(6 )連通,風機(I)分別通過一次風筒(24 )、二次風筒(25 )與燃燒筒(6 )、預熱筒(20 )的進風口連通,在預熱筒(20)的進風口處設有風量調節器,在燃燒筒(6)內設有點火器(7)、噴射器(11)、預熱噴嘴(8),裝有預熱燃料的燃料箱I (23)出口經由進液管I (9)與預熱噴嘴(8)連接,裝有產熱燃料的燃料箱II (2)出口經由進液管II (15)與預熱管網(19)的進口相連,在進液管I (9)及進液管II (15)上分別安裝壓縮泵及流量閥;預熱管網(19)的出口經由進氣管(13)與燃燒筒(6)內的噴射器(11)相連,噴射器(11)上設有噴嘴(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機(I)的進風口及預熱筒(20 )入口處安裝風量調節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點火器(7)為鎳基或鎢基的金屬電極對。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間隔式水解離混合氣體燃料燃燒器,其特征在于:在預熱筒(20)及預熱管網(19)的連接處設有耐高溫材料制成的保溫層(26)。
【文檔編號】F23D11/00GK203718769SQ201420065663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4日
【發明者】朱庚 申請人:朱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