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熱交換裝置及垃圾焚燒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交換裝置和垃圾焚燒爐,其中熱交換裝置包括至少一組由耐火磚制成的耐火墻,每組所述耐火墻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墻和第二墻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墻的一側端壁與第二墻相近側的一側端壁的第一擋料墻和連接所述第一墻的另一側端壁和第二墻的另一側端壁的第二擋料墻,所述第一墻、第二墻、第一擋料墻和第二擋料墻圍成允許物料通過的物料腔,所述物料腔的上端具有進料口,所述物料腔的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墻和第二墻均設有多個連通所述物料腔的內部和外部的供風透孔。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的利用高溫煙氣焚燒垃圾的焚燒爐結構和運動復雜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熱交換裝置和具有該熱交換裝置的垃圾焚燒爐。
【專利說明】一種熱交換裝置及垃圾焚燒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垃圾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熱交換裝置及垃圾焚燒爐。
【背景技術】
[0002]水泥的生產過程需要在熱工環境中進行,比如:分解爐、三次分管、回轉窯、篦冷機高溫段、甚至下面幾級預熱器的煙氣溫度都會超過800°C,而垃圾焚燒過程也是需要800°C以上的高溫的環境,因此現有技術中已經開始利用這種熱風管道排出的熱氣進行垃圾焚燒。目前有一種回轉式垃圾焚燒爐,與水泥窯的三次風管相通以利用三次風管中的熱煙氣焚燒垃圾。但這種回轉式的垃圾焚燒爐結構,具有多個相對運動的部件,需要進行旋轉等運動,其結構和運動都比較復雜,因此制造和維護的成本很高,導致垃圾處理的成本也相應比較高,同時復雜的結構和運動也導致其可靠性低,損壞和維修頻繁,影響其正常使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的利用高溫煙氣焚燒垃圾的焚燒爐結構和運動復雜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熱交換裝置和具有該熱交換裝置的垃圾焚燒爐。
[0004]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包括至少一組由耐火磚制成的耐火墻,每組所述耐火墻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墻和第二墻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墻的一側端壁與第二墻相近側的一側端壁的第一擋料墻和連接所述第一墻的另一側端壁和第二墻的另一側端壁的第二擋料墻,所述第一墻、第二墻、第一擋料墻和第二擋料墻圍成允許物料通過的物料腔,所述物料腔的上端具有進料口,所述物料腔的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墻和第二墻均設有多個連通所述物料腔的內部和外部的供風透孔。
[0005]作為優選,所述熱交換裝置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耐火墻,兩組所述耐火墻相對的部分之間形成通風道。
[0006]作為優選,每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和第二墻朝相同方向彎曲,且兩組所述耐火墻的彎曲方向相對,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的外壁、第一墻的外壁、第二擋料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的外壁、第一墻的外壁、第二擋料墻的外壁共通圍成所述通風道,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的外壁相對且二者之間形成所述通風道的入口,所述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擋料墻的外壁所述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擋料墻的外壁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所述通風道的出口,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和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相對形成所述通風道的中間部分。
[0007]作為優選,第一組耐火墻的第一墻與第二組耐火墻的第一墻連接圍成外圈,第一組耐火墻的第二墻與第二組耐火墻連接圍成內圈,所述內圈位于所述外圈的內部,所述內圈和外圈在與通風腔的入口和出口相對的位置處分別設有通風透孔。
[0008]作為優選,所述外圈與所述內圈的橫截面分別為同心的外圓和內圓。
[0009]作為優選,每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和第二墻相互平行且相對設置,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平行且相對設置,且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圍成所述通風道。
[0010]作為優選,所述物料的自然傾角為α,所述供風透孔的高度H/所述供風透孔在其通風方向上的尺寸L < tga。
[0011]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墻和第二墻均由可承受800°C以上高溫的耐火磚砌成。
[0012]作為優選,上層耐火磚與相鄰的下層耐火磚之間部分重疊,部分錯開,所述供風透孔為所述耐火磚錯開部分形成的空間。
[0013]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垃圾焚燒爐,包括殼體和位于所述殼體形成的通風腔內的熱交換裝置,所述熱交換裝置為如上所述的熱交換裝置,所述殼體設有與所述通風腔相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用于接收工業熱風。
[0014]作為優選,所述進風口與所述出風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對,且所述出風口不低于所述進風口。
[0015]作為優選,所述出風口高于所述進風口。
[0016]作為優選,所述垃圾焚燒爐還包括投料裝置,所述投料裝置具有橫截面呈環形的投料腔,所述投料腔具有投料口和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進料口相對應且相通。
[0017]作為優選,所述投料腔的縱截面為倒置的“Y”形,所述投料口位于倒置的“Y”形的頂部。
[0018]作為優選,所述投料口還設有打開時可投料,關閉時可防止熱風溢出的投料鎖風閥。
[0019]作為優選,所述投料裝置包括內錐殼和外錐殼,所述內錐殼與外錐殼之間形成所述投料腔,所述內錐殼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第一墻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外錐殼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第二墻固定連接在一起。
[0020]作為優選,所述外錐殼體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第二墻之間為可拆卸的固定。
[0021]作為優選,垃圾焚燒爐還具有承托所述殼體和熱交換裝置的底座,所述底座具有與所述物料腔的出料口相通的排渣通道,所述排渣通道的進渣口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物料腔相通,所述底座還包括與排渣通道的出渣口相通以用來收集從排渣通道排出的灰渣的灰斗。
[0022]作為優選,所述底座還包括連通所述通風腔的底部與灰斗的排灰通道。
[0023]作為優選,所述灰斗為漏斗形狀,靠近所述出渣口的一端的橫截面面積大于另一端的橫截面面積。
[0024]作為優選,所述灰斗另一端設有打開時可使灰渣落下,關閉時可防止熱風溢出的出渣鎖風閥。
[0025]作為優選,所述底座設置有多個均布的所述排渣通道和與所述排渣通道一一對應設置的排灰通道。
[0026]作為優選,所述底座還設有與所述排渣通道和排灰通道一一對應且相通的推渣腔,所述排渣腔內設有用于將灰渣推至灰斗內的推頭,所述推頭設有可自所述推渣腔伸出至所述垃圾焚燒爐外部的推柄。
[0027]作為優選,所述推渣腔傾斜設置,且靠近所述灰斗的一端比另一端低。
[0028]作為優選,所述垃圾焚燒爐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以支撐所述底座。
[0029]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和具有該熱交換裝置的垃圾焚燒爐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熱交換裝置僅通過帶有供風透孔的第一墻與第二墻構成物料腔,通過供風透孔向物料腔內通入熱交換介質,物料下落的過程中與熱交換介質發生熱交換,其結構簡單,可更充分地利用熱風的熱量對物料進行加熱,物料燃燒后又釋放出熱量反過來將煙氣溫度進一步提高,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還適于對高溫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進行余熱利用。
[0031]2、熱交換裝置的第一墻和第二墻均由可承受800°C以上高溫的耐火磚砌成。耐火磚可經受高溫火烤而不變形,尤其適用于垃圾焚燒,且其成本與鋼材或其他材料相比低得多。上層耐火磚與相鄰的下層耐火磚之間部分重疊,部分錯開,供風透孔為所述耐火磚錯開部分形成的空間。這使得供風透孔的分布更均勻,從而使得熱風的分布更均勻。
[0032]3、本發明的垃圾焚燒爐用來利用工業余熱加熱并焚燒垃圾,進風口用于與工業余熱管道連接,將熱風輸入通風腔,使通風腔內保持一定的溫度,通風腔內的熱風通過供風透孔進入物料腔,把熱量及氧氣均勻地傳給物料即垃圾。垃圾被熱風烘干、加熱至點燃,垃圾被燃燒最后只留下部分灰渣,從而實現對垃圾的處理。垃圾的燃燒可產生熱量,反過來提高了風溫,實現了垃圾熱量的回收和利用。垃圾燃燒產生的熱量可通過提高溫度后的熱風帶出,從出風口輸出進行下一步的余熱利用,如發電或者其他處理。因此,本發明的垃圾焚燒爐在處理垃圾的同時獲取了新的熱量,實現了環保和節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熱交換裝置的耐火墻的第一墻和第二墻的砌成方式示意圖。
[0034]圖2為圖1中的第一墻和第二墻的另一個角度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35]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的主視圖。
[0036]圖4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的俯視圖。
[0037]圖5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沿圖4中A-A線的剖視圖。
[0038]圖6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沿圖3中B-B線的剖視圖。
[0039]圖7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沿圖3中C-C線的剖視圖。
[0040]圖8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的主視圖。
[0041]圖9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的主視剖視圖。
[0042]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的左視剖視圖。
[0043]圖11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沿圖10中的D-D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在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中,物料6為待處理的垃圾,熱交換裝置I應用于垃圾焚燒爐,用于使垃圾與熱風充分進行熱交換而點燃垃圾,垃圾燃燒產生新的熱能,在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中,熱風為生產水泥產生的三次風,含有大量的氧氣和熱量。當然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還可以適用于其它場合,如單純利用熱交換加熱物料。
[0045]圖3-7為具有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熱交換裝置的垃圾焚燒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和圖6所示,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1,包括至少一組由耐火磚制成的耐火墻,每組所述耐火墻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墻11的一側端壁與第二墻12的相近側的一側端壁的第一擋料墻10和連接所述第一墻11的另一側端壁和第二墻12的另一側端壁的第二擋料墻19,所述第一墻11、第二墻12、第一擋料墻10和第二擋料墻19圍成允許物料6通過的物料腔13。所述物料腔13的上端具有進料口 14,所述物料腔13的下端具有出料口 15。所述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均設有多個連通所述物料腔的內部和外部的供風透孔17,如圖1所示。
[0046]物料6通過進料口 14進入物料腔13,熱風通過供風透孔17進入物料腔13,物料6在物料腔13內下落的過程中,被熱風加熱,完成熱交換。由于物料6在物料腔13中均勻地分布,熱風通過多個供風透孔17進入物料腔與物料進行充分和均勻的熱交換。本發明的熱交換裝置I結構簡單,可更充分地利用熱風的熱量對物料6進行加熱,尤其適于對高溫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高溫煙氣進行利用。
[0047]作為優選,如圖6所示,所述熱交換裝置I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耐火墻,兩組所述耐火墻相對的部分之間形成通風道24。熱風從通風道24通過,可防止熱交換裝置對其進風端和出風端兩端的壓力變化產生大的影響,同時熱風從通風道進入供風透孔和物料腔,使得兩組耐火墻內的物料都可得到充分地熱交換。
[0048]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每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朝相同方向彎曲,兩組所述耐火墻的彎曲方向相對,即第一組耐火墻的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向第二組耐火墻的方向彎曲,第二組耐火墻的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向第一組耐火墻的方向彎曲。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10的外壁、第一墻11的外壁、第二擋料墻19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10的外壁、第一墻11的外壁、第二擋料墻19的外壁共通圍成所述通風道24,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11的外壁和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11的外壁相對形成所述通風道24的中間部分。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10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10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所述通風道的入口 22,在本實施例中,該兩個擋料墻之間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擋料墻19所述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擋料墻19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所述通風道的出口 23,在本實施例中,此兩個擋料墻之間也是平行的。兩組所述耐火墻分別相對彎曲而圍成的通風腔具有更大的體積,這樣可增加對物料的通風面積,從而提高對物料加熱的效率及物料燃燒的效率。
[0049]第一組耐火墻的第一墻11與第二組耐火墻的第一墻11連接構成外圈,第一組耐火墻的第二墻12與第二組耐火墻的第二墻12連接構成內圈。所述內圈位于所述外圈的內部,所述內圈和外圈在與通風腔的入口 22和出口 23相對的位置處分別設有通風透孔16,在本實施例中,此處的通風透孔16也是由耐火磚砌成。熱風通過通風透孔16進出通風腔。
[0050]當然,所述內圈和外圈在與通風腔的入口和出口相對的位置處也可設置成為其他的形式,如以耐火磚砌成門框狀。
[0051]作為優選,所述外圈與所述內圈的橫截面分別為同心的外圓和內圓,這樣,通風道24的中間部分為圓形,可對物料腔內的物料進行充分地供風供熱。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耐火墻的第一墻和第二墻以及第二組耐火墻的第一墻和第二墻均為半圓形。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外圈與所述內圈的橫截面也可以是橢圓形或者矩形或者其他形狀。
[005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組和第二組耐火墻的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均由可承受SOO0C以上高溫的耐火磚18砌成,作為優選,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由可承受1000°C以上的高溫,在本實施例中,耐火磚可承受1700°C以上高溫。如圖1所示,上層耐火磚18與相鄰的下層耐火磚18之間部分重疊,部分錯開,內圈和外圈的供風透孔17為所述耐火磚18錯開部分形成的空間,即內圈和外圈均為由耐火磚砌成的“花墻”。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上層的供風透孔與相鄰的下層的供風透孔是錯開的,這樣可使得供風透孔的分布更均勻,從而使得熱風的分布更均勻。耐火磚18可經受比鋼材更高溫度的火烤而不變形,且其成本與鋼材或其他材料相比低得多。
[0053]所述物料6的自然傾角為α,當物料6的堆積傾角超過α時,物料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滑。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供風透孔的高度H/所述供風透孔在其通風方向上的尺寸L < tga,即tg@ < tga。這樣物料在供風透孔17內的堆積傾角β永遠小于α,物料不會從供風透孔17中掉落到物料腔的外部,從而保證對物料的充分處理,另外,也保證了通風道和垃圾焚燒爐的通風腔內清潔且使熱風流動暢通。在本實施例中,供風透孔的高度H即為耐火磚的厚度,供風透孔在其通風方向上的尺寸為耐火磚的寬度。
[0054]圖8-11為具有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熱交換裝置的垃圾焚燒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9-11所示,每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為相互平行且相對設置的平面形墻,且兩組耐火墻相互平行,第一擋料墻10'和第二擋料墻19'均垂直于第一墻11'和第二墻12'。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平行且相對設置,且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圍成所述通風道。通風道24'的橫截面為長條形。除了耐火墻和通風道的形狀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外,其他技術特征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如,供風透孔17'的高度/所述供風透孔在其通風方向上的尺寸<物料自然傾角的正切值,耐火墻也是由耐火磚W砌成。
[0055]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垃圾焚燒爐,第一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如圖3-7所示,包括殼體2和位于所述殼體2形成的通風腔21內的熱交換裝置1,所述熱交換裝置I為第一實施例中的熱交換裝置1,所述殼體2設有與所述通風腔21相通的進風口 22和出風口 23,在本實施例中,殼體2的橫截面為圓形。
[0056]本發明的垃圾焚燒爐用來利用工業余熱加熱并焚燒垃圾,進風口 22用于與工業余熱管道,如水泥窯的三次風管(圖中未示出)連接,將熱風輸入通風腔21,使通風腔21內保持一定的溫度,通風腔21內的熱風通過耐火墻的供風透孔17進入物料腔13,把熱量及氧氣均勻地傳給物料6即垃圾。
[0057]在本實施例中,熱交換裝置I具有兩組耐火墻,兩組耐火墻之間的通風道的入口25和出口 26與通風腔21相通。熱風進入通風腔后,部分熱風從耐火墻與殼體之間的空間通過時進入耐火墻的供風透孔17。部分熱風從通風道24通過時進入通風道兩側的墻的供風透孔17內,可從多個方向對物料腔內的物料供養和供熱,從而更充分地焚燒垃圾。焚燒垃圾后產生的熱風從通風腔的出風口 23輸出并進入水泥生產的設備進行水泥生產。同時,通風道的設置使得進入垃圾焚燒爐的熱風壓力與從垃圾焚燒爐輸出的熱風的壓力之差保持相對穩定,即可減小垃圾焚燒爐對熱風壓力的影響。
[0058]垃圾通過熱交換裝置I的入料口 35進入物料腔13,垃圾在物料腔13內下落的過程中被熱風烘干、加熱至點燃,垃圾被燃燒最后只留下部分灰渣,從而實現對垃圾的處理。灰渣可被應用在水泥制作或者其他工業生產中。垃圾的燃燒可產生熱量,且產生的熱量大于垃圾點燃前所吸收的熱量,因而實現了垃圾熱量的回收。垃圾燃燒產生的熱量可從出風口 23輸出進行下一步的余熱利用,如生產水泥或者發電或者其他利用。因此,本發明的垃圾焚燒爐在處理垃圾的同時獲取了新的熱量,實現了環保和節能。
[0059]作為優選,所述進風口 22與所述出風口 23在水平方向上相對,且所述出風口 23不低于所述進風口 22。進風口 22與所述出風口 23在水平方向上相對,可使得熱風的流動更加通暢。熱風的流動路線如圖4和圖5中的箭頭所示。出風口 23優選為高于所述進風口 22,可以是出風口 23整體位于進風口 22的上方,亦可是出風口 23在高度上與進風口 22有部分重疊。出風口 23高于所述進風口 22的設置更符合熱風向高處流動的特征,使得熱風的流動更加通暢。
[0060]作為優選,所述垃圾焚燒爐還包括投料裝置3,所述投料裝置3具有投料腔33,所述投料腔33具有投料口 34和入料口 35,投料腔33的橫截面是環形的。所述入料口 35與所述熱交換裝置I的進料口 14相對應且相通。在本實施例中,入料口 35也是環形的,可使得垃圾的投放更加均勻。當然,作為替代,亦可設置成為多個入料口 35沿環形均布的形式。
[0061]作為優選,所述投料腔33的縱截面為倒置的“Y”形,如圖5所示,所述投料口 34位于倒置的“Y”形的頂部。垃圾從投料口 34進入投料腔33,由于投料腔33的壁是傾斜的,垃圾在自重的作用下下滑至物料腔13內。通過以上的結構,僅需要設置一個投料口 34,不需要設置專門的推動垃圾的動力結構即可實現均勻投料,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當然,專門的推動垃圾的動力結構也可在本實施例的基礎上另行設置。另外,在所述投料口 34還設有投料鎖風閥36,投料鎖風閥36打開時可投料,關閉時可防止熱風從投料口 34溢出。
[006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投料裝置3包括內錐殼32和外錐殼31,內錐殼32和外錐殼31均呈倒置的錐形。所述內錐殼32與外錐殼31之間形成所述投料腔33,所述內錐殼32與所述熱交換裝置I的第一墻11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外錐殼31與所述熱交換裝置I的第二墻12固定連接在一起。
[0063]作為優選,所述外錐殼31與所述熱交換裝置I的第二墻12之間為可拆卸的固定。拆卸的固定可通過現有的裝置和方式來實現,如螺栓固定等,熱交換裝置I的第二墻12與外錐殼31處于固定狀態下時,二者之間最好有密封措施。當垃圾在投料腔33內流動不暢或者造成堵塞時,可解除外錐殼31與熱交換裝置I的第二墻12之間的固定,將外錐殼31向上提,外錐殼31與內錐殼32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投料腔33的寬度增加,可疏通堵塞。完成疏通后再次連接殼體與熱交換裝置I的第二墻12。
[0064]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和圖7所示,垃圾焚燒爐還具有承托所述殼體2和熱交換裝置I的底座4,所述底座4具有與所述物料腔13的出料口 15相通的排渣通道41,所述底座4設置有多個均布的所述排渣通道41,多個排渣通道41排列成環形。當然,亦可設置成為一個環形的排渣通道41。所述排渣通道41的進渣口與所述熱交換裝置I的物料腔13相通,體積較大的垃圾燃燒后變成體積較小的灰渣,進入排渣通道41。所述底座4還包括與排渣通道41的出渣口相通以用來收集從排渣通道41排出的灰渣的灰斗42,灰斗42設在底座4的最下端。
[0065]所述灰斗42優選為漏斗形狀,靠近所述排渣通道41的出渣口的一端的橫截面面積大于另一端的橫截面面積,以利于灰斗42的收集。當灰渣在灰斗42的傾斜的內壁上積累至一定程度時,其自重會使灰渣落到灰斗42的底部。所述灰斗42另一端的出灰口 47設有出渣鎖風閥46,焚燒垃圾時,渣鎖風閥關閉可防止熱風從灰斗42的底部溢出,出渣鎖風閥46打開時可使灰渣落下排出。
[0066]作為優選,如圖5和圖7所示,所述底座4還設有與所述排渣通道41——對應且相通的推渣腔43,所述排渣腔內設有用于將灰渣推至灰斗42內的推頭44,所述推頭44設有可自所述推渣腔43伸出至所述垃圾焚燒爐外部的推柄45。一旦灰渣累積而不下落,或者下落速度變慢時,在垃圾焚燒爐的外部推動手柄從而推動推頭44,將灰渣推至灰斗42內。推動手柄可采用人力,亦可設置專門的動力結構。所述推渣腔43傾斜設置,且靠近所述灰斗42的一端比另一端低。使得垃圾在推渣腔43內具有沿推渣腔43的內壁向下滑的趨勢,可減小推渣所需的動力。
[0067]作為優選,如圖5和圖7所示,所述底座還設有連通所述通風腔的底部與灰斗的排灰通道48,垃圾焚燒的過程中,不免產生一些粉灰,工業熱風本身也攜帶有粉灰,當這些粉灰沉積在通風腔21的底部時,排灰通道48可以將其排到灰斗42內。如圖所示,排灰通道48位于排渣通道41外部與所述排渣通道41 一一對應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排灰通道48也與推渣腔43相通,可被推頭推入灰斗中。
[006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垃圾焚燒爐還包括支架5,所述支架5位于所述底座4的下方以支撐所述底座4。支架5的最低端低于灰斗42的排渣口,從而留下排灰的空間。
[0069]第二實施例的垃圾焚燒爐如圖8-11所示,包括殼體2'和位于所述殼體形成的通風腔內的熱交換裝置,所述熱交換裝置為第二實施例中的熱交換裝置P,所述殼體2'設有與所述通風腔21'相通的進風口 22'和出風口 23'。在本實施例中,殼體W的橫截面形狀為大致為矩形,灰斗42'的橫截面也是矩形。投料裝置3'也包括有內錐殼32'和外錐殼31',外錐殼31'為四棱錐。其他技術特征與垃圾焚燒爐的第一實施例相同。
[0070]以上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發明做出的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組由耐火磚制成的耐火墻,每組所述耐火墻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墻和第二墻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墻的一側端壁與第二墻相近側的一側端壁的第一擋料墻和連接所述第一墻的另一側端壁和第二墻的另一側端壁的第二擋料墻,所述第一墻、第二墻、第一擋料墻和第二擋料墻圍成允許物料通過的物料腔,所述物料腔的上端具有進料口,所述物料腔的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第一墻和第二墻均設有多個連通所述物料腔的內部和外部的供風透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交換裝置包括兩組相對設置的耐火墻,兩組所述耐火墻相對的部分之間形成通風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和第二墻朝相同方向彎曲,且兩組所述耐火墻的彎曲方向相對,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的外壁、第一墻的外壁、第二擋料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的外壁、第一墻的外壁、第二擋料墻的外壁共同形成所述通風道,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擋料墻的外壁相對且二者之間形成所述通風道的入口,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擋料墻的外壁所述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擋料墻的外壁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所述通風道的出口,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和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相對形成所述通風道的中間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組耐火墻的第二墻與第二組耐火墻的第二墻連接圍成外圈,第一組耐火墻的第一墻與第二組耐火墻第一墻連接圍成內圈,所述內圈位于所述外圈的內部,所述內圈和外圈在與通風腔的入口和出口相對的位置處分別設有通風透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與所述內圈的橫截面分別為同心的外圓和內圓。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每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和第二墻相互平行且相對設置,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平行且相對設置,且第一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二墻的外壁與第二組所述耐火墻的第一墻的外壁圍成所述通風道。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的自然傾角為α,所述供風透孔的高度H/所述供風透孔在其通風方向上的尺iL< tga。
8.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和第二墻均由可承受800°C以上高溫的耐火磚砌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熱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層耐火磚與相鄰的下層耐火磚之間部分重疊,部分錯開,所述供風透孔為所述耐火磚錯開部分形成的空間。
10.一種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和位于所述殼體形成的通風腔內的熱交換裝置,所述熱交換裝置為如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熱交換裝置,所述殼體設有與所述通風腔相通的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用于接收工業熱風。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與所述出風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對,且所述出風口不低于所述進風口。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高于所述進風口。
13.根據權利要求10-12中任一項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燒爐還包括投料裝置,所述投料裝置具有橫截面呈環形的投料腔,所述投料腔具有投料口和入料口,所述入料口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進料口相對應且相通。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腔的縱截面為倒置的“Y”形,所述投料口位于倒置的“Y”形的頂部。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還設有打開時可投料,關閉時可防止熱風溢出的投料鎖風閥。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裝置包括內錐殼和外錐殼,所述內錐殼與外錐殼之間形成所述投料腔,所述內錐殼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第一墻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外錐殼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第二墻固定連接在一起。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錐殼體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第二墻之間為可拆卸的固定。
18.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垃圾焚燒爐還具有承托所述殼體和熱交換裝置的底座,所述底座具有與所述物料腔的出料口相通的排渣通道,所述排渣通道的進渣口與所述熱交換裝置的物料腔相通,所述底座還包括與排渣通道的出渣口相通以用來收集從排渣通道排出的灰渣的灰斗。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還包括連通所述通風腔的底部與灰斗的排灰通道。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為漏斗形狀,靠近所述出渣口的一端的橫截面面積大于另一端的橫截面面積。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另一端設有打開時可使灰渣落下,關閉時可防止熱風溢出的出渣鎖風閥。
22.根據權利要求18-21中任一項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設置有多個均布的所述排渣通道和與所述排渣通道一一對應設置的排灰通道。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還設有與所述排渣通道和排灰通道一一對應且相通的推渣腔,所述排渣腔內設有用于將灰渣推至灰斗內的推頭,所述推頭設有可自所述推渣腔伸出至所述垃圾焚燒爐外部的推柄。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渣腔傾斜設置,且靠近所述灰斗的一端比另一端低。
25.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垃圾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燒爐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以支撐所述底座。
【文檔編號】F23G5/44GK104197729SQ201410443041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日
【發明者】高玉宗 申請人:高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