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原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具有多組熱棒,熱棒具有冷凝段和蒸發段,其中,每組熱棒由2根冷凝段和9根蒸發段組成,2根冷凝段位于建筑物兩側,9根蒸發段位于地基下方凍土中;9根蒸發段由4根斜管和5根豎管組成;4根斜管焊接成兩個V形管,兩個V形管上下平行排列,兩個V形管上下間隔的距離為30至50厘米;5根豎管上下兩端通過焊接連通兩個V形管,5根豎管在兩個V形管之間均勻分布,兩側豎管的上端分別與2根冷凝段的下端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時多組熱棒在建筑物地基下方構成立體吸熱網,能夠及時有效地將地熱傳遞到空氣中,大大提高吸熱效率,特別適用于有地熱影響的建筑物。
【專利說明】高原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
[0001]【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基穩定結構,尤其是在高原凍土環境下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
[0002]【背景技術】一些高原建筑物的地基是建立在凍土之上的。在地熱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地熱的上升受到建筑物地基的阻擋而滯留在地基下方的凍土中,無法排出,會破壞凍土的強度,甚至會讓凍土融化。因此,需要將地基下面凍土中的熱量排出,確保地基及建筑物的穩定。
[0003]中國專利CN102011393A號所公開的“一種房屋地基的熱棒布置結構”專利(申請號:201010549056.4),由冷凝段和蒸發段構成,其中,蒸發段由多根管體焊接成W形狀,且多根管體在上節點和下節點處相互連通;蒸發段安置在房屋地面下方,一部分穿過地基墻體,一部分安置在地基的凍土中;冷凝段安置在房屋墻壁的旁邊,冷凝段的下端與上節點相連通。中國專利CN102401191A號所公開的“一種在地面上支撐和固定管線的熱棒”專利(申請號:200720104781.4),其下面的吸熱段插入凍土層內,熱棒上面放熱段裸露在大氣中;設在管線兩側相對的兩熱棒,其位于地面上的同一部位設有與熱棒垂直相連的支板,并且兩熱棒上的支板相對,在上述兩熱棒的兩支板上設有一根橫梁,該橫梁與下面管線吊架相對應,與管線吊架上端內螺孔相嚙合的螺栓穿過橫梁上的通孔,由螺母緊固,上述結構的連接單元分布在整個管線上。這兩項專利的不足之處在于:蒸發段由多根管體焊接成W形狀安置在房屋地面下方或者是插入凍土層內,其吸熱能力有限,吸熱效率不高。
[0004]另外,熱棒又叫無芯重力式熱管或熱虹吸管,由一根密封的鋼管組成,里面充以液態氮或其它工質,鋼管的上部裝有散熱葉片,稱之為冷凝段,置于大氣中;鋼管的下部埋入地基多年凍土中,稱為蒸發段。存在溫差時,蒸發段的液態氮吸熱蒸發成氣體,在氣壓差作用下沿管內空隙上升至冷凝段,冷凝成液體,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流下。如此往復循環,將凍土中的熱量傳輸到大氣中,從而降低多年凍土的地溫,以防止凍土發生融化。
[0005]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高原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提高吸熱效率。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原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具有多組熱棒,熱棒具有冷凝段和蒸發段,其中,每組熱棒由2根冷凝段和9根蒸發段組成,2根冷凝段位于建筑物兩側,9根蒸發段位于地基下方凍土中;9根蒸發段由4根斜管和5根豎管組成;4根斜管焊接成兩個V形管,兩個V形管上下平行排列,兩個V形管上下間隔的距離為30至50厘米,間隔太小則影響吸熱效率,間隔太大則不利于施工安置;5根豎管上下兩端通過焊接連通兩個V形管,5根豎管在兩個V形管之間均勻分布,兩側豎管的上端分別與2根冷凝段的下端連接。另外,熱棒的具體結構及冷凝段和蒸發段的連接方式為現有技術,這里不再贅述。當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多組熱棒在建筑物地基下方構成立體吸熱網,能夠及時有效地將地熱傳遞到空氣中。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原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具有積極的效果:具有多組熱棒,熱棒具有冷凝段和蒸發段,其中,每組熱棒由2根冷凝段和9根蒸發段組成,2根冷凝段位于建筑物兩側,9根蒸發段位于地基下方凍土中,9根蒸發段由4根斜管和5根豎管組成,4根斜管焊接成兩個V形管,兩個V形管上下平行排列,5根豎管上下兩端通過焊接連通兩個V形管,5根豎管在兩個V形管之間均勻分布,兩側豎管的上端分別與2根冷凝段的下端連接,結構簡單;使用時多組熱棒在建筑物地基下方構成立體吸熱網,能夠及時有效地將地熱傳遞到空氣中,大大提高吸熱效率,特別適用于有地熱影響的建筑物地基的散熱。
[0008]【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請參看附圖:
[0009]附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0010]附圖1所示的結構包括:建筑物1,冷凝段2,地基3,豎管4,凍土 5,斜管6。
[0011]【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原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具有多組熱棒,熱棒具有冷凝段2和蒸發段,其中,每組熱棒由2根冷凝段2和9根蒸發段組成,2根冷凝段2位于建筑物I兩側,9根蒸發段位于地基3下方凍土 5中;9根蒸發段由4根斜管6和5根豎管4組成;4根斜管6焊接成兩個V形管,兩個V形管上下平行排列,5根豎管4上下兩端通過焊接連通兩個V形管,5根豎管4在兩個V形管之間均勻分布,兩側豎管4的上端分別與2根冷凝段2的下端連接。另外,熱棒的具體結構及冷凝段2和蒸發段的連接方式為現有技術,這里不再贅述。當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多組熱棒在建筑物I地基3下方構成立體吸熱網,能夠及時有效地將地熱傳遞到空氣中。
[0012]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涉及上面所述的所有變化形式。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原建筑物地基的穩定結構,具有多組熱棒,熱棒具有冷凝段(2)和蒸發段,其特征在于:每組熱棒由2根冷凝段(2)和9根蒸發段組成,2根冷凝段(2)位于建筑物(I)兩側,9根蒸發段位于地基(3)下方凍土(5)中;9根蒸發段由4根斜管(6)和5根豎管(4)組成;4根斜管(6)焊接成兩個V形管,兩個V形管上下平行排列,兩個V形管上下間隔的距離為30至50厘米;5根豎管(4)上下兩端通過焊接連通兩個V形管,5根豎管(4)在兩個V形管之間均勻分布,兩側豎管(4)的上端分別與2根冷凝段(2)的下端連接。
【文檔編號】F28D15/02GK203546705SQ201320677254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4日
【發明者】龔婉婷 申請人: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