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薄型熱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熱管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薄型熱管,其包括管體,所述管體包括中部側壁和與所述中部側壁相連的端部側壁;所述中部側壁的內壁上設有金屬粉末燒結部;遠離中部側壁的金屬粉末燒結部上的一側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凹槽;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所述凹槽與所述中部側壁和所述端部側壁之間形成蒸汽通道。本實用新型的金屬粉末燒結部上設有凹槽,凹槽與中部側壁構成的空間形成了槽狀的流體回流通道,有效增強了熱管的軸向傳熱能力,另外,凹槽的設置還增加了孔隙度,減小了熱管內的液體回流阻力,提高了傳熱效率,增強了熱管的導熱性能,同時,也節省了材料,節約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薄型熱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熱管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薄型熱管。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微電腦行業(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產品結構朝向更輕薄短小、而處理器更朝向高速、高功率的方向發展。然而在產品性能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其發熱量所造成的問題日益嚴重,且電子元件發熱量日益增加,為解決前述問題,許多被動式熱傳元件相繼被提出,如:超薄熱管、迴路熱管、平板熱管、蒸汽槽均熱片與鰭片等。
[0003]熱管是一種具有高導熱的散熱裝置,它由管殼、吸液芯和端蓋組成,在熱管的蒸發段,管芯內的工作液體受熱蒸發,并帶走熱量,該熱量為工作液體的蒸發潛熱,蒸汽從蒸汽通道流向熱管的冷凝段,凝結成液體,同時放出潛熱,在毛細力的作用下,液體回流到蒸發段,如此完成一個閉合循環,從而將大量的熱量從加熱段傳到散熱段。
[0004]熱管按照管芯的構造型式分為以下幾類:(1)緊貼管壁的單層及多層網芯類熱管;(2)燒結粉末管芯類熱管;(3)軸向槽道式管芯類熱管;(4)組合管芯類熱管。其中,軸向槽道式管芯類熱管是在管殼內壁開軸向細槽以提供毛細壓頭及液體回流通道,該類熱管可達到較高的軸向傳熱能力。燒結粉末管芯類熱管具有較高的毛細抽吸力,能較大改善徑向熱阻,因此,大量廠家選擇大規模地生產和使用燒結粉末管芯類熱管。
[0005]但是燒結粉末管芯類熱管的滲透率較差,故軸向傳熱能力較軸向槽道式管芯類熱管的小,且現有的燒結粉末管芯類熱管內部的粉末燒結部,其表面光滑,導致孔隙度和傳熱效率受限,不能最大程度地獲得更高的導熱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型熱管,不僅能夠有效增強熱管的軸向傳熱能力,而且能夠增加孔隙度,減小熱管內的液體回流阻力,提高傳熱效率,增強熱管的導熱性倉泛。
[0007]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薄型熱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包括中部側壁和與所述中部側壁相連的端部側壁;
[0009]所述中部側壁的內壁上設有金屬粉末燒結部;
[0010]遠離所述中部側壁的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上的一側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凹槽;
[0011]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所述凹槽與所述中部側壁和所述端部側壁之間形成蒸汽通道。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凹槽連續或間斷設置。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中部側壁包括第一中部側壁和第二中部側壁;
[0014]所述端部側壁包括第一端部側壁和第二端部側壁;
[0015]所述第一中部側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端部側壁的第一端相連;[0016]所述第一中部側壁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端部側壁的第一端相連;
[0017]所述第二中部側壁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端部側壁的第二端相連;
[0018]所述第二中部側壁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端部側壁的第二端相連。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一中部側壁的內壁上或所述第二中部側壁的內壁上設有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
[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第一中部側壁的內壁上和所述第二中部側壁的內壁上均設有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至少一個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上設有所述凹槽。
[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中部側壁為平直型管壁,所述端部側壁的橫截面為弧形。
[002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的厚度為0.8-1.2mm。
[002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的厚度為0.9mm。
[002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的平均寬度為5.0-5.5mm。
[002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的平均寬度為5.2mm。
[002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2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薄型熱管的內壁上設有金屬粉末燒結部,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上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凹槽,凹槽與中部側壁構成的空間形成了槽狀的流體回流通道,有效增強了熱管的軸向傳熱能力;凹槽的設置還增加了孔隙度,減小了熱管內的液體回流阻力,提高了傳熱效率,增強了熱管的導熱性能,同時,也節省了材料,節約了生產成本。
[0028]此外,金屬粉末燒結部的厚度為0.8-1.2mm,優選為0.9mm,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平均寬度為5.0-5.5_,優選為5.2_,不僅有效增加了金屬粉末燒結部的平均寬度,而且降低了金屬粉末燒結部的厚度,增大了導熱表面積,提高了傳熱效率,增強了導熱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薄型熱管成型前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薄型熱管成型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薄型熱管成型前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薄型熱管成型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3]其中:
[0034]1、管體;2、金屬粉末燒結部;3、蒸汽通道;4、凹槽;
[0035]11、中部側壁;12、端部側壁;
[0036]110、第一中部側壁;111、第二中部側壁;120、第一端部側壁;121、第二端部側壁。【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38]實施例一
[0039]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薄型熱管,包括管體1,管體I包括中部側壁11和與中部側壁11相連的端部側壁12。其中,管體I選擇內徑為6mm或8mm、壁厚為
0.2_的銅管,也可以選擇上述規格的鋁管或不銹鋼管或鈦管。中部側壁11為平直型管壁,端部側壁12的橫截面為弧形,優選為半圓形。[0040]在本實施例中,中部側壁11包括第一中部側壁110和第二中部側壁111,端部側壁12包括第一端部側壁120和第二端部側壁121。第一中部側壁110的第一端與第一端部側壁120的第一端相連,第一中部側壁110的第二端與第二端部側壁121的第一端相連。第二中部側壁111的第一端與第一端部側壁120的第二端相連,第二中部側壁111的第二端與第二端部側壁121的第二端相連。
[0041]第二中部側壁111的內壁上設有金屬粉末燒結部2。金屬粉末燒結部2與中部側壁11和端部側壁12之間形成蒸汽通道3。遠離第二中部側壁111的金屬粉末燒結部2上的一側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凹槽4,凹槽4間斷設置或連續設置,本實施例優選為間斷設置。凹槽4與中部側壁構成的空間形成了槽狀的流體回流通道,有效增強了熱管的軸向傳熱能力;凹槽4的設置還增加了孔隙度,減小了熱管內的液體回流阻力,提高了傳熱效率,增強了熱管的導熱性能,同時,也節省了材料,節約了生產成本。
[0042]另外,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厚度為0.8-1.2mm,優選為0.9mm,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平均寬度為5.0-5.5mm,優選為5.2mm。如此,有效增加了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平均寬度,降低了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厚度,從而增大了導熱表面積,進一步提高了傳熱效率,增強了導熱性能。
[0043]管體I是由圓管經過填充金屬粉末、燒結及壓扁成型等工序獲得。燒結過程中,需要將預先制作好的特殊芯棒固定其中,并在金屬粉末燒結部2內填充有粉末顆粒,例如:銅粉或鋁粉或鎳粉。粉末顆粒燒結時發生黏連,燒結后的粉末顆粒的接觸邊緣較光滑,粉末顆粒之間的聯結強度增大。壓扁時將施壓位置設定在中部側壁11上,壓扁后金屬粉末燒結部
2、凹槽4與中部側壁11和端部側壁12之間形成有蒸汽通道3,使得蒸汽能夠有效地從蒸汽通道3流動到冷凝端,接著,蒸汽在冷凝段結成液態介質,液態介質沿毛細結構在毛細作用下返回熱區段。
[0044]實施例二
[0045]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第一中部側壁110的內壁上和第二中部側壁111的內壁上均設有金屬粉末燒結部2,兩個金屬粉末燒結部2與中部側壁11和端部側壁12之間形成蒸汽通道3,其中,遠離第二中部側壁110的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一側和遠離第一中部側壁111的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一側分別設有凹槽4,此處,凹槽4產生的傳熱效果更好。雖然本實施例的蒸汽通道的空間較實施例一的蒸汽通道的空間小,但是進一步提高了蒸汽的流動速率和熱管的傳熱效率,導熱性能良好,更適用于作為微型設備的散熱裝置。
[0046]以上結合【具體實施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包括管體(1),所述管體(I)包括中部側壁(11)和與所述中部側壁(11)相連的端部側壁(12); 所述中部側壁(11)的內壁上設有金屬粉末燒結部(2); 遠離所述中部側壁(11)的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上的一側設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凹槽⑷; 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所述凹槽(4)與所述中部側壁(11)和所述端部側壁(12)之間形成蒸汽通道(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4)連續或間斷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部側壁(11)包括第一中部側壁(110)和第二中部側壁(111); 所述端部側壁(12)包括第一端部側壁(120)和第二端部側壁(121); 所述第一中部側壁(110)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端部側壁(120)的第一端相連; 所述第一中部側壁(110)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端部側壁(121)的第一端相連; 所述第二中部側壁(111)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端部側壁(120)的第二端相連; 所述第二中部側壁(11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端部側壁(121)的第二端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部側壁(110)的內壁上或所述第二中部側壁(111)的內壁上設有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部側壁(110)的內壁上和所述第二中部側壁(111)的內壁上均設有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至少一個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上設有所述凹槽(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部側壁(11)為平直型管壁,所述端部側壁(12)的橫截面為弧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厚度為0.8-1.2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厚度為0.9_。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平均寬度為5.0-5.5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薄型熱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屬粉末燒結部(2)的平均寬度為5.2mm。
【文檔編號】F28F1/40GK203489757SQ201320623642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0日
【發明者】朱勝利 申請人:昆山德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