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火化場用焚燒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焚燒爐,具體涉及的是一種火化場焚燒爐。
背景技術:
火化場焚燒爐用于隨葬品的焚燒,例如花圈、逝者用過的被褥、衣物等。現有火化場焚燒爐構造很簡易,包括拱頂大爐膛、敞開的大爐口,大爐膛的拱頂上有一煙囪。隨葬品在大爐膛內不能充分燃燒,會留下較多的殘留物,大量的粉塵和黑煙從煙囪直排空中,污染環境。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能夠將隨葬品充分燃燒的火化場焚燒爐,以減少焚燒殘留物和有害煙氣。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火化場用焚燒爐,包括大爐膛和煙囪;所述煙囪位于大爐膛后墻的外面;所述大爐膛底部橫向中央位置設置有一個縱向的直槽,直槽的寬度為50-100cm,深度為30-50cm,直槽兩邊的大爐膛底面均是向槽口傾斜的斜坡面,直槽的后端延伸至大爐膛后墻根外并與煙 的下端通過水平煙道聯通;大爐膛后墻上設置有一個出煙口,該出煙口與直槽的后端通過一個下行煙道聯通。作為上述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直槽底部設有一個排渣口,排渣口下方設置有一個聚渣池。所述排渣口上安放有一個大孔篩板。作為上述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煙囪下端安裝有一個風口向上的引射風機。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隨葬品能夠盡量集中到大爐膛底部的直槽中足氧燃燒,產生在大爐膛中的煙氣從出煙口流出,通過下行煙道流經高溫的直槽后端時再被充分燃燒,焚燒殘留物和有害煙氣大量減少,從煙囪排出的幾乎沒有黑煙和粉塵。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過直槽的縱向剖切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A剖線視圖。圖中:1.大爐膛,2.直槽,3.進料口,4.出煙口,5.下行煙道,6.水平煙道,7.排渣口,8.聚渣池,9.煙囪,10.引射風機,11.掏渣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大爐膛I和煙囪9,大爐膛I的正面有一個敞開的進料口 3,煙囪9位于大爐膛I后墻的外面,大爐膛I底部橫向中央位置設置有一個縱向的直槽2,直槽2的寬度為50-100cm,深度為30-50cm,直槽2兩邊的大爐膛底面均是向槽口傾斜的斜坡面,直槽2的后端延伸至大爐膛后墻根外并與煙 9的下端通過水平煙道6聯通;大爐膛I的后墻上設置有一個出煙口 4,出煙口 4與直槽2的后端通過一個下行煙道5聯通。當投進大爐膛I中的隨葬品被點燃后,隨葬品能夠自然集中到大爐膛底部的直槽2中,在煙囪9引風的作用下,直槽2內形成負壓,溫度很高,大爐膛I中的火焰向下,此時從進料口 3進入的空氣流經直槽2內助燃,使其中的物品燃燒得更充分。與此同時,產生在大爐膛I中的煙氣從出煙口 4流出,通過下行煙道5流經高溫的直槽2后端時再被充分燃燒。因此,焚燒殘留物和有害煙氣大量減少,從煙囪排出的幾乎沒有黑煙和粉塵。在本實施例中,直槽2底部設有一個排渣口 7,排渣口 7的下方設置有一個聚渣池8,排渣口上安放有一個大孔篩板,可避免未燃燒的物品直接落入聚渣池中。聚渣池8的側壁上開有一個可開閉的掏渣口 11,其中的灰渣可定期清除。這種設置能夠使直槽2中的灰渣及時落入聚渣池8中,保證直槽有足夠空間,以利于隨葬品和煙氣充分燃燒。在本實施例中,煙囪9的下端安裝有一個風口向上的引射風機10。引射風機10開動后可保證大爐膛I內和直槽2中有足夠的空氣流量,以利于隨葬品和煙氣充分燃燒。
權利要求1.一種火化場用焚燒爐,包括大爐膛和煙囪,其特征在于:所述煙囪位于大爐膛后墻的外面;所述大爐膛底部橫向中央位置設置有一個縱向的直槽,直槽的寬度為50-100cm,深度為30-50cm,直槽兩邊的大爐膛底面均是向槽口傾斜的斜坡面,直槽的后端延伸至大爐膛后墻根外并與煙 的下端通過水平煙道聯通;大爐膛后墻上設置有一個出煙口,該出煙口與直槽的后端通過一個下行煙道聯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火化場用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槽底部設有一個排渣口,排渣口下方設置有一個聚渣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火化場用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上安放有一個大孔篩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火化場用焚燒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煙囪下端安裝有一個風口向上的引射風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火化場用焚燒爐,包括大爐膛和煙囪;所述煙囪位于大爐膛后墻的外面;所述大爐膛底部橫向中央位置設置有一個縱向的直槽,直槽兩邊的大爐膛底面均是向槽口傾斜的斜坡面,直槽的后端延伸至大爐膛后墻根外并與煙囪的下端通過水平煙道聯通;大爐膛后墻上設置有一個出煙口,該出煙口與直槽的后端通過一個下行煙道聯通。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隨葬品能夠自然集中到大爐膛底部的直槽中足氧燃燒,產生在大爐膛中的煙氣從出煙口流出,通過下行煙道流經高溫的直槽后端時再被充分燃燒,焚燒殘留物和有害煙氣大量減少,從煙囪排出的幾乎沒有黑煙和粉塵。
文檔編號F23G5/00GK202993218SQ20122075366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3日
發明者王眷民 申請人:王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