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
背景技術:
[0002]換熱器的結構,一般分為管型和板型兩大類,數百年以來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僅 僅是在管子的形狀上、板片的花紋上花樣翻新,出現一批所謂橢圓管子、波紋管子、螺紋管 子等等子類,在傳熱性能方面沒有多大提高;以管子為例,管內熱介質在流動時跟管壁的熱 交換是在熱介質與管壁內側接觸處進行的,而在熱介質里面未與管壁內側接觸的傳熱介 質則未與管子發生熱交換就從管內流過;熱介質與管壁內側進行熱交換的模式為傳熱較差 的層流模式,而熱介質流中部的傳熱介質是以紊流的模式進行流動的,其進行熱交換的效 率比較高,但沒有參與熱交換,影響了熱交換效率。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傳熱管內熱介質熱交換效率較低的問題,提供 一種可提高熱介質熱交換效率,且結構簡單的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 包括管體,所述的管體內設有內插件,所述管體內側壁與內插件之間設有空隙,所述的內插 件為一端封閉的管形,所述內插件封閉端截面積小于開口端截面積且位于管體內,所述內 插件開口端與管體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內插件的管壁上設有若干通孔。固定有內插件開口 端的管體一端即為管體熱介質入口,熱介質從管體的入口進入管體,經內插件的開口端流 向封閉端,由于內插件從開口端至封閉端呈整體縮小形,熱介質進入后,必然通過其管壁上 的通孔正面撞擊傳熱管管體內壁,這樣熱介質與傳熱管管體進行對心碰撞,其傳熱效率較 高,使得傳熱管的放熱系數比傳統傳熱管的高2-4倍,大大提高了傳熱管的傳熱效率;內插 件的開口端可以通過螺紋或鉚釘與傳熱管管體連接,組裝非常方便;傳熱管還可多根并排 組成傳熱器,并排后的傳熱管,其進氣口并聯,形成進氣總通道,其出氣口并聯,形成出氣總 通道。[0005]作為優選,所述的內插件為尖端封閉的圓錐形管。在圓錐形管上設置通孔,通孔的 軸線可以垂直于管體內壁,熱介質從管體中噴出后可以直線碰撞管體內壁,提高熱交換率。[0006]作為優選,所述的通孔的總面積小于內插件開口端面積。熱介質流動時流量一定, 當流動路徑截面積減小時,流速會增加,有利于熱介質與管體充分熱交換。[000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提高了熱介質在傳熱管內的傳熱效 率;2)結構簡單,方便組裝。
[0008]圖1為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的結構示意圖[0009]圖2為圖1 A-A處剖面結構示意圖[0010]圖中1、管體 2、內插件 3、空隙 4、內插件開口端[0011]5、內插件封閉端 6、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圖2所示,一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包括管體1,管體I內設有內插件2, 管體I內側壁與內插件2之間設有空隙3,內插件2為尖端封閉的圓錐形管,內插件封閉端 5截面積小于內插件開口端4截面積且位于管體I內,內插件開口端4與管體I一端通過 螺紋固定連接,內插件2的管壁上設有若干通孔6,通孔6的總面積小于內插件開口端4面 積。[0013]具體實施過程是,熱介質首先從管體I與內插件開口端4固定端進入內插件2內, 并流向內插件封閉端5,由于受內插件封閉端5封閉阻礙,熱介質沿內插件2管壁上的通孔 6加速后噴向傳熱管管體I內壁,與管體I內壁發生碰撞,產生熱交換,使得傳熱管的放熱系 數比傳統傳熱管高2-4倍,大大提高了傳熱管的傳熱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包括管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體內設有內插件,所述管體內側壁與內插件之間設有空隙,所述的內插件為一端封閉的管形,所述內插件封閉端截面積小于開ロ端截面積且位于管體內,所述內插件開ロ端與管體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內插件的管壁上設有若干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插件為尖端封閉的圓錐形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ー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的總面積小于內插件開ロ端面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有內插件的傳熱管,包括管體,管體內設有內插件,管體內側壁與內插件之間設有空隙,內插件為尖端封閉的圓錐形管,內插件封閉端截面積小于內插件開口端截面積且位于管體內,內插件開口端與管體一端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內插件的管壁上設有若干通孔,通孔的總面積小于內插件開口端面積。本實用新型具有傳熱效率高,方便組裝的有益效果。
文檔編號F28F13/12GK202869358SQ20122048502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1日
發明者何家駒 申請人:杭州復利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