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工業用燃氣燃燒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氣體燃燒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工業用燃氣燃燒器。
背景技術:
無論何種燃氣的燃燒,都需要空氣助燃,燃氣和空氣的混合比例及混合程度決定燃氣的燃燒程度。燃氣燃燒越充分,所產生的熱值也最高,且燃燒后所產生的廢氣和有害氣體也最少,從而達到高效、節能和環保的目的。目前市場的爐具從空氣動力學角度,可分為兩大類產品,一類為自然風爐灶,一類為鼓風式爐灶。而市面上的鼓風式爐灶燃燒模式均為后混式燃燒模式,即燃氣在爐腔內燃燒的過程中,同步與空氣混合,因燃氣難以立即與空氣充分混合,從而造成燃氣無法充分燃·燒。部分未能燃燒的燃氣,會從煙道中排出,從而造成能源的浪費和環境方面的污染。氣體燃料屬于碳氫化合物,現在多數燃燒器特別是單機大功率(14MW)以上的燃燒器均采用擴散燃燒方式(即燃料在燃燒前不與助燃空氣混合)。擴散燃燒火焰內部局部溫度相當高,并且配風不均勻,在這種情況下,碳氫化合物會分解,產生固體炭黑,甚至形成黑煙,降低燃燒效率,并且也大量產生CO和NOx。燃燒器功率越大,這種現象就越嚴重。在現有技術中,有的燃氣燃燒頭設置有旋流器,助燃空氣沿旋流器的葉片被燃燒的火焰吸出后,一方面進一步促進燃氣燃燒,另一方面可使得火焰燃燒時旋轉擴散,擴大火焰的燃燒面積。現有的旋流器一般設置在燃燒火焰內,而設置在火焰外部的旋流器技術有待進一步完善。另外,當前燃氣爐灶,在自動點火方面還多有不便之處;而在熄火保護方面,更有缺失,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燃氣與助燃空氣混合充分,燃燒時低CO和NOx的新型燃燒器,提高燃燒器的火焰穩定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包括一圓筒形的外殼及設置在外殼內的燃氣導管,燃氣導管由外殼的側面伸入到外殼內,外殼的前端內設有燃燒頭,燃燒頭可調節地套接在燃氣導管上;在外殼的前端還設置有旋流器,旋流器上固定有與外殼軸線傾斜的導風葉片;在外殼前部設置有前罩,前罩前端向內收縮形成圓形開口,開口的內徑大于燃燒頭的外徑。進一步地,旋流器固定在外殼的內壁上,導風葉片的頂部與燃燒頭的外壁具有間隙。進一步地,導風葉片后端低于燃燒頭的前端。進一步地,前罩套接固定在外殼的外壁上,前罩上設有調節裝置,可以調節其與外殼端口的距離。進一步地,燃燒頭包括燃燒座體、穩焰盤及長明火焰帽,燃燒座體前端凹設有混合腔,其后端套接固定在燃氣導管端部,穩焰盤設置在混合腔內,長明火焰帽套接在穩焰盤的中部,燃燒座體的底部設有若干進氣孔。進一步地,穩焰盤通過可拆換的連接裝置固定在燃燒座體的底部,穩焰盤上設置若干出火孔,出火孔設置在穩焰盤的中部和側邊緣。進一步地,長明火焰帽的一端設有若干氣孔,氣孔設置在長明火焰帽的側面和頂面。進一步地,燃氣導管周緣設有若干通氣孔,通氣孔與混合腔相通,燃氣導管端部固定連接有直筒管,直筒管的另一端延伸到長明火焰帽的內部。進一步地,外殼后端固定套接風門裝置,風門裝置設有可關閉及開啟空氣進入的風門,風門設置在風門裝置的側壁。進一步地,在燃燒頭內還固定設置有電火花點火電極以及探測火焰溫度的探針,點火電極與探針的一端延伸到穩焰盤的外側,其另一端延伸到風門裝置的外側。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工業用燃氣燃燒器,旋流器設置在燃燒頭的外部,燃氣燃燒時,可以進一步促進燃氣燃燒,還可使得火焰燃燒時向外側旋轉擴散,擴大火焰的燃燒面積。由于,燃燒頭與旋流器的相對位置可以調節,可以很容易地改變火焰的擴散和燃燒狀態。因為在燃燒頭前端還設置有前蓋,燃燒火焰的邊緣被前罩擋住,并被迫向火焰中心圍攏,沿前罩的開口處噴出,燃燒火焰匯集并延長,且燃燒充分,降低CO和NOx的排放,提高火焰的穩定性。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右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請參閱圖I及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該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包括外殼
I、燃氣導管2、燃燒頭3、旋流器4、前罩5、風門裝置6以及點火電極7和探針8。外殼I呈圓筒形,燃氣導管2由外殼I的側面伸入到外殼I內。燃燒頭3設置在外殼I的前端內,且可調節地套接在燃氣導管2上。旋流器4套接固定在靠近外殼I的前端端口處;前罩5設置在外殼I前端的最外側,且套接固定在外殼I的外壁上。風門裝置6套接固定在外殼I后端,點火電極7和火焰探針8設置在燃燒頭3內。燃燒頭3包括燃燒座體31、穩焰盤32及長明火焰帽33,燃燒座體31前端凹設有混合腔34,其后端套接固定在燃氣導管2上,穩焰盤32設置在混合腔34內,長明火焰帽33套接在穩焰盤32的中部。燃燒座體31的底部設有若干進氣孔311,穩焰盤32通過可拆換的連接裝置35固定在燃燒座體31的底部。在本實施例中,連接裝置35包括螺桿351和套筒352,套筒352設置在穩焰盤32與燃燒座體31的底部之間,確定了穩焰盤32與燃燒座體31的底部之間高度,確定了混合腔34的容積大小。通過三顆螺桿351的螺紋結構可以把穩焰盤32固定在燃燒座體31的底部。如果需要調節穩焰盤32到燃燒座體31的端面距離,同時可以調節混合腔34的容積大小,只需松開螺桿351,更換所需長度的套筒352,再旋緊螺桿351即可。另一方面,燃燒座體31的后端設有固定螺絲36,可把燃燒頭3固定在燃氣導管2上。同樣地,松開固定螺絲36,可調節燃燒頭3在燃氣導管2上的位置。穩焰盤32上設置若干出火孔321,出火孔321均勻設置在穩焰盤32的中部和側邊緣。本實用新型由于穩焰盤32上設置有密集的出火孔321,可保證火焰不發生脫火,解決燃燒器的回火異常問題。同時也擴大了本實用新型的熱量調節范圍。長明火焰帽33通過螺紋連接方式與穩焰盤32連接在一起,旋動長明火焰帽33可以調節其與穩焰盤32端面的相對位置。長明火焰帽33的一端設有若干氣孔331,氣孔331 設置在長明火焰帽33的側面和頂面。混合后的燃氣可以從氣孔331中溢出。混合燃氣燃燒時,氣孔331也是長明火焰帽33的出火孔。燃氣導管2周緣設有若干通氣孔22,通氣孔22與混合腔34相通。燃氣導管2端部固定連接有直筒管21,直筒管21的另一端延伸到長明火焰帽33的內部。外部燃氣由燃氣導管2進入到燃燒頭3內,大部分燃氣經由通氣孔22進入到混合腔34中,一小部分燃氣經由直筒管21進入長明火焰帽33的內部,再由氣孔331溢出。外部空氣由進氣孔311也進入到混合腔34中,并與燃氣混合后經由出火孔321溢出。旋流器4包括導風葉片41,導風葉片41均勻分布在旋流器4的內周面上。導風葉片41的根部固定在旋流器4上,導風葉片41的頂部與燃燒頭2的外壁具有間隙,可以便于燃燒座體31在燃氣導管2上的軸向調節。導風葉片41與外殼I的軸線傾斜。本實施例中,導風葉片41為逆時針方向排布。當然,導風葉片41順時針排布也是可以的。前罩5前端向內收縮形成圓形開口 51,開口 51的內徑大于燃燒頭2的外徑。前罩5上設有調節裝置52,可以調節前罩5與外殼I端口的距離。本實施例中,調節裝置52包括把前罩5固定在外殼I上的螺絲521以及設置在前罩5上便于螺絲滑動的滑槽522。需要調節前罩5與外殼I端口的間距時,松開螺絲521,移動前罩5到適當位置,再旋緊螺絲521即可。由于,設置有滑槽522,螺絲521可以停止在滑槽522中的任意位置,擴大了調節范圍。在前罩5上還安裝有緊固螺絲53,可穿過外殼I的側壁把旋流器4固定在外殼I上。本實用新型實際使用時,與空氣混合后的燃氣在長明火焰帽33處被點燃后,燃燒頭3內的混合燃氣迅速燃燒,燃燒的火焰經由燃燒頭3的出火孔321前端噴出,此時燃氣燃燒并不充分,火焰也不均勻。火焰噴出時,不斷地抽吸導風葉片41處的助燃空氣,火焰得到助燃空氣補充后迅速進一步地擴散燃燒,火焰延長。火焰沿導風葉片41的傾斜方向向旋流器4的四周擴散。旋松燃燒頭3后端的固定螺絲36可以調節導風葉片41后端與燃燒頭2相對位置,可以調節火焰的擴散效果,得到理想的火焰長度。本實施例中,導風葉片41后端低于燃燒頭2的前端。同時,為了使得燃氣與助燃空氣在燃燒頭3內有最佳的混合比,以便得到滿意的燃燒效果,可以按照上述方法更換適當長度的套筒352,調節混合腔34的容積大小。導風葉片41邊緣的火焰經過前罩5時被前罩5擋住,迫使邊緣火焰向火焰中心匯集,使得火焰更集中地從開口 51處噴出,進一步地延長火焰長度,有利于火焰的穩定,不易脫火。火焰溫度更均勻,燃氣燃燒更充分。燃燒溫度更加均勻,并降低了煙氣溫度,有效抑制NOx的生成,排放污染小。[0033]風門裝置6的目的是為燃氣燃燒時提供充足的助燃空氣,風門裝置6設有可關閉和開啟空氣進入的風門61,并通過調節風門61開啟大小來調節燃氣的燃燒程度。本實用新型中,風門61設置在風門裝置6的側壁上。調節風門61的開啟幅度,可以調節燃燒火焰的長度以及燃燒效果,以達到燃氣燃燒充分的目的,節約燃氣資源。風門裝置6通過連接螺絲62套接固定在外殼I后端部。本實施例在正常工作狀態中,不用經常調節風門61大小。點火電極7和探針8固定設置在燃燒頭3內,點火電極7與探針8的一端延伸到穩焰盤32的外側,其另一端延伸到風門裝置6的外側。點火電極7主要是用于點燃長明火。在本實用新型中,點火電極7利用電火花來點燃經長明火焰帽33所排出的混合燃氣。而火焰探針8主要是用于實現熄火保護功能。探針8為離子探針。離子探針是利用火焰的離子導電原理來探測火焰溫度及燃燒情況的測量器件。火焰在燃燒過程中會形成能夠導電的離子。熄火保護技術是這樣實現的通過離子探針可感知火焰是否熄滅;如果熄滅的話,則可立即通過電磁閥來控制及切斷燃氣通路。在確保燃燒器安全的基礎上,還有效地節約燃氣,降低危險隱患。在本實施例中,點火電極7和探針8采用導電金屬棒,可以防止燃燒器發生回火異常時,不會被回火火焰燒壞,延長其使用壽命。在點火電極7和探針8尾部分別固定連接有插接接口 71和81,接口 71和81的另一端分別可以連接高壓絕緣導線72和82。采 取這種輕松拔插拆卸的設計結構,方便燃燒器的日常清洗維護。另外,為了增加點火電極7和探針8與燃燒頭3接觸面的絕緣效果,在點火電極7和探針8上分別套接有陶瓷套73和83。同時,在點火電極7和探針8上與風門裝置6接觸面處分別套接有絕緣套74和84,增加接觸部的絕緣效果。具體地使用時,由于燃燒火焰直接燒烤到旋流器4和前罩5,使得旋流器4和前罩5表面溫度高,所以,旋流器4和前罩5應該采用耐熱材料制作。本實施例中,旋流器4和前罩5均采用不銹鋼制成。為了便于本實用新型的安裝使用,在外殼I側周緣上凸設有安裝筋板11,在筋板11上設置有安裝用的螺栓孔12,可以方便地把本裝置安裝在需要的場所。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如果與引風機一起配合使用,特別適用于盤管內燃燒,其燃燒效果更佳,節能效果更突出。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外殼I采用直筒形狀設計,具有占用空間小的特點。同時,結構簡單易拆卸,便于修理維護。而且,由于設置有點火電極7與探針8,使得本實用新型又同時具有自動點火功能和熄火保護功能,可以對火焰進行監控,使用更加便利安全。同時,因為燃氣可與助燃空氣混合充分,燃燒時產生很低的CO和NOx,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包括一圓筒形的外殼及設置在外殼內的燃氣導管,所述燃氣導管由所述外殼的側面伸入到所述外殼內,所述外殼的前端內設有燃燒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頭可調節地套接在所述燃氣導管上;在所述外殼的前端還設置有旋流器,所述旋流器上固定有與所述外殼軸線傾斜的導風葉片;在所述外殼前部設置有前罩,所述前罩前端向內收縮形成圓形開口,所述開口的內徑大于所述燃燒頭的外徑。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固定在所述外殼的內壁上,所述導風葉片的頂部與所述燃燒頭的外壁具有間隙。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葉片后端低于所述燃燒頭的前端。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套接固定在所述外殼上,所述前罩上設有調節裝置,可以調節其與所述外殼端口的距離。
5.如權利要求I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頭包括燃燒座體、穩焰盤及長明火焰帽,所述燃燒座體前端凹設有混合腔,其后端套接固定在所述燃氣導管端部,所述穩焰盤設置在所述混合腔內,所述長明火焰帽套接在所述穩焰盤的中部,所述燃燒座體的底部設有若干進氣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穩焰盤通過可拆換的連接裝置固定在所述燃燒座體的底部,所述穩焰盤上設置若干出火孔,所述出火孔設置在所述穩焰盤的中部和側邊緣。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明火焰帽的一端設有若干氣孔,所述氣孔設置在所述長明火焰帽的側面和頂面。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氣導管周緣設有若干通氣孔,所述通氣孔與所述混合腔相通,所述燃氣導管端部固定連接有直筒管,所述直筒管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長明火焰帽的內部。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后端固定套接風門裝置,所述風門裝置設有可關閉及開啟空氣進入的風門,所述風門設置在所述風門裝置的側壁。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燒頭內還固定設置有電火花點火電極以及探測火焰溫度的探針,所述點火電極與探針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穩焰盤的外側,其另一端延伸到所述風門裝置的外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用燃氣燃燒器,包括一圓筒形的外殼及設置在外殼內的燃氣導管,外殼的前端內設有燃燒頭,燃燒頭可調節地套接在燃氣導管上,在外殼的前端設置有旋流器,旋流器上固定有與外殼軸線傾斜的導風葉片,在外殼前端還設置有前罩,前罩前端向內收縮形成圓形開口,開口的內徑大于燃燒頭的外徑。旋流器設置在燃燒頭的外部,燃氣燃燒時,可以進一步促進燃氣燃燒,還可使得火焰燃燒時向外側旋轉擴散,擴大火焰的燃燒面積。因為在燃燒頭前端還設置有前蓋,燃燒火焰的邊緣被前罩擋住,并被迫向火焰中心圍攏,沿前罩的開口處噴出,燃燒火焰匯集并延長,且燃燒充分,降低CO和NOx的排放,提高火焰的穩定性。
文檔編號F23D14/48GK202675281SQ2012202956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
發明者潘育壇 申請人:潘育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