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高爐煉鐵熱風爐技術領域,是一種新的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它適用于頂燃式熱爐,特別適合內燃式熱風爐改為頂燃式熱風爐的技術改造。
背景技術:
由于頂燃式熱風爐具有受力、受熱均勻,適應高風溫操作的特點,因此頂燃式熱風爐發展很快,原有的內燃式熱風爐也紛紛要求改造。目前 我國乃至世界頂燃式熱風爐采用的燃燒器,有套筒類、錐球頂類和內置煤氣、空氣環道的大拱頂類。套筒類燃燒器的火焰較長,燃燒不完全,火焰將進入球床或格子磚內,一是熱交換不好,二是影響耐火球或格子磚的使用壽命;而且燃燒后的廢氣在爐內分布不均勻,影響送風溫度,因此被淘汰。采用錐球頂類燃燒器來改造內燃式熱風爐,必須去掉內燃式熱風爐的大拱頂,再接上錐球頂,工程量太大。采用內置煤氣、空氣環道的大拱頂燃燒器來改造內燃式熱風爐,雖然都是大拱頂,但內燃式熱風爐的大直徑段的高度安裝不下內置煤氣、空氣環道的大拱頂熱風爐的燃燒器,因此需要加高大直徑段,因此工程量也較大;如果不加高大直徑段,熱風出口放在中下部不變,但需保留燃燒火井作為熱風豎管,這樣改造,熱交換面積只能增加10%幾,而且內燃式的缺點不能徹底克服。總之現有的燃燒器不適宜用在內燃式熱風爐改為頂燃式熱風爐,或者說改造起來投資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I.在不改動爐殼的前提下,實現內燃式熱風爐改為頂燃式熱風爐,并增加熱交換面積30%以上。2.改變燃燒器的結構,使其真正實現短焰燃燒,達到充分燃燒、提高熱效率和延長格子磚的壽命;3.改善氣流分布不均勻,提高熱風爐的熱效率。4.設計受力合理的燃燒器結構,延長熱風爐燃燒器壽命。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所述高爐熱風爐用的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主要由煤氣外環道I、助燃風外環道2、煤氣支管3、助燃風支管4、噴嘴5和預混室6組成。所述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的煤氣外環道I和助燃風外環道2設置在爐子的外部。首先,在熱風爐中上部的外面設置煤氣外環道I和助燃風外環道2,這兩個環道由普通鋼材制成;第二,煤氣外環道I與噴嘴用煤氣支管3連接,煤氣支管3由不銹鋼管和陶瓷材料制成;第三,助燃風外環道2與噴嘴用助燃風支管4連接,助燃風支管4由不銹鋼管和陶瓷材料制成;[0013]第四,煤氣和助燃風噴嘴各自沿一個角度α向上噴入預混室,使其在預混室內交叉迅速混合均勻;混合后的氣體沿懸鏈線拱頂壁向上流動,形成回流而均勻進入格子磚。第五,噴火口沿爐墻布置一周,噴火口可達數十個或數百個,這樣每個噴火口的橫斷面積大大減小,可實現短焰燃燒。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燃燒器相比有以下優點I、火焰短、燃燒完全、空氣過剩系數小,在相同條件下可提高燃燒溫度。2、燃燒負荷調節范圍大,燃燒穩定、不易回火、不脫火、無爆震現象。3、煤氣環道、助燃風環道外移,可在不動鋼殼的前提下實現內燃式熱風爐改為頂燃式熱風爐;同時還可減少燃燒器需要的特種耐火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圖I是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剖視圖;圖2是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清洗后的干凈煤氣,經煤氣總管、煤氣調節閥、煤氣切斷閥進入煤氣外環道1,再由煤氣支管3經噴嘴5進入預混室6 ;助燃風經助燃風總管、助燃風調節閥、助燃風切斷閥進入助燃風外環道2,再由助燃風支管4經噴嘴5進入預混室6與煤氣交叉混合,混合后的氣體在燃燒的過程中沿懸鏈線拱頂壁向上流動,形成回流而均勻進入格子磚中,將煙氣的熱量傳給格子磚,煙氣自身的溫度降到300度以下,經煙道、煙囪排入大氣。權利要求1.ー種高爐熱風爐用的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它由煤氣外環道(I)、助燃風外環道(2)、煤氣支管(3),助燃風支管(4),噴嘴(5)和預混室(6)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的煤氣外環道(I)和助燃風外環道(2)設置在爐子的外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其特征在于煤氣外環道(I)與噴嘴用煤氣支管(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其特征在于助燃風外環道(2)與噴嘴用助燃風支管(4)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其特征在于煤氣和助燃風噴嘴各沿ー個角度ct噴入預混室交叉混勻。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其特征在于噴火口沿爐墻布置一周,混合后的氣體沿懸鏈線拱頂壁向上流動而形成回流。
專利摘要一種高爐熱風爐用的外環道多孔陶瓷燃燒器,它由煤氣外環道、助燃風外環道、煤氣支管、助燃風支管、噴嘴和預混室組成。它的特征是煤氣外環道和助燃風外環道均設置在爐子外部;煤氣和助燃風各自經過自己的支管進入噴嘴,煤氣和助燃風各沿一個角度噴入預混室混勻;混合后的氣體沿懸鏈線拱頂壁向上流動而形成回流。該燃燒器燃燒負荷調節范圍大,燃燒穩定、不易回火、不脫火、無爆震現象;火焰短、燃燒完全、空氣過剩系數小,在相同條件下可提高燃燒溫度。并且解決了由內燃式熱風爐改為頂燃式熱風爐不動爐殼的難題。
文檔編號F23D14/46GK202371718SQ201120358268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8日
發明者符政學 申請人:符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