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粒堿冷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冷卻裝置,尤其是一種顆粒狀燒堿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雖然同為固堿產品,但粒堿與片堿生產工藝在后期有著巨大的差別。由結片機產出的片堿經過結片機內部的水冷,溫度可降至50°C,能夠直接進行包裝。但是粒堿則不然, 由造粒塔產出的粒堿溫度高達150-200°C,必須經過專門的冷卻才能進入最終的包裝環節。 由于粒堿產量大,生產連續性強,而且溫度較高,必須有一種大型粒堿冷卻設備用于粒堿的冷卻,才能保證粒堿生產裝置的長期穩定運行。目前,粒堿產品采用的冷卻采用傳統的轉筒式冷卻器。工作時固堿產品在轉筒內隨著轉筒的轉動由進口向出口流動,循環水上水從轉筒的上方通過分布器均勻淋在轉筒外壁上,換熱后的循環水在轉筒下方收集后再由泵加壓進行循環。這種淋浴式換熱存在以下缺點循環水為外流式換熱,制約了設備的大型化,不能應用于大產量的粒堿生產;循環水為自流式而非強制循環,換熱效果差,也不利于大產量粒堿的生產。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粒堿冷卻裝置,以適應大產量粒堿的冷卻。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粒堿冷卻裝置,它有筒體安裝在支承座和另一支承座的托輪上,筒體的前部有進料口、后部有出料口,筒體的中部經齒輪傳動機構與動力裝置連接在一起,筒體后部的進水箱上的進水口與筒體內的冷卻列管連通在一起,冷卻列管的末端與出水口連通在一起。這種粒堿冷卻裝置,與現有的冷卻裝置相比,采用強制循環水冷,冷卻效果好。結構牢固,可應用于大型化機械制造,適用于大產量的粒堿生產過程中的冷卻。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進水箱部分的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之粒堿冷卻裝置,它有筒體2安裝在支承座6和另一支承座 4的托輪10上,筒體的前部有進料口 1、后部有出料口 7,筒體的中部經齒輪傳動機構與動力裝置5連接在一起,筒體后部的進水箱8上的進水口 15與筒體內的冷卻列管3連通在一起,冷卻列管的末端與出水口 11連通在一起。兩支承座可分別固定在混凝土基礎9上。為防止筒體在轉動中發生軸向位移,可在支承座6上面的筒體外面設置擋環12。所述的動力裝置由電動機、輸入軸連接在電動機上的減速機組成。齒輪傳動機構由減速機輸出軸上的齒輪以及筒體外面的齒環組成,齒輪與齒環嚙合在一起。進料口、出料口與筒體內壁之間可由四氟滑塊進行密封。筒體內壁上有傳動扇葉14。工作時,待冷卻物料即粒堿由進料口進入,物料隨著筒體部分2的轉動向出料口緩慢移動,移動過程中與冷卻水換熱后由出料口排出,冷卻水由進水箱進入冷卻列管3,冷卻水在列管內與物料逆向流動換熱,冷卻水流至進料側后匯集到回水列管再與物料同向流動換熱,最后從出水口 11排出;為保證物料不吸潮板結,干燥風從干燥風進口 13進入筒體內,使筒體內部保持干燥的環境。筒體可采用夾層式結構,冷卻水也在夾層內循環,以進一步提高冷卻效果。如圖2所示,在進水箱8內,用于連通冷卻列管末端與出水口的回水總管17的外面有密封圈16,進水口 15的外面有另一密封圈18。工作過程中,回水總管隨筒體轉動,而進水箱保持不動。
權利要求1.粒堿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它有筒體( 安裝在支承座(6)和另一支承座(4)的托輪(10)上,筒體的前部有進料口(1)、后部有出料口(7),筒體的中部經齒輪傳動機構與動力裝置( 連接在一起,筒體后部的進水箱(8)上的進水口(1 與筒體內的冷卻列管(3) 連通在一起,冷卻列管的末端與出水口(11)連通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粒堿冷卻裝置,屬于一種顆粒狀燒堿的冷卻裝置,它有筒體安裝在支承座和另一支承座的托輪上,筒體的前部有進料口、后部有出料口,筒體的中部經齒輪傳動機構與動力裝置連接在一起,筒體后部的進水箱上的進水口與筒體內的冷卻列管連通在一起,冷卻列管的末端與出水口連通在一起。這種粒堿冷卻裝置,與現有的冷卻裝置相比,采用強制循環水冷,冷卻效果好。結構牢固,可應用于大型化機械制造,適用于大產量的粒堿生產過程中的冷卻。
文檔編號F28D11/02GK202171407SQ201120243139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4日
發明者宋作強, 張晗濤, 李德敏, 李順民, 王學真 申請人:山東布萊恩化工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