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流傳熱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熱板,特別是一種導流傳熱板。
背景技術:
板式熱交換器系由部壓成形之凹凸不銹鋼板組成;兩相板片之山形凹凸紋路成 180度相反組合,因此板式熱交換器兩板片之間凹凸脊線形成交錯之接觸點,待接觸點以真空焊接結合后,便構成板式熱交換器耐高壓之交錯流道體系;這些交錯的流道系統便是使板式熱交換器之流體產生強烈紊流而達到高熱傳效果。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傳熱板在其板于板之間的焊接上由于內部銅片融化后不能完全的充滿整個卷邊,使得焊接的效果十分不理想,焊接好的成品很容易脫落,直接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焊接效果良好的導流傳熱板。本實用新型導流傳熱板,包括傳熱板,其兩端設有安裝孔;在所述傳熱板內表面上設有導流管。所述導流管的數量至少為一個;所述導流管為均勻分布;所述導流管分別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的內部及所述傳熱板的卷邊延伸;所述導流管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的內部延伸的部分的長度為1 5毫米;所述導流管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卷邊延伸的部分貫穿整個所述傳熱板卷邊;所述導流管的間隔為1 5毫米。本實用新型導流傳熱板中導流管的設置,使得銅片在融化后能延著導流管均勻的分布在卷邊處,既而達到了很好的焊接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導流傳熱板導流管正面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導流傳熱板附圖中附圖標記說明1-傳熱板 2-安裝孔 3-導流管4-卷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導流傳熱板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導流傳熱板,包括傳熱板1,其兩端設有安裝孔2 ;在傳熱板1內表面上設有導流管3。導流管3的數量至少為一個;導流管3為均勻分布;導流管3分別從傳熱板1的邊緣向傳熱板1的內部及傳熱板1的卷邊4延伸;導流管3從傳熱板1的邊緣向傳熱板1的內部延伸的部分的長度為1 5毫米;導流管3從傳熱板1的邊緣向傳熱板卷邊4延伸的部分貫穿整個傳熱板卷邊4 ;導流管的間隔為1 5毫米。本實用新型導流傳熱板中導流管3的設置,使得銅片在融化后能沿著導流管3均勻的分布在卷邊4處,使得內部的銅能夠充分地布滿整個導流傳熱板中,能夠保證每個部分都能被有效地焊接在一起,同時導流管3是均勻分布,銅片在融化后能均勻地滲入到每個部分,保證每個焊點的焊接效果相同,產品的品質達到了統一性既而達到了很好的焊接效果。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導流傳熱板,包括 傳熱板,其兩端設有安裝孔;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熱板內表面上設有導流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傳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的數量至少為一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流傳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為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流傳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分別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的內部及所述傳熱板的卷邊延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流傳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的內部延伸的部分的長度為1 5毫米。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流傳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卷邊延伸的部分貫穿整個所述傳熱板卷邊。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導流傳熱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管的間隔為1 5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導流傳熱板,包括傳熱板,其兩端設有安裝孔;在所述傳熱板內表面上設有導流管。所述導流管的數量至少為一個;所述導流管為均勻分布;所述導流管分別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的內部及所述傳熱板的卷邊延伸;所述導流管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的內部延伸的部分的長度為1~5毫米;所述導流管從所述傳熱板的邊緣向所述傳熱板卷邊延伸的部分貫穿整個所述傳熱板卷邊;所述導流管的間隔為1~5毫米。本實用新型導流傳熱板中導流管的設置,使得銅片在融化后能延著導流管均勻的分布在卷邊處,既而達到了很好的焊接效果。
文檔編號F28F3/00GK202177330SQ201120235418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6日
發明者衛道河 申請人:上海創斯達熱交換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