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衣物烘干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衣物烘干設備,尤其涉及衣物烘干設備的冷凝裝置。其中,冷凝裝置包 含與空氣循環通道相通的至少一個烘千空氣通道,還包含與外界空氣相通且分別與所述烘 干空氣通道相鄰接的至少一個冷卻空氣通道,所述冷卻空氣通道中裝有熱交換層。
背景技術:
現有的干衣機和集洗衣與干衣功能為一體的洗衣干衣機等衣物烘干設備通常有如下烘 干過程在加熱裝置的作用下,干燥的空氣在加熱管中被加熱成干燥的熱空氣,然后進入 衣物處理桶內與濕的衣物發生熱交換,將衣物中的水分帶走,形成比較潮濕的熱空氣,然 后經過衣物處理桶上所設置的出口進入冷凝裝置,經過冷凝裝置的冷凝作用,比較潮濕的 熱空氣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然后經過排水管排出,而被冷凝后的空氣成為相對干燥的冷 空氣,在風扇的作用重新被導入加熱管中,經過加熱形成干燥的熱空氣進入下一個循環, 如此周而復始,直至烘干程序結束。
根據冷凝介質的不同,存在多種冷凝裝置。專利號為DE3738031C2的德國專利公布了 一種利用空氣作為冷凝介質的冷凝裝置。采用空氣作為冷凝介質的冷凝裝置通常包含至少 一個烘干空氣通道,還包含與外界空氣相通且分別與烘干空氣通道相鄰接的至少一個冷卻 空氣通道,冷卻空氣通道中裝有熱交換層。從衣物處理桶排出的相對潮濕的熱空氣流過烘 干空氣通道,將熱量傳遞給冷卻空氣通道中的熱交換層。外界空氣經過冷卻空氣通道時, 帶走熱交換層上的熱量,再從冷凝裝置排出設備。通過實驗可發現,經過烘干空氣通道的濕熱空氣分布往往不均勻,于是熱量在熱交換層 上的分布也不均勻,影響了熱交換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衣物烘干設備,其所包含的冷 凝裝置熱量散發均勻,冷凝效果優越。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 一種衣物烘干設備,包括 一個機桶,內裝一個用于容納衣物的滾筒; 一個冷凝裝置、 一個風扇以及一個加熱通道與 機桶連接形成一個空氣循環通道。冷凝裝置包含與空氣循環通道相通的至少一個烘干空氣 通道,還包含與外界空氣相通且分別與烘干空氣通道相鄰接的至少一個冷卻空氣通道,冷 卻空氣通道中裝有熱交換層。至少一個冷卻空氣通道中的熱交換層被至少分成第一部分和 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散熱面積大于第二部分的散熱面積。
由于熱交換層具有不同散熱面積的區域,于是可分別對應于不同的循環空氣流量,使 熱量的分布與散發均勻,從而提高冷凝效果。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較佳的實現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有一分隔線,該 分隔線大致沿烘干空氣通道的縱向分布。這種分布方式與空氣循環通道中的氣流的分布相 對應。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補充,空氣循環通道中的循環空氣經過烘干空氣通道時,經過冷卻 空氣通道中熱交換層的第一部分所對應位置的流量大于與經過第二部分所對應位置的流 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較佳的實現方式,冷凝裝置包含一個熱交換通道組合和一個 與熱交換通道組合相連接的循環空氣導入裝置,所述循環空氣導入裝置包含一個與機桶連 接的入口和與熱交換通道組合連接的出口,所述入口靠近冷卻空氣通道的第一側,遠離冷卻空氣通道的第二側,所述冷卻空氣通道中熱交換層的第二部分靠近冷卻空氣通道的第一 側,所述冷卻空氣通道中熱交換層的第一部分靠近冷卻空氣通道的第二側。由于循環空氣 導入裝置的入口靠近冷卻空氣通道的第一側,循環空氣從循環空氣導入裝置的入口流入并 通過其出口進入烘干空氣通道時,靠近冷卻空氣通道的第二側的部分分布的氣流較多,溫 度也較高,而靠近冷卻空氣通道的第一側的部分分布的氣流較少,溫度較低。上述結構使 得熱量可以得到均勻散發。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較佳的實現方式,所述冷卻空氣通道中熱交換層的第二部分 設有整齊排列的熱交換片,所述第一部分社有交錯排列的熱交換片。交錯排列的熱交換片 阻力大,氣流方向可變,于是各方向流動性好,氣流分布更加均勻,換熱面積大。整齊排 列的熱交換片阻力小,氣流方向不可變,換熱面積小。
圖1是衣物烘干設備的構造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冷凝裝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圖3是圖1中冷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熱交換層的外殼被移除,以顯示熱交換層 的結構特征;
圖4是圖3中熱交換層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圖; 圖5是圖3中熱交換層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衣物烘干設備IO包含一個機桶12, 一個受電機驅動可做旋轉運動的滾筒 14裝于機桶12中。待處理的衣物在滾筒14中被進行加以烘干。滾筒14的壁上有眾多通孔 (圖上未顯示),通過這些通孔滾筒14與機桶12在空間上相通。機桶12與冷凝裝置16、 風扇18及加熱通道20依次連接,形成一個空氣循環通道22。用于烘干衣物的循環空氣在 空氣循環通道22中循環流動,帶走衣物中的水分。具體地,衣物烘干設備IO的工作流程如下循環空氣經加熱通道20加熱后進入滾筒 14,與其中濕的衣物發生熱交換,將衣物中的水分帶走,形成比較濕熱的空氣。濕熱的循 環空氣從機桶12進入冷凝裝置16。經過冷凝裝置16的冷凝作用,比較濕熱的循環空氣中 的水分被冷凝成水,流入機桶12,并最終經排水系統24排出。而被冷凝后的烘干空氣在風 扇18的作用下被重新導入加熱通道20中,進入下一個循環。
冷凝裝置16包含一個與外界相通的冷卻空氣入口 34和冷卻空氣出口 36。鼓風裝置38 將外界空氣從冷卻空氣入口 34吸入冷凝裝置16,與經過冷凝裝置16的烘干空氣發生熱交 換,帶走烘干空氣的部分熱量后從冷卻空氣出口 36排出。
如圖2所示。冷凝裝置16包含由分隔壁8互相隔絕的烘干空氣通道2和冷卻空氣通道 4。烘干空氣通道2和冷卻空氣通道4相間分布。其中冷卻空氣通道4中裝有由多個熱交換 片組成的熱交換層6。循環空氣3從烘干空氣通道2中流過時將溫度傳遞給分隔壁8,進而 通過分隔壁8傳遞給熱交換層6。冷空氣5從熱交換層6中穿過,帶走熱交換層6上的大 部分熱量,從而起到對濕熱空氣3的冷卻作用。
如圖3所示,冷凝裝置16包含一個熱交換通道組合40和一個與熱交換通道組合40相 連接的循環空氣導入裝置42。循環空氣導入裝置42包含一個與機桶12連接的入口 44和與 熱交換通道組合40連接的出口 46。入口44靠近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一側48,遠離冷卻空 氣通道4的第二側50。于是循環空氣3從入口 44進入循環空氣導入裝置42并流入并通過 其出口 46進入烘干空氣通道2時,靠近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二側50的部分分布的氣流較 多,溫度也較高,而靠近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一側48的部分分布的氣流較少,溫度較低。
為了使循環空氣3的熱量能夠得到比較均勻的散發,將冷卻空氣通道4中的熱交換層6 沿分隔線52分成第一部分54和第二部分56,第一部分54的散熱面積大于第二部分56的 散熱面積。其中分隔線52大致沿烘干空氣通道2的縱向分布,而第二部分56靠近冷卻空 氣通道4的第一側48,第一部分54靠近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二側50。
由實驗得知,上述結構的冷凝裝置16中,循環空氣3在烘干空氣通道2內靠近冷卻空 氣通道4的第二側50的部分分布的氣流占大約3/5,靠近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一側48的部分分布的氣流占大約2/5。因此,冷卻空氣通道4中熱交換層6的第一部分54占熱交換層 6總面積的大約3/5,冷卻空氣通道4中熱交換層6的第二部分56占熱交換層6總面積的 大約2/5。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若循環空氣導入裝置42的入口 44分布方向和位置不同,則循環 空氣3在烘干空氣通道2中分布也不同。需要根據循環空氣3在烘干空氣通道2中的具體 分布情況來設計熱交換層6的第一部分54和第二部分56的分布形式和比例。例如,若循 環空氣導入裝置42的入口 44位于靠近烘干空氣通道2中心的底部,則循環空氣3在烘干 空氣通道2的中心部分流量分布較大,熱交換層6的具有較大散熱面積的部分因此而應該 分布在中心區域,而具有較小散熱面積的部分應該分布在兩側位置。
作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如圖4及圖5所示,冷卻空氣通道4中熱交換層6的第二部 分56設有整齊排列的熱交換片58,而第一部分54社有交錯排列的熱交換片58。熱交換片 58由導熱材料制成,且最好具有比較規則的空間形狀,便于空氣從一個方向上流通。交錯 排列的熱交換片58阻力大,氣流方向可變,于是各方向流動性好,氣流分布更加均勻,換 熱面積大。而整齊排列的熱交換片58阻力小,氣流方向不可變,換熱面積小。
除了上述實施方式,熱交換層6還可以有其他很多種具體實施方式
。例如,熱交換層6 的第一部分54每單位體積比第二部分56具有更多的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如熱交換片彎折 更密,或者在第一部分54中釆用熱交換絲等。
以上所舉的實施方式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還可以有許多其它實施方式,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明的教導下所作的針對本發明的等效變化,仍應 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主張的范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衣物烘干設備,包括一個機桶(12),內裝一個用于容納衣物的滾筒(14);一個冷凝裝置(16)、一個風扇(18)以及一個加熱通道(20)與所述機桶(12)連接形成一個空氣循環通道(22);其中,所述冷凝裝置(16)包含與空氣循環通道(22)相通的至少一個烘干空氣通道(2),還包含與外界空氣相通且分別與所述烘干空氣通道(2)相鄰接的至少一個冷卻空氣通道(4),所述冷卻空氣通道(4)中裝有熱交換層(6);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冷卻空氣通道(4)中的熱交換層(6)被至少分成第一部分(54)和第二部分(56),其中第一部分(54)的散熱面積大于第二部分(56)的散熱面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54)和第二部分(56)之間有一分隔線(52),該分隔線(52)大致沿烘干空氣通道(2)的縱向分布。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烘干設備,其特征在于空氣循環通道(22)中的循環空氣(3)經過烘干空氣通道(2)時,經過冷卻空氣通道(4)中熱交換層(6)的第一部分(54)所對應位置的流量大于與經過第二部分(56)所對應位置的流量。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烘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裝置(16)包含一個熱交換通道組合(40)和一個與熱交換通道組合(40)相連接的循環空氣導入裝置(42),所述循環空氣導入裝置(42)包含一個與機桶(12)連接的入口 (44)和與熱交換通道組合(40)連接的出口 (46),所述入口 (44)靠近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一側(48),遠離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二側(50),所述冷卻空氣通道(4)中熱交換層(6)的第二部分(56)靠近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一側(48),所述冷卻空氣通道(4)中熱交換層(6)的第一部分(54)靠近冷卻空氣通道(4)的第二側(50)。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烘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空氣通道(4)中熱交換層(6)的第一部分(54)占熱交換層(6)總面積的大約3/5,所述第二部分(56)占熱交換層(6)總面積的大約2/5。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烘干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空氣通道(4)中熱交換層(6)的第二部分(56)設有整齊排列的熱交換片(58),所述第一部分(54)設有交錯排列的熱交換片(58)。
專利摘要一種衣物烘干設備,包括一個機桶,內裝一個用于容納衣物的滾筒;一個冷凝裝置、一個風扇以及一個加熱通道與機桶連接形成一個空氣循環通道。冷凝裝置包含與空氣循環通道相通的至少一個烘干空氣通道,還包含與外界空氣相通且分別與烘干空氣通道相鄰接的至少一個冷卻空氣通道,冷卻空氣通道中裝有熱交換層。至少一個冷卻空氣通道中的熱交換層被至少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散熱面積大于第二部分的散熱面積。由于熱交換層具有不同散熱面積的區域,于是可分別對應于不同的循環空氣流量,使熱量的分布與散發均勻,從而提高冷凝效果。
文檔編號F28F3/00GK201433319SQ20092004698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6日
發明者龐文峰, 張為義, 毛圣超, 燕志華 申請人:博西華電器(江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