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清潔換熱器的管的噴嘴、噴頭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清潔換熱器的管的噴嘴、噴頭和方法。
背景技術:
換熱器管必須經(jīng)常清除沉積物。雖然有很多化學的清潔方法,但是它們在換熱器 管數(shù)量很多和有相應數(shù)量的孔的情況下以及以更高的技術費用才能實現(xiàn)。因此首先機械清 潔換熱管。除了用刷子清潔之外,經(jīng)常采用噴射方法,在噴射方法中,借助于一個安置在一 個管端部上的噴嘴將噴丸吹過一根管。 一種這樣的方法已經(jīng)記載在DE 19546788Al里。作 為噴丸,例如使用鋼顆粒或者剛玉顆粒。分別從另一個管端部排出的顆粒被一個收集裝置 收集并輸回到噴丸循環(huán)回路。DE 19837683C2記載了這種收集裝置。在傳統(tǒng)的清潔方法中, 如圖1所示,兩個固定在一個支座1上的噴嘴2例如安置在換熱器4的流入側3上。噴嘴2 在其指向噴射方向5的端部上收縮成一個插入到管端部7內的圓柱形的接管6。噴嘴2在 其背離噴射方向5的端部上帶有一個與輸送軟管8連接的流入孔9。在被接管6的前端部 包圍的排出孔10和流入孔9之間布置一個帶有一個節(jié)流點13的文丘里噴嘴12。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不同的用于清潔換熱器的管的噴嘴、噴頭和方法,通過它 們尤其可以有效地清潔換熱器。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噴嘴,借助該噴嘴可以將一股包含一種噴丸的氣流吹過一 個換熱器的管,其中,換熱器管具有一個內徑并且噴嘴可與一個輸送軟管連接,該輸送軟管 用于供給噴丸流并且具有一條輸送通道,噴丸流可以流過該輸送通道,噴嘴還具有下列結 構噴嘴包括一個具有一個第一端部、一個相對置的第二端部和一個由兩個端部限定邊界 的流動通道的殼體,該通道在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間延伸,其中第一端部具有一個流入孔,噴 丸流從輸送軟管出來可以流過該流入孔,而第二端部具有一個排出孔,噴丸流從噴嘴出來 可以流過該排出孔,流動通道在流入孔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一直徑并且在排出孔的區(qū)域內 具有一個第二直徑,其中第二直徑基本上與換熱器管的內徑一致并且第一直徑至少與第二 直徑一樣大。 根據(jù)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噴頭,借助該噴頭可以將一股包含一種噴丸的氣流同時 吹過一個換熱器的多根管,其中,每根換熱器管具有一個內徑并且噴頭具有一個支座和多 個由支座保持的噴嘴,其中,噴嘴構成如下噴嘴分別包括一個具有一個第一端部、一個相 對置的第二端部和一個由兩個端部限定邊界的流動通道的殼體,該通道在第一和第二端部 之間延伸,其中第一端部具有一個流入孔,噴丸流從一個輸送軟管出來可以流過該流入孔,
6而第二端部具有一個排出孔,噴丸流從噴嘴出來可以流過該排出孔,流動通道在流入孔的 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一直徑并且在排出孔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二直徑,其中第二直徑基本上 與換熱器管的內徑一致并且第一直徑至少與第二直徑一樣大。 根據(jù)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在使用一種包含一種噴丸的流過一根輸送軟管的噴丸流 的情況下清潔換熱器的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至少一個噴嘴,還具有下列結構噴嘴 包括一個具有一個第一端部、一個相對置的第二端部和一個由兩個端部限定邊界的流動通 道的殼體,該通道在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間延伸,其中第一端部具有一個流入孔,噴丸流從輸 送軟管出來可以流過該流入孔,而第二端部具有一個排出孔,噴丸流從噴嘴出來可以流過 該排出孔,流動通道在流入孔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一直徑并且在排出孔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 第二直徑,其中第二直徑基本上與換熱器管的內徑一致并且第一直徑至少與第二直徑一樣 大,噴嘴的殼體的第一端部與輸送軟管的端部連接,噴嘴的殼體的第二端部連接到待清潔 的換熱器管的端部上;并且噴丸流從輸送軟管通過噴嘴導入到待清潔的換熱器管中。
本發(fā)明使用一種不節(jié)流的噴嘴,優(yōu)選使用一種其排出孔等于或者略小于所述管的 內橫截面的噴嘴。這種結構使得待清潔的管可以被施加很大的噴丸流。在傳統(tǒng)的噴嘴中, 以這個尺寸是不可能實現(xiàn)這一點的。在傳統(tǒng)的噴嘴中,在與噴嘴連接的輸送軟管內的噴丸 流的速度通過在文丘里噴嘴內的相對小尺寸的收縮點被強烈地提高了。其結果是,噴射顆 粒以很高的動能噴出,但是這些顆粒已經(jīng)在一個相對較短的短管內被減速。然后只有具有 較低濃度的噴丸流用于管清潔。在本發(fā)明中不同于此。在本發(fā)明中,由于在噴嘴內沒有節(jié) 流和收縮點,噴丸流具有很高的顆粒濃度,從而產(chǎn)生很高的磨蝕性。 一種允許很大的排出孔 的結構規(guī)定,以一個包圍排出孔的接觸面將噴嘴壓靠在一個管端部的一個端面上?,F(xiàn)有技 術與此相反,一個收縮的接管插入到一個管端部內,其中,接管的排出孔相對于管的橫截面 必須至少縮小一個與其壁厚相對應的尺寸。 清潔方法的時間消耗可以通過同時清潔多根管得以減少。這通過使用多個噴嘴得 以實現(xiàn),這些噴嘴按換熱器的管柵形式固定在一個支座上。在傳統(tǒng)的方法和設備中,噴嘴的 位置固定是通過將其以一個收縮的接管插入到管端部內,而按照本發(fā)明設有一個沿噴射方 向凸出的固定銷,它在清潔時插入到一個管端部內。這在當支座上的固定銷布置在一個與 管柵相對應的位置上時,是毫無問題的。 —個不節(jié)流的噴嘴以這樣的方式實現(xiàn),即噴嘴被一個由一個流入孔和一個排出孔 限定邊界的流動通道穿透,其中,流動通道具有一個基本不變的、大約等于排出孔尺寸的橫 截面。如上所述,噴嘴的排出孔被一個接觸面包圍,該接觸面在實施該方法期間壓靠在待清 潔的管的端面上。有利的是,該接觸面被一個沿徑向在外部設置的、沿軸向凸出的頸部包 圍。接觸面和頸部在此形成一個用于一個管端部的容納腔。這種結構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密 封管端部區(qū)域,另一方面能夠附加地將設備位置固定在換熱器上。因此防止帶有多個噴嘴 的支座繞著作為旋轉軸線的固定銷轉動。為了提高管端部與噴嘴之間的密封,在一種優(yōu)選 的結構中規(guī)定,包含所述容納腔和排出孔的區(qū)域由一種彈性體制成。另外因此也可以補償 在管端部的端面區(qū)域內的公差和不平度。作為機械防護以及為了防止由于在負壓下產(chǎn)生的 噴丸流使包圍管端部的端面區(qū)域的頸部擴張,該頸部被一個由堅硬的材料、例如由一種金 屬制成的加固套包圍嵌接。有利的是,彈性體區(qū)域由一個與該噴嘴形鎖合地連接的、管段形 的端塊構成。
下面借助于附圖詳細解釋本發(fā)明。其中 圖1 一種傳統(tǒng)的、定位在一個換熱器上的設備的縱剖面圖, 圖2對應于圖1的按本發(fā)明的設備的視圖, 圖3圖2的設備的局部放大圖, 圖4圖3的局圖視圖, 圖5圖2的設備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2至5示出的設備包括一個噴頭,該噴頭帶有一個支座21,在支座中支承兩個 噴嘴22。當然也可以考慮,噴頭只帶有一個噴嘴或者帶有兩個以上的噴嘴。支座基本上由 一個空心方形的殼體23構成。殼體23被兩個相互平行延伸的、分別安裝一個噴嘴22的孔 24穿透。噴嘴22基本上構成為一個管段形的殼體25。殼體25具有三個不同的縱向區(qū)段, 其中,一個中間的區(qū)段26比兩個其它的區(qū)段,S卩比一個前面的區(qū)段27和一個后面的區(qū)段28 具有更大的直徑。在中間的區(qū)段26和變細的區(qū)段27、28之間的過渡分別通過一個徑向凸 肩29、30構成。從孔24的壁上分別徑向朝內凸出一個擋靠凸緣32。該擋靠凸緣的指向中 間區(qū)段26的面與徑向凸肩29在殼體25的軸向固定的方向上共同作用。殼體25以徑向凸 肩30貼靠在一個蓋件33上,它在背面封閉支座殼體23。在蓋件33和噴嘴22的后面的區(qū) 段28之間布置一個0形密封圈31。在孔24的離開擋靠凸緣32延伸的并且包圍嵌接區(qū)段 27的區(qū)域內置入一個包圍區(qū)段27圓周的彈性體密封件34。在噴嘴殼體25的前面的端面 上設置一個橫截面為燕尾形的槽35,一個基本上為管段形的、由彈性體材料制成的端塊36 以其一個端部形鎖合地置入在該槽內。 前面的區(qū)段27被一個流動通道37穿透。流動通道的中心縱軸線38同時構成噴 嘴殼體25的中心縱軸線。流動通道37在前端通過一個排出孔39以及在其另一個端部上 通過一個流入孔40限定邊界。流動通道基本上具有一個不變的橫截面和一個不變的直徑 42。所述橫截面和直徑42與輸送軟管46的橫截面和直徑43相同,輸送軟管通過外螺紋44 擰入到中間區(qū)段26的內螺紋45內。輸送軟管46以其前面的端面47貼靠在徑向凸肩48 上,該徑向凸肩處于區(qū)段26和區(qū)段27之間的過渡區(qū)域內。從徑向凸肩48沿軸向凸出一個 環(huán)形地包圍流入孔40、橫截面為楔形的凸起49,該凸起埋入到為彈性體材料的輸送軟管46 的材料內。這改善了在輸送軟管46和殼體區(qū)段26之間的密封。流入孔40的直徑50略大 于輸送軟管46的直徑43。直徑差例如這樣確定,使得該直徑差等于在軟管被施加由負壓產(chǎn) 生的噴丸流時直徑43的擴張。因此保證,噴丸流不沖擊到一個干擾的、凸入到流動通道內 的殼體棱邊上。流動通道37的與流入孔40相接的區(qū)域52大約直到其中心輕微呈錐形地 收縮, 一個具有直徑42的圓柱形的通道區(qū)域與區(qū)域52相接。 為了實施清潔方法,如圖2所示,支座21從換熱器54的流入側53或者也從排出 側54布置。如果涉及核電廠的換熱器,那么通常由一個機械手(未示出)固定支座21,支 座21用一個固定裝置55(圖5)固定在機械手上。 一個換熱器的管56按一個規(guī)則的管柵 形式進行布置并且以其端部穿接一個固定板57。這些管從固定板上凸出一個伸出部分58。
8噴嘴22相互隔開足夠的距離地布置在支座21上,使得噴嘴可以安置在兩根由一根管56a 相互隔開的管56b的端面59上。端塊36因此具有一個與端面59共同作用的接觸面60,該 接觸面包圍排出孔39。接觸面60橫向于中心縱軸線38延伸。接觸面60又被一個頸部62 包圍限定,該頸部沿著軸向和流動方向或沿流動方向5凸出。頸部62在橫截面上設計成楔 形的,它有一個徑向朝內指向的斜面63和一個徑向朝外指向的斜面61。斜面63在將噴嘴 22安置到一個管端部上時用作導入斜面。該管端部在清潔期間置入在一個由擋靠面60和 頸部62包圍的凹槽64內。頸部62在此以一個圓柱形的邊緣區(qū)段65貼靠在管56b的外圓 周上。斜面63緊貼在一個焊縫66上,管56通過該焊縫固定在管端部57上。頸部62因此 像一個密封唇,它與管56b的外圓周和焊縫66共同作用。為了使頸部在施加壓力時不能沿 徑向擴張,它被一個加固套67完全沿圓周包圍。加固套67通過一個從其靠近支座21的端 部沿徑向朝內凸出的凸緣68伸入在端塊36的一個徑向槽71內。加固套67的背離凸緣68 的端面是削角的,并且形成一個與頸部62的斜面61對齊的斜面69。通過端塊以斜面61和 69形式的削角,防止端塊與相鄰的管56a的焊縫66a接觸,并且因此防止端塊36可能不密 封地貼靠在待清潔的管56b上。在噴嘴殼體25的區(qū)段27和加固套67之間在端塊36上有 另一個徑向槽70,該徑向槽沿軸向放大了端塊的彈性。 為了將支座21位置固定在固定板57上,在支座21的前端有一個固定銷73,固定 銷沿著中心縱軸線38的方向從支座21凸出,噴嘴22也從該前端凸出一個伸出部分72。固 定銷73以一個螺紋區(qū)段74擰入到支座21的一個螺紋孔75內。固定銷的背離螺紋區(qū)段74 的前端部76呈錐形收縮。與收縮的區(qū)域相連的縱向區(qū)段具有一個比管56的內直徑略小的 直徑。固定銷76在清潔過程中伸入到一根布置在兩根待清潔的管56b之間的管56a內。通 過管端部與端塊36的形鎖合的共同作用,防止支座繞著作為旋轉軸線的固定銷73轉動。
此外,在支座21的前端布置一個機械的距離傳感器77。它保證,借助于機械手(未 示出)可以將支座21移動到一個相對于固定板57的預定的位置上。附圖標記清單1支座43直徑2噴嘴44外螺紋3流入側45內螺紋4換熱器46輸送軟管5噴射方向47端面6接管48徑向凸肩7管端部49凸緣8輸送軟管50直徑9流入孔52區(qū)域io排出孔53流入側12文丘里噴嘴54換熱器13節(jié)流點56管21支座57固定板22噴嘴58伸出部分23殼體59端面
9
24孔60接觸面25殼體61斜面26中間的區(qū)段62頸部27前面的區(qū)段63斜面28后面的區(qū)段64凹槽29徑向凸肩65圓柱形的壁區(qū)段30徑向凸肩66焊縫310形密封圈67加固套32擋靠凸緣68凸緣33蓋件69斜面34彈性體密封件70徑向槽35槽72伸出部分36端塊73固定銷37流動通道74螺紋區(qū)段38中心縱軸線75螺紋孔39排出孔76前端40流入孔77距離傳感器42直徑
10
權利要求
噴嘴(22),借助該噴嘴可以將一股包含一種噴丸的氣流吹過一個換熱器(54)的管(56),其中,換熱器管(56)具有一個內徑并且噴嘴(22)可與一個輸送軟管(46)連接,該輸送軟管用于供給噴丸流并且具有一條輸送通道,噴丸流可以流過該輸送通道,噴嘴還具有下列結構噴嘴(22)包括一個具有一個第一端部、一個相對置的第二端部和一個由兩個端部限定邊界的流動通道(37)的殼體(25),該通道在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間延伸,其中第一端部具有一個流入孔(40),噴丸流從輸送軟管(46)出來可以流過該流入孔,而第二端部具有一個排出孔(39),噴丸流從噴嘴出來可以流過該排出孔,流動通道(37)在流入孔(40)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一直徑(50)并且在排出孔(39)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二直徑(42),其中第二直徑(42)基本上與換熱器管(56)的內徑一致并且第一直徑(50)至少與第二直徑(42)一樣大。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流動通道(37)的第二直徑(42)與換熱 器管(56)的內徑一致。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流動通道(37)的第二直徑(42)略小于 換熱器管(56)的內徑。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流動通道(37)的直徑在殼體(25)的一 個鄰接排出孔(39)的區(qū)域內保持恒定。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在殼體的鄰接排出孔(39)的區(qū)域內,流 動通道(37)的直徑與輸送軟管(46)的內徑(43) —致。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第一直徑(50)略大于第二直徑(42)。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第一直徑(50)略大于在排空狀態(tài)的輸送 軟管(46)的內徑。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流動通道(37)在一個在流入孔(40)與 排出孔(39)之間的中間位置具有一個略小于第一直徑(50)的第三直徑。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流動通道的直徑在流入孔(40)與中間位 置之間逐漸減小。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第三直徑與第二直徑(42) —致。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流動通道的直徑在中間位置與排出孔 (39)之間保持恒定。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8至11之一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中間位置居中地設置在排出 孔與流入孔(39、40)之間。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流動通道(37)在殼體(25)的第一和第 二端部之間測量具有一個長度并且至少在該長度的一個局部區(qū)段上沒有收縮點。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局部區(qū)段位于排出孔 (39)與在流入孔和排出孔之間的中間位置之間,流動通道(37)在該局部區(qū)段上沒有收縮 點。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中間位置居中地位于流入孔與排出孔(40、39)之間。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流動通道(37)包括一個鄰接流入孔(40)的第一區(qū)域(52)和一個連接排出孔(39)的第二區(qū)域,其中第一區(qū)域(52)具有一個輕 微收縮并且第二區(qū)域圓柱形延伸。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第一區(qū)域(52)在流入孔(40)與中間 位置之間延伸,并且第二區(qū)域在中間位置與排出孔(39)之間延伸。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密封裝置,該密封裝置在噴嘴 (22)與換熱器管(56)連接時用作密封件。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密封裝置具有一個包圍排出孔(39)的 接觸面(60),該接觸面在噴嘴(22)與換熱器管(56)連接時壓靠到換熱器管(56)的一部分 上。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9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殼體(25)具有一條中心縱軸線(38); 接觸面(60)在一個垂直于殼體(25)的中心縱軸線(38)的平面內延伸;換熱器管(56)的 在噴嘴(22)與換熱器管(56)連接時壓靠到接觸面(60)上的所述部分是換熱器管(56)的 一個端部的端面。
21. 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密封裝置此外還包括一個軸向從殼體 (25)的第二端部伸出的頸部(62),該頸部設置在徑向外部并且包圍接觸面(60),其中,在 換熱器管(56)與噴嘴(22)連接時,頸部(62)的內圓周的邊緣區(qū)域貼靠在換熱器管(56) 的外圓周上。
22. 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接觸面(60)和頸部(62)由一種彈性 體制成。
23. 根據(jù)權利要求22所述的噴嘴,其特征在于一個完全沿圓周包圍頸部(62)的加固 套(67)被固定到噴嘴(22)的第二端部上。
24. 噴頭,借助該噴頭可以將一股包含一種噴丸的氣流同時吹過一個換熱器的多根管 (56),其中,每根換熱器管(56)具有一個內徑并且噴頭具有一個支座(21)和多個由支座(21) 保持的噴嘴(22),其中,噴嘴構成如下: 噴嘴分別包括一個具有一個第一端部、一個相對置的第二端部和一個由兩個端部限定邊界的流動通道的殼體(25),該通道在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間延伸,其中第一端部具有一個 流入孔(40),噴丸流從一個輸送軟管(46)出來可以流過該流入孔,而第二端部具有一個排 出孔(39),噴丸流從噴嘴出來可以流過該排出孔,流動通道(37)在流入孔(40)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一直徑(50)并且在排出孔(39)的 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二直徑(42),其中第二直徑(42)基本上與換熱器管(56)的內徑一致并 且第一直徑(50)至少與第二直徑(42) —樣大。
25. 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各換熱器管(56)按一種規(guī)則的管柵形 式進行布置;并且噴嘴(22)在支座(21)中的配置與換熱器管(56)的管柵一致。
26. 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多個噴嘴(22)包括一個第一噴嘴和一 個第二噴嘴,其中第一和第二噴嘴(22)并排地設置在支座(21)上。
27. 根據(jù)權利要求26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支座(21)具有一個前端、一個后端以 及一個第一和一個第二孔(24),以致第一和第二孔(24)在支座(21)的前端和后端之間延 伸,其中第一孔(24)規(guī)定用于容納第一噴嘴(22),而第二孔(24)規(guī)定用于容納第二噴嘴(22) ,而且這樣地使殼體的第一端從支座(21)的前端伸出來。
28. 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個固定裝置,借助該固定裝置可 以將支座(21)設置在一個相對于換熱器管(56)預定的位置上,而且這樣可以使第一和第 二噴嘴(22)與相應的換熱器管(56)連接。
29. 根據(jù)權利要求28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固定裝置包括一個從支座(21)的前端 凸出的固定銷(73),該固定銷的直徑略小于既成的換熱器管(56)的內徑,使得固定銷可以 進入到換熱器管中。
30. 根據(jù)權利要求29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固定銷(73)設置在第一噴嘴(22)與 第二噴嘴(22)之間。
31. 根據(jù)權利要求29所述的噴頭,其特征在于固定銷(73)具有一個前端部,該前端 部沿中心縱軸線(38)的方向伸出第一和第二噴嘴(22)的前端部。
32. 在使用一種包含一種噴丸的流過一根輸送軟管(46)的噴丸流的情況下清潔換熱 器的管(5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至少一個噴嘴(22),還具有下列結構噴嘴(22)包括一個具有一個第一端部、一個相對置的第二端部和一個由兩個端部限 定邊界的流動通道的殼體(25),該通道在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間延伸,其中第一端部具有一 個流入孔(40),噴丸流從輸送軟管(46)出來可以流過該流入孔,而第二端部具有一個排出 孔(39),噴丸流從噴嘴出來可以流過該排出孔,流動通道(37)在流入孔(40)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一直徑(50)并且在排出孔(39)的 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二直徑(42),其中第二直徑(42)基本上與換熱器管(56)的內徑一致并 且第一直徑(50)至少與第二直徑(42) —樣大,噴嘴(22)的殼體(25)的第一端部與輸送軟管(46)的端部連接,噴嘴(22)的殼體(25)的第二端部連接到待清潔的換熱器管(56)的端部上;并且噴丸流從輸送軟管(46)通過噴嘴(22)導入到待清潔的換熱器管(56)中。
33. 根據(jù)權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至少一個第一和一個第二噴嘴, 在連接過程中,每一個噴嘴(22)的殼體(25)的第一端部與相配的輸送軟管(46)的端部連接;在連接過程中,每一個噴嘴(22)的殼體(25)的第二端部與相配的待清潔的換熱器管 (56)的端部連接;并且噴丸流在流動過程中分別從相配的輸送軟管(46)同時通過第一和第二噴嘴(22)流入 到相配的待清潔的換熱器管(56)中。
34. 根據(jù)權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此外在連接過程中還構成一個在所述 至少一個噴嘴(22)的殼體(25)的第一端部與待清潔的管之間的密封件。
35. 根據(jù)權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噴嘴(22)的殼體(25)具 有一個包圍排出孔(39)的接觸面(60),該接觸面垂直于殼體(25)的中心縱軸線(38)定 向;并且為了密封,接觸面(60)壓靠到待清潔的換熱器管(56)的端面上。
36. 根據(jù)權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噴嘴(22)在其殼體(25) 的第二端部上還具有一個徑向在外部設置的、沿中心縱軸線方向凸出的頸部(62),為了密 封,頸部(62)的內圓周的一個局部區(qū)段貼靠在換熱器管(56)的端部的外圓周上。
37. 根據(jù)權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噴嘴(22)在連接前相對于待清潔的換熱器管(56)定位。
38.根據(jù)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個保持所述至少一個噴嘴(22) 的支座(21),該支座具有一個前端、一個后端、一個從前端伸出的固定銷(73)和至少一個 孔(24),該孔在前端與后端之間延伸并且用于容納所述至少一個噴嘴(22);用于位置固定 的固定銷(73)進入到一個與所述待清潔的換熱器管相鄰的換熱器管(56)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清潔換熱器(54)的管的噴嘴、噴頭和方法,其中,噴嘴(22)包括一個具有一個第一端部、一個相對置的第二端部和一個由兩個端部限定邊界的流動通道(37)的殼體(25),該通道在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間延伸,其中第一端部具有一個流入孔(40),噴丸流從輸送軟管(46)出來可以流過該流入孔,而第二端部具有一個排出孔(39),噴丸流從噴嘴出來可以流過該排出孔,流動通道在流入孔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一直徑(50)并且在排出孔的區(qū)域內具有一個第二直徑(42),其中第二直徑基本上與換熱器管的內徑一致并且第一直徑(50)至少與第二直徑(42)一樣大。
文檔編號F28G9/00GK101706231SQ20091020799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24日
發(fā)明者G·克雷默, K·邁爾-許內克 申請人:阿利發(fā)Np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