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鰭片、散熱器及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發熱電子元件散熱的散熱鰭片、使用該散熱鰭片的散熱器及使
用該散熱鰭片與該散熱器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央處理器等發熱電子元件高速、高頻及集成化 使其發熱量劇增,電子元件的正常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溫度范圍,工作溫度范圍主要是包 括電子元件本身溫度以及環境溫度兩種,其中任何一個溫度超過限度時將會影響該電子元 件的工作效率甚至使該電子元件無法正常工作。因此,為了使電子元件在正常的工作溫度 環境中工作,業者通常在該發熱電子元件上加裝一散熱片,來增加其散熱面積,并與系統風 扇等相結合來快速散熱。 然而,業界通常使用的散熱片均為剛性結構,如果不進行拆解或重新制作等復雜 繁瑣的改變,就無法根據安裝空間的需要而改變其整體尺寸以及形狀,空間適應性和通用 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空間適應性和通用性較好的散熱鰭片、使用該散熱鰭 片的散熱器及使用該散熱鰭片與該散熱器的電子裝置。 —種散熱鰭片,該散熱鰭片呈往復彎折的折疊狀,該散熱鰭片在兩末端施力時具 有伸縮能力,該散熱鰭片的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分別形成有一平板部。 —種散熱器,包括兩吸熱板及設于該兩吸熱板之間的至少一散熱鰭片,該散熱鰭 片呈往復彎折的折疊狀,該散熱鰭片在兩末端施力時具有伸縮能力,該散熱鰭片的伸縮方 向上的兩末端分別形成有一平板部,該散熱鰭片通過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的兩平板部分別 與該兩吸熱板貼合。 —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外殼及安裝在該外殼內的一發熱電子元件,該發熱電子元 件上設有一散熱鰭片,該散熱鰭片呈往復彎折的折疊狀,該散熱鰭片在兩末端施力時具有 伸縮能力,該散熱鰭片的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分別形成有一平板部,該散熱鰭片通過伸縮 方向上的兩末端的兩平板部分別連接于該發熱電子元件及該外殼上。 —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外殼及安裝在該外殼內的一發熱電子元件,該發熱電子元
件上設有一散熱器,該散熱器包括兩吸熱板及設于該兩吸熱板之間的至少一散熱鰭片,該
散熱鰭片呈往復彎折的折疊狀,該散熱鰭片在兩末端施力時具有伸縮能力,該散熱鰭片的
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分別形成有一平板部,該散熱鰭片通過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的兩平板
部分別與該兩吸熱板貼合,該兩吸熱板分別貼合于該發熱電子元件上及該外殼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的散熱鰭片具有伸縮形變的能力,因此,可以根據不同
的安裝空間產生相應的伸縮變形,從而使該散熱鰭片有較好的空間適應性和通用性。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散熱鰭片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散熱鰭片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散熱器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圖l,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散熱鰭片IO,該散熱鰭片10由導熱性良好的 材料,如銅、鋁等一體成型制成,該散熱鰭片IO大致呈往復彎折的折疊狀,該散熱鰭片10在 兩末端施力時具有伸縮能力。 該散熱鰭片10為一往復彎折的折疊狀板體,該散熱鰭片10包括相對且間隔設置 的若干平板部11及連接于相鄰兩平板部11之間的若干連接部12。這些平板部11的形狀 相同,均呈矩形板狀,這些平板部ll沿該散熱鰭片io伸縮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疊,各平板 部11相互平行。該連接部12呈拱形,相鄰兩平板部11位于同側的末端之間通過一連接部 12連接。該連接部12沿該散熱鰭片10的伸縮方向可發生彈性形變。沿該散熱鰭片10的 伸縮方向位于中部的每一平板部11的相對兩末端分別通過一連接部12與相鄰的兩平板部 ll連接,沿該散熱鰭片10的伸縮方向位于兩末端的兩平板部11的一端通過一連接部12與 相鄰的一平板部11連接,另一端形成自由端。該兩末端的兩平板部11朝向外側的表面可 以與熱源、散熱元件或中間元件接觸。 請參照圖2,該散熱鰭片IO在使用時,該散熱鰭片IO—末端的一平板部11與一電 子裝置20的電路板21上的一發熱電子元件22貼合,該發熱電子元件22在工作時產生大 量的熱。在本實施例中,該電子裝置20內部的空間較小,由于該散熱鰭片IO具有彈性伸縮 的能力,因此,該散熱鰭片10可以被壓縮以適應該電子裝置20內的空間,此時,該散熱鰭片 10另一末端的平板部11抵靠在該電子裝置20的外殼23上,該外殼23可以起到輔助散熱
的作用。當然,散熱鰭片io安裝于較大的安裝空間內時,可根據散熱的需要,使該散熱鰭片
10另一末端的平板部11與另一散熱元件或中間元件貼合,如與一散熱器貼合等,或者將該 散熱鰭片10拉伸,使該另一末端的平板部11與該外殼23貼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散熱鰭片IO具有伸縮形變的能力,因此,該散熱鰭片10可以 根據該電子裝置20內的空間產生相應的伸縮變形,從而使該散熱鰭片IO有更好的空間適 應性;其次,該散熱鰭片10除本身可以散熱以外,還可與其他的散熱元件或中間元件貼合, 如與一散熱器或該電子裝置20的外殼23等貼合,以增加該散熱鰭片10的散熱途徑;再者, 當該散熱鰭片10的兩末端的兩平板部11分別連接于該發熱電子元件22及該外殼23上時, 該散熱鰭片10的重量由該電子裝置20的外殼23及該電路板21共同負載,不僅可以減小 該電路板21的重量負擔,還可以使該散熱鰭片10的固定更牢靠。同時該散熱鰭片10在該 電子元件22與該外殼23之間可以起緩沖作用。 請參照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散熱鰭片10a的側視圖,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散 熱鰭片10的不同之處在于,該連接部12a呈向上傾斜的板狀,每一連接部12a連接相鄰兩
4平板部ll位于相對側的末端。 請參照圖4,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散熱鰭片10b的立體圖,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散 熱鰭片10的不同之處在于,沿該散熱鰭片10b伸縮方向上位于中部的平板部lib的表面設 有若干凸起111。這些凸起111均呈條形片狀,這些凸起111相互平行地均勻分布于平板 部lib的表面,該凸起111凸出于該平板部lib表面的高度小于相鄰兩平板部lib之間的 距離,以防止該散熱鰭片10b被壓縮時該凸起111與相鄰的平板部lib發生擠壓。該凸起 111可以增大該散熱鰭片10b的散熱面積。 請參照圖5,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散熱器100的立體圖,該散熱器100包括相 對且間隔設置的兩吸熱板30、40及平行排列于該兩吸熱板30、40之間的若干散熱鰭片10, 每一散熱鰭片10沿其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的兩平板部11分別與該吸熱板30、40貼合。相 鄰兩散熱鰭片10之間相互間隔,以防止該散熱鰭片10被壓縮時相鄰兩散熱鰭片10上的連 接部12相互擠壓。當然,本實施例中的散熱器100同樣可以用于該電子裝置20中,此時, 每一散熱鰭片10沿其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的兩平板部11分別通過該兩吸熱板30、40與該 發熱電子元件22及外殼23貼合連接。 當然,本發明中的散熱器100不限于上述設計,該散熱器100中的散熱鰭片10還 可以為10a、10b中的任意一種。該散熱鰭片10與吸熱板30、40可以一體成型,也可以根據 需要分別成型,再通過焊接等方式連接在一起。
權利要求
一種散熱鰭片,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呈往復彎折的折疊狀,該散熱鰭片在兩末端施力時具有伸縮能力,該散熱鰭片的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分別形成有一平板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鰭片,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為一往復彎折的折疊狀板 體,該散熱鰭片包括間隔設置的若干平板部及連接于相鄰兩平板部之間的若干連接部,該 連接部具有沿該散熱鰭片的伸縮方向發生彈性形變的能力。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鰭片,其特征在于這些平板部均呈矩形板狀且相互平行, 該連接部呈拱形,該連接部連接相鄰兩平板部位于同側的末端。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鰭片,其特征在于這些平板部均呈矩形板狀且相互平行, 該連接部呈傾斜的板狀,該連接部連接相鄰兩平板部位于相對側的末端。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鰭片,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的表面設有若干凸起,該凸 起凸出于該散熱鰭片的高度小于相鄰兩平板部之間的距離。
6. 如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散熱鰭片,其特征在于這些平板部沿該散熱鰭 片伸縮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重疊,該散熱鰭片的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的兩平板部均形成有自 由端。
7. —種散熱器,包括兩吸熱板及設于該兩吸熱板之間的至少一散熱鰭片,其特征在于 該散熱鰭片為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散熱鰭片,該散熱鰭片伸縮方向上的兩末 端的兩平板部分別與該兩吸熱板貼合。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的數量為多個,相鄰兩散熱鰭 片之間相互間隔。
9.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外殼及安裝在該外殼內的一發熱電子元件,該發熱電子元件上設有一散熱鰭片,其特征在于該散熱鰭片為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散熱鰭 片,該散熱鰭片的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的兩平板部分別連接于該發熱電子元件及該外殼 上。
10. —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外殼及安裝在該外殼內的一發熱電子元件,該發熱電子元件上設有一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為權利要求7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散熱器,該兩吸熱板分別連接于該發熱電子元件及該外殼上。
全文摘要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外殼及安裝在該外殼內的一發熱電子元件,該發熱電子元件上設有一散熱器,該散熱器包括兩吸熱板及設于該兩吸熱板之間的至少一散熱鰭片,該散熱鰭片呈往復彎折的折疊狀,該散熱鰭片在兩末端施力時具有伸縮能力,該散熱鰭片的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分別形成有一平板部,該散熱鰭片伸縮方向上的兩末端的兩平板部分別與該兩吸熱板貼合,該兩吸熱板分別貼合于該發熱電子元件上及該外殼上。
文檔編號F28F3/08GK101749980SQ20081030642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2日
發明者余方祥, 郭哲豪 申請人:富準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