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旋卷繞的多層管式熱交換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的涉及用于熱交換器中的管結構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許多化學、電子和機械系統中,熱能從一個部位傳遞到另一部位,或從 一種流體傳遞到另一種流體。熱交換器允許熱量從一種流體(液體或氣體)傳遞 到另一種流體。傳統上,傳熱的原因如下.-
1) 用較熱的流體來加熱冷卻器的流體;
2) 使用冷卻器的流體來降低熱流體的溫度;
3) 使用較熱的流體來沸騰液體;
4) 用冷卻器流體來冷凝氣體;或
5) 沸騰液體,同時冷凝氣態下的較熱流體。 不管熱交換器履行何種功能,為了傳熱,熱接觸的流體必須處于不同溫度,
根據熱力學第二原理,使熱量從較熱的流體流到較冷的流體中。
傳統上,對于圓管翅片式熱交換器,兩種流體之間沒有直接接觸。熱量從
流體傳遞到隔絕兩個流體的材料,然后傳遞到較冷的流體。
熱交換器的某些更加普通的應用可見于加熱、通風、空氣調節和制冷系統
(HVACR)、電子設備、內燃機上散熱器、鍋爐、冷凝器,以及流體系統中的預
加熱器或冷卻器。
所有的空調和制冷系統包含至少兩個熱交換器一一通常是蒸發器和冷凝 器。在各種情形中,制冷劑流入熱交換器內并參與傳熱過程,或獲得熱量或將
熱量釋放到所使用的介質。通常地,冷卻介質是空氣或水。
通過將制冷劑蒸氣冷凝成液體、將其相變熱(潛熱)傳遞到空氣或水中,冷凝 器由此完成傳熱。在蒸發器中,液體制冷劑流入熱交換器。當制冷劑蒸發變為 蒸氣并從管子另一側上流過的較熱流體中吸取相變所需的熱量時,熱流就反過 來。
管式熱交換器包括汽車熱交換器環境中使用的那些熱交換器,諸如散熱器、 加熱器盤管、空氣冷卻器、中間冷卻器、蒸發器以及空調用冷凝器。例如,熱 流體在內部流過管子或管道,而較冷的流體(諸如空氣)流過管子外表面。熱能 從熱的內部流體通過傳導傳遞到管子的外表面。然后,當流體圍繞管子外表面 流過時,該能量傳遞到外部流體和被外部流體吸收,因此,使內部流體得到冷 卻。在此實例中,管子外表面用作熱量傳遞的表面。
傳統上,縱向或徑向翅片可相對于管子外表面定位,使外部流動流體形成 紊流,增加傳熱表面的面積,因此提高傳熱量。然而, 一個缺點在于,翅片會 增加材料和制造成本、增加體積、操作、維護和總體復雜性。此外,它們還占 據空間,因此會減少可配裝在給定橫截面內的管子數量。還有,翅片積塵和臟 物并會變得阻塞,由此會降低其效率。
密集構造的翅片會擠壓外部流體的流動。則會增大橫貫熱交換器表面的外 部流體壓降,由于需要更多的泵送功率,可能增加熱交換器的成本。 一般來說, 與泵送相關的費用是壓降的函數。
已知有鰭片減少的熱交換器。例如,參見11.8. 且5,472,0417(第3欄,第 2-24行)。然而,在傳統上,它們由具有相對大外徑的管子制成。管子常常與 鋼絲連接,例如,在許多家用制冷器的背面可見盤鋼絲。
在預先文檔調研過程中,涉及的美國參考文獻如下US2004 / 0050540 Al; US2004 / 0028940A1; 5,472,047; 3,326,282; 3,249,154; 3,144,081; 3,111,168; 2,998,228; 2,828,723; 2,749,600;以及1,942,676。
在預先文檔調研過程中,涉及的國外參考文獻如下GB607,717; GB644,651;以及GB656,519。
發明內容
相對于背景技術,要求提供橫貫于管層和內部熱交換流體在其中通過的一 層管之間的外部熱交換流體流動的均勻性,由此,避免熱交換過程效率降低的 停滯區域。
此外,要求提供一種熱交換器,其可相對便宜地和有效地進行制造,制造 過程中無需不合適的復雜性。
因此,本發明包括熱交換器,其在管內流動的內部熱交換流體和與內部熱 交換流體熱連通的外部熱交換流體之間傳遞熱量。
熱交換器包括一層或多層管子,管內流過內部熱交換流體。 一層或多層管 子中的至少部分管子具有螺旋形結構,至少部分管段位于假想截頭錐表面上。 通過構造在一層管之間的平均間距和/或在相鄰層之間的間距,可促進橫貫多層 和管子之間的外部熱交換流體流動的均勻性,由此提高熱交換器的效率。
較佳地,至少一個間隔件支承一層或多層管子。每個間隔件具有面向前和 面向后的邊緣。這些邊緣形成配合表面,它們可拆卸地固定層內的管子。
本發明還包括制造這種熱交換器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提供細長 錐形心軸;以及圍繞心軸巻繞一個或多個長度的管子以制備螺旋形結構。
圖1是根據本發明熱交換器的實施例的側視圖,其具有四層管子;
圖2是沿圖1中線2-2截取的截面圖3是本發明第一替代實施例的截面圖4是本發明第二替代實施例的截面圖5是支承多層管的間隔件的一部分的側視圖6是根據本發明熱交換器的代表性管層的代表性管子的側視截面圖;以
及
圖7是根據速度值描繪的速度矢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l一4分別示出熱交換器組件10的優選和替代實施例的側向和軸向截面 圖。該組件傳遞熱交換器內流動的內部熱交換流體12和與內部熱交換流體12熱連通的外部熱交換流體14(諸如但不局限于空氣流)之間的熱能。流體12、 14 可以是氣體、液體或任何組合的氣體一液體。在一種形式中,熱交換器組件IO 包括一層或多層管子或管16(圖2),內部熱交換流體12在管16內流過。至少 部分管子層較佳地具有如圖1—2所示的螺旋形構造。在該螺旋形構造中,至 少部分管段20位于假想的截頭錐表面上。
如文中所使用的,術語"螺旋形"包括但不局限于三維的弧形,其圍繞一 軸線以連續變化的距離轉動,同時平行于軸線移動。應該認識到,連續變化距 離的變化率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變化的,以產生或多或少加強的螺旋形式, 根據特定應用的熱力學要求而定。如文中所使用的,術語"螺旋形"(spiral)包 括術語"螺旋線"(helix)。
管層的特征在于,內層間距S和管子中心到鄰近管子中心的平均距離d(圖 2)。距離d在給定層內可以是固定的、變化的,或是固定和變化的組合。在某 些實施例中,距離d等于或小于管平均外徑的兩倍。尺寸(S)在給定構造的層之 間可以是固定的、變化的,或是固定和變化的組合。較佳地,S小于2XOD。 通過適當地選擇內層間距(S)和調整給定層中相鄰管之間的距離d,管層的螺旋 形結構有利于促進橫貫層16的外部熱交換流體14的流動均勻性。
較佳地,間隔件24(圖5)支承一層或多層的管子,以使尺寸S和d可預先確 定。在給定螺旋形構造中可以有一個或多個支承管層的間隔件24。每個間隔件 具有面向前和面向后的邊緣26、 28(相對于外部熱交換流體的流動)。邊緣26、 28形成配合表面30,該表面30可拆卸地固定管層16。在一實施例中,面向前 的邊緣26可固定一層管段,而面向后的邊緣28可固定相鄰層的管段。如圖5 所示,配合表面30包括截頭形式,該形式具有開口部分38,該部分38的尺寸 小于管的外徑(OD)。如圖5所示,細長間隔件24限定可拆卸地固定管段20的 配合表面30。該配合表面30限定在面向前的邊緣26和面向后的邊緣28內。 在一實施例中,面向前的邊緣26可拆卸地固定螺旋形結構15的一周32。面向 后的邊緣28可拆卸地固定相鄰層的一周。
應該認識到,附加的間隔件24可設置在同一熱交換器內。間隔件24可以 彼此平行,也可彼此不平行,可以垂直于層16延伸,也可不垂直于層16延伸。 間隔件24的另一屬性是,它支承管式熱交換器的三維形狀。盡管圖5中示出一個間隔件24,但應該認識到,其它的間隔件可以另外布置在給定的熱交 換內。另外的間隔件24例如可用于有利地折流空氣流動,以使主要的氣流通 過熱交換器中心區域發生,那里,某些盤管平行靠近地布置。還有,間隔件24 可用作為管子和管層之間的熱連通構件。
圖6中顯示出管段的某些識別特征。圖中可見,管子具有平均外徑(OD)、 平均內徑(ID)以及平均壁厚(T)。 一般來說,T=(OD—ID)/2。在某些實施例中, (T)與(OD)之比在0.01和0.1之間。熱交換器具有一層或多層16的離散管子或 管(每層一個),或單一長的連續管。應該認識到,管的截面不需是圓形或環形 的。對于某些應用,例如,管子可有用地具有橢圓形構造或其它非圓形截面, 這可有助于引導入射氣流("外部熱交換流體"14)具有較小的壓力損失和/或 促進局部紊流。管子可包含多個端口。例如,給定管可包含多個通道或內腔。 一層或多層中的至少部分管子層16具有圓形、橢圓形、長形或跑道形螺旋構 造18(圖1-2)。
在一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構思熱交換器組件。該組件包括管式熱交換器 的螺旋形結構(圖1_4)、至少一個間隔件、前導鼻46(圖1和2)、導向折流板 48(圖2 —4)以及吹送機62(圖3)。
因此,應該認識到,所示螺旋形構造(圖l一4)是輪廓結構的一個實例。在 某些實例中,輪廓結構可具有圓形軸向橫截面(代替圖2中所示截頭錐的螺旋 形結構),具有三角形、矩形、多邊形、卵形、長形、橢圓形的截面以及它們
的組合。為了支持這種組合,間隔件設置有適合于所要求形式的幾何形。間隔 件24鄰近于管層定位。棘爪或配合表面30(如果使用圓管的話,最好是截頭圓) 限定在間隔件的邊緣26、 28內。這些棘爪30終止在間隔件邊緣處于稍許偏離 棘爪主直徑的位置處,棘爪可以是圓形的或非圓形的。這樣,管段的外徑用卡 配方式配合在間隔件內。連續棘爪之間的距離(d)(槽的中心到中心)影響到熱交 換器的一個傳熱特征。在一優選實施例中,該距離是管外徑(OD)的兩倍。
在某些實施例中, 一層或多層中的至少部分管子層包括這樣的管子,其中 心位于同一假想直線上,如圖2所示。或者,每隔一層的管可位于同一直線上, 與相鄰層管子相比,偏離距離有變化。
在圖7中,外部熱交換流體從左向右流動。速度矢量用方向箭頭表示。圖7
中的視圖示意地示出熱交換器導管軸向部分的上半部(圖2)。當外部熱交換流
體14沖擊到前導鼻46上時,它不能通過其中。然后,流入的外部熱交換流體 14被引導遠離鼻46,并朝向熱交換器螺旋形結構的管層16(—種形式)。在壁 72前面發生滯留區域。至少部分地在一個或多個導向折流板48的幫助下,流 入的外部熱交換流體的匯合被推動而進入管層16。
假定其它情況相同,流過管層16中心區域的外部熱交換流體14的速度在 傳統上超過外部熱交換流體14橫向于管層朝向其右上方向和左下方向的區域 的速度(見圖7)。為了促進流動均勻性并由此提高傳熱效率,可以調節給定層 中的內管間距(d)和給定機構中的內層間距(S)。由于調節,可以減輕造成鄰近 區域內滯留對流動的阻擋作用。
盡管圖6中示出了一段倒圓的管段20,但應該認識到,管子也可具有圓形、 卵形、橢圓形、矩形(帶有或不帶有倒圓角)以及它們組合的橫截面輪廓。管子 可包含多個端口(如上文所指出的)和/或可用內或外表面的微結構強化,例如 但不局限于槽或顆粒紋理。
本發明還包括制造這種熱交換器的方法。 一般而言,該方法包括提供細長 心軸的步驟。在一制造過程中,該心軸具有外表面, 一個或多個連續螺旋形槽 限定在該外表面內。在纏繞步驟過程中,管子變得容納在螺旋形槽內。如果需 要螺旋形結構,則該心軸最好是錐形的。然后,管的連續長度圍繞心軸巻繞而 制備繞組,每一繞組具有螺旋形結構。
圖2示出有多層管的熱交換器的替代實施例。在實踐中,最內的盤管首先 形成在心軸或間隔件24上(圖5)。然后,外層圍繞其頂上巻繞。通過選擇合適 的間隔件幾何形,能夠在給定層中和層之間定位相鄰的盤管。應該認識到,如 果需要的話,最內層的管徑可不同于最外層管的直徑。在這種的實施例中,最 好使最內管層的外徑超過最外管層的外徑。
在某些情形中,間隔件24本身可呈心軸的功能。在這種情形中,管的長度 圍繞間隔件巻繞。應該認識到,給定間隔件本身可以是實心的或中空的。其中 一個實例是,由被空隙的支承構件分離開的一對板形成間隔件。可供選擇地是, 心軸可包含巻繞之前的間隔件。
參照圖1 =2,對外部熱交換流體14呈現前導鼻46。該前導鼻46在管層16
的螺旋形結構18前面延伸。導向折流板48(圖2)相對于管層16定位,它引導 一層內諸管之間和一層或多層管子內層之間的外部熱交換流體的流動。
在圖3中,層49的平面區域并列在前導鼻46和具有螺旋形結構18的一層 或多層中的至少部分管子層之間。
圖4示出本發明的第二替代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管層的圓柱形區域50 并列在螺旋形結構18和導向折流板48之間。
圖1 = 2示出用作為熱交換器的盤管束,其具有熱交換器組件10中的螺旋 形結構18。在所示實施例中值得注意的是,沒有翅片或百頁窗(間隔件除外), 它們往往用于熱交換器中,促進空氣流動和因此提高傳熱效率。
在圖1中,熱交換器流體進入入口處的盤管。在好幾種應用中,流入的流 體是制冷劑或其它諸如水那樣適用于傳熱的液體。在某些情形中,水可以相對 高的溫度引入。在這些應用中,熱交換器用作提高圍繞盤管和在盤管外通過的 諸如空氣那樣流體的溫度。
管子的交錯結構(與對齊相比)的后果是,熱交換器內流體可流過管外而無中 斷流動的空間相當小。因為所示管子結構的相對分布對齊,所以,圍繞管子外 面流動的流體在延長的時間("駐留時間")內與定位在間隔件24上方和下方的 管子形成熱接觸。
對于只采用一個回路的結構,在熱交換器入口或出口側不需有集管。也不 需要任何蜿蜒的翅片或百頁窗。因此,在優選實施例中,熱交換器有效地是巻 繞層的管子結構。因此,與傳統的圓管板翅片熱交換器相比,制造和維護成本 較低。對于多個回路的結構,可使用內部流體分配器來將內部流體分配到多個 入口并從多個出口收集流體。
較佳地,間隔件24(圖5)由可變形材料形成,其主要適應與管子的卡配配合。 如果需要的話,間隔件24可用傳熱或絕熱的材料形成。如果這樣的話,熱可 有效地在管子表面之間傳遞,或在兩者之間絕熱。
熱交換器管可用任何傳熱的材料制成。諸如銅或鋁那樣的金屬是優選的材 料,但也可使用具有相當高傳熱率或薄壁的塑料管。
管內徑(ID)、外徑(OD)以及壁厚(T)之間的實際關系, 一定程度上受到用來 制造管子的制造技術的限制。顯然,選擇合適的尺寸將影響所合成熱交換器的
承壓能力。 一般來說,可以表述為,當外直徑(OD)減小時,壁厚(T)就可越薄。 較佳地,選擇管外徑(OD)/內徑(ID)以及壁厚(T),使管子可承受內部熱交換流 體的壓力而管子材料不變形。當外直徑減小時,管子外表面與管子內部容積之 比增加。其結果,每一內部流體體積就有更多的傳熱面積。
從圖中可清楚地看到,間隔件24防止管子遷移。較佳地,棘爪30在間隔 件24內的間距應使連續層的管子靠近在一起或間隔開。這導致對墊片密度的 控制,而墊片密度影響外部熱交換流體流動的阻力、局部漩渦、層流和其后對 傳熱效率的控制。
傳統蒸發器的一個缺點在于,冷凝水趨于積聚在熱交換器內的各個部位。 這會阻塞空氣的流動。然而,通過沿垂直方向定位本發明(圖1),就可避免該 問題,因為任何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動并流動離開熱交換器的中心部 分。間隔件可促進該過程。
如果需要的話,圖1和2的實施例可串聯或并聯。當需要更大的容量時, 并聯結構是有幫助的。在長的管子可造成很大壓降并因此限制了內部流體流動 的情形中,這種結構是有利的。在這種結構中,可有效地使用流體分配器來提 供內部流體流到入口的分布以及從出口形成的匯合。
盡管已經圖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這并不表示這些實施例圖示和 描述了本發明所有可能的形式。相反,本說明書中用的文字只是描述的文字而 不是限制的文字,應該理解到,可以作出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 一種在熱交換器內流動的內部熱交換流體和與內部熱交換流體熱連通的外部熱交換流體之間傳遞熱能的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包括一層或多層管子,內部熱交換流體在所述管子內通過;一層或多層管子中的至少部分管子層具有螺旋形結構,至少部分管段位于假想截頭錐表面上,以提高橫貫多層的外部熱交換流體流動的均勻性。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一個或多個間隔件,所述間隔件支承一層或多層管子,所述一個或多個間隔件具有邊緣,所述邊緣形成固定管層的配合表面。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面向前的邊緣固定一層管段,而面向后的邊緣固定相鄰層的管段。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表面包括具有開 口部分的截頭形式,所述開口部分的尺寸小于管子的外徑(OD)。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具有平均外徑 (OD)、平均內徑(ID)和平均壁厚(T= (OD—ID) /2),其中,(T)與 (OD)之比在0.01禾P 0.1之間。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在同層或不同層內,管子 的直徑是變化的。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管子層內的一個或多個管 子包含多個端口。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管子層中一個或多個管子 用內或外表面結構特征強化,諸如槽或顆粒紋理。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述內流體分配器提供流體到兩個或多個入口的分布, 的匯合。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一層或多層管子的空間關 系選自包括對齊、交錯和其組合的一組。
11.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或多個間隔件還包括內流體分配器,所 或流體從兩個或多個出口 和管子層之間的聯結,其中,所述聯結選自包括粘結劑和冶金學材料的一組。
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從包括氣體、液體和氣體 -液體組合的一組中選擇熱交換流體。
13. —種熱交換器組件,包括前導鼻,所述前導鼻呈現在外部熱交換流體前;一層或多層管子,內部熱交換流體在所述管子內流過, 一層或多層管子 中的至少部分管子層具有螺旋形結構,至少部分管段位于假想截頭錐表面上;以及導向折流板,所述導向折流板相對于一層或多層管子定位成使一層或多 層管子并列在所述前導鼻和所述導向折流板之間,所述導向折流板用來引導一 層管子之間和一層或多層管子中的管子層之間的外部熱交換流體流動。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或多個間隔 件,所述一個或多個間隔件具有可拆卸地固定一層管段的面向前的邊緣,以及 可拆卸地固定一相鄰層管段的面向后的邊緣。
15.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表面包括具有 開口部分的截頭形式,所述開口部分的尺寸小于管子的外徑。
16.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具有平均外徑 (OD)、平均內徑(ID)和平均壁厚(T= (OD—ID) /2),其中,(T)與 (OD)之比在0.01禾BO.l之間。
17.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管層的平面區域, 所述平面區域并列在所述前導鼻和具有螺旋形結構的一層或多層管子的至少 部分管子之間。
18.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管子層的圓柱形 區域,所述圓柱形區域并列在所述螺旋形結構和所述導向折流板之間。
19. 一種在熱交換器內流動的內部熱交換流體和與內部熱交換流體熱連通 的外部熱交換流體之間傳遞熱能的熱交換器組件,所述熱交換器包括一層或多層管子,內部熱交換流體在所述管子內通過; 一層或多層管子中的至少部分管子具有這樣的成形結構至少部分管段 位于假想截頭錐表面上,以提高橫貫多層的外部熱交換流體流動的均勻性; 一個或多個間隔件,所述間隔件支承一層或多層管子,所述一個或多個 間隔件具有面向前和面向后的邊緣,所述邊緣限定可拆卸地固定管子層的配合表面;促進所述外部熱交換流體流動的吹送機;以及 前導鼻;以及導向折流板,所述導向折流板用來在與一層或多層管子邊緣相關的區域 處引導外部熱交換流體的流動。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結構的橫截面 形狀選自包括圓、三角形、矩形、多邊形、卵形、長形、橢圓形及其組合的一 組。
2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一層或多層管子的從管子 中心到同一層相鄰管子中心的距離d,其中d是選自以下一組的尺寸固定的、 變化的以及固定和變化的組合。
22.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d等于或小于平均管子 外徑(OD)的兩倍。
2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一層或多層管子中的至少 部分管子層中的相鄰層之間的平均間距(S)的尺寸選自下一組固定的、變 化的以及固定和變化的組合。
24.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S小于2XOD。
25. 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一層或多層管子中的至 少部分包括中心位于同一直線上的多個管子。
26. 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每隔一層的管子位于同 一直線上。
2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一層或多層管子之一具有 導管結構,所述導管結構選自以下一組 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 一個入口和一 個與相鄰層連接的流出流; 一個出口和一個與相鄰層連接的流入流;以及它們 的組合。
2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具有至少部分具 有橢圓形橫截面的管段,所述管段具有平均外徑(OD),具有平均內徑(ID) 的橢圓形內腔,以及平均壁厚(T),其中壁厚等于最小(OD)減去最大(ID) 之差除以2。
2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一層管子內的流動方向與 另一層管子內的流動方向相反,這樣,兩層之間的內部流動反向。
3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的橫截面輪廓選 自以下組群圓形、卵形、橢圓形、具有倒圓角的矩形及其組合。
31. —種制造傳遞熱能的熱交換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提供細長、錐形的心軸;以及圍繞心軸巻繞連續長度的管子以制備繞組,每個繞組具有螺旋形結構。
32. 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細長心軸的步驟包括提 供用作為心軸的一個或多個間隔件的步驟。
33. 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細長心軸的步驟包括提 供具有限定在其外表面內的配合表面的間隔件的步驟,所述配合表面容納和引 導包圍在細長心軸周圍的連續匝數的管子。
全文摘要
接納熱交換流體的螺旋形盤繞的管式熱交換器10及其制造方法。在一實施例中,熱交換器10具有一層或多層12螺旋形盤繞的管子14。在某些實施例中,管層是圓形、卵形或倒圓角的矩形。細長的間隔件24具有面向前的邊緣26和面向后的邊緣28。形成在這些邊緣之間的是配合表面30,它們可拆卸地固定管子14。
文檔編號F28D5/00GK101379358SQ200680052385
公開日2009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1日
發明者H·吳, O·P·諾卡里納 申請人:魯瓦塔格林納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