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熱交換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交換容器,可以廣泛應用于煉油、化工、醫療、食品、民用暖通等各個方面。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熱交換器按其結構分為兩種,有列管式換熱容器和板式換熱器。列管式換熱容器雖然其換熱通道多,但是由于結構限制傳熱效率低,相應體積龐大,不易滿足工藝和管理的需求;現有技術中的板式換熱器密封周邊長,泄漏的機會多,同時在高溫高壓下很難應用,另一方面,現有的板式換熱容器是將兩張平板板片沿其四周周邊焊接成板片對,用密封圈將板片對隔開并裝入到箱體中,但是該兩板片對之間無間隙,且板式換熱器內的熱介質通道少,這樣板式換熱器使用的是即時需要即時換熱的強制換熱的方式,不能做到冷熱介質的充分換熱,且經過熱交換后的冷熱介質在存在相當大的能量富裕時,由于沒有足夠的容積區域,不能將能量儲存起來供應以后的需求,造成能源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新型板束式結構的熱交換容器,能儲備較多的換熱介質,且換熱面積大、換熱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這種熱交換容器,包括封閉的殼體和熱交換板束,采用這種新型熱交換板束取代傳統的列管管束、盤管,在殼體上設置冷熱介質進出口管及管端部法蘭,冷熱介質通過在板束和殼體內各自運行,充分換熱;大部分情況下,殼體內介質為靜態儲存狀態,使用板束進行加熱,效果遠遠超出傳統模式。這種熱交換容器的內部特征在殼體空腔體內設置一張或一張以上呈間隔有序排列的換熱板對,有序排列的方式有平行排列、放射排列、交叉錯排、平行錯排等形式,板對的排列形式和大小可以根據使用的具體工況要求來設置,每張換熱板對一端連接到與熱介質進口管相通的熱介質分配管上,另一端連接到與熱介質出口管相通的熱介質匯合管上。
上述的換熱板對可以采用四種結構形式,以使用在不同的介質條件下所述的換熱板對由兩張均勻分布壓制球面內凹的薄板構成,兩張薄板的所有球面內凹頂點相焊接,兩張薄板的周邊密封焊接為一體,周邊設置有一種介質進出口。
所述的換熱板對由兩張平的薄板構成,所述的兩張薄板之間分布焊接有短柱,兩張薄板的周邊密封焊接為一體,周邊設置有介質進出口。
所述的換熱板對由一張為平薄板和一張均勻分布壓制球面內凹的薄板構成,一張薄板上的所有球面內凹頂點與平薄板焊接,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置有介質進出口。
所述的換熱板對由兩張分別壓制有內凹半管狀的薄板構成,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置有介質進出口。焊接成型后的板對為一種板式盤管形式,具有較多的流通程數。
上述的換熱板對的端邊可以固定焊接于介質分配管和匯合管上,也可以活動連接于介質分配管和匯合管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殼體內使用有間隔的換熱板對,殼體空間以及換熱板對之間的較大間隔形成了熱交換過程中換熱介質的儲存空間,換熱介質可以無限循環對流,冷熱介質的能量達到充分交換;同時,便于熱量交換后對能量的儲存及以后對換熱的需求,無需即時需要即時換熱,通過液體對能量儲存的良好特點,方便熱交換以后的冷介質的儲存及使用,并且節約能源。
2.板對中兩塊薄板焊接而成的介質流道中均勻密布的短柱或均勻密布的焊接觸點形成的反射點,可以減緩熱介質流速,使由兩張薄板組成的換熱板對使冷熱介質的當量換熱接觸面增大,換熱時間延長,大大的提高換熱效率。接觸點焊接同時可顯著提高換熱板對的剛度和耐壓能力,從而可使薄板的厚度減小,可以節約材料的消耗,降低加工成本損失。
圖1是本新用新型所述換熱容器的俯視圖;圖2是本新用新型所述換熱容器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換熱容器第一個實施例的換熱板對剖視圖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換熱容器第二個實施例的換熱板對剖視圖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換熱容器第三個實施例的換熱板對剖視圖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換熱容器第三個實施例的換熱板對剖視圖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2所示的一種換熱容器,包括封閉殼體1、連接在殼體上一側的熱介質進口管2和冷介質出口管5、連接在殼體對側的冷介質進口管9和熱介質進口管8以及熱介質進口管端部法蘭3、熱介質出口管端部法蘭7,在殼體空腔體內四張呈間隔平行排列的換熱板對6,每張換熱板對一端連接到與熱介質進口管相通的熱介質分配管上4,另一端連接到與熱介質出口管相通的熱介質匯合管上8。換熱板對6的端邊固定焊接于熱介質分配管和匯合管上。換熱板對6的端邊也可以活動連接于熱介質分配管和熱介質匯合管10上。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換熱容器中第一種換熱板對形式。可以看出換熱板對6a由兩張均勻分布球面內凹的薄板構成,兩張薄板的所有球面內凹頂點相焊接,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有介質進出口。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換熱容器的第二種換熱板對形式,其中換熱板對6b由兩張平的薄板構成,兩張薄板之間分布焊接有短柱11,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有介質進出口。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換熱容器的第三種換熱板對形式,其中換熱板對6c由一張為平薄板和一張均勻分布球面內凹的薄板構成,一張薄板上的所有球面內凹頂點與平薄板焊接,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有介質進出口。
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換熱容器的第四種換熱板對形式,其中換熱板對6d由兩張分別壓制有內凹半管狀的薄板構成,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置有介質進出口。焊接成型后的板對為一種板式盤管形式,具有較多的流通程數。
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工作流程是熱介質通過熱介質進口管2進入到熱介質分配管4進行分配后,然后進入到換熱板對6當中,與此同時冷介質通過冷介質進口管9進入到殼體1空腔中以及換熱板對之間的間隔中,熱介質流入兩塊薄板焊接而成的流道中,經過流道中均勻密布的短柱或均勻密布的焊接觸點形成的柱子,減緩熱介質流速,延長換熱時間,另外換熱接觸面增大,這樣在冷熱介質充分換熱后,熱介質被冷凝成水從熱介質匯合管10流出,被加熱的冷介質則從冷介質出口管5流出,這樣就完成了熱交換的整個過程。換熱后的冷介質還可以儲存殼體空腔中以及換熱板對之間的間隔形成了換熱后的儲存空間,便于換熱后介質的儲存及以后對換熱的需求,方便換過熱的冷介質的儲存使用并且節約熱能,無需即時需要即時換熱,造成能源浪費。
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換熱容器的殼體還可以是敞開式的,形狀為方形或其它形狀也可,所需換熱的熱介質可以為液體或氣體,冷介質可以為液體、氣體或固體。本實用新型的換熱容器適用于石油、化工、供熱、動力工程等工業部門換熱,同時也適用于空調、制冷及各種其它形式的換熱。
權利要求1.一種熱交換容器,包括封閉殼體、連接在殼體上一側的熱介質進口管和冷介質出口管、連接在殼體另一側的冷介質進口管和熱介質進口管,其特征在于在殼體空腔體內設有至一張或一張以上呈間隔有序排列的換熱板對,每張換熱板對一端連接到與熱介質進口管相通的熱介質分配管上,另一端連接到與熱介質出口管相通的熱介質匯合管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板對由兩張均勻分布球面內凹的薄板構成,兩張薄板的所有球面內凹頂點相焊接,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有介質進出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板對由兩張平行的薄板構成,所述的兩張薄板之間分布焊接有短柱,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有介質進出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板對由一張為平薄板和一張均勻分布球面內凹的薄板構成,一張薄板上的所有球面內凹頂點與平薄板焊接,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有介質進出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板對由兩張分別壓制有內凹半管狀的薄板構成,兩張薄板的周邊焊接為一體,周邊設置有介質進出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板對的端邊固定焊接于熱介質分配管和匯合管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板對的端邊活動連接于熱介質分配管和匯合管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熱交換容器,包括殼體、連接在殼體上一側的熱介質進口管和冷介質出口管、連接在殼體冷介質進口管和熱介質出口管,在殼體空腔體內設有一張或一張以上呈間隔有序排列的換熱板對,每張換熱板對一端連接到與熱介質進口管相通的熱介質分配管上,另一端連接到與熱介質出口管相通的熱介質匯合管上。在殼體內使用了有間隔有序的換熱板對,殼體空腔中以及換熱板對之間的間隔形成了換熱后的儲存空間,便于換熱后冷介質的儲存及以后對換熱的需求,無需即時需要即時換熱,方便換過熱的冷介質的儲存使用并且節能。
文檔編號F28D9/00GK2919173SQ20062005917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19日
發明者毛銳 申請人:毛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