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換熱器,中間換熱器,制冷循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例如用在汽車空調制冷循環中的制冷循環,并且也涉及用于此循環的中間換熱器和換熱器。
背景技術:
在大多數傳統的蒸汽壓縮式制冷循環中,使用的是氟利昂系列制冷劑。但是,近年來人們漸漸關注使用自然制冷劑如CO2的制冷循環。
在這種制冷循環中,制冷劑是這樣循環的來自壓縮機和氣體冷卻器(冷凝器)的高壓制冷劑經過減壓器和蒸發器轉變成低壓制冷劑,并返回到壓縮機。為了提高這種制冷循環的制冷性能,提出在高壓制冷劑和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
作為一種應用于CO2制冷循環的中間換熱器,在例如下面的專利文獻中公開的管狀結構的中間換熱器已為大家所知。
在日本的未審定公開的專利文獻NO.2001-56188(以下簡稱“專利文獻1”)和日本的未審定公開的專利文獻NO.2002-181466(以下簡稱“專利文獻2”)中公開的換熱器由帶有中央通道和繞中央通道布置有多個外部通道的多孔管件構成。在這種換熱器中,高壓制冷劑流經中央通道,低壓制冷劑流經外部通道,以在其間進行熱交換。
在國際公開文件NO.WO 03/085344(以后稱作“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換熱器由一管件構成,其中在其外壁上設置有多個翅片的內管插入一外管。在這種換熱器中,高壓制冷劑流經內管,低壓制冷劑在內外管之間流過,以在其間進行熱交換。
就專利文獻1和2中公開的換熱器而言,盡管換熱器通常是通過擠壓法成型,但是通過擠壓法形成具有多個通道的換熱管是很困難的,并導致限制了例如通道的直徑和/或外形。這樣會導致形成直徑較小的通道,因此增加了流動阻力,同時導致通道間的隔板(翅片)厚度增加,從而降低傳熱性能,進而降低換熱性能。此外,整個管形成為一體的加工制品,通道間的隔板(翅片)很厚,因此難于進行彎曲加工。例如,在用于空調的制冷循環中采用這種換熱器時,不可能形成與汽車中有限的安裝空間的外形相應的外形,因而降低了設計的自由度。
此外,在專利文獻3公開的換熱器中,因為內管受外管的約束,作用于外管的外力可以很容易地作用在內管上,導致在內管的翅片的彎曲外側產生裂紋,從而導致耐壓性和耐久性降低。因此,這種換熱器也不適合進行彎曲加工。
在此對其它出版物公開的各種特征、實施例、方法和裝置的優缺點的描述并不意圖限制本發明,而事實上,本發明的某些特征可能能夠克服某些缺點,并仍然保留在此公開的特征、實施例、方法和裝置的一些或全部。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或相關領域的其它問題給出本發明的最優實施例。本發明的最優實施例可以顯著地改進現有的方法和/或裝置。
在其它可能的優點中,一些實施例可以提供能夠提高換熱性能和具有良好的彎曲加工性能的換熱器。
在其它可能的優點中,一些實施例可以提供能夠提高換熱性能和具有良好的彎曲加工性能的中間換熱器。
在其它可能的優點中,一些實施例可以提供使用上面提到的換熱器或中間換熱器的制冷循環。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換熱器具有下列[1]至[20]項所述的結構[1]一種換熱器,包括一外管;一內管,該內管具有多個形成在內管外壁上的翅片,所述內管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在所述內管中流過的第一流體;以及在所述外管和內管之間流過的第二流體,其中所述換熱器在所述第一流體和所述第二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并且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
根據項[1]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多個翅片沿所述內管的縱向延伸,并沿所述內管的周向以一定的間距布置。
根據項[1]或[2]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間隙設為0.2~1mm。
根據項[1]~[3]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多個翅片沿所述內管的周向布置,所述翅片的數量設為13~18。
根據項[1]~[4]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厚度設為0.3~1.3mm。
根據項[1]~[5]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中,相鄰翅片間的開度角設為15°~30°。
根據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多個翅片一體地形成在所述內管上。
根據項[1]~[7]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均通過在彎曲加工進行彎曲。
根據項[1]~[8]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第一流體是高壓熱媒,所述第二流體是低壓熱媒。
根據項[1]~[9]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內管在其內壁上設有多個內翅片。
一種中間換熱器,該中間換熱器用于在繞制冷循環環行的制冷劑中在高壓制冷劑和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該中間換熱器包括一內管,該內管在其外壁上設有多個翅片;以及一外管,所述內管以這樣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即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內管中的第一換熱通道,并且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另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外管和內管之間的第二換熱通道。
根據項[11]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流經所述第一換熱通道,所述低壓制冷劑流經所述第二換熱通道。
根據項[11]或[12]所述的換熱器,其中所述制冷劑為CO2制冷劑。
一種中間換熱器,該中間換熱器用于在繞制冷循環環行的制冷劑中在高壓制冷劑和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該中間換熱器包括一內管,該內管在其外壁上設有多個翅片;以及一外管,所述內管以這樣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即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內管中的第一換熱通道,并且所述高壓制冷劑和低壓制冷劑中的另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的第二換熱通道。
一種制冷循環,在該制冷循環中制冷劑這樣循環,即制冷劑經過壓縮機、冷凝器、減壓器和蒸發器,然后返回到壓縮機,該制冷循環包括一中間換熱器,該中間換熱器用于在流經由壓縮機到減壓器的高壓回路的高壓制冷劑和流經由減壓器到壓縮機的低壓回路的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其中,所述中間換熱器包括一內管,該內管在其外壁上設有多個翅片;以及一外管,所述內管以這樣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即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內管中的第一換熱通道,并且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另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的第二換熱通道。
一種制冷循環,在該制冷循環中制冷劑這樣循環,即制冷劑流經壓縮機、冷凝器、減壓器和蒸發器,然后返回到壓縮機,該制冷循環包括一中間換熱器,該中間換熱器用于在流經位于冷凝器和減壓器之間的回路的高壓制冷劑和流經位于蒸發器和壓縮機之間的回路的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其中,所述中間換熱器包括一內管,該內管在其外壁上設有多個翅片;以及一外管,所述內管以這樣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即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內管中的第一換熱通道,并且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另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的第二換熱通道。
根據項[16]所述的制冷循環,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流經所述第一換熱通道,所述低壓制冷劑流經所述第二換熱通道。
根據項[16]或[17]所述的制冷循環,其中,所述冷凝器是一種氣體冷卻器。
根據項[16]~[18]中任一項所述的制冷循環,其中,所述制冷劑為CO2制冷劑。
根據項[16]~[19]中任一項所述的制冷循環,其中,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均通過彎曲加工進行彎曲。
發明效果根據項[1]所述的換熱器,該換熱器可由外管和帶有翅片的內管組合而形成。因此,與通過單個擠壓工序形成的多孔換熱管相比,可減少翅片和管的厚度,可以形成小尺寸的結構。因此,換熱性能可得到提高。
此外,因為在所述內管的翅片尖端和所述外管的內壁之間形成有一間隙,所述內管不會過分地受到所述外管的約束。因此,可以防止發生例如由于在彎曲加工時的壓力的作用而使內管的翅片受損的缺陷。因此,換熱器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彎曲,并精確地彎曲成所要求的外形。因此該換熱器具有良好的彎曲性能。
另外,因為所述間隙形成在每個翅片的尖端,所述第二流體可以通過所述間隙來混合,這樣可以防止制冷劑溫度分布的偏差(deflection)。因此,換熱效率可以進一步得到提高。
根據項[2]所述的換熱器,可以提高換熱效率。
根據項[3]所述的換熱器,可以獲得良好的彎曲加工性能。
根據項[4]~[6]所述的換熱器,可以進一步提高換熱效率。
根據項[7]~[10]所述的換熱器,可以更加可靠地獲得上述效果。
根據項[11]~[14]所述的換熱器,可以提供一種具有上述效果的中間換熱器。
根據項[15]~[20]所述的換熱器,可以提供一種具有上述效果的制冷循環。
在附圖中示意性但非限制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其中圖1是汽車空調制冷系統的制冷回路框圖,其中采用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中間換熱器;圖2是示出所述實施例的中間換熱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下面的段落中,示意性但非限制性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應理解,基于本公開的內容,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這些所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做出各種其它修改。
圖1是示出汽車空調制冷系統的制冷劑回路框圖,其中采用了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換熱器。如圖所示,該制冷循環采用CO2作為制冷劑,并包括壓縮機1、氣體冷卻器(冷凝器2)、減壓器例如膨脹閥3、蒸發器4和將要詳細說明的中間換熱器10。在該制冷循環中形成由一制冷劑循環回路,即經過壓縮機1壓縮的制冷劑由氣體冷卻器2冷卻,然后經膨脹閥3減壓,此后該制冷劑通過蒸發器4蒸發,然后返回到壓縮機1。此外,從氣體冷卻器2流向膨脹閥3的高壓制冷劑(向前流的制冷劑)經過中間換熱器10中的高壓制冷劑換熱通道25,從蒸發器4流向壓縮機1的低壓制冷劑(返回的制冷劑)經過低壓制冷劑換熱通道35,以在其間交換熱量。
如圖2所示,中間換熱器10具有一雙管結構,該雙管結構包括一為鋁(包括合金)擠出件的內管20和一為鋁(包括合金)擠出件的外管30。
內管20具有一體形成在該內管外壁上的多個翅片21。翅片21沿該管的縱向延伸,并在該管的外壁上沿周向以一等間距布置。在內管20中一體地設置有沿內管的縱向延伸并沿周向以一等間距布置的多個內翅片22。
外管30具有一管孔,該管孔的內徑大于內管20的翅片21的外徑,內管20以這樣的方式插入外管的管孔,即內管20的軸心與外管30的軸心重合。內管20的內側構成高壓制冷劑(第一流體)流通的第一換熱通道25,內管20與外管30之間的空間構成低壓制冷劑(第二流體)流通的第二換熱通道35。
在該實施例中,內管20放置在外管30中,以使在翅片21的尖端和外管30的內壁之間形成一間隙S,從而使得內管20不受外管30的約束。
具體地,間隙S的尺寸Ls優選調整在0.2~1mm之間。換句話說,外管30的內徑與內管20的包括翅片21的外徑之間的差值優選調整在0.4~2mm之間。如果間隙S小于此下限,內管20可能受到外管30的約束,因此作用在外管30上的外力大部分作用在內管20上。因此,當由內管20和30構成的中間換熱器10被彎曲加工時,彎曲應力將集中在內管20的翅片21的彎曲部分的外側,這樣可能導致在翅片21上產生裂紋。另一方面,如果間隙S大于此上限,翅片21的尺寸(高度)變小(變低),這會導致傳熱性降低,從而導致換熱性能降低。
在此實施例中,翅片21的數量優選設為13~18,更優選為15~17。如果翅片的數量小于此下限,傳熱性降低,進而會導致換熱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翅片的數量超過此上限,翅片距變小,相鄰翅片間的寬度減小,由于從中通過的制冷劑的流動阻力增加,導致換熱性能降低。
此外,在該實施例中,翅片21的厚度T優選設為0.3~1.3mm,更優選為0.5~1.1mm。如果翅片厚度T小于此下限,難以保證足夠的強度。相反,如果翅片厚度T大于此上限,傳熱性降低,流動阻力增加,導致換熱性能降低。
相鄰翅片21和21之間開度角θ優選設為15°~30°,更優選為18°~26°。如果開度角θ小于此下限,相鄰翅片21和21間的寬度變小,導致從中流過的制冷劑的流動阻力增加,進而導致換熱性能降低。相反,開度角θ超過此上限,翅片21的數量減少,導致傳熱性降低,進而導致換熱性能降低。
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例的中間換熱器,帶有翅片的內管20插入外管30,并如上所述地放置在外管30中。因此,可通過單獨形成管20和30并將它們組合來制造換熱器。因此,與通過單個擠壓工序形成多孔換熱管相比,可減小了翅片和管的厚度,并可形成小尺寸的結構,因此,可以更可靠地獲得所要求的傳熱性和換熱性能。
而且,在該實施例中,由于在內管20的翅片21的尖端和外管30的內壁之間形成有一間隙S,內管20不會過分地受到外管30的約束。因此,當中間換熱器10被彎曲加工時,可以防止彎曲應力集中在內管20的翅片21的彎曲部分外側,進而可以可靠地防止產生如裂紋這樣的缺陷或損傷。因此,換熱器由于具有良好的彎曲性能,彎曲很容易,并可以精確地彎曲成所要求的外形。特別是,當它應用在用于汽車空調的制冷循環時,換熱器可以根據汽車內的有限安裝空間彎曲成所要求的外形,這樣顯著地提高設計的自由度。
另外,在該實施例中,由于間隙S形成在第二換熱通道35中的翅片21尖端,換熱通道35中的制冷劑經間隙S混合。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制冷劑溫度分布的偏差,進一步提高換熱效率。
示例下面說明該實施例的示例。
<示例1>
在用于圖1所示的采用中間換熱器10的汽車空調制冷系統中,在所述中間換熱器中,在外壁上具有翅片21的內管20插入外管30,翅片數量不同的各中間換熱器10的換熱量由計算機模擬獲得。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換熱量用%表示(翅片數為0時為100%)。
條件設置如下中間換熱器的長度(外管的長度)設為500mm,外管30的外徑設為21.0mm,外管30的內徑設為15.0mm,內管20的包括外翅片21的外徑設為14.0mm,內管20的不包括外翅片21的外徑設為7.0mm,內管20的不包括內翅片22的管狀部分的內徑設為4.0mm,內管20的包括內翅片22的內徑設為3.5mm。
表1 <示例2>
在與示例1相同的條件下,翅片數量不同的各換熱器的低壓側制冷劑換熱通道(內管和外管之間的通道)的流動阻力由計算機模擬獲得。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流動阻力用%表示(翅片數量為0時為100%)。
表2 如表1所示,隨著翅片數量的增加,傳熱性能增加,因此換熱量增加。另一方面,如表2所示,隨著翅片數量的增加,流動阻力增加,因此換熱量減少。綜合考慮,當翅片數量為13~18時,將流動阻力控制在一定范圍,可以獲得合適的換熱性能。特別是,當翅片數量為15~17時,充分地限制流動阻力,可獲得足夠的換熱性能。
不必說,當翅片數量極其小的時候,盡管流動阻力變小,但是難以獲得足夠的換熱量。因此,總體換熱性能降低。相反,當翅片數量極其大的時候,盡管換熱量增加,但是流動阻力也增加。因此,總體換熱性能降低。
工業實用性根據本發明的換熱器、中間換熱器和制冷循環可以應用在用于例如汽車空調的制冷系統當中。
本發明的廣義范圍盡管能以多種不同形式實施本發明,但此處說明多個示例性實施例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即本公開內容只是給出本發明原理的示例,而這些示例并非意圖將本發明限于此處所述和/或所示的優選實施例。
盡管此處說明了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但本發明不限于此處所述的各種優選實施例,而是包括任何和所有具有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公開內容能夠理解的等效要素、修改、省略、組合(例如各實施例的不同方面的組合)、改進和/或改動的實施例。權利要求中的限制應當根據權利要求中使用的語言作廣義解釋而不限于本說明書中所述或本申請實踐時的示例,這些示例應解釋為非獨占性的。例如,在本公開內容中,術語“優選地”一詞是非獨占性的,其意義是“優選地、但不限于”。在本公開內容和本申請的實踐中,裝置加功能或步驟加功能的限定方式只用于以下情形對于某一特定權利要求的限定,該限定中存在以下所有條件a)清楚地敘述了“用于...的裝置”或“用于...的步驟”;b)清楚地敘述了相應功能;以及c)未敘述結構以及支持該結構的材料或動作。在本公開內容中和本申請的實踐中,術語“本發明”或“發明”可指本公開內容中的一個或多個方面。本發明或發明一詞不應錯誤解釋成是對臨界狀態的判定,不應錯誤解釋成跨越所有方面或實施例(即應理解成本發明具有多個方面或實施例),不應錯誤解釋成對本申請或權利要求的范圍有所限制。在本公開內容和本申請的實踐中,術語“實施例”可用于說明任何方面、特征、方法或步驟以及它們的任何組合和/或它們的任何部分等。在某些示例中,不同實施例可包括相同特征。在本公開內容中和本申請的實踐中,可使用以下縮略語“e.g.”的意思是“例如”;“NB”的意思是“注意”。
權利要求
1.一種換熱器,包括一外管;一內管,該內管具有多個形成在內管外壁上的翅片,所述內管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在所述內管中流過的第一流體;以及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流過的第二流體,其中,所述換熱器在所述第一流體和所述第二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并且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翅片沿所述內管的縱向延伸,并沿所述內管的周向以一定的間距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隙設為0.2~1mm。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翅片沿所述內管的周向布置,所述翅片的數量設為13~18。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厚度設為0.3~1.3mm。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相鄰翅片間的開度角設為15°~30°。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翅片一體地形成在所述內管上。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均通過彎曲加工進行彎曲。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體是高壓熱媒,所述第二流體是低壓熱媒。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在其內壁上設有多個內翅片。
11.一種中間換熱器,該中間換熱器用于在繞制冷循環環行的制冷劑中在高壓制冷劑和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該中間換熱器包括一內管,該內管在其外壁上設有多個翅片;以及一外管,所述內管以這樣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即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內管中的第一換熱通道,并且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另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的第二換熱通道。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制冷劑流經所述第一換熱通道,所述低壓制冷劑流經所述第二換熱通道。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為CO2制冷劑。
14.一種中間換熱器,該中間換熱器用于在繞制冷循環環行的制冷劑中在高壓制冷劑和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該中間換熱器包括一內管,該內管在其外壁上設有多個翅片;以及一外管,所述內管以這樣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即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內管中的第一換熱通道,并且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另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的第二換熱通道。
15.一種制冷循環,在該制冷循環中制冷劑這樣循環,即制冷劑經過壓縮機、冷凝器、減壓器和蒸發器,然后返回到壓縮機,該制冷循環包括一中間換熱器,該中間換熱器用于在流經由壓縮機到減壓器的高壓回路的高壓制冷劑和流經由減壓器到壓縮機的低壓回路的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其中,所述中間換熱器包括一內管,該內管在其外壁上設有多個翅片;以及一外管,所述內管以這樣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即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內管中的第一換熱通道,并且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另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的第二換熱通道。
16.一種制冷循環,在該制冷循環中制冷劑這樣循環,即制冷劑流經壓縮機、冷凝器、減壓器和蒸發器,然后返回到壓縮機,該制冷循環包括一中間換熱器,該中間換熱器用于在流經位于冷凝器和減壓器之間的回路的高壓制冷劑和流經位于蒸發器和壓縮機之間的回路的低壓制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其中,所述中間換熱器包括一內管,該內管在其外壁上設有多個翅片;以及一外管,所述內管以這樣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外管中,即在所述外管的內壁和所述內管的所述多個翅片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其中,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內管中的第一換熱通道,并且所述高壓制冷劑和所述低壓制冷劑中的另一個流經形成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的第二換熱通道。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冷循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制冷劑流經所述第一換熱通道,所述低壓制冷劑流經所述第二換熱通道。
18.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制冷循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是一種氣體冷卻器。
19.根據權利要求16~18中任一項所述的制冷循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為CO2制冷劑。
20.根據權利要求16~19中任一項所述的制冷循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均通過彎曲加工進行彎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換熱器,該換熱器包括外管(30)和內管(20),內管(20)具有多個形成在其外壁上的翅片(21),并放置在外管(30)中。該換熱器設計成在流經所述內管的第一流體和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內管之間流過的第二流體之間進行熱交換。在所述外管(30)的內壁和所述內管(20)的所述多個翅片(21)中的每一個的尖端之間形成有一間隙(S)。這種結構可以提高換熱性能,并使換熱器具有良好的彎曲加工性能。
文檔編號F28F1/42GK1977139SQ20058002138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6日
發明者武幸一郎, 一柳茂治 申請人:昭和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