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及其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利用一熱管燒結制作的燒結裝置,配合燒結制作過程,制作具有等厚度毛細組織的熱管,以提高制作的良品率,降低成本,獲得較佳的氣相變化與熱傳遞效率。
背景技術:
公知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制作方法與裝置,如圖1、圖2所示,主要利用一端已封口的銅管1為熱管本體。在銅管1的開口端套裝漏斗11;將心棒12插入銅管1的開口端,利用心棒12與銅管1的內壁間形成的用于燒結毛細組織10的間隙13,由漏斗11將制作毛細組織10的銅粉末倒入間隙13;然后經過燒結過程,使銅粉末結合在銅管1內壁面;如圖2所示,抽出心棒12即形成中空且壁面具有毛細組織10的熱管,如圖3所示。但在上述公知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制作過程中,心棒12的直徑必須小于銅管1與漏斗11的內徑,才能在與銅管1之間形成間隙13。但在心棒12與其插入的銅管1及漏斗11間存在直徑差且又未設置任何相互定位的技術手段或具體結構,使心棒12無法保持在銅管1的中央位置,因此,必然會產生一角度的偏斜,使倒入間隙13中的銅粉末無法獲得均勻的厚度,如圖2所示,使燒結制成在銅管1內壁的毛細組織10也為不等厚度的形狀。因此,在制成的熱管使用于熱傳遞時,不均勻等厚的毛細組織10將直接影響熱管內的氣相變化,也直接影響熱傳遞效率與效果。
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將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及其裝置重新設計,以提高等厚毛細組織制作的良品率,降低成本,獲得較佳的氣相變化與熱傳遞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該方法步驟包括提供一管體,該管體具有末端縮管端,在該縮管端形成第二定位點功能;提供一桿體,在該桿體一末端形成有漸縮桿頭;提供一具有第一定位點功能的填充工具;將該桿體插入所述管體,并將其漸縮桿頭插入所述管體的縮管端,形成第二定位點;將該填充工具安裝在所述管體未縮頭的另一端;利用其第一定位點功能固定桿體延伸至該填充工具的一端,形成桿體與管體間等間距空隙;由所述填充工具將材料粉末填入該等間距空隙;送入燒結爐進行燒結,完成后取出冷卻,抽出桿體并封閉管體的縮管端,完成內壁具有等厚度毛細組織的熱管成品。
根據上述燒結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熱管毛細組織燒結裝置,包括有管體,其本體一末端形成由縮管端,而另一端形成一開口端;具有第一定位點功能的填充工具;插入該管體的桿體,其一末端形成漸縮桿頭,該漸縮桿頭與管體的縮管端對應形成第二定位點;其另一端固定在所示填充工具內,形成第一定位點,由此形成所述桿體與管體內壁的等間距間隙。
本發明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及其裝置能夠提高等厚毛細組織制作的良品率,降低成本,獲得較佳的氣相變化與熱傳遞效率。
附圖的簡要說明圖1為公知的熱管燒結裝置的結構組合剖視圖;圖2為公知的熱管燒結制作過程中的的斷面剖視圖;圖3為公知的燒結制成后的熱管的斷面剖視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熱管燒結裝置的組合剖視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熱管燒結裝置上定位心軸的俯視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熱管燒結制作過程中的斷面剖視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燒結制成后的熱管斷面剖視圖。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2-管體 3-桿體4-填充工具 5-等間距間隙
6-毛細組織21-開口端22-縮管端 31-漸縮桿頭40-漏斗壁 41-套管42-定位部 43-調整組件1-銅管10-毛細組織11-漏斗 12-心棒13-間隙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及詳細說明,現配合
如下圖4、圖5為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裝置的結構圖。該燒結裝置包括制作熱管的管體2、用于插入管體2的桿體3以及具有第一定位點的填充工具4,如圖4所示。
管體2為一細長的包括有中空部的管子,管體2具有開口端21以及在另一端延伸且未封口的縮管端22。縮管端22的直徑小于管體2直徑。由此,利用縮管端22形成對桿體3的末端起定位作用的的第二定位點。
桿體3為一可插入管體2的中空部的長條桿體,桿體3的直徑小于管體2的內徑。當桿體3插入管體2并經過第一、二定位點定位時,在桿體3的外徑與管體2內壁間形成一等間距間隙5,供毛細組織6填充與燒結附著。桿體3在末端形成為漸縮狀桿頭31,用于當桿體3插入管體2時,漸縮狀桿頭31能夠插在縮管端22中,形成第二定位點。
填充工具4在本實施例中為漏斗,其延伸的套管41用于套裝在管體2的開口端21外,由其漏口將毛細組織6填充至管體2內。填充工具4進一步包括有位于由漏斗壁40所圍組的空間內的定位部42,形成在填充工具4與桿體3一端的第一定位功能。定位部42位于填充工具4內,套管41的漏口中央同心位置處,并具有與桿體3的外徑相同的內徑。由此,即可在插入管體2的中空部并由縮管端22為第二定位點的桿體3的與填充工具4相對應的另一端,由定位部42定位形成第一定位點。
填充工具4內的定位部42可直接與漏斗壁40一體成型一肋臂,延伸而為固定式的夾掣固定組件,或利用多個調整組件43,如螺絲組件等,向中心位置延伸組成,起到夾掣作用與位置調整作用(如圖4、圖5所示),從而形成可調整式的用于夾掣桿體3的夾掣固定組件。
圖4至圖7為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的制作流程。本發明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其中,將填充工具4套裝在管體2的開口端21;接著,將桿體3插入管體2的中空部,并由其漸縮桿頭31對著管體2的縮管端22插入,以獲得第二定位點的定位功能;同時封閉縮管端22,使在后續制作過程中填充的毛細組織6不會漏出;桿體3延伸于填充工具4的一端,則與填充工具4的定位部42相接觸并獲得第一定位點。由此,利用該第一、二定位點將桿體3定位在管體2中空部,并與管體2內壁產生同心圓狀態的等間距間隙5,用于填充毛細組織6(如圖4、圖5所示)。接著;將毛細組織6利用填充工具4的漏口引導,充填至等間距間隙5(如圖6所示),然后送入燒結爐進行燒結制作過程。在燒結完成后取出冷卻,使熱熔的毛細組織6固化附著在管體2內壁面,再將桿體3由管體2中抽出,即完成內壁具有等厚度毛細組織6的熱管成品,如圖7所示。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提供具有開口端及縮管端的管體;b)提供具有定位部的填充工具,并將所述填充工具安裝在所述管體的開口端;c)提供具有漸縮桿頭的桿體,將所述桿體插入所述管體內部,并將桿體的漸縮桿頭插入所述管體的縮管端,形成第二定位點定位;所述桿體延伸至所述填充工具的一端與所述填充工具的定位部形成第一定位點定位;d)將毛細組織材料由填充工具填充至由第一、二定位點定位的桿體與管體之間形成的等間距空隙中,并送入燒結爐進行燒結,燒結完成后取出冷卻,即完成具有等厚度毛細組織的熱管的制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桿體插入所述管體且所述桿體的漸縮桿頭插入所述管體的縮管端后,封閉所述縮管端,使填充的毛細組織材料不會泄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工具內的定位部可直接與所述填充工具的漏斗壁一體形成一肋臂,并延伸而為固定式的夾掣固定組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工具內的定位部為利用多個調整組件向中心位置延伸組成,所述定位部具有夾掣與位置調整作用,成為調整式并對所述桿體起夾掣作用的夾掣固定組件。
5.一種熱管毛細組織燒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燒結裝置包括管體,在所述管體一端形成有縮管端,在另一端形成有開口端;具有定位部的填充工具,由其具有漏口的套管與所述管體的開口端相組合;插入于所述管體的桿體;所述桿體兩端分別與所述縮管端及填充工具形成第一、第二定位點,并在所述桿體與管體內壁之間形成等間距的用于填充毛細組織材料的間隙,使毛細組織均勻燒結在所述管體內壁。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縮管端的直徑小于管體直徑。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縮管端的縮小管體直徑與所述桿體的漸縮桿頭的外徑相配合,所述桿體的漸縮桿頭插入所述管體的縮管端,形成使所述桿體保持在管體中央的第二定位點。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體一端形成有漸縮桿頭,用于與所述縮管端插組定位。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設置在由填充工具的漏斗壁所圍組的空間內,并與所述填充工具的套管中心形成同心,構成所述桿體保持在所述管體中央的第一定位點。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管毛細組織燒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為由所述填充工具的漏斗壁一體延伸出的,用于固定所述桿體的固定式的固定組件;或由設置在所述填充工具的漏斗壁內并向所述填充工具的中心延伸的多個調整組件組成的可調整式的固定組件。
全文摘要
一種熱管毛細組織燒結方法及其裝置,該燒結裝置包括提供具有縮管端并由該縮管端形成第二定位點功能的管體;具有漸縮桿頭的桿體以及具有第一定位點功能的填充工具。該方法為將該桿體插入該管體中,并將其漸縮桿頭插入該縮管端,形成第二定位點固定;將該填充工具安裝在該管體未縮頭的另一端;利用其第一定位點功能固定該桿體延伸至填充工具的一端;在該桿體與管體之間形成等間距空隙;由該填充工具將毛細組織材料填入該等間距空隙;送入燒結爐進行燒結,完成后取出冷卻,抽出桿體并封閉管體的縮管端,完成具有等厚度毛細組織的熱管。
文檔編號F28D15/04GK1808043SQ200510002438
公開日2006年7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20日
發明者孫建宏, 王證都 申請人:鴻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