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
背景技術:
目前,皮江法煉鎂行業用的多為配置有引風機的余熱鍋爐,由于鍋爐內有隔墻,所以煙氣在這種鍋爐內多次轉彎,阻力大,因此必須使用引風機克服鍋爐的阻力。但是,由于引風機的強制排煙作用,對煉鎂的直接設備—還原爐的燃燒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造成還原爐的燃料消耗相應增加。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它不用引風機的輔助即可正常工作,使還原爐的噸鎂的燃料消耗降低2.5噸以上,而且節省了引風機每年約30萬千瓦時的電力消耗。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爐墻、上鍋筒、下鍋筒、對流管、鋼架和支座,上鍋筒固定在鋼架上,下鍋筒固定在支座上,上、下鍋筒之間通過豎直的對流管密封連通,對流管前后兩端的爐墻上有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所述對流管的規格為Φ38-57毫米,可布置40-100排,每排15-35根。
所述的對流管排列方式為錯排。
所述的對流管排列方式為順排。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直通型設計,其內煙氣速度小于5米/秒,阻力低于100帕,煙囪抽力即可克服鍋爐的阻力,因此不需要引風機。使還原爐的噸鎂的燃料消耗降低2.5噸以上,而且節省了引風機每年約30萬千瓦時的電力消耗。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A-A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B處局部放大圖第一實施例;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B處局部放大圖第二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爐墻2、上鍋筒4、下鍋筒1、對流管3、汽水分離裝置5、鋼架10、支座9和平臺扶梯6,如圖1、2所示。上鍋筒4固定在鋼架10上,下鍋筒1固定在支座9上,上、下鍋筒4、1之間通過豎直的對流管3密封連通。對流管3前后兩端的爐墻2上有煙氣進口7和煙氣出口8。所述的上鍋筒4內有汽水分離裝置5,上鍋筒4的壁厚為12-15毫米。所述的上、下鍋筒4、1的規格為Φ700-1200。鋼架10上裝有平臺扶梯6。所述的上、下鍋筒4、1的規格為Φ700-1500毫米。
所述對流管3的規格為Φ40毫米,縱向可布置64排,每排20根。排列方式為錯排時,橫向節距S1為40-60毫米,縱向節距為90-120毫米,如圖3所示;排列方式為順排時,橫向節距S1為80-120毫米,縱向節距S2為90-120毫米,如圖4所示。
權利要求1.一種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它包括爐墻(2)、上鍋筒(4)、下鍋筒(1)、對流管(3)、鋼架(10)和支座(9),上鍋筒(4)固定在鋼架(10)上,下鍋筒(1)固定在支座(9)上,上、下鍋筒(4、1)之間通過豎直的對流管(3)密封連通,對流管(3)前后兩端的爐墻(2)上有煙氣進口(7)和煙氣出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流管(3)的規格為Ф38-57毫米,可布置40-100排,每排15-35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所述的對流管(3)排列方式為錯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流管(3)排列方式為順排。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流管(3)的橫向節距S1為40-60毫米,縱向節距S2為90-120毫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流管(3)的橫向節距S1為80-120毫米,縱向節距S2為90-120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皮江法煉鎂用縱置式雙鍋筒直通型無引風機余熱鍋爐。它包括爐墻、上鍋筒、下鍋筒、對流管、鋼架和支座,上鍋筒固定在鋼架上,下鍋筒固定在支座上,上、下鍋筒之間通過豎直的對流管密封連通,對流管前后兩端的爐墻上有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所述對流管的規格為Ф38-57毫米,可布置40-100排,每排15-35根。它不用引風機的輔助即可正常工作,使還原爐的噸鎂的燃料消耗降低2.5噸以上,而且節省了引風機每年約30萬千瓦時的電力消耗。
文檔編號F23L17/00GK2700728SQ20042005136
公開日2005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7日
發明者李其彬, 李修身 申請人:李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