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交換器,特別是涉及一種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
背景技術:
通常,致冷循環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和蒸發器等部件,其中冷凝器和蒸發器被統稱為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的作用是與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在熱交換器中,冷媒由液態轉換為氣態或由氣態轉換為液態,在此過程中吸熱或放熱,從而達到致冷或致熱的目的。
已有的普通熱交換器根據其結構特點可以分為一下幾種類型一是‘翅片管’式熱交換器,該類型熱交換器的結構特點是,冷媒管上設置有若干個相互平行的冷卻片,這種熱交換器被廣泛用作電冰箱和空調器等家電產品的蒸發器。‘翅片管’式熱交換器的工作原理是,冷媒流過循環冷媒管時,通過冷媒管的管壁以及冷卻片與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冷卻片增大了熱交換器與周圍空氣的接觸面積,提高了熱交換效率。
二是平板型熱交換器,這種熱交換器的板型管道內形成有一定的冷媒流路,冷媒流過這些冷媒流路時,板型管道的管壁通過與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
三是微型管式熱交換器,在微型管式熱交換器中,包括冷媒入口母管、冷媒出口母管、若干個扁平狀的分流管和若干個冷卻片;所述的扁平狀的分流管內分別形成有若干個微型冷媒流路,間隔均勻地設置在冷媒入口母管和冷媒出口母管之間,并使各分流管的兩端分別與冷媒入口母管和冷媒出口母管連接并連通。熱交換器工作時,冷媒流入從入口母管,然后經過各個分流管匯合到冷媒出口母管,經冷媒出口母管的出口流出。
更具體地說,如圖1和圖2所示,已有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包括入口母管1、出口母管2、扁平狀分流管3和冷卻片4;所述的入口母管1與出口母管2相向平行設置,入口母管1的入口與致冷循環系統的壓縮機的排出口或膨脹閥的出口相連通,出口母管2的出口與致冷循環系統的壓縮機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的分流管3間隔均勻地設置在入口母管1和出口母管2之間,分別與入口母管1和出口母管2相垂直并相連通;所述的冷卻片4呈波浪形,設置在各個分流管3之間,其波峰點分別與分流管3的管壁相接觸。
所述的入口母管1和出口母管2為直徑相同的圓管,其管壁上形成有間隔均勻的用來插入并焊接各分流管3的安裝口(圖中未示出)。
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3內形成有若干個用來分流冷媒的微型冷媒流路,這些微型冷媒流路貫通扁平狀分流管3。
所述的冷卻片4是利用長條形薄鋁板反復彎曲而成波浪形的,冷卻片4的各個波峰點分別焊接在扁平狀分流管3的管壁上。
下面對上述已有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用作蒸發器時的工作過程加以說明從壓縮機排出的氣液混合態冷媒流入蒸發器的入口母管1,然后分流入各個扁平狀分流管3,通過各個的扁平狀分流管3內的微型冷媒流路匯合到出口母管2。
在此過程中,液態冷媒通過扁平狀分流管3的管壁和冷卻片4與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熱量,使周圍空氣溫度下降,達到致冷效果,與此同時吸收熱量的液態冷媒被氣化,轉換為氣態的冷媒經出口母管2的出口回送給壓縮機的入口。上述過程不斷循環,從而達到致冷效果。
但是,上述已有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具有如下缺點如圖1和2所示,其入口母管1和出口母管2是沿豎直方向設置的,扁平狀分流管3是沿水平方向設置的。在工作過程中,凝結于扁平狀分流管3上面的冷凝水不能全部順利地流走,因而形成冰霜,從而會影響熱交換器與周圍空氣之間繼續進行熱交換,最終導致熱交換器效率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已有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可使扁平狀分流管上形成的冷凝水迅速排走的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具有本發明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包括入口母管、出口母管、扁平狀分流管 和冷卻片;所述的入口母管與出口母管相向平行設置,入口母管的入口與致冷循環系統的壓縮機的排出口或膨脹閥的出口相連通,出口母管的出口與致冷循環系統的壓縮機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間隔均勻地設置在入口母管和出口母管之間,并分別與入口母管和出口母管相連通;所述的冷卻片呈波浪形,設置在各個分流管之間,其波峰點分別與分流管的管壁相接觸。
所述的入口母管和出口母管為直徑相同的圓管,其管壁上形成有間隔均勻的用來插入并焊接各扁平狀分流管的安裝口。
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內形成有若干個用來分流冷媒的微型冷媒流路,這些微型冷媒流路貫通扁平狀分流管。
所述的冷卻片是利用長條形薄鋁板反復彎曲而成波浪形的,冷卻片的各個波峰點分別焊接在扁平狀分流管的管壁上。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的兩端分別插入于入口母管和出口的安裝口并焊接固定,其插入深度大致等于母管的半徑。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的中間部位彎折形成V字形,中部彎折點兩側與水平面之間形成一定的傾斜角。
所述的傾斜角的大小最好為10度~20度。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的中部彎折點處分別設置有用鐵絲制作的冷凝水導條,冷凝水導條分別焊接在對應的扁平狀分流管的管壁上。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為分別與水平面成一定的傾斜角的直管,即各個扁平狀分流管與入口母管和出口母管相連接的兩端高度各異,最好使得扁平狀分流管與入口母管相連接的一端高于與出口母管相連接的一端,以利于冷凝水流向低端順利排放掉。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的最低端設置有冷凝水導條。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可迅速排放熱交換器中扁平狀分流管上形成的冷凝水,有利于提高熱交換器的工作效率。
圖1為已有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的斜視圖;
圖2為已有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的正視圖;圖3為具有本發明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圖中11入口母管12出口母管13扁平狀分流管14冷卻片15冷凝水導條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方式1如圖3、圖4和圖5所示,具有本發明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包括入口母管11、出口母管12、扁平狀分流管13和冷卻片14;所述的入口母管11與出口母管12相向平行設置,入口母管11的入口與致冷循環系統的壓縮機的排出口或膨脹閥的出口相連通,出口母管12的出口與致冷循環系統的壓縮機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13間隔均勻地設置在入口母管11和出口母管12之間,并分別與入口母管11和出口母管12相連通;所述的冷卻片14呈波浪形,設置在各個分流管13之間,其波峰點分別與分流管13的管壁相接觸。
所述的入口母管11和出口母管12為直徑相同的圓管,其管壁上形成有間隔均勻的用來插入并焊接各扁平狀分流管13的安裝口(圖中未示出)。
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13內形成有若干個用來分流冷媒的微型冷媒流路,這些微型冷媒流路貫通扁平狀分流管13。
所述的冷卻片14是利用長條形薄鋁板反復彎曲而成波浪形的,冷卻片14的各個波峰點分別焊接在扁平狀分流管13的管壁上。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13的兩端分別插入于入口母管11和出口12的安裝口(圖中未示出)并焊接固定,其插入深度大致等于母管的半徑。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13的中間部位彎折形成V字形,中部彎折點兩側與水平面之間形成一定的傾斜角(α)。
所述的傾斜角(α)的大小最好為10度~20度。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13的中部彎折點處分別設置有用鐵絲制作的冷凝水導條15,冷凝水導條15分別焊接在對應的扁平狀分流管13的管壁上。
下面對具有本發明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用作蒸發器時的工作過程加以說明從壓縮機的出口排出的氣液混合態冷媒流入蒸發器的入口母管11,接著從入口母管11的始端流向入口母管11的末端,同時通過與入口母管11相連通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13中的微型冷媒流路分流,在此過程中,冷媒通過各個扁平狀分流管13的管壁和冷卻片14與周圍空氣進行熱交換,冷媒吸收周圍空氣的熱量被氣化,周圍空氣的溫度下降,被氣化的冷媒匯合到出口母管12,然后經出口母管12的出口回送到壓縮機。上述過程不斷循環,從而達到致冷效果。
在上述過程中,扁平狀分流管13的表面形成的冷凝水,或者除霜后形成的水,均會沿著扁平狀分流管13的傾斜面向中部流動,流到中部彎折部位的冷凝水在冷凝水導條15引導下迅速排出,避免了冷凝水在各個扁平狀分流管13表面的聚集、結霜,從而提高了熱交換器的致冷效率。
實施方式2如圖7所示,具有本發明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的微型管式熱交換器包括入口母管21、出口母管22、扁平狀分流管23和冷卻片24;所述的入口母管21與出口母管22相向平行設置,入口母管21的入口與致冷循環系統的壓縮機的排出口或膨脹閥的出口相連通,出口母管22的出口與致冷循環系統的壓縮機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23間隔均勻地設置在入口母管21和出口母管22之間,并分別與入口母管21和出口母管22相連通;所述的冷卻片24呈波浪形,設置在各個分流管23之間,其波峰點分別與分流管23的管壁相接觸。
所述的入口母管21和出口母管22為直徑相同的圓管,其管壁上形成有間隔均勻的用來插入并焊接各扁平狀分流管23的安裝口(圖中未示出)。
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23內形成有若干個用來分流冷媒的微型冷媒流路,這些微型冷媒流路貫通扁平狀分流管23。
所述的冷卻片24是利用長條形薄鋁板反復彎曲而成波浪形的,冷卻片24的各個波峰點分別焊接在扁平狀分流管23的管壁上。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23的兩端分別插入于入口母管21和出口母管22的安裝口(圖中未示出)并焊接固定,其插入深度大致等于母管的半徑。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23為分別與水平面成一定的傾斜角(β)的直管,即各個扁平狀分流管23與入口母管21和出口母管22相連接的兩端高度各異,最好使得扁平狀分流管23與入口母管21相連接的一端高于與出口母管22相連接的一端,以利于冷凝水流向低端順利排放掉。
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23的最低端設置有冷凝水導條(圖中未示出)。
權利要求
1.一種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包括若干個扁平狀分流管,其兩端分別與入口母管和出口母管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23)為分別與水平面成一定的傾斜角(β)的直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狀分流管(23)的最低端設置有用來引導冷凝水的冷凝水導條,冷凝水導條分別焊接在對應的扁平狀分流管(23)的管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13)的中間部位彎折形成V字形,其中部彎折點兩側與水平面之間形成一定的傾斜角(α)。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傾斜角(α)的大小最好為10度~20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13)的中部彎折點處分別設置有用鐵絲制作的冷凝水導條(15),冷凝水導條(15)分別焊接在對應的扁平狀分流管(13)的管壁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熱交換器的排水結構,包括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為分別與水平面成一定的傾斜角的直管,即各個扁平狀分流管與入口母管和出口母管相連接的兩端高度各異,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的最低端設置有冷凝水導條。或者若干個扁平狀分流管,其兩端分別與入口母管和出口母管相連通,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的中間部位彎折形成V字形,中部彎折點兩側與水平面之間形成一定的傾斜角,所述的各個扁平狀分流管的中部彎折點處分別設置有冷凝水導條。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可迅速排放熱交換器中扁平狀分流管上形成的冷凝水,有利于提高熱交換器的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F28F17/00GK1536323SQ0310969
公開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11日
發明者高喆洙, 吳世允, 吳世基, 史容撤, 長東延, 高 洙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