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卸灰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卸灰閥,涉及鍋爐除塵設施,以及其它除塵設施。
現行多種中小型鍋爐配套除塵器的卸灰閥,由于結構不合理,形成一些問題。例如,有的閥板太單薄,極易磨損而失效。有的閥板為單級,因回流大而造成煙塵二次泄漏。有的閥板工作不靈活,須人工定期排灰,否則就不動作。有的造成工作環境惡劣,排灰時放出“灰彈”,讓人躲避不及。因而嚴重影響我國大氣環境質量,影響工人們的身體健康。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高效,耐用,不用電,不怕水淋的自動卸灰閥。該卸灰閥是由法蘭,內閥殼,外閥殼,內、外閥板、支坐、刀口鐵、配重及調整螺拴等構成。該卸灰閥結構合理簡單,適應面廣,可實現高效,清潔,自動卸灰,方便檢修,除灰等多種功能。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圖,所涉及的元件及編號分述如下(1)法蘭(2)外閥殼(3)內閥殼(4)外閥板(5)內閥板(6)配重(7)外調整螺栓螺帽(8)內調整螺栓螺帽(9)外支座(10)內支座(11)外刀口鐵(12)內刀口鐵(13)圓臺(14)扒釘(15)耐火混凝土
以下結合附圖詳述結構原理在用兩根管徑尺寸不同的鋼管,依設計切割制作成外閥殼(2)和內閥殼(3),內閥殼(3)的上端與圓臺(13)的小端用電焊對接,圓臺(13)的大端與外閥殼(2)上端的內壁連接,其端面對接法蘭(1),內、外閥殼(2)、(3)的下端面與垂直的夾角a為1°-30°其端面用刨床加工成閥面。內、外閥殼(2)、(3)的中下部水平對稱的各焊著兩塊三角形的支座(9)、(10),其上方各開有一個V形槽,V形槽的開口角為120度。刀口鐵(11)、(12)的刀口置于V形槽內下部,刀口鐵(11)、(12)的中部用扁鐵與貼伏于加工閥面的內、外閥板(4)、(5)焊接而形成整體。運行時,通過內、外閥板(4)、(5)與加工閥面的開合達到排塵目的。由于作用于V形槽內的刀口鐵的構造,以及內、外閥殼(2)、(3)閥面的垂直夾角,決定了內、外閥板(4)、(5)的運行阻力非常小,因而該卸灰閥的效率和靈敏度都將非常高。亦可隨時摘掉閥板而方便檢修。內外閥板(4)、(5)的中部各鉆一個略大于調整螺栓(7)、(8)的孔,依中焊上螺帽,旋進螺栓(7)、(8),在螺栓(7)套上配重(6)來調整卸灰閥板的工作頻率。為了增加卸灰閥的使用壽命,在外閥殼(2)的內壁上方焊若干扒釘(14),澆灌一定量的耐火混凝土(15)即達目的。
根據觀測本卸灰閥的運行狀況有三種。
1、停爐時當引風機斷電后,隨著風機轉速的減慢,排塵量逐步增大,直至最大,呈連續狀態,幾分鐘內可將除塵器內的灰全部排盡。因此,安裝本閥須配合噴淋式密封積塵箱的使用,方可保證室內環境衛生。由于本閥為雙級自動排灰,回流甚少,又不用電,因而不怕水淋,其結構特征非常適應上述情況的使用。
2、剛開爐因本閥為重力式卸灰,當引風機開啟后,除塵器內又無灰,引力大于重力,雙閥板均被吸合,因而在一段時間內將不排灰。
3、正常運行運行一段時間后,除塵器內積有一定量的灰,當灰的重量作用于閥板的力大于引力時,則會斷續排出。使除塵器內的塵量在一定的小范圍內波動。此時除塵器的效率也最高,捕捉到煙塵的粒徑也最小,最全。
根據一臺DZL2.8MW鍋爐改前,改后的比較,原先每班最多除兩桶,每桶約50-50公斤,改后可達三桶半,煙氣也明顯的清爽許多,與積塵箱結合使用,亦使勞動強度和工作環境都有很大的改善,因此深受用戶的歡迎。
本自動卸灰閥結構合理、工藝簡單、適用面廣、造價低廉,以及高效耐用、不用電、不怕水淋、可提高除塵器的效率,改善工人操作強度和室內環境衛生,因而有利于快速推廣,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卸灰閥,其特怔是,用兩段管徑尺寸不同的鋼管依設計制作的外閥殼(2)和內閥殼(3)與圓臺(13)、法蘭(1)焊接成內外結構的兩級卸灰閥殼,內、外閥殼(2)、(3)的中下部,水平對稱的各焊著兩個支座(9)、(10),其上方各開有一個V形槽,將置于V形槽內的刀口鐵(11)(12)的中部用一段扁鐵與貼附于閥面的內、外閥板(4)(5)的上端焊結而形成整體。
2.如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自動卸灰閥,其特怔是,內、外閥板(4)(5)的中部各鉆一個略大干調整螺栓(7)(8)直徑的孔,依中焊上螺帽、旋進螺栓(7)(8),在螺栓(7)帶上配重(6)。
3.如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自動卸灰閥,其特怔是,在外閥殼(2)的內壁上方焊若干扒釘(14),澆灌一定量的混凝土(15)以達耐用目的。
專利摘要一種自動卸灰閥,屬除塵技術,涉及鍋爐除塵以及其它除塵裝置。該卸灰閥在用鋼管焊制的內、外閥殼上,分別焊有帶V形槽的支座,將置與V形槽內的刀口鐵與貼附與閥面的閥板相連,從而獲得效率很高的兩級自動卸灰閥,該卸灰閥結構合理,工藝簡單,造價低廉,易于推廣,是迅速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有力幫手。
文檔編號F23J3/00GK2458518SQ0026652
公開日2001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19日
發明者周新國 申請人:烏魯木齊市興國鍋爐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