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鍋爐、煙氣處理裝置、廢水處理裝置、供水裝置和汽輪機裝置,所述鍋爐的出水端連接汽輪機裝置的進水端,且汽輪機裝置的出水端連接鍋爐的進水端,所述鍋爐的廢水出水端連接廢水處理裝置的進水端,所述裝置通過多級換熱裝置和煙氣污染處理裝置的組合方式,能夠同時搜集煙氣中的余熱和對煙氣進行凈化,因此大大減少了排放,降低了火電站對環境的污染,并且換熱效率高,能夠充分利用煙氣余熱,且通過多級冷卻能夠使煙氣溫度趨于常溫,解決了單級冷卻時隨著冷卻時間的加長,水溫升高,煙氣溫度無法有效降低的問題,因此擁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專利說明】
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火力發電技術領域,具體為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火電廠在進行火力發電的時候,鍋爐的排煙熱損失占鍋爐熱損失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并且隨著鍋爐運行時間的加長,排煙溫度將會比設計溫度高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我國是火電大國,存在著大量排煙溫度高、投入時間長的火電機組,鍋爐排煙溫度最高可達兩百度左右,新投入使用的鍋爐排煙溫度也在一百三十度左右,因此對火電廠煙氣進行處理,不僅能夠減少排放,降低媒耗,還能夠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如果能夠發明一種能夠對火電廠煙氣進行處理,大大降低其對環境的污染,并且能夠有效回收煙氣余熱實現能源高效利用的新型煙氣余熱回收系統就能夠解決此類問題,為此我們提供了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鍋爐、煙氣處理裝置、廢水處理裝置、供水裝置和汽輪機裝置,所述鍋爐的出水端連接汽輪機裝置的進水端,且汽輪機裝置的出水端連接鍋爐的進水端,所述鍋爐的廢水出水端連接廢水處理裝置的進水端,所述鍋爐的煙氣排放端連接煙氣處理裝置的進氣管,所述供水裝置分別通過水管連接煙氣處理裝置的進水端、鍋爐的進水端和汽輪機裝置的進水端,所述煙氣處理裝置的出水端連接鍋爐的進水端,且煙氣處理裝置的廢水出水端連接廢水處理裝置的進水端,所述煙氣處理裝置包括第一換熱箱和多級換熱裝置,且第一換熱箱的內腔安裝有氣液混合處理箱,且氣液混合處理箱內填充有處理液,所述氣液混合處理箱的上端通過水管連接有催化吸附箱,所述氣液混合處理箱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穿透第一換熱箱下端的進氣管,且催化吸附箱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穿透第一換熱箱上端的連接管,所述氣液混合處理箱的下端通過管道連接有廢液抽離裝置,且廢液抽離裝置的左端設置有廢水出水端,所述氣液混合箱的內外壁均設置有換熱鰭片,且催化吸附箱的外壁設置有換熱鰭片,所述催化吸附箱的內腔陣列安裝有多孔處理板,且連接管的末端連接多級換熱裝置,所述多級換熱裝置的下端設置有出氣管,且多級換熱裝置的內腔通過隔熱板分割出至少三個換熱室單元,所述換熱室單元的右端設置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換熱室單元的內腔焊接安裝有換熱彎管,且各換熱室單元內的換熱彎管由上至下依次串聯連接,且處于最上端的換熱彎管的上端與連接管相連,且處于最下端的換熱彎管的下端與出氣管相連,所述多孔處理板的上端設置有催化劑反應層。
[0005]優選的,所述隔熱板為隔熱陶瓷板,且隔熱板的上下兩端均涂有防水漆。
[0006]優選的,所述換熱彎管和連接管均為薄壁金屬管,且連接管的外端設置有隔熱保護層。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多級換熱裝置和煙氣污染處理裝置的組合方式,能夠同時搜集煙氣中的余熱和對煙氣進行凈化,因此大大減少了排放,提高了燃煤效率,降低了火電站對環境的污染,并且換熱效率高,能夠充分利用煙氣余熱,且通過多級冷卻能夠使煙氣溫度趨于常溫,解決了單級冷卻時隨著冷卻時間的加長,水溫升高,煙氣溫度無法有效降低的問題,因此擁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系統框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煙氣處理裝置的剖視示意圖。
[0010]圖中:I汽輪機裝置、2煙氣處理裝置、3廢水處理裝置、4鍋爐、5供水裝置、6廢液抽離裝置、7進氣管、8氣液混合處理箱、9出氣管、10多級換熱裝置、11隔熱板、12換熱室單元、13進水管、14出水管、15換熱彎管、16多孔處理板、17催化吸附箱、18換熱鰭片、19第一換熱箱、20連接管、21廢水出水端。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2]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鍋爐4、煙氣處理裝置2、廢水處理裝置3、供水裝置5和汽輪機裝置I,鍋爐2的出水端連接汽輪機裝置I的進水端,且汽輪機裝置I的出水端連接鍋爐4的進水端,鍋爐4的廢水出水端連接廢水處理裝置3的進水端,鍋爐4的煙氣排放端連接煙氣處理裝置2的進氣管8,供水裝置5分別通過水管連接煙氣處理裝置2的進水端、鍋爐4的進水端和汽輪機裝置I的進水端,煙氣處理裝置2的出水端連接鍋爐4的進水端,且煙氣處理裝置2的廢水出水端21連接廢水處理裝置3的進水端,煙氣處理裝置2包括第一換熱箱19和多級換熱裝置10,且第一換熱箱19的內腔安裝有氣液混合處理箱8,且氣液混合處理箱8內填充有處理液,氣液混合處理箱8的上端通過水管連接有催化吸附箱17,氣液混合處理箱8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穿透第一換熱箱19下端的進氣管7,且催化吸附箱17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穿透第一換熱箱19上端的連接管20,氣液混合處理箱8的下端通過管道連接有廢液抽離裝置6,且廢液抽離裝置6的左端設置有廢水出水端21,氣液混合箱8的內外壁均設置有換熱鰭片18,且催化吸附箱17的外壁設置有換熱鰭片18,催化吸附箱17的內腔陣列安裝有多孔處理板16,且連接管20的末端連接多級換熱裝置10,多孔處理板16的上端設置有催化劑反應層,多級換熱裝置10的下端設置有出氣管9,且多級換熱裝置10的內腔通過隔熱板11分割出至少三個換熱室單元12,隔熱板11為隔熱陶瓷板,且隔熱板11的上下兩端均涂有防水漆,換熱室單元12的右端設置有進水管13和出水管14,換熱室單元12的內腔焊接安裝有換熱彎管15,且各換熱室單元12內的換熱彎管15由上至下依次串聯連接,且處于最上端的換熱彎管15的上端與連接管20相連,且處于最下端的換熱彎管15的下端與出氣管9相連,換熱彎管15和連接管20均為薄壁金屬管,且連接管20的外端設置有隔熱保護層,本系統通過多級換熱裝置10和煙氣污染處理結構的組合方式,能夠同時搜集煙氣中的余熱并對煙氣進行凈化,因此大大減少了有害氣體的排放,提高了燃煤效率,降低了火電站對環境的污染,并且換熱效率高,能夠充分利用煙氣余熱,且通過多級冷卻后能夠使煙氣溫度趨于常溫,解決了單級冷卻時隨著冷卻時間的加長,水溫升高,煙氣溫度無法有效降低的問題,因此擁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0013]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火力廠煙氣余熱回收裝置,包括鍋爐(4)、煙氣處理裝置(2)、廢水處理裝置(3)、供水裝置(5)和汽輪機裝置(1),所述鍋爐(2)的出水端連接汽輪機裝置(I)的進水端,且汽輪機裝置(I)的出水端連接鍋爐(4)的進水端,所述鍋爐(4)的廢水出水端連接廢水處理裝置(3)的進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鍋爐(4)的煙氣排放端連接煙氣處理裝置(2)的進氣管(8),所述供水裝置(5)分別通過水管連接煙氣處理裝置(2)的進水端、鍋爐(4)的進水端和汽輪機裝置(I)的進水端,所述煙氣處理裝置(2)的出水端連接鍋爐(4)的進水端,且煙氣處理裝置(2)的廢水出水端(21)連接廢水處理裝置(3)的進水端,所述煙氣處理裝置(2)包括第一換熱箱(19)和多級換熱裝置(10),且第一換熱箱(19)的內腔安裝有氣液混合處理箱(8),且氣液混合處理箱(8)內填充有處理液,所述氣液混合處理箱(8)的上端通過水管連接有催化吸附箱(17),所述氣液混合處理箱(8)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穿透第一換熱箱(19)下端的進氣管(7),且催化吸附箱(17)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穿透第一換熱箱(19)上端的連接管(20),所述氣液混合處理箱(8)的下端通過管道連接有廢液抽離裝置(6),且廢液抽離裝置(6)的左端設置有廢水出水端(21),所述氣液混合箱(8)的內外壁均設置有換熱鰭片(18),且催化吸附箱(17)的外壁設置有換熱鰭片(18),所述催化吸附箱(17)的內腔陣列安裝有多孔處理板(16),且連接管(20)的末端連接多級換熱裝置(10),所述多級換熱裝置(10)的下端設置有出氣管(9),且多級換熱裝置(10)的內腔通過隔熱板(11)分割出至少三個換熱室單元(12),所述換熱室單元(12)的右端設置有進水管(13)和出水管(14),所述換熱室單元(12)的內腔焊接安裝有換熱彎管(15),且各換熱室單元(12)內的換熱彎管(15)由上至下依次串聯連接,且處于最上端的換熱彎管(15)的上端與連接管(20)相連,且處于最下端的換熱彎管(15)的下端與出氣管(9)相連,所述多孔處理板(16)的上端設置有催化劑反應層。
【文檔編號】F22B37/00GK205424884SQ201620271375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發明人】梅照濤
【申請人】溫州博遠工業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