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核電站無損檢測技術,具體涉及了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AP1000核電站反應堆冷卻劑栗(也稱主栗)通過焊接立式倒置安裝在蒸汽發生器底部,這種設計取消了蒸汽發生器與主栗之間的冷卻劑管道,降低了環路的壓降,簡化了蒸汽發生器、主栗和管道的基座與支撐系統。但該焊縫運行時承受高溫、高壓、高負載和高強度振動等惡劣工況。主栗運行過程中的不斷振動可能引起該焊縫中危險性缺陷的生成或制造缺陷的擴展,對其檢查列入我國核安全監管部門要求的強制性檢查范圍。
[0003]AP1000蒸汽發生器出水接管與主栗栗殼通過焊接聯接,并且出水接管豎直布置。主栗為屏蔽栗,主要分為水力部件和電動機兩大部件,水力部件包括栗殼、吸入口、葉輪和擴壓室等幾個部分,電動機部件通過法蘭螺栓連接栗殼聯接一體。出水接管與主栗水力部件結構。
[0004]在對蒸汽發生器與主栗連接焊縫實施無損檢測時,被檢焊縫在出水接管堵板的下方,致使該接管堵板無法安裝。檢查設備和檢查人員只能通過蒸汽發生器人孔到達出水接管,且出水接管直徑遠大于人孔直徑。檢查設備安裝時及工作過程中脫落零件會直接墜入主栗葉輪,甚至可能與葉輪碰撞后滾至主管道,因蒸汽發生器內部輻照劑量大、葉輪至主管道通道狹窄,墜物基本上很難取回。在機組重新運行后會墜物會對一回路設備造成損壞,因此在對蒸汽發生器與主栗連接焊縫實施無損檢測時,采取有效的防異物措施非常重要。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能夠保證與接管內壁緊密貼合,防異物效果好,避免異物對一回路設備造成損壞。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包括上部的操作桿和下部的皮碗,所述的操作桿和下部皮碗之間設有可拆卸的連接結構;所述的皮碗其由彈性材料制成,皮碗上部外延設有唇邊,皮碗的中段為錐段,皮碗底部設有底板。
[0008]在上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中:所述的可拆卸的連接結構為設在操作桿上的電磁鐵和設在承接結構上的磁鐵吸塊。
[0009]在上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中:所述的電磁鐵通過滑輪和操作繩與操作桿連接,所述的磁鐵吸塊通過連接繩與設在皮碗上端的吊耳連接。
[0010]在上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中:所述的可拆卸的連接結構為設在操作結構上的掛鉤和設在承接結構上的鉤環。
[0011]在上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中:所述的掛鉤通過滑輪和操作繩與操作桿連接;所述的鉤環通過連接繩與設在皮碗上端的吊耳連接。
[0012]在上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中:所述的可拆卸的連接結構為設在操作結構上氣抓和設在承接結構上的抓塊。
[0013]在上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中:所述的氣抓通過滑輪和操作繩與操作桿連接;所述的抓塊通過連接繩與設在皮碗上端的吊耳連接。
[0014]在上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中:所述的彈性材料為橡膠。
[0015]在上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中:所述的橡膠為聚氨酯橡膠。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采用彈性材料制成皮碗,彈性的唇邊的設計能夠保證皮碗與接管內壁緊密貼合,保證防異物效果,同時減少皮碗在接管內部下降安裝時,與接管內壁的摩擦力,便于安裝;
[0018]皮碗底部的底板放置在主栗葉輪上,適應葉輪的上部結構;皮碗側面采用錐段結構的設計能夠減少其與接管內壁的摩擦力,同時具有導向定位的作用;
[0019]進一步的,皮碗的材料選擇具有彈性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膠。安裝時,能夠將其折疊后進人孔,同時與接管內壁緊密貼合,便于安裝,適用范圍廣,且防異物效果較好。
[0020]另外皮碗上方設計的操作結構,其由操作桿和前端安裝的電磁鐵,操作結構與皮碗上部的磁鐵吸塊相配合,安裝或拆卸時利用磁鐵的作用將皮碗放置或者取出。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皮碗示意圖;
[0022]圖2為實施例1的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示意圖;
[0023]圖3為皮碗下放時裙邊狀態示意圖;
[0024]圖4為皮碗上提時裙邊狀態不意圖;
[0025]圖中:1.皮碗;2.連接繩;3.磁鐵吸塊;4.電磁鐵;5.操作桿;6.操作繩;7.底板;8.錐段;9.吊耳;10.唇邊;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7]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包括上部的操作桿5和下部的皮碗I結構,操作桿5和下部的皮碗I的連接是可拆卸的。
[0028]操作桿5是為了將下部的皮碗I放置到接管當中,操作人員利用可拆卸的連接結構,在人孔外對皮碗I進行操作;
[0029]皮碗I緊密貼合接管內壁,利用自重安裝在主栗葉輪上。避免檢測過程中的墜物進入一回路。
[0030]如圖1所示,皮碗I包括中部的錐段8,錐段8下為底板7,所述的錐段8和底板7—體化加工,錐段8的上方加工有一圈外翻的唇邊10,在錐段8上還加工有吊耳9。
[0031 ]所述的可拆卸的連接結構有兩種,磁鐵連接、鉤連接或者氣抓抓塊連接。
[0032]實施例1
[0033]如圖2所示,利用磁鐵的吸附實現操作桿5和皮碗I的拆卸,在操作桿5的一端通過滑輪和操作繩6安裝電磁鐵4,在皮碗I上端安裝磁鐵吸塊3,該磁鐵吸塊3通過連接繩2與皮碗I上端的吊耳9連接。
[0034]在對APlOOO蒸汽發生器與主栗連接焊縫實施無損檢測前,首先拆除蒸汽發生器出水接管堵板,操作人員折彎皮碗1,通過蒸汽發生器人孔送入蒸汽發生器內部,電磁鐵4通電后將操作桿5與皮碗I連接。
[0035]然后操作人員借助操作桿5將皮碗I送至出水接管上方,通過滑輪緩緩放下操作繩6,皮碗I在自重作用下下降,因摩擦力作用,唇邊10上翻,如圖3所示。在皮碗I的底板7下放至葉輪后,電磁鐵4斷電,將操作桿5從蒸汽發生器內部取出,完成安裝過程,開始實施無損檢測。
[0036]在完成全部檢測任務后,操作人員將操作桿5送至出水接管內,操作繩6放至合適長度,然后電磁鐵5通電,電磁鐵4在磁力作用下將皮碗I與操作桿5連接,然后收緊操作繩6,上提皮碗I。皮碗I在上提過程中,因摩擦力作用,唇邊10下翻減小與內壁摩擦力,便于取出,如圖4所示。皮碗I取至蒸汽發生器人孔口處,由于其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便于從人孔取出,從而完成拆裝過程。
[0037]上述的電磁鐵5可采用微型直流吸盤式電磁鐵,體積小、吸附力大,工作時使用直流電。
[0038]實施例2
[0039]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利用掛鉤和鉤環實現操作桿5和皮碗I的拆卸,在操作桿5的一端通過滑輪和操作繩6安裝掛鉤,在皮碗I上端安裝鉤環,該鉤環通過連接繩2與皮碗I上端的吊耳9連接。
[0040]掛鉤勾住鉤環實現操作桿5和皮碗I的連接,掛鉤從鉤環移出實現操作桿5和皮碗I的拆卸。
[0041 ] 實施例3
[0042]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利用氣抓和抓塊實現操作桿5和皮碗I的拆卸,在操作桿5的一端通過滑輪和操作繩6安裝氣抓,在皮碗I上端安裝抓塊,該抓塊通過連接繩2與皮碗I上端的吊耳9連接。
[0043]氣抓收緊將抓塊抓起實現操作桿5和皮碗I的連接,氣抓將抓塊松開,實現操作桿5和皮碗I的拆卸。
【主權項】
1.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包括上部的操作桿和下部的皮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桿和下部皮碗之間設有可拆卸的連接結構;所述的皮碗其由彈性材料制成,皮碗上部外延設有唇邊,皮碗的中段為錐段,皮碗底部設有底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的連接結構為設在操作桿上的電磁鐵和設在承接結構上的磁鐵吸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磁鐵通過滑輪和操作繩與操作桿連接,所述的磁鐵吸塊通過連接繩與設在皮碗上端的吊耳連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的連接結構為設在操作結構上的掛鉤和設在承接結構上的鉤環。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掛鉤通過滑輪和操作繩與操作桿連接;所述的鉤環通過連接繩與設在皮碗上端的吊耳連接。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的連接結構為設在操作結構上氣抓和設在承接結構上的抓塊。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抓通過滑輪和操作繩與操作桿連接;所述的抓塊通過連接繩與設在皮碗上端的吊耳連接。8.如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材料為橡膠。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膠為聚氨酯橡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核電站無損檢測技術,具體公開了一種蒸汽發生器豎直接管防異物裝置,包括上部的操作桿和下部的皮碗,所述的操作桿和下部皮碗之間設有可拆卸的連接結構;所述的皮碗其由彈性材料制成,皮碗上部外延設有唇邊,皮碗的中段為錐段,皮碗底部設有底板,采用彈性材料制成皮碗,彈性的唇邊的設計能夠保證皮碗與接管內壁緊密貼合,保證防異物效果,同時減少皮碗在接管內部下降安裝時,與接管內壁的摩擦力,便于安裝;皮碗底部的底板放置在主泵葉輪上,適應葉輪的上部結構;皮碗側面采用錐段結構的設計能夠減少其與接管內壁的摩擦力,同時具有導向定位的作用。
【IPC分類】F22B37/00
【公開號】CN205351280
【申請號】CN201521015889
【發明人】朱性利, 丁冬平, 王俊濤, 周禮峰, 聶勇, 張志義, 蔡家藩, 周文
【申請人】核動力運行研究所, 中核武漢核電運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