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質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
【背景技術】
[0002]當前,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向鍋爐內輸入的能量可為化學能、電能等,經鍋爐轉換后,向外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可用于電站、船舶和機車等方面,使其無論在工業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現鍋爐多利用煤炭作為主要燃料,存在著化石能源消耗大、燃燒不充分、熱傳遞效率低和污染環境嚴重等問題。我國秸桿能源豐富,但利用率低下,且多數情況下秸桿被直接燃燒處理,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一些生物質鍋爐尚未采用余熱回收裝置,造成了極大的能源浪費,同時,一些生物質鍋爐有時會存在生物質燃燒不夠充分情況,這降低了能源的利用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包括爐體、進氣裝置和冷水進口,所述爐體包括爐壁、氣包、再熱器、水冷壁管和爐排,爐排位于爐壁下方,爐排的下方設有殘渣出口,水冷壁管位于爐排正上方,再熱器位于水冷壁管上方,氣包安裝于爐壁外側,爐體的上端設有排煙口,排煙口連接排煙管,爐體的燃燒室內設有進氣裝置;所述進氣裝置內設有進氣室,進氣室設在爐壁的左側上,進氣室的右端上部間隔設有兩組上進風管,進氣室的右端下部間隔設有兩組下進風管,進氣室右端的兩側間隔設有兩組側部進風管,側部進風管設于下進風管的上方,進氣室的左端并排設有兩組鼓風機,鼓風機設在爐壁的外側,其中,鼓風機與進氣室的內部連通,上進風管、下進風管與側部進風管均與進氣室的內部連通,下進風管的側面開設有若干列孔口朝上設置的底部進風孔,側部進風管的側面徑向開設有多列孔口朝向燃燒區域中心處的側部進風孔,上進風管設有斜向下指向燃燒區域中心處的上進風口 ;所述排煙管連接煙氣處理器,煙氣處理器的上方設有連接管,連接管的上方設有余熱回收裝置,余熱回收裝置內設有水箱、葉輪、減速器、螺旋桿和排煙通道,排煙通道外側設有水箱;所述排煙通道上端開口處設有葉輪,排煙通道上方設有減速器,葉輪的轉軸連接減速器的輸入軸,水箱內設有螺旋桿,螺旋桿連接減速器的輸出軸;此外,所述排煙通道內壁設有螺旋線,水箱的上端設有冷水進水口,水箱的下部設有出水口。
[0006]進一步的:所述兩組側部進風管之間的間距比兩組下進風管之間的間距要大。
[0007]進一步的:所述水箱由保溫材料制成。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設置的進風裝置能夠使生物質燃料在燃燒時燃燒的更加充分,從而提高生物質燃料的利用率;設置的余熱回收裝置能夠對鍋爐的余熱進行回收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爐體、2-排煙口、3-氣包、4-進氣室、5-鼓風機、6-側部進風管、7-上進風管、8-下進風管、9-爐排、10-殘渣出口、11-水冷壁管、12-排煙管、13-再熱器、螺旋桿、15-減速器、16-葉輪、17-排煙通道、18-螺旋線、19-水箱、20-煙氣處理器、21-連接管、22-冷水進水口、23-出水口、24-爐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12]請參閱圖1,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包括爐體1、進氣裝置和冷水進口 17,所述爐體I包括爐壁24、氣包3、再熱器13、水冷壁管11和爐排9,爐排9位于爐壁24下方,爐排9的下方設有殘渣出口 10,水冷壁管11位于爐排9正上方,再熱器13位于水冷壁管11上方,氣包3安裝于爐壁24外側,爐體I主要功能是為生物質的燃燒提供場所,實現能量轉換,此外,爐體I的上端設有排煙口 2,排煙口 2連接排煙管12,爐體I的燃燒室內設有進氣裝置,進氣裝置能夠使生物質燃料在爐體I內充分燃燒;使用時,生物質燃料在爐體I中充分燃燒后,將部分熱能儲存在再熱器13的水蒸氣中向外輸出,剩余熱能將以空氣為載體通過排煙管道2進入排煙管12中;所述進氣裝置內設有進氣室4,進氣室4設在爐壁24的左側上,進氣室4的右端上部間隔設有兩組上進風管7,進氣室4的右端下部間隔設有兩組下進風管8,進氣室4右端的兩側間隔設有兩組側部進風管6,側部進風管6設于下進風管8的上方,且兩組側部進風管6之間的間距比兩組下進風管8之間的間距要大,進氣室5的左端并排設有兩組鼓風機5,鼓風機5設在爐壁24的外側,其中,鼓風機5與進氣室4的內部連通,上進風管7、下進風管8與側部進風管6均與進氣室4的內部連通,下進風管8的側面開設有若干列孔口朝上設置的底部進風孔81,側部進風管6的側面徑向開設有多列孔口朝向燃燒區域中心處的側部進風孔61,上進風管7設有斜向下指向燃燒區域中心處的上進風口 71 ;底部進風孔81、側部進風孔61與上進風口 71的設置使得生物質燃料在燃燒時能夠更加充分的燃燒,提高了生物質燃料的利用率;所述排煙管12連接煙氣處理器20,煙氣處理器20的上方設有連接管21,連接管21的上方設有余熱回收裝置,余熱回收裝置內設有水箱19、葉輪16、減速器15、螺旋桿14和排煙通道17,排煙通道17外側設有水箱19,水箱19能夠從煙氣中吸收熱量,熱交換后的煙氣將水箱19中的水加熱,熱水能夠供人們生活使用;所述的水箱19由保溫材料制成,排煙通道17上端開口處設有葉輪16,排煙通道17上方設有減速器15,葉輪16的轉軸連接減速器15的輸入軸,此外,水箱19內設有螺旋桿14,螺旋桿14連接減速器15的輸出軸;生產中,上升的氣流吹動葉輪16并帶動葉輪16旋轉,通過減速器15將葉輪16的運動傳遞給螺旋桿14,帶動螺旋桿14轉動,螺旋桿14轉動后帶動水箱19內的水在水箱19內循環流動,從而使水能夠被充分加熱,減速器15能夠增加輸出的力矩;此外,所述排煙通道17內壁設有螺旋線18,螺旋線18能夠使排煙通道17內的熱空氣旋轉上升,同時能夠使空氣在排煙通道17內翻轉,從而能夠更充分的將熱量傳遞給水箱19,空氣旋轉上升的同時能夠增加空氣的流速,從而能夠使葉輪16得到更大的轉速,此外,水箱19的上端設有冷水進水口 22,水箱19的下部設有出水口 23。
[0013]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包括爐體(1)、進氣裝置和冷水進口(17),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I)包括爐壁(24)、氣包(3 )、再熱器(13 )、水冷壁管(11)和爐排(9 ),爐排(9 )位于爐壁(24)下方,爐排(9 )的下方設有殘渣出口( 10 ),水冷壁管(11)位于爐排(9 )正上方,再熱器(13 )位于水冷壁管(11)上方,氣包(3 )安裝于爐壁(24 )外側,爐體(I)的上端設有排煙口(2),排煙口(2)連接排煙管(12),爐體(I)的燃燒室內設有進氣裝置;所述進氣裝置內設有進氣室(4),進氣室(4)設在爐壁(24)的左側上,進氣室(4)的右端上部間隔設有兩組上進風管(7),進氣室(4)的右端下部間隔設有兩組下進風管(8),進氣室(4)右端的兩側間隔設有兩組側部進風管(6),側部進風管(6)設于下進風管(8)的上方,進氣室(5)的左端并排設有兩組鼓風機(5),鼓風機(5)設在爐壁(24)的外側,其中,鼓風機(5)與進氣室(4)的內部連通,上進風管(7)、下進風管(8)與側部進風管(6)均與進氣室(4)的內部連通,下進風管(8)的側面開設有若干列孔口朝上設置的底部進風孔(81),側部進風管(6)的側面徑向開設有多列孔口朝向燃燒區域中心處的側部進風孔(61),上進風管(7)設有斜向下指向燃燒區域中心處的上進風口(71);所述排煙管(12)連接煙氣處理器(20),煙氣處理器(20 )的上方設有連接管(21 ),連接管(21)的上方設有余熱回收裝置,余熱回收裝置內設有水箱(19)、葉輪(16)、減速器(15)、螺旋桿(14)和排煙通道(17),排煙通道(17)外側設有水箱(19);所述排煙通道(17)上端開口處設有葉輪(16),排煙通道(17)上方設有減速器(15),葉輪(16)的轉軸連接減速器(15)的輸入軸,水箱(19)內設有螺旋桿(14),螺旋桿(14)連接減速器(15)的輸出軸;此外,所述排煙通道(17)內壁設有螺旋線(18),水箱(19)的上端設有冷水進水口( 22 ),水箱(19 )的下部設有出水口( 23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組側部進風管(6)之間的間距比兩組下進風管(8)之間的間距要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9)由保溫材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余熱利用裝置的生物質鍋爐,包括爐體、進氣裝置和冷水進口,所述爐體包括爐壁、氣包、再熱器、水冷壁管和爐排,爐排位于爐壁下方,爐排的下方設有殘渣出口,水冷壁管位于爐排正上方;所述進氣裝置內設有進氣室,進氣室設在爐壁的左側上,進氣室的右端上部間隔設有兩組上進風管;所述排煙管連接煙氣處理器,煙氣處理器的上方設有連接管,連接管的上方設有余熱回收裝置,余熱回收裝置內設有水箱、葉輪、減速器、螺旋桿和排煙通道。本實用新型的設置的進風裝置能夠使生物質燃料在燃燒時燃燒的更加充分,從而提高生物質燃料的利用率;設置的余熱回收裝置能夠對鍋爐的余熱進行回收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IPC分類】F22B31-08, F23J15-00, F23C7-02
【公開號】CN204438075
【申請號】CN201520089166
【發明人】王淑英
【申請人】王淑英
【公開日】2015年7月1日
【申請日】2015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