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其包括立式疏水擴容器、集水箱、凝汽器、空預器水池以及廢水處理系統,所述疏水擴容器與超臨界直流鍋爐機組連接,所述疏水擴容器與集水箱連接,所述集水箱和凝汽器連接;所述輸送管道中部通過支管與空預器水池連接,空預器水池通過排水管與廢水處理系統連接;所述輸送管道上連接有備用排水管,備用排水管與凝結水泵坑連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改造成本低,工作量小,能夠有效解決超臨界直流鍋爐投產前及日常的冷態啟動進行冷態沖洗時導致的排水不暢的問題,避免廢水溢流,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設備的損害,保證系統正常運行,不拖延時間。
【專利說明】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
【背景技術】
[0002] 超臨界直流鍋爐投產前及日常的冷態啟動時都需要進行冷態沖洗,以清除系統內 的鐵銹等雜物,在鐵離子含量不滿足循環沖洗前,需進行開式沖洗,大量的沖洗水需排出機 組汽水系統外。目前鍋爐制造商和設計院的設計方案中僅考慮了系統正常運行時的排水, 而沒考慮和其他系統的銜接問題,在機組調試和正常啟動過程中遇到了排水不及時溢流污 染環境、設備淹壞、拖延了啟動時間等問題,在沖洗期間需專人監護,采取臨時性的應急措 施以滿足啟動排水要求。如若改變排水泵及地埋管,費用高、工作量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能 夠解決開式沖洗排水不及時的問題,可滿足機組啟動沖洗的要求。
[0004]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 -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其包括立式疏水擴容器、集水箱、凝汽器、空 預器水池以及廢水處理系統,所述疏水擴容器通過疏水管路與超臨界直流鍋爐機組連接, 所述疏水擴容器底部通過曲管與集水箱連接,所述集水箱通過輸送管道和凝汽器連接; [0006] 所述輸送管道通過輸水再循環管道與集水箱連接;
[0007] 所述輸送管道中部通過支管與空預器水池連接,空預器水池通過排水管與廢水處 理系統連接,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有排水泵;
[0008] 所述輸送管道上通過三通連接有備用排水管,備用排水管與凝結水泵坑連通,所 述備用排水管上設置有截止閥,所述輸送管道上通過三通連接有備用排水管,備用排水管 與凝結水泵坑連通,所述備用排水管上設置有截止閥,凝結水泵坑通過管道與廢水處理系 統,所述管道上設置有凝結水排污泵。
[0009]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輸送管道上設置有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 管道,輸送管道通過第一分支管道和/或第二分支管道與凝汽器連接,所述第一分支管道 上設置有第一疏水泵,第二分支管道上設置有第二疏水泵,所述三通位于第一分支管道和 第二分支管道的連接點的下游。
[0010]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輸送管道上設置有采樣口。
[0011]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輸水再循環管道上設置有放空閥。
[0012]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立式疏水擴容器頂部設置有溫度計,集水箱 上設置有溢流管。
[0013]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如下:
[0014]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改造成本低,工作量小,能夠有效解決超臨界直流鍋爐投產 前及日常的冷態啟動進行冷態沖洗時導致的排水不暢的問題,避免廢水溢流,減少對環境 的影響以及對設備的損害,保證系統正常運行,不拖延時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6] 在附圖中:1立式疏水擴容器、2疏水管路、3溫度計、4集水箱、5曲管、6放空閥、7 溢流管、8輸送管道、9采樣口、10輸水再循環管道、11第一疏水泵、12第二疏水泵、13凝汽 器、14空預器水池、15備用排水管、16凝結水泵坑、17第一分支管道、18第二分支管道、19 排水泵、20廢水處理系統、21排水管、22支管,23三通、24截止閥、25凝結水排污泵。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18] 如附圖1所示的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其包括立式疏水擴容器1、集 水箱4、凝汽器13、空預器水池14以及廢水處理系統20,所述疏水擴容器1通過疏水管路2 與超臨界直流鍋爐機組連接,所述疏水擴容器1底部通過曲管5與集水箱4連接,所述集水 箱4通過輸送管道8和凝汽器13連接。
[0019] 所述輸送管道8通過輸水再循環管道10與集水箱4連接;所述輸送管道8中部通 過支管22與空預器水池14連接,空預器水池14通過排水管21與廢水處理系統20連接, 所述排水管21上設置有排水泵19。輸水再循環管道10的設置可以使系統實現水流的試循 環操作。
[0020] 所述的輸送管道8上設置有第一分支管道17和第二分支管道18,輸送管道8通過 第一分支管道17和/或第二分支管道18與凝汽器13連接,所述第一分支管道17上設置 有第一疏水泵11,第二分支管道18上設置有第二疏水泵12,所述輸送管道8上設置有采樣 口 9,方便對沖洗水進行采樣化驗。
[0021] 所述輸送管道8上通過三通23連接有備用排水管15,備用排水管15與凝結水泵 坑16連通,所述備用排水管15上設置有截止閥24,所述三通23位于第一分支管道17和第 二分支管道18的連接點的下游,凝結水泵坑16通過管道與廢水處理系統20,所述管道上設 置有凝結水排污泵25,如圖所示,所述凝結水排污泵25為并聯的兩個。
[0022] 所述輸水再循環管道10上設置有放空閥6,對系統注水時可以排除管道中的空 氣。所述的立式疏水擴容器1頂部設置有溫度計3,集水箱4上設置有溢流管7,當集水箱 4的水位過高時,可自動排水,避免集水箱4承壓過大。
[0023] 超臨界直流鍋爐機組的沖洗水通過疏水管路2進入到疏水擴容器1中,擴容分離 出的汽由頂部排入大氣中,水通過曲管5進入到集水箱4中,將沖洗水和機組啟動過程中的 各種疏水進行收集,集水箱4中的水通過輸送管道8分別與凝汽器13和空預器水池14連 接,沖洗時,在取樣口 9處取樣化驗,不合格的水進入空預器水池14,排水泵19將廢水通過 排水管21送到廢水處理系統20中進行處理,當排水泵19不能及時將空預器水池14中的 廢水排走時,關閉輸送管道8上的位于凝汽器13入口前端的閥門,打開備用排水管15上的 截止閥,啟動第一疏水泵11和第二疏水泵12,使廢水經由第一分支管道17和第二分支管道 18后由備用排水管15排至雨水井凝結水泵坑16中,凝結水泵坑16通過兩個凝結水排污 泵25將廢水送入到廢水處理系統20中進行處理,避免廢水外溢,污染環境,損壞設備。當 取樣化驗合格后,合格的水通過第一分支管道17和/或第二分支管道18進入到凝汽器13 中,實現機組的正常沖洗、啟動。
[0024] 系統中通過各管路上的閥門和閥門組實現水流方向的控制。所述廢水處理系統20 為現有技術,不是本系統發明點所在,故此處不做贅述。
[0025]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 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方案 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立式疏水擴容器(1)、集水 箱(4)、凝汽器(13)、空預器水池(14)以及廢水處理系統(20),所述疏水擴容器(1)通過疏 水管路(2)與超臨界直流鍋爐機組連接,所述疏水擴容器(1)底部通過曲管(5)與集水箱 (4 )連接,所述集水箱(4 )通過輸送管道(8 )和凝汽器(13 )連接; 所述輸送管道(8)通過輸水再循環管道(10)與集水箱(4)連接; 所述輸送管道(8)中部通過支管(22)與空預器水池(14)連接,空預器水池(14)通過 排水管(21)與廢水處理系統(20)連接,所述排水管(21)上設置有排水泵(19); 所述輸送管道(8)上通過三通(23)連接有備用排水管(15),備用排水管(15)與凝結水 泵坑(16)連通,所述備用排水管(15)上設置有截止閥(24),凝結水泵坑(16)通過管道與廢 水處理系統(20 ),所述管道上設置有凝結水排污泵(25 )。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 送管道(8)上設置有第一分支管道(17)和第二分支管道(18),輸送管道(8)通過第一分支 管道(17)和/或第二分支管道(18)與凝汽器(13)連接,所述第一分支管道(17)上設置有 第一疏水泵(11),第二分支管道(18)上設置有第二疏水泵(12),所述三通(23)位于第一分 支管道(17)和第二分支管道(18)的連接點的下游。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 管道(8)上設置有采樣口(9)。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水 再循環管道(10 )上設置有放空閥(6 )。
5. 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超臨界直流鍋爐啟動排水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立式疏水擴容器(1)頂部設置有溫度計(3),集水箱(4)上設置有溢流管(7)。
【文檔編號】F22B37/54GK203848269SQ201420253938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9日
【發明者】汪潮洋, 盧曉, 馬輝, 周若明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河北省電力建設調整試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