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包括預發機,預發機的一側設置有發料機,發料機的另一側設置有攪拌機,攪拌機的另一側設置有自然風干輸送帶,自然風干輸送帶的另一側設置有混合器,混合器的另一側設置有送料風機,送料風機的另一側設置有原料倉,攪拌機上設置有攪拌室,攪拌室的頂端設置有碳素粉料斗支撐架,碳素粉料斗支撐架的頂端設置有碳素粉料斗,碳素粉料斗的底端設置有漏料管,漏料管的內部設置有放料齒輪,放料齒輪的內部套接有轉軸,攪拌電機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軸,攪拌軸上設置有攪拌葉。本能夠將預發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與譚素粉進行攪拌上色,本系統可減少原材料使用,節約成本,設計合理,適用性廣。
【專利說明】
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料系統,特別涉及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
【背景技術】
[0002]EPS塑料是可發泡聚苯乙烯的簡稱,又稱可發性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懸浮聚合,再加入發泡劑而制得。白色珠狀顆粒,相對密度I.05。熱導率低,吸水件小。耐沖擊振動、隔熱、隔音、防潮、減振。介電性能優良。溶于丙酮、醋酸乙酯、苯、甲苯、二氯乙烷、氯仿、不溶于乙醇、正己烷、環己烷、溶劑汽油等;可發性聚苯乙烯(EPS)通稱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是一種樹脂與物理性發泡劑和其它添加劑的混合物。可發性PS可被加工成低密度(0.7—10.0ib/ft3)的泡沫塑料劑品。最常見的可發性聚苯乙烯是含有作為發泡劑的戊烷的透明PS粒料。由可發性聚苯乙烯制出泡沫塑料制品有幾個專門步驟,這也是許多塑料樹脂(包括可成型泡沫的聚烯烴及其共聚物)的一種特性。可發性PS可用來制造各種制品如咖啡杯、吸收能量的汽車用減震器或300 ft3大的泡沫塑料塊。EPS的主要用途是一次性飲料杯、抗震包裝以及隔熱材料;發性聚苯乙烯是小顆粒狀樹脂,直徑一般為0.01 — 0.lin。大多數這種顆粒是懸浮聚合生成的珠粒,而較大直徑的顆粒也可通過切粒得到。采用的珠粒大小決定于最終泡沫制品的最小壁厚。較大的粒子膨脹制成低密度泡沫制品比較容易,較小的粒子則較易制成填充均勻的部件。泡沫塑料產品的性能取決于原料聚合物,但受泡沫的密度影響很大。一個密度為llb/ft3的PS泡沫產品其中97%的體積是空氣,這種產品的機械性能較差。泡沫體中所含的空氣分隔成數百萬個泡孔,正是它們的存在使聚合物泡沫材料具有許多有價值的特性。這些特性包括絕熱性、吸收能量、漂浮性、高的剛度/重量比以及單位體積成本低等等。泡沫PS的大多數性能都與其密度有很明顯的函數關系,因此生產者可不需重新設計模具,只根據加工工藝簡單變化的需要對實際操作做些微小調整。PS泡沫的其它性能同樣取決于聚合物的類型和發泡時用的數量。由于發泡PS產品的機械強度可由發泡密度來調節,因此有時通過選用另外一種泡沫聚合物來獲得需要的強度。一個例子是獲得不是屬于強度方面的性能,如使PS提高其本身不具備的耐高溫性和耐溶劑性;另一個例子是采用聚烯烴或烯烴/苯乙烯共聚體,可提高柔軟性或伸長率,但強度提高不多。
[0003]現有EPS塑料混料系統,在對EPS塑料上色效率低,導致不良品增多,增加了生產成本,長時間下去,會降低生產公司的信譽。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本實用新型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包括預發機,所述預發機的一側設置有發料機,所述發料機的另一側設置有攪拌機,所述攪拌機的另一側設置有自然風干輸送帶,所述自然風干輸送帶的另一側設置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另一側設置有送料風機,所述送料風機的另一側設置有原料倉。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攪拌機上設置有攪拌室,所述攪拌室的頂端設置有碳素粉料斗支撐架,所述碳素粉料斗支撐架的頂端設置有碳素粉料斗,所述碳素粉料斗的底端設置有漏料管,所述漏料管的內部設置有放料齒輪,所述放料齒輪的內部套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通過皮帶與放料電機連接,所述漏料管的底端設置有漏料支管,所述漏料支管的底端設置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上設置有攪拌葉。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自然風干輸送帶的底端設置有腳架,所述自然風干輸送帶一端設置有從動輥,所述述自然風干輸送帶另一端設置有主動輥,所述腳架上設置有輸送電機,所述輸送電機通過傳動帶與主動輥連接。
[0009]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有攪拌機,能夠將預發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與譚素粉進行攪拌上色,本系統可減少原材料使用,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適用性廣。
【附圖說明】
[0010]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整體局部示意圖之一;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整體局部示意圖之二;
[0014]圖中:1、預發機;2、發料機;3、攪拌機;301、攪拌室;302、碳素粉料斗支撐架;303、碳素粉料斗;304、漏料管;305、放料齒輪;306、轉軸;307、皮帶;308、放料電機;309、漏料支管;310、攪拌電機;311、攪拌軸;4、自然風干輸送帶;401、腳架;402、從動輥;403、主動輥;404、輸送電機;405、傳動帶;5、混合器;6、送料風機;7、原料倉。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6]實施例1
[0017]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包括預發機1,預發機I的一側設置有發料機2,發料機2的另一側設置有攪拌機3,攪拌機3的另一側設置有自然風干輸送帶4,自然風干輸送帶4的另一側設置有混合器5,混合器5的另一側設置有送料風機6,送料風機6的另一側設置有原料倉7。
[0018]攪拌機3上設置有攪拌室301,攪拌室301的頂端設置有碳素粉料斗支撐架302,碳素粉料斗支撐架302的頂端設置有碳素粉料斗303,碳素粉料斗303的底端設置有漏料管304,漏料管304的內部設置有放料齒輪305,放料齒輪305的內部套接有轉軸306,轉軸306通過皮帶307與放料電機308連接,漏料管304的底端設置有漏料支管309,漏料支管309的底端設置有攪拌電機310,攪拌電機310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軸311,攪拌軸311上設置有攪拌葉312,能夠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對原料上色。
[0019]自然風干輸送帶4的底端設置有腳架401,自然風干輸送帶4一端設置有從動輥402,述自然風干輸送帶4另一端設置有主動輥403,腳架401上設置有輸送電機404,輸送電機404通過傳動帶405與主動輥403連接,上色后,能夠使色素烘干。
[0020]具體的,原料經發料機2根據生產所需密度預發泡后(白色顆粒),放入攪拌機3按比例加碳素粉進行攪拌使原料顆粒均勻染色(黑色顆粒),自然風干后將白色顆粒和黑色顆粒按照比例放入混料器中混合均勻,由送料風機5輸送至原料倉。
[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過設置有混合器5,能夠使廢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與原料混合,使得廢料能夠再次使用,本系統可減少原材料使用,節約成本,減少白色污染(廢舊泡沫均可回收使用),提高生產效率,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適用性廣。
[0022]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包括預發機(I),所述預發機(I)的一側設置有發料機(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料機(2)的另一側設置有攪拌機(3),所述攪拌機(3)的另一側設置有自然風干輸送帶(4),所述自然風干輸送帶(4)的另一側設置有混合器(5),所述混合器(5)的另一側設置有送料風機(6),所述送料風機(6)的另一側設置有原料倉(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機(3)上設置有攪拌室(301),所述攪拌室(301)的頂端設置有碳素粉料斗支撐架(302),所述碳素粉料斗支撐架(302)的頂端設置有碳素粉料斗(303),所述碳素粉料斗(303)的底端設置有漏料管(304),所述漏料管(304)的內部設置有放料齒輪(305),所述放料齒輪(305)的內部套接有轉軸(306),所述轉軸(306)通過皮帶(307)與放料電機(308)連接,所述漏料管(304)的底端設置有漏料支管(309),所述漏料支管(309)的底端設置有攪拌電機(310),所述攪拌電機(310)的底端設置有攪拌軸(311),所述攪拌軸(311)上設置有攪拌葉(31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EPS預發混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風干輸送帶(4)的底端設置有腳架(401),所述自然風干輸送帶(4) 一端設置有從動輥(402),所述自然風干輸送帶(4)另一端設置有主動輥(403),所述腳架(401)上設置有輸送電機(404),所述輸送電機(404)通過傳動帶(405)與主動輥(403)連接。
【文檔編號】B29K25/00GK205572864SQ201620175487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7月23日
【發明人】楊海強, 王幫
【申請人】合肥天物金佰包裝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