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造粒機的排水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領域,主要涉及一種造粒機的排水系統,所述造粒機包括依次連接的擠出機、冷卻水槽、瀝干裝置和切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統包括抽風管、抽水風機、排風管、防滲水槽和吸水管,所述瀝干裝置與所述抽風管的一端連接,所述抽水風機的抽風口與所述抽風管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抽水風機的排風口與所述排風管連接,所述抽水風機設置在所述防滲水槽內,所述吸水管一端設置在所述防滲水槽底部,另一端與所述排風管通過負壓裝置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造粒機排水的問題,排水效率高,能有效防止滲水,改變了原先造粒間積水橫流的面貌,凈化了工作環境,也防止了冷卻水排水倒灌。
【專利說明】
一種造粒機的排水系統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領域,主要涉及一種造粒機的排水系統。
【背景技術】
[0002]PET基膜生產中,需要用到造粒機對原料進行處理。將原料進行高溫熔融和塑化后,由擠出機擠出形成料條,通過冷卻水槽水浴冷卻后瀝干,再進入切片機進行切片后收入料倉,瀝干裝置連接排水管道,瀝干的水通過排水管道排走。現有的排水管道設計不合理,瀝干排水效果不好,排水風機容易滲水,導致地面積水,影響生產環境且存在安全隱患,頻繁清理積水也會影響生產效率和浪費人力。同時,冷卻水槽的排水管容易產生正壓,使排水倒灌,影響料條的冷卻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造粒機的排水系統,解決現有造粒機排水容易發生滲水和倒灌的問題。
[0004]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造粒機的排水系統,所述造粒機包括依次連接的擠出機、冷卻水槽、瀝干裝置和切片機,所述排水系統包括抽風管、抽水風機、排風管、防滲水槽和吸水管,所述瀝干裝置與所述抽風管的一端連接,所述抽水風機的抽風口與所述抽風管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抽水風機的排風口與所述排風管連接,所述抽水風機設置在所述防滲水槽內,所述吸水管一端設置在所述防滲水槽底部,另一端與所述排風管通過負壓裝置連接。將原料進行高溫熔融和塑化后,由擠出機擠出形成料條,通過冷卻水槽水浴冷卻后瀝干,再進入切片機進行切片后收入料倉。瀝干的水進入排水系統的抽風管,利用抽水風機加快排水的速度,瀝干的水在抽水風機的作用下,通過抽風管和排風管排走。抽水風機與管道接口由于機器工作的振動可能發生漏水,防滲水槽用于盛裝漏水,可以防止漏水滲出地面,防滲水槽內的積水通過吸水管在負壓裝置的作用下吸入排風管排走。
[0005]進一步地,所述排水系統還包括冷卻水管,所述冷卻水管一端與所述冷卻水槽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抽風管通過負壓裝置連接。冷卻水槽內的冷卻水通過冷卻水管排入抽風管,負壓裝置可以防止倒灌。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造粒機排水的問題,排水效率高,能有效防止滲水,改變了原先造粒間積水橫流的面貌,凈化了工作環境,也防止了冷卻水排水倒灌。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09]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如圖1所示,造粒機包括依次連接的擠出機1、冷卻水槽2、瀝干裝置3和切片機4,排水系統包括抽風管6、抽水風機7、排風管8、防滲水槽9和吸水管10。瀝干裝置3與抽風管6的一端連接,抽水風機7的抽風□與抽風管6的另一端連接,抽水風機7的排風口與排風管8連接,抽水風機7設置在防滲水槽9內,吸水管10—端設置在防滲水槽9底部,另一端與排風管8通過負壓裝置連接。將原料進行高溫熔融和塑化后,由擠出機I擠出形成料條5,通過冷卻水槽2水浴冷卻后在瀝干裝置3瀝干,再進入切片機4進行切片后收入料倉。瀝干的水進入排水系統的抽風管6,通過排水風機7產生的風壓快速從排風管8排出。如果有水從抽水風機7漏出,則由防滲水槽9進行收集,不會滲出到地面,而防滲水槽9內的水又可以通過吸水管10吸入排風管8排走。冷卻水管11一端與冷卻水槽2連通,另一端與抽風管6通過負壓裝置連接,冷卻水槽2內的冷卻水通過冷卻水管11進入抽風管6,同樣通過排水風機7產生的風壓快速從排風管8排出。
【主權項】
1.一種造粒機的排水系統,所述造粒機包括依次連接的擠出機、冷卻水槽、瀝干裝置和切片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統包括抽風管、抽水風機、排風管、防滲水槽和吸水管,所述瀝干裝置與所述抽風管的一端連接,所述抽水風機的抽風口與所述抽風管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抽水風機的排風口與所述排風管連接,所述抽水風機設置在所述防滲水槽內,所述吸水管一端設置在所述防滲水槽底部,另一端與所述排風管通過負壓裝置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造粒機的排水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統還包括冷卻水管,所述冷卻水管一端與所述冷卻水槽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抽風管通過負壓裝置連接。
【文檔編號】B29C47/88GK205552937SQ201620322378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8日
【發明人】邱水金
【申請人】廣東鑫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