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料混合壓模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進料壓模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其包括進料部件和壓模部件,壓模部件包括接料支管、注料管和模具槽。進料部件分為2件,進料部件的出料端分別插入接料支管進料端中。接料支管分為2件,且接料支管的進料端正對著進料部件的出料端。注料管的出料端與模具槽相連接。進料部件包括管體、噴嘴和發熱件。噴嘴設置在進料部件的出料端;噴嘴為中空圓臺狀結構,其中直徑較小的1側圓面開有出料口,直徑較大的1側與管體出料端相連接。發熱件設置在管體的外周。有益效果:可將2種粘流態原料同時注入接料支管的進料端中,2種粘流態原料會在進一步匯集到注料管中進行混合,并注入模具槽中。
【專利說明】
一種雙料混合壓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進料壓模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料混合壓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當前的塑料玩具過程中,為了使成品顏色更豐富,同時也為了改良塑料的硬度等屬性,常需將能使2種或2種以上不同的塑料原料(如顏色、硬度等)加熱成粘流態后,混合注入同I個模具中。但該注入工藝中存在如許多問題,往往導致成品率較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同步性的問題,即如何保證不同的塑料原料在注入模具時,都能夠完全保持粘流態,從而確保在原料能充分混合,并在模具中可按預期成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2種原料混合壓模的設備,其特別能夠解決不同原料注入模具中時,難以保持相同的物理聚集狀態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包括進料部件和壓模部件,壓模部件包括接料支管、注料管和模具槽。
[0005]進料部件分為2件,進料部件的出料端分別插入接料支管進料端中。
[0006]接料支管分為2件,且接料支管的進料端正對著進料部件的出料端。
[0007]注料管的出料端與模具槽相連接。
[0008]在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中,進料部件包括管體、噴嘴和發熱件。
[0009]噴嘴設置在進料部件的出料端;噴嘴為中空圓臺狀結構,其中直徑較小的I側圓面開有出料口,直徑較大的I側與管體出料端相連接。
[0010]發熱件設置在管體的外周。
[0011]在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中,進料部件包括推進螺桿;推進螺桿的前端設置在管體中,
[0012]在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中,推進螺桿包括螺紋槽,螺紋槽設置在推進螺桿的外周,且槽徑從進料端往出料端遞減。
[0013]在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中,進料部件包括馬達,馬達與推進螺桿的后端相連接,并帶動推進螺桿在管體內旋轉。
[0014]在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中,進料部件包括進料斗,進料斗設置在管體上方,與管體相連接。
[0015]在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中,進料斗與管體的接口設置在螺紋槽的上方。
[0016]在進一步優化的技術方案中,料部件包括止逆閥,止逆閥設置在管體與噴嘴之間連接處。
[0017]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相對于現有的技術方案,本雙料混合壓模裝置適用于2種原料混合壓模的設備,其特別能夠解決不同原料注入模具中時,難以保持相同的物理聚集狀態的問題。進料部件可將2種粘流態原料同時注入接料支管的進料端中,2種粘流態原料會進一步匯集到注料管中進行混合后,再注入模具槽中。
[0019]優選的,可通過發熱件將玻璃態的塑料顆粒加熱成粘流態;
[0020]優選的,可通過管體,和設置在管體中,并由馬達驅動的推動螺桿來推動粘流態的塑料原料往管體前端的噴嘴流動;
[0021 ]優選的,推動螺桿的推動作用通過其外周的螺紋槽來實現的,螺紋槽槽徑從進料端往出料端遞減,從而使得管體中粘流態塑料越往出料端壓力越大;
[0022]優選的,管體出料端設置有圓臺形的噴嘴,其可使達到此處的粘流態塑料壓力快速變大,從而可使粘流態塑料從噴嘴中射入接料支管中,從而加快了整個進料和混料的過程。
[0023]優選的,進料部件設置進料斗,用于加入玻璃態塑料原料。且進料斗與管體的接口設置在螺紋槽的上方,可使進入管體中的原料迅速被螺紋槽帶走。
[0024]優選的,在管體與噴嘴之間連接處設置止逆閥,可以防止進入管體前端的粘流態塑料回流,從而保持噴嘴處的壓力。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雙料混合壓模裝置的俯視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1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7]實施例一
[0028]如圖1所示,一種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包括進料部件I和壓模部件2,進料部件I包括管體11、噴嘴12、發熱件13、推進螺桿14和馬達16,壓模部件2包括接料支管21、注料管22和模具槽23。
[0029]進料部件I分為2件,進料部件I的出料端分別插入接料支管21進料端中。
[0030]噴嘴12設置在進料部件I的出料端;噴嘴2為中空圓臺狀結構,其中直徑較小的I側圓面開有出料口,直徑較大的I側與管體11出料端相連接。
[0031]發熱件13設置在管體11的外周。
[0032]推進螺桿14的前端設置在管體11中;推進螺桿14包括螺紋槽15,螺紋槽15設置在推進螺桿14的外周,且槽徑從進料端往出料端遞減。
[0033]馬達16與推進螺桿14的后端相連接,并帶動推進螺桿14在管體11內旋轉。
[0034]接料支管21分為2件,且接料支管21的進料端正對著進料部件I的出料端。
[0035]注料管22的出料端與模具槽23相連接。
[0036]實施例二
[0037]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如附圖1所示,進料部件I包括進料斗17,進料斗17設置在管體11上方,與管體11相連接。
[0038]進料斗17與管體11的接口設置在螺紋槽15的上方。
[0039]實施例三
[0040]在實施例二的基礎上,如附圖1所示,進料部件I包括止逆閥18,止逆閥18設置在管體11與噴嘴12之間連接處。
[0041 ]實施例四
[0042]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雙料混合壓模裝置的操作步驟可以是:
[0043]—、將配制好的原料倒入進料斗17內,并開啟發熱件13對原料進行加熱。
[0044]二、加熱至原料全部為粘流態時,開啟馬達16帶動推動螺桿14在管體11內旋轉,推動粘流態塑料往噴嘴12方向運動。2個管體11中,可以設置根據原料或工藝要求設置成不同的溫度。
[0045]三、將粘流態的原料從噴嘴12射入接料支管21中,進而匯總到注料管22中進行混入口 ο
[0046]四、混合充分的粘流態原料從注料管22注入模具槽23中;在達到固化時間后,自動開模取出成品。
[0047]由技術常識可知,本技術方案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O
【主權項】
1.一種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包括進料部件和壓模部件,壓模部件包括接料支管、注料管和模具槽; 其特征在于:進料部件分為2件,進料部件的出料端分別插入接料支管進料端中; 接料支管分為2件,且接料支管的進料端正對著進料部件的出料端; 2件接料支管的出料端與注料管的進料端相連接;注料管的出料端與模具槽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的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料部件包括管體、噴嘴和發熱件; 噴嘴設置在進料部件的出料端;噴嘴為中空圓臺狀結構,其中直徑較小的I側圓面開有出料口,直徑較大的I側與管體出料端相連接; 發熱件設置在管體的外周。3.根據權利要求2的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料部件包括推進螺桿;推進螺桿的前端設置在管體中。4.根據權利要求3的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推進螺桿包括螺紋槽,螺紋槽設置在推進螺桿的外周,且槽徑從進料端往出料端遞減。5.根據權利要求4的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料部件包括馬達,馬達與推進螺桿的后端相連接,并帶動推進螺桿在管體內旋轉。6.根據權利要求5的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料部件包括進料斗,進料斗設置在管體上方,與管體相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的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其特征在于:進料斗與管體的接口設置在螺紋槽的上方。8.根據權利要求7的雙料混合壓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料部件包括止逆閥,止逆閥設置在管體與噴嘴之間連接處。
【文檔編號】B29C45/16GK205522229SQ20162031718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2日
【發明人】陳戰鋒
【申請人】陳戰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