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主要解決了現有技術施工效率低、成本高、質量不可控等問題。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包括真空袋膜,在真空袋膜內設置有隔斷系統,通過隔斷系統將真空袋膜隔離劃分為內部設置有粘膠主劑的粘膠主劑部、內部設置有粘膠固化劑的粘膠固化劑部和內部設置有纖維布的纖維布部,粘膠主劑部和粘膠固化劑部相鄰;在未使用狀態下,隔斷系統束縛、隔離粘膠主劑部、粘膠固化劑部和纖維布部,在使用時,可將隔斷系統抽離真空袋膜,使粘膠主劑部、粘膠固化劑部和纖維布部連通。采用本實用新型,極大的提高了復合材料機械性能,同時免去了人工操作的刷膠環節,使施工更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
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纖維復合材料的浸潤,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纖維復合材料因其強度高、施工簡單等特點,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各種結構件的強度修復。現有復合材料的成型工藝技術主要包括真空導入法和手糊法兩種。
[0003]真空導入法成型時需要模具,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真空導入法浸膠時涉及到模具安裝,存在管道與模具密封性不好的問題,對于結構件的強度修復而言,該方法工藝復雜、施工精度要求高,不僅增加施工成本,而且降低了施工效率。
[0004]手糊法也稱人工手糊法,使用該方法浸潤纖維復合材料時,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無法控制纖維復合材料的浸膠量及浸潤質量,浸膠量不足和浸潤不均勻都會影響纖維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同時,該方法受環境濕度和風沙影響;上述因素均會導致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現方便的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種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包括真空袋膜,在所述真空袋膜內設置有隔斷系統,通過所述隔斷系統將所述真空袋膜隔離劃分為內部設置有粘膠主劑的粘膠主劑部、內部設置有粘膠固化劑的粘膠固化劑部和內部設置有纖維布的纖維布部,其中,所述粘膠主劑部和所述粘膠固化劑部相鄰;在未使用狀態下,所述隔斷系統束縛、隔離所述的粘膠主劑部、粘膠固化劑部和纖維布部,在使用時,可將所述隔斷系統抽離所述真空袋膜,使所述的粘膠主劑部、粘膠固化劑部和纖維布部連通。
[0008]進一步的,所述隔斷系統包括若干間隙布置的隔斷條,所述隔斷條至少有一端延伸至所述真空袋膜外部。
[0009]進一步的,所述隔斷系統包括兩根間隙布置的隔斷條。
[0010]進一步的,所述隔斷條內部中空并在其內設置有阻芯;或者,所述隔斷條呈弧形結構,在其弧形內部設置有阻芯。
[0011]進一步的,所述隔斷條內表面設置有3?10條凹棱廓條;所述阻芯外表面則設置有10?20條凸棱廓條。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I)本實用新型采用真空袋膜和隔斷系統的結構設計,將纖維布復合材料和粘膠裝置在真空袋膜中并隔斷,使用時,通過隔斷條反復趕壓粘膠與纖維布浸膠,使粘膠能夠與纖維充分浸潤,成型的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比手糊法提高了 1.2倍,極大的提高了復合材料機械性能,同時免去了人工操作的刷膠環節,使施工更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4](2)本實用新型結構小巧、輕便、使用靈活,可根據結構件的強度要求多套組合使用。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狀態不意圖一。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狀態不意圖一_。
[0019]其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1_真空袋膜,2-隔斷條,3-阻芯,11-粘膠主劑部,12-粘膠固化劑部,13-纖維布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0021 ]實施例
[0022]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該裝置采用一個真空袋膜作為主體,然后基于該真空袋膜,設置隔斷系統,通過隔斷系統將真空袋膜內部隔離劃分為依次相鄰的三個區域,為了方便描述,在此將這三個區域分別命名為:第一區域、第二區域和第三區域。其中,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相鄰,二者內部分別設置有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對應粘膠主劑部和粘膠固化劑部,第三區域內設置纖維布,對應纖維布部,各區域內部對應的組分可任一調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應當位于兩個相鄰的區域內。通過上述設置,在未使用狀態下,隔斷系統束縛、隔離三個區域,使三個區域相互獨立,在使用時,可將隔斷系統抽離真空袋膜,使三個區域連通;連通的順序如下:首先,設置有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的兩個區域連通,二者混合構成粘膠,然后,將連通的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再與第三區域連通,使粘膠浸潤纖維布。在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混合時以及粘膠與纖維布混合時,采用反復趕壓的方式,促使混合的均勻和充分。采用上述裝置最終得到的成型的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比手糊法提高了 1.2倍,極大的提高了復合材料機械性能;同時,免去了人工操作的刷膠環節,不僅施工更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質量可控。
[0023]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的成分分別如下:粘膠主劑為樹脂,樹脂優選為25000cps動力粘度以下的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乙烯基樹脂、聚酰胺樹脂或聚氨酯樹脂;粘膠固化劑為593固化劑、聚酰胺651固化劑、三乙醇胺固化劑、DMP-30促進劑、501環氧活性稀釋劑、2-乙基-4甲基咪唑及2,4,6_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含烷基醚的胺類化合物、脂肪族胺、烷基酚、烷基醚胺的任意一種或其任意組合。
[0024]本實施例中,隔斷系統由兩根隔斷條構成,隔斷條的內部中空并在其內設置有阻芯,或者,所述隔斷條呈弧形結構,在其弧形內部設置有阻芯。兩個隔斷條間隙布置,為了便于描述,在此分別命名為:第一隔斷條和第二隔斷條。其中,第一隔斷條與真空袋膜的一側之間為第一區域(粘膠主劑部),第一隔斷條與第二隔斷條之間為第二區域(粘膠固化劑部),第二隔斷條與真空袋膜的另一側之間為第三區域(纖維布部)。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區域內也可以再次通過隔斷條進行隔離、束縛,但是,其本質上還是與本實施例所采用的三區域(粘膠主劑部、粘膠固化劑部和纖維布部)劃分是相同,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的保護范圍。
[0025]考慮到阻隔效果,本實施例中,隔斷條內表面設置有3?10條凹棱廓條;阻芯外表面則設置有10?20條凸棱廓條。
[0026]本裝置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7]—、抽離粘膠主劑部和粘膠固化劑部之間的隔斷條和阻芯的步驟
[0028]抽離隔斷條的具體方法如下:首先,抽離隔斷條,然后,再抽離阻芯,抽離隔斷條后,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連通,此時可以將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進行混合;
[0029]二、將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混合均勻構成粘膠的步驟
[0030]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混合時,采用抽離下來的隔斷條在真空膜帶外部進行趕壓:將粘膠主劑和粘膠固化劑從一側趕壓至另一側,再從另一側趕壓至一側,如此循環趕壓數次;通過反復的趕壓混合,能使粘膠的混合更充分、均勻,且在真空袋膜內進行的混合動作,避免了外界環境的影響;
[0031]三、抽離纖維布部旁的隔斷條和阻芯的步驟
[0032]抽離隔斷條的具體方法如下:首先,抽離隔斷條,然后,再抽離阻芯,抽離隔斷條后,第三區域與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連通,此時可以將粘膠與纖維布進行混合,即對纖維布進行浸潤;
[0033]四、將粘膠與纖維布混合,使纖維布浸潤的步驟。
[0034]粘膠與纖維布混合時(浸潤),采用抽離下來的隔斷條在真空膜帶外部進行趕壓:將粘膠從纖維布的一側趕壓至纖維布的另一側,再從另一側趕壓至一側,如此循環趕壓數次。該浸潤操作在真空袋膜內進行,避免了外界環境的影響,同時,反復的趕壓動作,使得纖維布的浸潤更充分。
[0035]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設計原理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結構基礎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實用新型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袋膜(I),在所述真空袋膜(I)內設置有隔斷系統,通過所述隔斷系統將所述真空袋膜(I)隔離劃分為內部設置有粘膠主劑的粘膠主劑部、內部設置有粘膠固化劑的粘膠固化劑部和內部設置有纖維布的纖維布部,其中,所述粘膠主劑部和所述粘膠固化劑部相鄰;在未使用狀態下,所述隔斷系統束縛、隔離所述的粘膠主劑部、粘膠固化劑部和纖維布部,在使用時,可將所述隔斷系統抽離所述真空袋膜(1),使所述的粘膠主劑部、粘膠固化劑部和纖維布部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斷系統包括若干間隙布置的隔斷條(2),所述隔斷條(2)至少有一端延伸至所述真空袋膜(I)外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斷系統包括兩根間隙布置的隔斷條(2)。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斷條(2)內部中空并在其內設置有阻芯(3); 或者,所述隔斷條(2)呈弧形結構,在其弧形內部設置有阻芯(3)。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纖維布復合材料快速浸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斷條(2)內表面設置有3~10條凹棱廓條;所述阻芯(3)外表面則設置有10?20條凸棱廓條。
【文檔編號】B29C70/34GK205439289SQ201521119750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
【發明人】張勇, 張豫, 陸劍鋒, 雷健
【申請人】四川德源石油天然氣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