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包括定模、動模、旋轉頂出機構、頂出機構;所述的定模與動模相對而設,旋轉頂出機構和頂出機構安裝在動模兩側。由于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上的頂出油缸可將頂出板向上頂出,安裝在頂出板上的旋轉油缸可向上舉升旋轉頂出板并旋轉180度,使安裝在旋轉頂出板上的兩組滑塊總成所構成的動模型腔也旋轉180度,可實現動模型腔在第一輪注塑后,旋轉180度進行第二輪注塑,實現葉片總成的模內組立,從而實現自動化生產及其裝配,生產效率高。
【專利說明】
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模具,特別是涉及一種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第二滑塊、圖1B所示,汽車空調出風口葉片總成,是由數個葉片I’通過連桿
2’進行連接而組成;而要完成這個零件總成,就需要將葉片I ’和連桿2 ’進行組立,使其成為一個裝配體。而通過傳統的的人工組裝,事倍功半,其生產效率極十分低;即使通過專用組立治具裝配,因需要人工操作(將葉片或者連桿,放置到治具的規定位置)也因而無法實現自動化。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的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5]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包括定模、動模、旋轉頂出機構、頂出機構;所述的定模與動模相對而設,旋轉頂出機構和頂出機構安裝在動模內;
[0006]所述的旋轉頂出機構包括頂出板、兩個頂出油缸、旋轉油缸、旋轉頂出板、四個滑塊總成、后模鑲件;所述的兩個頂出油缸的缸體分別固定在動模的兩側,頂出板的兩端分別套接在兩個頂出油缸活塞桿的桿端,旋轉油缸的缸體安裝在頂出板上且位于頂出板的中部,旋轉頂出板的中央固定套接在旋轉油缸的活塞桿桿端;所述的四個滑塊總成分為兩組,每組中的兩個滑塊總成相對而設,兩組滑塊總成皆安裝在在旋轉頂出板上且位于旋轉頂出板的兩側,后模鑲件位于相對而設的兩組滑塊總成之間。
[0007]所述的滑塊總成包括滑塊基座、滑塊鎖緊塊、第二滑塊、第一滑塊、滑塊鑲件、滑塊鑲針、滑塊復位桿、滑塊限位器、前模定位鑲針、前模定位塊;所述的第二滑塊和第一滑塊皆滑接在滑塊基座的滑槽內,滑塊限位器固定在滑塊基座的底部,滑塊鑲件和滑塊鑲針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塊上,滑塊鑲件和滑塊鑲針的另一端穿過第一滑塊對應的孔進入型腔,形成一個臺階孔型腔;第一滑塊上讓滑塊鑲針穿入的孔與型腔連通的出口端為一個內小外大的階梯孔;所述的滑塊復位桿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塊上,滑塊復位桿穿過第一滑塊并與兩側后模鑲件形成一個碰穿面;所述的滑塊鎖緊塊固定安裝在第二滑塊上,前模定位塊固定在第一滑塊上的頂部,前模定位鑲針穿過前模定位塊插入第一滑塊;所述的動模上設有鎖緊塊,該鎖緊塊在合模時與滑塊總成中的滑塊鎖緊塊滑接。
[0008]所述的頂出機構包括頂板、回拉桿、頂針板、頂針;所述的頂板通過回拉桿與頂針板連接,頂針的一端固接在頂針板上,頂針的另一端伸入后模型腔。
[0009]所述的旋轉頂出機構還包括兩塊復位導向塊和兩塊旋轉限位器;所述的兩塊復位導向塊安裝在動模上且與旋轉頂出板的前后兩端頂靠;所述的兩塊旋轉限位器安裝在旋轉頂出機構的頂出板上且位于旋轉油缸的兩側。
[0010]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鎖緊塊,該鎖緊塊上部固定在動模上,鎖緊塊下部與滑塊鎖緊塊滑接。
[0011]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上的頂出油缸可將頂出板向上頂出,使安裝在頂出板上的旋轉油缸被向上舉升旋轉頂出板并旋轉180度,使安裝在旋轉頂出板上的兩組滑塊總成旋轉180度,使得滑塊總成在動模型腔在第一輪注塑后成型后,連同成型的“連桿”一同旋轉180度進行第二輪注塑成型“葉片”產品,實現葉片總成的模內組立,從而實現自動化生產及其裝配,生產效率高。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0013]圖1A、圖1B是產品的軸測圖和立體分解圖;
[0014]圖1C、圖1D是產品的俯視圖和側視圖;
[0015]圖1E是圖1D在B處的局部放大圖;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測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剖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剖視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的軸測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的立體剖視圖;
[0021 ]圖6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的滑塊總成與鎖緊塊的立體分解圖;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的滑塊總成與鎖緊塊的軸測圖;
[0023]圖8是本實用新型滑塊總成的軸測圖;
[0024]圖9是本實用新型滑塊總成的立體分解圖;
[0025]圖10是本實用新型滑塊總成第一次注塑時滑塊鑲針與第一滑塊的配合示意圖;
[0026]圖1OA是圖10在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7]圖11是本實用新型滑塊總成第二次注塑時滑塊鑲針與第一滑塊的配合示意圖;
[0028]圖1lA是圖11在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9]圖1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次注塑時復位桿與第一滑塊的配合示意圖;
[0030]圖1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次注塑時復位桿與第一滑塊的配合示意圖;
[0031]圖14A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次注塑時產品未頂出的狀態圖;
[0032]圖14B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次注塑時產品頂出的狀態圖;
[0033]圖14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的初始狀態圖;
[0034]圖15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頂出油缸頂出的狀態圖;
[0035]圖16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旋轉油缸旋轉的狀態圖;
[0036]圖17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旋轉油缸旋轉180度的狀態圖;
[0037]圖18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頂出機構旋轉油缸旋轉180度后的狀態圖;
[0038]圖19是本實用新型旋轉限位器的安裝示意圖;
[0039]圖20是本實用新型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包括定模1、動模2、旋轉頂出機構3、頂出機構4。
[0041]所述的定模I與動模2相對而設,旋轉頂出機構3和頂出機構4安裝在動模2的兩側。[0042 ] 所述的頂出機構4包括頂板41、兩根回拉桿42、兩塊頂針板43、多個頂針44。所述的頂板41通過兩根回拉桿42分別與兩塊頂針板43連接,用于推拉頂針板43,多根頂針44的一端分別固接在兩塊頂針板43上,多根頂針44的另一端分別伸入兩個后模型腔。
[0043 ]如圖4、圖5所示,所述的旋轉頂出機構3包括頂出板31、兩個頂出油缸3 2、旋轉油缸33、旋轉頂出板34、兩塊復位導向塊35、四個滑塊總成36、兩塊旋轉限位器37、后模鑲件38。所述的兩個頂出油缸32的缸體分別固定在定模I的兩側,頂出板31的兩端分別套接在兩個頂出油缸32活塞桿的桿端,旋轉油缸33的缸體安裝在頂出板31上且位于頂出板31的中部,旋轉頂出板34的中央固定套接在旋轉油缸33的活塞桿桿端;所述的四個滑塊總成36分為兩組,每組中的兩個滑塊總成36相對而設,兩組滑塊總成36皆安裝在在旋轉頂出板34上且位于旋轉頂出板34的兩側,后模鑲件38位于相對而設的兩組滑塊總成36之間。所述的兩塊復位導向塊35安裝在動模2上且與旋轉頂出板34的前后兩端頂靠;所述的兩塊旋轉限位器37安裝在頂出板31上且位于旋轉油缸33的兩側。
[0044]如圖8-圖13所示,所述的滑塊總成36包括滑塊基座361、滑塊鎖緊塊362、第二滑塊363、第一滑塊364、滑塊鑲件365、滑塊鑲針366、滑塊復位桿367、滑塊限位器368、前模定位鑲針369、前模定位塊370。所述的第二滑塊363和第一滑塊364皆滑接在滑塊基座361的滑槽3611、3612內,滑塊限位器368固定在滑塊基座361的底部,滑塊鑲件365和滑塊鑲針366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塊363上,滑塊鑲件365和滑塊鑲針366的另一端穿過第一滑塊364對應的孔進入型腔,形成一個臺階孔型腔,也同時與后模鑲件38形成葉片的填充型腔;第一滑塊364上讓滑塊鑲針366穿入的孔3641(如圖10、圖11所示)與型腔連通的出口端為一個內小外大的階梯孔,即,與型腔連通的圓柱孔的孔徑較大。所述的滑塊復位桿367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塊363上,滑塊復位桿367以隧道式穿過第一滑塊364并與兩側后模鑲件38(如圖4所示)形成一個碰穿面(接觸面),從而使滑塊總成36在不同側時,第一滑塊364和第二滑塊363會形成一個間隙(或沒有間隙),從而輔助構成葉片的連接特征填充型腔部分。
[0045]如圖14A、圖14B所示,所述的滑塊鎖緊塊362固定安裝在第二滑塊363上;所述的前模定位塊370固定在第一滑塊364上的頂部,在模具合模時,前模定位鑲針369穿過前模定位塊370插入第一滑塊364。結合如圖6、圖7所示,所述的動模2上設有鎖緊塊21,該鎖緊塊21與滑塊總成36中的滑塊鎖緊塊362以T形槽塊的方式滑接。合模時,鎖緊塊21頂靠在滑塊總成36中的滑塊鎖緊塊362上;開模時,鎖緊塊21向外抽芯,使滑塊鎖緊塊362向外移動,此時,插入第一滑塊364的前模定位鑲針369限制了第一滑塊364的向外移動,而將連桿2 ’(即,整個產品)頂出型腔。
[004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47]模具合模,進行第一次注塑側成型注塑,將會成型零件一連桿2,;模具開模后,產品會黏附在第一次注塑側區域的第二滑塊363和第一滑塊364個滑塊上;隨著旋轉頂出板31由第一次注塑側旋轉到第二次注塑側;模具合模滑塊帶著連桿2 ’產品一起參與第二次注塑側的葉片I’零件注塑成型;
[0048]注塑成型時,滑塊第一次注塑側、第二次注塑側的狀態
[0049]第一次注塑側狀態和第二次注塑側滑塊鑲針366狀態的不同之處:
[0050]當滑塊總成36由第一次注塑側旋轉到第二次注塑側時,第二滑塊363通過滑塊復位桿使其和第一滑塊364分開2mm的間隙;滑塊鑲針366會形成一個葉片的成型區域,然后注塑填充后,如圖1C-圖1E所示,將會形成一個葉片I’和連桿2’之間的連接特征;注塑成型之后,葉片I’就和連桿2’連接在一起,如果葉片I’結構容易從連桿2’中脫離。
[0051]如圖20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0052]1、如圖14所示,模具第一次注塑成型零件-連桿,然后模具的旋轉頂出機構3通過頂出油缸32驅動,被整體頂出;
[0053]2、如圖15-圖17所示,當旋轉頂出機構3頂出到限制位置,旋轉頂出板34已經徹底脫離模架;此時,旋轉油缸33 (如圖5所示)啟動,驅動旋轉頂出板34旋轉180度;
[0054]3、當旋轉頂出板34旋轉到預定位置,并通過旋轉限位器38(如圖19所示)將其定位;
[0055]4、如圖18所示,完成旋轉后,頂出油缸32啟動,將整個旋轉頂出機構3拉回到模架內;此時,旋轉頂出板34通過復位導向塊35會準確被回拉到模架位置中;
[0056]5、模具合模,開始下一輪注塑;第一色和第二色如此循環交替。
[0057]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就在于:通過雙色注塑機或者常規注塑機加設一個射嘴,利用模具結構實現葉片總成的模內組立,從而實現自動化生產以及裝配。
[005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動模、旋轉頂出機構、頂出機構;所述的定模與動模相對而設,旋轉頂出機構和頂出機構安裝在動模內; 所述的旋轉頂出機構包括頂出板、兩個頂出油缸、旋轉油缸、旋轉頂出板、四個滑塊總成、后模鑲件;所述的兩個頂出油缸的缸體分別固定在動模的兩側,頂出板的兩端分別套接在兩個頂出油缸活塞桿的桿端,旋轉油缸的缸體安裝在頂出板上且位于頂出板的中部,旋轉頂出板的中央固定套接在旋轉油缸的活塞桿桿端;所述的四個滑塊總成分為兩組,每組中的兩個滑塊總成相對而設,兩組滑塊總成皆安裝在在旋轉頂出板上且位于旋轉頂出板的兩側,后模鑲件位于相對而設的兩組滑塊總成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塊總成包括滑塊基座、滑塊鎖緊塊、第二滑塊、第一滑塊、滑塊鑲件、滑塊鑲針、滑塊復位桿、滑塊限位器、前模定位鑲針、前模定位塊;所述的第二滑塊和第一滑塊皆滑接在滑塊基座的滑槽內,滑塊限位器固定在滑塊基座的底部,滑塊鑲件和滑塊鑲針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塊上,滑塊鑲件和滑塊鑲針的另一端穿過第一滑塊對應的孔進入型腔,形成一個臺階孔型腔;第一滑塊上讓滑塊鑲針穿入的孔與型腔連通的出口端為一個內小外大的階梯孔;所述的滑塊復位桿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塊上,滑塊復位桿穿過第一滑塊并與兩側后模鑲件形成一個碰穿面;所述的滑塊鎖緊塊固定安裝在第二滑塊上,前模定位塊固定在第一滑塊上的頂部,前模定位鑲針穿過前模定位塊插入第一滑塊;所述的動模上設有鎖緊塊,該鎖緊塊在合模時與滑塊總成中的滑塊鎖緊塊滑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出機構包括頂板、回拉桿、頂針板、頂針;所述的頂板通過回拉桿與頂針板連接,頂針的一端固接在頂針板上,頂針的另一端伸入后模型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頂出機構還包括兩塊復位導向塊和兩塊旋轉限位器;所述的兩塊復位導向塊安裝在動模上且與旋轉頂出板的前后兩端頂靠;所述的兩塊旋轉限位器安裝在旋轉頂出機構的頂出板上且位于旋轉油缸的兩側。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注塑成型模內組裝模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緊塊,該鎖緊塊上部固定在動模上,鎖緊塊下部與滑塊鎖緊塊滑接。
【文檔編號】B29C45/33GK205439066SQ201620010699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7日
【發明人】蘇海鷗, 李炎泉
【申請人】宇科模具(廈門)有限公司